第145章 優化組合

譚延闓聽後思量了一會說道:“紀孟兄,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唐伯文笑着說道:“組安,你我二人相識也算有幾年了,從第一次見面你我就非常投緣,這幾年當中我們也遇到過不少事情,還有什麼不可以直說的?!”

譚延闓聽後反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後腦勺,笑着說道:“是延闓着相了……其實這和你是沒有多大關係的,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無論是天津機器局還是江南製造局,它們的產品是不是太多太雜了些,而且每種產品的產量又十分小,暫且不說大炮之類的重型武器,就是步槍這樣的輕武器產量也是上不去……對此我有一個想法,對兩個局的生產進行一定的改動,比如說輕武器中的步槍,我們已經有了數條毛瑟一八九三式生產線,這種步槍無論在哪個方面都大大優於現在我們所生產的所有步槍,沒有必要數個品種的步槍同時生產,這不利於裝備軍隊,同時打起仗來,一支軍隊中使用多種步槍,這給後勤補給也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組安的意思是想要裁撤掉一些落後武器的生產,從而集中精力和資源生產高檔武器?!”唐伯文饒有興趣的問道。

“應該是這樣吧,科技水平落後的武器沒有必要再繼續生產,這樣會浪費很大的資源……我記得光緒十三年天津機器局就已經建成了在全世界上都可以算是規模龐大的褐色火藥生產線,但江南製造局同樣在光緒十九年又在龍華建立了一家規模不小的褐色火藥生產線,不光是褐色火藥,就連現在最新的無煙火藥也是如此,兩個局都在生產……我有個建議,能不能將火藥生產集中到一個地方呢?比如說天津機器局的褐色火藥生產規模很大,完全可以將江南製造局的同樣生產部門兼併過來,把設備運到天津,而天津這邊將無煙火藥交給上海江南製造局來生產……當然這只是一個大體上的建議,事實上我並不看好江南製造局,因爲它地處上海,一旦我們和列強開戰,盤踞在上海的各國列強勢力必然會干擾江南製造局的生產。火藥做爲軍工生產的基礎部門,絕對不可以放在上海這樣敏感的地方,就是天津也是不合適的,應該考慮放在內陸,比如保定等地,距離我們並不遠,同時也不那麼靠近沿海,安全上也有一定的保障……”譚延闓說道。

唐伯文笑着說道:“我也是有這種想法,不過只是感覺應該如此,但沒有深究,這一年以來我的重點光是集中在整頓兩個局的人事和生產上面去了,沒有往深處考慮這些東西……不過正如組安所說的那樣,這樣做顯然有着巨大的好處,生產規模大了,利於管理同時也會極大的降低生產成本。再者說來,我覺得將天津機器局和江南製造局兩者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的不好,天津還好些,基本上很難受到衝擊,但是上海就差的很遠,不管戰火到沒到上海,各國列強都會出於保護自己在華利益而迫使上海成爲‘中立區’。這樣一來上海是不會受到戰火的威脅,但同樣我們也別想從上海獲得重要的軍需補給,江南製造局這樣的大型兵工廠,設立在上海實在是不合理的很……”

“江南製造局和天津機器局的廠址選擇都不是很理想,不過幾十年辦下來也是積累了衆多的家當,就算你對它不滿意,想要給它搬家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我的意思是趁着整合兩個局的生產資源的機會,逐步的將這兩個局的生產資源轉移到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比如說將江南製造局的褐色火藥和無煙火藥生產設備全部轉移到保定,在那裡進行生產,中間連通鐵路,這樣一來天津和保定的火藥生產能力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組安,這是一個不錯的主意,我們可以試上一試,而且朝廷對江南製造局的位置也是多有不滿,正好趁着這個機會借東風,在離海和外國勢力控制範圍稍微遠些的內陸地區,擇廠址進行生產。這保定就很不錯,距離天津也非常近,現在盧漢鐵路正開工建造,以後保定的軍工生產產品可以通過盧漢鐵路快速的接濟給南方,也同時連通天津的鐵路交通,正是一個非常理想的位置!”唐伯文高興的說道。

“如果朝廷按照往年對兩個局的撥款數額下撥的話,我們只需要用個一兩年時間便可以節約下大量的銀子,這樣一來就可以向外國定購更加先進的設備,同時向國外派遣留學生或是延請洋人技師來中國傳授技術知識……就算朝廷不增加撥款維持原樣,兩個局的規模擴大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譚延闓嘴角微微一翹。

“如果真的決定在保定或是其他地方興建軍工廠的話,我建議將手榴彈和迫擊炮的生產工廠一併建在那裡,這兩樣東西天津機器局已經造出樣品了。手榴彈非常容易,依據你的圖樣造出了兩種,一個是木柄,一個是瓜形;至於迫擊炮造出樣品之後也進行了實彈發射試驗,效果不是很理想但不失爲一個很好的項目,日後多加改進就是了……這兩樣武器的相關技術資料,我已經交給仲卿兄了,他對歐美專利申請這方面事務非常精通,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兩樣武器將會註冊專利……”唐伯文說完後又用非常怪異的語調說道:“組安多才,這樣的武器你都能夠想得出來,以後我們這些搞軍工的可就沒法再混了……”

譚延闓聽後笑了笑說道:“這些不過是一些小聰明罷了,說穿了這兩樣東西不要說是列強國家,就是我們自己手中的這兩個局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沒有留意到罷了……這手榴彈和迫擊炮除了在軍事上讓陸軍攻擊堅固的堡壘、戰壕有了更多的攻擊手段之外,就是這兩樣專利也可以給咱們帶來莫大的好處……”

“這兩樣專利已經劃到你的名下了,如果沒有你的圖樣,他們也造不出這兩樣武器,到時候你不要向我們伸手要專利費就可以了……”

唐伯文知道譚延闓因爲盧漢鐵路的修建,手裡的資金虧空很多,做爲譚系的核心人員之一,譚延闓個人向廣州商團大規模借款的消息他也知道,只是不知道借了多少而已。在唐伯文看來,譚延闓雖然富有,但個人生活一直都很簡樸,即便是自己的銀子不夠花,也從來不挪用北洋產業下的資金,這相對於其他人而言是極爲難得的。

“專利費我是不會向你收的,並且我還會用這兩樣東西給你換來更好的東西!我打算用這兩樣武器的專利,從德國人手中換取馬克沁機槍的生產工程圖樣,還有相關的生產設備……當然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要換取更多的專利技術,要知道這兩樣武器的科技含量說不上有多高,可貴之處就是在於這個‘創意’二字,有了這兩樣武器,陸軍的火力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不愁對方不動心!”譚延闓說道。

“馬克沁機槍?!金陵製造局在光緒十六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仿造這種機槍了,不過名字叫‘賽電槍’,可能因爲是太耗費子彈或是製造原因,這種機槍最後還是沒有消息了……”

“我知道金陵製造局曾經仿造過這種機槍,除了馬克沁機槍之外,他們還仿造過美國的加特林轉輪機槍,這都是非常不錯的武器。至於爲什麼到現在就已經沒有消息了,多半還是因爲生產的原因,他們都是從國外購買組件,在製造局內組裝而成,即便如此一個月才組裝好這麼一挺機槍,速度實在是太慢了,一圈下來這製造成本比從國外直接購買還要高出一倍有餘,他們自然不會有多少產量了……我想要用手榴彈和迫擊炮的專利換取馬克沁機槍的工程圖樣和相關生產設備,是想我們做到我們自己完全生產這種機槍,現在我們手中有了漢陽鋼鐵廠,有了合格的鋼材之後,可以極大的降低生產成本,而不用從國外購買機件回國組裝……紀孟兄,你看看這黃金山演習,這炮臺大炮固然是異常兇猛,但步兵靠上去之後就顯得岌岌可危了,試想如果在這黃金山炮臺周邊地區,使用水泥鋼板構築成數個永固火力點,使用馬克沁機槍來鎮守,想要拿下這座山頭,不往裡面填上幾千人命是做不到的!”譚延闓邊說邊用手指着黃金山炮臺。

左寶貴在漢城使用馬克沁機槍來守城給日軍造成巨大傷亡的事情並沒有傳開,就連日本內部對此知情的人也非常少,而且日本到現在也沒有使用馬克沁機槍裝備軍隊的打算,可能是嫌馬克沁機槍耗彈量巨大,與其投入大量資源來製造馬克沁機槍槍彈,還不如貫徹“一彈殺一人”這樣的戰法更爲划算。

譚延闓是極爲強調士兵個人槍法的,在這上面甚至有些偏執狂的傾向,比日本還要偏好,但是他也明白機槍陣地的作用,尤其是鋼筋水泥混凝土構成的永固機槍火力點,這可不是個人槍法就能夠解決的。在沒有重炮、迫擊炮和手榴彈的情況下,一個這樣的機槍陣地簡直就是步兵的噩夢,這得需要多少人命往裡面填?!

譚延闓想不出俄國人在歷史上是如何構築旅順要塞防禦的,但是通過增加永固機槍火力點,在要塞炮臺對入侵戰艦形成巨大威脅之時,這些機槍火力點足以讓來犯的步兵飲恨而歸。就像他跟唐伯文說的那樣,用機槍收割人命,誰想要旅順要塞,不往裡面填上幾萬條人命是休想從他譚某人手裡弄走旅順要塞!

在沒有收購漢陽鋼鐵廠之前,在譚延闓的心中鋼鐵只是衡量一個國家重工業水平強弱的指標而已,但是有了漢陽鋼鐵廠之後,他才深刻體會到鋼鐵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到底意味了什麼。隨着漢陽鋼鐵廠的一號爐投入生產,二三號爐正在緊張施工之後,除了少數特種鋼材之外,中國就很少從國外進口鋼材了,這不僅爲譚延闓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同時也使得以天津機器局和上海江南製造局爲代表的軍工行業成本大幅降低。

當然這也嚴重打擊了外國鋼鐵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環境,外國洋行所售出的鋼鐵在一段時間內無人問津,這迫使外國洋行的鋼鐵售價開始下降,但是遙遠的距離所承擔的不僅僅是鉅額的運費,與之相關的還有大額的保險費用等等額外支出。可以想象就算漢陽鋼鐵廠的廠址選擇很有問題,不靠近煤礦也不靠近鐵礦,但即便如此成本依舊是比從萬里之外運來的鋼材便宜的太多。這使得中國在紡織產業之後,又在鋼鐵產業上回收了重要的利權,不同的是前者是輕工業,後者是重工業,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旅順海軍基地海陸聯合演習進展的非常順利,同時也是出於安全等方面的考慮,採用實彈射擊的時候,目標炮臺上是沒有人的,而向戰艦發射模擬訓練彈的時候,目標戰艦隻是在留有駕駛人員來操縱戰艦機動運行,其餘人員不準在甲板活動。演習中雖然使用了大量的實彈進行射擊,不過到現在爲止還沒有一個人因此死亡。

正像譚延闓所說的那樣,這次旅順海陸聯合演習,讓陸軍這些旱鴨子們明白了什麼叫“海軍”火力,從鎮遠艦上的三百零五毫米巨炮到小號魚雷獵艦上的一百毫米速射炮,這些艦炮的口徑都大大超過了陸軍所使用的火炮,威力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當鎮遠艦向目標位發射實彈後,炮彈巨大的威力在目標位上炸出一個大坑,陸軍軍官們在趕到彈着點後看到還在冒煙的彈坑,一時間都被炮彈所產生的破壞力趕到非常驚訝。

自從甲午戰爭爆發後,李鴻章也意識到了旅順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原有的防衛系統至上又建造了數十個臨時構築的炮臺,這些炮臺在質量上遠不如老炮臺,火炮口徑也多是一百毫米上下,甚至還有前裝滑膛炮這樣的老古董都上陣了,只能夠做爲補充火力。這些臨時炮臺就是戰艦艦炮射擊的靶標。當然這些臨時炮臺是抗不住鎮遠艦上三百零五毫米大炮的折騰的,臨時炮臺上的火炮都已經拆解下來,等着用艦炮進行實彈射擊將臨時炮臺炸燬之後,在這裡考慮重新建造火力點。

其實譚延闓自己也沒有見過真正的海軍艦炮對決是什麼樣子,但是無論艦炮發射的炮彈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他都有充足的心理準備——這個時代的戰艦還屬於前無畏戰艦時代,無畏級戰列艦到底出現的準確時間他不知道,但是估計也不過是十年到十五年的時間,因爲君權級是1889年英國海軍法案的核心戰艦,在這個戰艦更新速度如此快的時代,二十年時間已經是一個非常長的時間了。

北洋海軍的打靶能力確實是非常強,實際上北洋海軍的起步比南洋要晚上很多,不過文人出身的李鴻章和他的老師曾國藩一樣,都深知自己手中的軍隊就是在政壇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他認真的吸取了南洋海軍在建軍過程中的種種教訓,緊緊抓住購艦、訓練、教育和基地建設四個環節。對於北洋海軍訓練貢獻最大的莫過於英國的琅威理,據說有他在的時候,北洋海軍半夜經常進行緊急集合來清點人數,那個時候劉公島海軍基地內是絕對不會出現什麼賭場、妓院之類的,因爲海軍官兵根本就不敢下船住宿。琅威理因爲“撤旗事件”離開北洋水師之後,北洋水師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跑步奔向墮落的泥潭,而大清帝國也在跑步奔向甲午戰爭失敗的深淵。

甲午戰敗之後,雖然譚氏父子沒有怎麼管北洋海軍,但知恥而後勇的北洋水師居然在林泰曾和鄧世昌等曾經留學英國的海軍將領的督促下,訓練是從來沒有耽擱下,甚至比以前更好,只是這海軍紀律還是沒有改善多少。這次海陸聯合演習,至少北洋水師艦隊在各個科目上的表現都非常出色,就是新購進的海圻四艦也是操縱自如,打靶異常準確,黃金山的固定炮臺又不是會自己跑的移動靶,對他們而言難度確實不大。

第11章 訓練第250章 距離第100章 夥伴第96章 剝皮第134章 留學生第202章 借貸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75章 敲詐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39章 國貨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71章 拉攏第195章 策略第22章 劫富第16章 計較第345章 投子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92章 演練第252章 猙獰第12章 勸學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111章 危機第50章 苦戰第70章 危機第308章 必勝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86章 收買第213章 皇權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253章 轉折第201章 散財第362章 矛盾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6章 計較第55章 現實第19章 老丈人第325章 垮塌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326章 資本第140章 陰影第193章 庭辯第335章 發難第362章 矛盾第193章 庭辯第154章 奧運會第114章 清洗第85章 出山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26章 往事第27章 鴻銘第229章 雄兵第250章 距離第7章 賠罪第233章 接風第56章 邀請第298章 盛宴第169章 風起第295章 國與家第332章 屈服第333章 施壓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85章 出山第360章 一邊倒第9章 庶出第208章 遙遠第140章 陰影第179章 變故第131章 鐵路第7章 賠罪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25章 垮塌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64章 擴散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61章 連環第11章 訓練第286章 命運第339章 棋子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369章 分化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59章 毒計第194章 廷議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56章 邀請第68章 造假第288章 先手第7章 賠罪第164章 擴散第89章 石遺第157章 互惠第85章 出山第5章 戒毒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44章 演習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
第11章 訓練第250章 距離第100章 夥伴第96章 剝皮第134章 留學生第202章 借貸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175章 敲詐第365章 一變再變第39章 國貨第216章 空頭支票第171章 拉攏第195章 策略第22章 劫富第16章 計較第345章 投子第322章 廢物利用第292章 演練第252章 猙獰第12章 勸學第357章 洋務干將第111章 危機第50章 苦戰第70章 危機第308章 必勝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186章 收買第213章 皇權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253章 轉折第201章 散財第362章 矛盾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第16章 計較第55章 現實第19章 老丈人第325章 垮塌第336章 先發制人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326章 資本第140章 陰影第193章 庭辯第335章 發難第362章 矛盾第193章 庭辯第154章 奧運會第114章 清洗第85章 出山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26章 往事第27章 鴻銘第229章 雄兵第250章 距離第7章 賠罪第233章 接風第56章 邀請第298章 盛宴第169章 風起第295章 國與家第332章 屈服第333章 施壓第400章 穩若磐石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147章 令人嫉妒的日本第85章 出山第360章 一邊倒第9章 庶出第208章 遙遠第140章 陰影第179章 變故第131章 鐵路第7章 賠罪第254章 最後的表演第325章 垮塌第356章 海軍政治第164章 擴散第267章 不斷進步第161章 連環第11章 訓練第286章 命運第339章 棋子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369章 分化第384章 人道行動第59章 毒計第194章 廷議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56章 邀請第68章 造假第288章 先手第7章 賠罪第164章 擴散第89章 石遺第157章 互惠第85章 出山第5章 戒毒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35章 心中的辮子第144章 演習第72章 送禮-第七十三章 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