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投降

“德國遠東艦隊投降了!”一個譯電員在翻譯電報電文的同時高聲歡呼道!

“電文!”譚延闓畢竟是身處高位,在聽到這個令人激動人心的消息後,雖然心中也是非常振奮,但好歹還算維持了自己的威嚴。

“只譯了一半,剩下的馬上就好!”譯電員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可真快啊!剛纔還說第一分艦隊剛剛參戰,德國人拒絕投降,這麼一會便投降了?!可真夠神的!”旁邊的電報員笑着說道。

“譯好了!十分鐘前四枚魚雷擊中了德國威廉王妃號,頃刻之間敵艦沉沒,剩下的德艦亦毫無戰心,遂在威廉王妃號沉沒之後投降……現在鄧大人正在命令各艦接管德艦,並且盡力救助落水生還士兵……”譯電員高聲報道。

“好!”譚延闓猛地一拍桌子,他這一舉動倒是將周圍的人給嚇了一跳。

“組安,現在要給京師和天津分別通電,另外國內各大中外報館也要及時通電告知戰況,可以讓這些人在天津、上海搭船前往膠州灣進行採訪……最重要的是那份文件還在路上,必須要保證那份文件的安全,否則我們就全白忙活了!”譚延闓身邊的沈靜倒是非常鎮靜的說道。

“對!立刻給直隸總督衙門和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發電報,通報最後的戰果……還要請旅順造船所的相關技術人員會同天津隆盛船廠和威遠機器公司的技術人員儘快趕到膠州灣,對繳獲的德國戰艦進行徹底研究,尤其是它們的蒸汽機和船體構造方面,我們需要這些技術……”譚延闓忙不迭的給下面的人下令。

在譚延闓的催促下,幾臺發報機滴滴答答的響個不停,也許是因爲能夠擊敗德國遠東艦隊所帶來的興奮感,屋子裡面的人都幹勁十足,飛快的完成手上的工作。現在基本上軍事方面已經大局已定,德國人短時間內無法翻盤,它們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喪失殆盡,除非能夠從德國本土再派艦隊過來纔可以。

不過德國人還有這個實力再派一支艦隊前往遠東打仗麼?!顯然有些不大現實,如果德國人在膠州灣得手,那再派一支艦隊前來耀武揚威錦上添花,刺激一下對岸的英國人還是可以的,但是這場戰爭德國失敗了,敗的還非常難看,依倫娜和阿高納兩艘戰艦幾乎是完整無缺的落到了譚延闓的手中,至於擱淺的鸕鶿號也可以在短時間內修復,德皇號可能要困難一些……

最重要的是德國要想得到膠州灣剩下來的只有撕破臉皮強攻,它們必須派出一支實力超過北洋海軍的艦隊纔可以,而且漫長的補給線也將會成爲德國人的噩夢。不僅要派海軍,還需要陸軍,相應的船隻、補給艦等等,這足以讓人發瘋。當今世界有這個能力的列強國家當然不下兩三個,德國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德國可以這麼肆無忌憚的再進行下去麼?

譚延闓的答案是否定的,原本他只是希望德國遠東艦隊看在他手上的陸軍俘虜的份上知難而退就可以了,不過沒有想到半道上迪特里希居然被困在了陸地上。可以說雙方弄成這個樣子,迪特里希功不可沒,而譚延闓對這個結局更是滿意,這樣就不用擔心德國遠東艦隊四處挑釁了——說實在的,譚延闓在心中還真的非常忌諱這支德國遠東艦隊,他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存下的家底被德國人折騰一遍再讓日本人找到空子來一下。

“組安!神機妙算!”沈靜和譚延闓走到院子中,在花壇旁邊做下來。

譚延闓張開雙臂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微微笑着說道:“德國人這把刀都已經懸在我腦袋上一年多了,一年以來我們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爲了盤算如何抵抗日本,如何對抗德國對膠州灣的野心,而後者我們花的心思更大,能夠取得這樣的戰果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呵呵,好一個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以後你也是不是可以改個稱呼叫‘安帥’了?!”沈靜笑着說道。

譚延闓笑着迴應道:“‘安帥’?!呵呵,這個稱呼不適合我,我也不稀罕這個稱呼,只要能夠保證這片土地不被列強給分割出去,莫要做了民族罪人,我就心滿意足了!”

“按照我們的計劃,今天晚間迪特里希的那份文件就會送到這裡,晚上我會出示給那些中外記者,爭取明後兩天見報,挾輿論之力來保你的地位不失,不過關鍵還是要看德國人的態度,希望德國皇帝能夠在這件事上不要太過執着,否則雙方鬧個僵持不下的結局,對你可是殊爲不利……”沈靜微微皺着眉頭說道。

譚延闓拔了根草在手中捏搓着說道:“這次膠州灣事件本來所計劃中最好的結局也比現在要差的多,畢竟我們的北洋海軍經不起德國艦隊這麼折騰,最多是用炮臺火炮將其擊傷使其知難而退而已。現在居然能夠擊沉一艘迫使其投降,這對於我們而言不僅在外交上會佔據很大的主動權,就是對日本方面也會產生很大的威懾——我們的戰艦哪怕是四百噸的快速戰艦也會對當今世界以防護能力鑄成的德國戰艦造成巨大的威脅!事實上,如果能夠等靖江級巡洋艦服役的話,我們就有更大的餘度對正面對抗德國人,而現在……呵呵,真是兵行險着啊!”

“險是險了些,不過現在的結果還是非常理想的。我不懂什麼龍威級或是靖江級,我只知道這些戰艦不過是政治籌碼而已……組安,有些時候一個上位者,作爲你的幕僚,我不得不提醒你,在這上面你已經浪費了很多精力和財力了……”沈靜說道。

譚延闓轉頭對沈靜說道:“文淵兄,你可知什麼是權力麼?!”

沈靜聽後一愣,亦是迷惑的搖搖頭。

譚延闓搖搖頭說道:“其實你心中是很明白的,在這亂世之中,手中的力量就是權力!新建陸軍如此,北洋海軍如是,沒有力量就算我成爲軍機大臣又能如何?不過是皇帝身邊一個詞臣而已!你我並非俗人,不過之所以你是幕僚我是總督,不是一個良好的家庭出身便可以造成的,而是你我的眼光不同!我需要的力量不僅是要在國內有力量,如果僅以此爲目標,有新建陸軍足可以達成我的願望,我需要的是在這個世界上也要成爲最有力量、最有權勢的人,就如同德國之俾斯麥,英國之維多利亞女王一般……”

沈靜聽後一愣神,半天之後才苦笑的搖搖頭說道:“終究你是你,我是我!”

倆人相視一笑,心中的一些疑問也迎刃而解。

德國使館參贊貝威士拜訪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參與會見的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敬信、張萌衡、崇禮和許應騤五人。狡猾的德國人在正在發生的膠州灣事件沒有提及半個字,不過就連貝威士本人也沒有想到李鴻章居然會在會見前幾分鐘接到了譚延闓發給他的電報——李鴻章深受他的老師曾國藩的影響,養成了極好的作息時間,加上總理衙門的門檻非常高,李鴻章的身份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見的,結果中午發出去的電報到了快三點才交到李鴻章的手中。

因爲電報內容非常簡單,李鴻章也從這份電報中看不出什麼來,尤其他本人對德國武器極爲崇拜,連淮軍操練都是仿照德國的,所以他對正在發生的膠州灣事件並不看好。李鴻章在短短的時間內權衡利弊之後,決定暫時對其他大臣隱瞞此事,等過幾個小時之後發電報給譚延闓詢問最新的事件進展之後再做出自己的表態,不過李鴻章也下令要密切關注電報房,只要有山東發來的電報必須在第一時間送到他的手上。

在李鴻章眼中基本上可以判斷出這份電報的潛臺詞——譚延闓爲了保山東膠州灣不失必須奮起反抗,但是擅開邊釁的罪名也隨時會落到他的頭上,無論抵抗或者是不抵抗,膠州灣在德國人的攻勢面前是很難保住的,這就決定了譚延闓本人最終的命運——才坐了幾天的山東巡撫就要因爲德國人的攪局而被免職,甚至還會牽連到作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譚鍾麟。

譚氏父子爲李鴻章所做的一切,他心中都非常清楚,要不然他也不會在出訪各國之前路過上海,在得知譚延闓盤下了三家船塢之後,便指使盛宣懷將招商局的兩艘貨輪訂單交付給譚延闓來做。這次出訪歸來恰逢兩江總督劉坤一去世,他自問沒有這個福分去做兩江總督,但是能夠在譚氏父子的推薦下執掌兩廣總督也是頗爲意外的事情——這個情分總是要還的,否則他也就不是李鴻章了!

貝威士來訪和五大臣談的全都是務虛的話題,這種話題沒有絲毫營養,不過李鴻章剛剛出訪西洋各國列強歸來,一路上面對記者說這樣的話題已經習慣了,一手太極拳隨着貝威士的話題而動,讓人感覺無跡可尋,但細細思量之後才知道這個老頭等於什麼都沒有說。

當下午四點的時候,李鴻章的一個親信手中拿着一份電報打斷了這次會面,李鴻章告罪退出之後便詳細閱讀了這份令他極爲震驚的電文——俘虜自德國遠東艦隊司令官迪特里希少將之下共計三千餘人,其中陸軍八百餘人,其餘爲戰艦海軍,擊沉德艦威廉王妃號,重傷德皇號和鸕鶿號,完整俘虜阿高納和依倫娜兩艘戰艦……

正在李鴻章非常驚訝的時候,一名章京有些驚慌失措的跑過來說道:“老相國,大事不好了!上午十一點鐘的時候,德國遠東艦隊攻擊膠州灣軍港,這是山東巡撫譚延闓發來的電文……”

李鴻章自從經過甲午戰爭之後,脾氣秉性更加隱忍,再加上他已經知道事件發生,就連戰果都知道了,所以並沒有責備這個章京,而是非常平靜的讓他退下去,弄的那個章京都有些手足無措。

李鴻章看看兩份電文,沉思一會便將那份戰果電文疊起來塞到袖子中,手上拿着這份遲來的電文走進會客廳。此時貝威士對這次會面應感覺索然無味了,顯然所謂這些大清帝國的重臣們在現在還沒有得到膠州灣事件的消息,就說明這個國家的腐朽和沒落了,在德意志的軍旗下,貝威士堅信現在膠州灣已經屬於德國了!

“貝先生!”李鴻章走進會客廳,任誰都會發現他的臉色非常的沉重、很難看,而這一切似乎都對準了來訪的客人德國使館參贊貝威士:“老朽在這裡有個不解之問想要請教貝先生!”

貝威士也感覺到了李鴻章的不同,但是依舊謙遜的站起身來說道:“李大人乃是帝國最有名望的大臣,能夠爲大人解答疑惑是我的榮幸……”

李鴻章沉聲問道:“在以往數十年間的中德交往中,我們兩國從來都沒有發生過武力衝突,而我本人在去年的出訪中也訪問過貴國,並且也拜訪過貴國的皇帝陛下和俾斯麥先生,可以說中德兩國之間的和諧關係可謂是‘典範’二字……試問現在在膠州灣貴國軍艦無理橫行,派出陸軍強行佔據膠州灣之事,是屬於貴國駐華公使海靖專擅行爲,還是出於接到了貴國國內的訓令?如果是前者的話,這樣有損於中德兩國數十年睦誼的做法實在是讓老夫失望……”

貝威士聽後,看到李鴻章手中的電報紙之後,心中明白此時大清帝國的高層終於知道膠州灣事變的事情了。而其他四位大臣在聽到李鴻章說道德國正在對膠州灣採取軍事行動的時候,都異常震驚,李鴻章手中的電文在他們的手中傳遞了一圈之後,他們這才相信德國真的對膠州灣動手了!

貝威士以非常平和但卻沒有任何感情的聲調說道:“我尊敬李大人,但是對於這件事我個人而言只能表示非常遺憾……我國皇帝曾經多次指示希望能夠在貴國獲得一個軍港,但是卻被貴國屢次駁回,對此我國皇帝認爲貴國之做法傷害了我德意志帝國之自尊,遂決定以火炮來爲德意志在遠東謀求一個可以讓軍艦停泊駐紮之港口……”

李鴻章聽後臉色依舊沒有變化,但是他卻彷彿並不放在心上一般說道:“最近老夫受一忘年之交推薦看到了一本西方學者所著的譯著《天演論》,老夫並不明白這通篇文字究竟講了什麼,但看到最後的一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語,才恍然大悟這本書究竟在說什麼……也就說貴國在膠州灣之軍事行動乃是受到貴國皇帝的訓令,而攻佔膠州灣並非是我國之錯所挑起的紛爭,而是貴國蠻橫無理之所爲?!”

貝威士聽後臉色稍微一變,但很快又恢復到外交表情上來說道:“我只能說這是一件令人非常遺憾的事情……李大人剛纔所說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是西方近代對物種演化的一種說法,如果若是放在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上而言,我個人認爲這句是十分恰當的……”

貝威士說完之後旋即鞠躬彎腰行禮,便走到門口從侍從手中接過自己的禮帽和手杖,回頭看了看這會客廳中的五位大清帝國的“外交大臣”,坐着的四位大臣彷彿面若死灰,似乎還沒有從膠州灣事件的震驚中清醒過來。而站在會客廳中央的李鴻章手中拿着電報,蒼老的面容上那雙眼睛似乎依舊精光四射,彷彿察覺到貝威士在看他一般,扭過頭也看向了貝威士。貝威士凝視了這位大清帝國重臣之後,最終點了點頭,將禮帽的帽檐向下壓了壓之後徑直頭也不回的走出會客廳。

與李鴻章一樣,譚延闓在第一時間將膠州灣事件最終的戰果通過電報向北洋大臣譚鍾麟、南洋大臣張之洞、總理衙門大臣李鴻章、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榮祿、軍機領袖恭王奕訢等人發報。所有人在接到電文之後都是異常震驚,同時也有一種異樣的感覺在心頭升起——一個新的時代似乎就要到來了……

第94章 惡魔第202章 借貸第48章 遇敵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42章 風起第394章 沙皇第181章 順風船第23章 鄉試第379章 焦點第159章 銀元第241章 權力第6章 賭局第65章 理財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58章 震懾第220章 刺殺第16章 計較第202章 借貸第283章 契機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49章 遭遇第339章 棋子第255章 陰雲第367章 敲打第201章 散財第108章 會試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65章 理財第129章 矛盾第71章 貪吃第148章 起義第242章 罷免第281章 移民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9章 老丈人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394章 沙皇第196章 拜神第26章 往事第330章 崩潰第163章 二損一第98章 機鋒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387章 對峙第116章 達潮第78章 燃燒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264章 外交第6章 賭局第362章 矛盾第250章 距離第116章 達潮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13章 擡槓第208章 遙遠第183章 回報第48章 遇敵第399章 退縮第362章 矛盾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28章 醜聞第136章 漫雪第144章 演習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320章 邀請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51章 絕望第345章 投子第109章 會元第371章 東雲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49章 移民第367章 敲打第189章 擊沉第339章 棋子第76章 心遠第377章 開端第313章 擡槓第331章 希望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60章 牌局第319章 四十年第282章 北洋第45章 厚禮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31章 鐵路第332章 屈服第60章 牌局第105章 北上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339章 棋子第127章 鋪墊
第94章 惡魔第202章 借貸第48章 遇敵第275章 借雞生蛋第42章 風起第394章 沙皇第181章 順風船第23章 鄉試第379章 焦點第159章 銀元第241章 權力第6章 賭局第65章 理財第239章 虎頭蛇尾第358章 震懾第220章 刺殺第16章 計較第202章 借貸第283章 契機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249章 遭遇第339章 棋子第255章 陰雲第367章 敲打第201章 散財第108章 會試第395章 戰略欺騙第291章 水落石出第370章 輕裝前進第270章 討價還價第289章 最後的晚餐第65章 理財第129章 矛盾第71章 貪吃第148章 起義第242章 罷免第281章 移民第302章 你死我活第398章 嘎然而止第19章 老丈人第321章 無言的教育第394章 沙皇第196章 拜神第26章 往事第330章 崩潰第163章 二損一第98章 機鋒第258章 最後的皇帝第124章 釜底抽薪第387章 對峙第116章 達潮第78章 燃燒第138章 滴水不漏第264章 外交第6章 賭局第362章 矛盾第250章 距離第116章 達潮第137章 遠交近攻第309章 刺刀見紅第313章 擡槓第208章 遙遠第183章 回報第48章 遇敵第399章 退縮第362章 矛盾第342章 邁向深淵第228章 醜聞第136章 漫雪第144章 演習第260章 轉移視線第320章 邀請第376章 中德走向第74章 審問-第七十五章 恭王第51章 絕望第345章 投子第109章 會元第371章 東雲第139章 資源交換第349章 移民第367章 敲打第189章 擊沉第339章 棋子第76章 心遠第377章 開端第313章 擡槓第331章 希望第268章 更新換代第60章 牌局第319章 四十年第282章 北洋第45章 厚禮第20章 生死一發第131章 鐵路第332章 屈服第60章 牌局第105章 北上第234章 留德士官系第339章 棋子第127章 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