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勝負定前各爲主(下)

宗弼派出的使者在曹廣弼面前說得舌綻蓮花,曹廣弼卻只是一笑置之,回頭召來虞琪等文臣武將,公開說知此事。

虞琪對這種事情極爲反感,說道:“我等跟隨曹帥來,爲的是抗金兵、保華夏。這些年天佑中華,陝西、河東先後規復,如今聽說大將軍在東北大捷,若此訊真切,則正是我秦晉大軍與東北大軍夾擊燕雲之良機,一戰若勝,胡種可滅!漢唐之盛或不遠矣!天下生民所盼,萬千士子所待,俱在於此。若是爲一己私心,割裂山河,恐怕除了陷華夏於戰國亂世之外更無半分益補!宗弼此謀實爲毒計,望曹帥深思之,勿墮其計。”

曹廣弼微微一笑道:“這個自然!當日登州華夏擴大會議已有定論!雖然如今我們秦晉與東海分處西東,但我擁護新漢之心,從來不變!此番召諸位前來,便是爲此。”

衆臣諸將這才寬心,正議論該如何對待宗弼,忽傳陝西轉運使郭浩到了。陝西轉運使一職非宋朝舊制,卻是由於曹廣弼、虞琪聯名推薦,新漢政權中樞正式批覆的官職,實權甚大,可以說是新漢政權對郭浩的重用了。

郭浩進來後,虞琪也將宗弼派遣使者所爲之事以及曹廣弼的態度告知,郭浩笑道:“金人此計只能去哄騙利慾薰心之徒,焉能誘得曹帥?”

他這一句話,明裡是讚揚曹廣弼,其實也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以堅曹廣弼之心,曹廣弼如何聽不出來,微微一笑,並不接口,心道:“我雖然早已立心恪守將道,未嘗動心。但觀虞琪、郭浩的態度,則人心如之思華夏一統,已成定局。”

郭浩又道:“郭浩此來,本是要與曹帥商量另外一件秦晉軍資上大事,但我來太原之前曾到洛陽公幹,因與李彥仙大人相見,他說最近宗弼的軍馬,似乎有大舉南下之意,此事曹帥知否?”

虞琪等聽了都頗爲吃驚,曹廣弼道:“三弟之守塘沽、趙立王宣之守山東,已有磐石之固。如今東北之勢又見急迫,莫非宗弼是見北邊形勢難爲,竟要南下闖出一條生路來!”

郭浩道:“李大人所慮,正與曹帥相近。”

虞琪道:“如今我軍在東但能守住濟水、梁山泊、徐州一線,在西但能守住滎陽、汜水關,滎陽以東,濟州以西所有擁護我新漢之州縣均零碎不成整塊,宋軍在襄鄧以北軍力亦不強,宗弼如今已經據有開封府,若其併力南下,恐怕汝、穎、陳、蔡皆不能保,甚至襄鄧、淮西亦將淪喪!曹帥,我們可得趕緊進兵纔是!”

曹廣弼盤算良久,問郭浩道:“我這邊要防備雲中、雁門大軍,暫時調不出精強兵馬,不知陝西那邊能否調出兩萬精兵,我增益以隆德府步騎二萬人,出潼關、洛陽,會合李彥仙,以扼其勢。”

郭浩道:“若要調陝西精兵,或劉錡將軍部,或種忠武部,或曲端將軍部均可,只是……”

ωwш .Tтká n .C〇

曹廣弼問:“只是如何?”

郭浩道:“只是郭某另有一議。我聞此事之後,曾和李彥仙大人商議甚久,覺得與其傾西北之力以扼金人,不如順而縱之,或更有利。”

虞琪等聞言無不驚奇道:“順而縱之,這不是以數州之地資敵麼!”

曹廣弼卻似乎看到其中的妙處,說道:“願聞郭大人此議”

郭浩道:“謀國之道當觀其先後因果!汝、潁、陳、蔡既頗空虛,爲何先前金人先前不取?非其不欲,乃因宗弼分派大軍於真定、趙、邢、磁以防我太行山兵馬,又據河間以圍堵塘沽,遊騎於濱、棣、德諸州及大名府以窺伺山東,宗弼雖佔領了河北東西路,然而四面皆敵,不駐大軍不足以行攻守之事,故其用以佔據汴梁者僅是偏師,且多漢兒,這支漢兒軍隊南拓至汴梁已是力盡,據此可知宗弼先前非不欲盡取淮西、河南,乃是力不能及所致!”

曹廣弼點了點頭道:“不錯。其實當初他所派遣的漢兒偏師能夠一舉佔據汴梁,恐怕亦頗出他意料之外。”

郭浩道:“先前金軍挾真定大勝之威尚不能南吞汝潁陳蔡,今日金人已成喪家之犬,滅亡之勢,指日可待,爲何反而膽敢南下?雖然我們消息或不足,或不確,不知東北、燕雲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促使他南下,然而北方必然有變則可推知。如今塘沽尚在、齊魯未失,宗弼要同時保有真定與陳蔡,南北距離太長,所以北方之變若是有利於宗弼,則他必背靠燕雲,或先取塘沽,或先取齊魯,行先難後易之事,將領地併成一個大塊。但今日他卻未這麼做,則北方之變,恐怕與他大大不利,所以他才狗急跳牆,企圖南下取易得之地以求生存。”

虞琪道:“多半是我軍東北大捷的消息是真的,所以才逼得他們準備南下另尋生路。”

郭浩道:“虞大人所言正是!燕、代乃古之勝國,物資既富,又有山川之險,雖狹促亦足以立國!金兵又多身經百戰,兵強馬壯,若是聚攏於燕雲負隅頑抗,我軍縱然數倍於他,急切間恐怕也難吞滅。兵家之勢,利合不利分。今日宗弼既然有南下牧馬之意,我等何不從而縱之。汝潁陳蔡之與燕雲真定,橫隔千里,使宗弼得志於河南,則與燕雲成兩頭之重,金軍東西路素來不合,兩頭均重,日久必分,其勢既分,則我取之爲易。此其一也。女真北國之族,陳蔡之地於他而言過於暖溼,驟然移居此地,日久必然兵疲馬困,不戰自壞。此其二也。金軍一旦南下,根基未穩時或會聯宋自保,但金人性貪,一旦與我接戰不利,日久必擾南宋以圖取而代之,是借大宋之力與我共謀宗弼。此其三也。”

曹廣弼沉吟道:“此略甚佳,只是河南一旦爲其所據,恐怕我河東、陝西從此與新漢本部完全隔絕,日久恐生分裂之患!”

郭浩道:“不然。宗弼兵力一旦南移,河北必然有隙。我陝西兵馬可由太行山懸壺傾瀉而下,與三將軍會師於河北!某料一年之內,必能成此大功,故不怕有久分之禍。而我軍一旦會師成功,則金人斷爲兩截,再難翻身矣!”

曹廣弼盤算良久道:“此計可行。”

數日之後,雁門關又有密使來訪。這時已是歲末,離耶律餘睹上勸進表勸宗翰登基已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耶律餘睹對宗翰極爲忌憚,所以之前不敢妄動,直到現在纔派人來與曹廣弼接頭。

曹廣弼得到雁門關的消息後,將前後的信息一加對比參照,便知郭浩所謀奇準。他雖然還不完全相信耶律餘睹,但仍對使者許諾,願爲耶律餘睹的行動提供最大的後援,又表示萬一耶律餘睹行動失敗,太原這邊也會爲他敞開大門給與庇護。

在這段時間裡折彥衝在東北的軍勢不斷下壓,而宗弼的主力則逐漸南下,雙方都進行得頗爲順利。南宋政權內部也分爲兩派,一派主張聯漢攻金,一派主張存金防漢,雙方僵持不下,最後竟在吵吵鬧鬧中坐視宗弼盡吞襄鄧以北之廣大領土。

天下的形勢,也不知道是在變得越來越複雜,還是越來越簡單。

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04章 思良將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3章 論武(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7章 去向(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96章 夜訪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4章 過冬(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79章 亂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44章 兄弟間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93章 秦檜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10章 絕地(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86章 窮第17章 建村落(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59章 針鋒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67章 裂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8章 伏擊(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81章 責第345章 輾轉(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9章 塞外(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4章 過冬(下)第4章 過冬(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66章 使者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
第118章 進退重思量第204章 思良將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3章 論武(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47章 嶽幕(上)第327章 金夏合(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64章 大金的兩扇門(下)第145章 新局哉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41章 曷蘇館事(下)第17章 建村落(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91章 東南東北亂局紛(上)第354章 審判(下)第7章 去向(下)第284章 老成偶爾張狂(下)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下)第217章 窺九鼎(上)第309章 秉公與顧全(下)第324章 漠北金帳(下)第196章 夜訪第36章 大捷之威(下)第24章 反契丹(下)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上)第73章 仙童林翼現身(下)第332章 金蘭折(下)第4章 過冬(下)第207章 蕭字旗(上)第102章 相謀亦需道合(下)第179章 亂第236章 連環計中計(上)第150章 國之樑第144章 兄弟間第216章 小買賣(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193章 秦檜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32章 秦檜南行(下)第343章 罷相(上)第10章 絕地(上)第67章 遣宋使的人選(上)第22章 立法規(下)第186章 窮第17章 建村落(上)第97章 攔路石眼中釘(上)第344章 北遊(上)第100章 且看各自機心(下)第11章 夜遁(下)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下)第215章 演兵法(上)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59章 針鋒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下)第66章 宋使團的苦惱(下)第233章 宗澤之逝(下)第235章 輕裝向太原(上)第27章 得文吏(下)第340章 君之尊(上)第167章 裂變第220章 汴梁一空(下)第337章 珍珠衫(下)第8章 伏擊(上)第351章 囚君(下)第134章 特設新軍>第53章 梟雄之異志(下)第99章 棋局誰是先手(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下)第334章 漢皇都(上)第335章 議封王(下)第206章 學生潮(下)第181章 責第345章 輾轉(上)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上)第295章 晉北的財路(上)第89章 舊邦士子維新學(下)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10章 雖知君乃豪傑(下)第241章 數語乾坤轉(上)第136章 燕京變故>第29章 再破遼師(下)第9章 塞外(上)第288章 乃合燕京之圍(下)第4章 過冬(下)第4章 過冬(上)第68章 阿骨打的精明(下)第355章 姻幻(下)第348章 秦府(上)第339章 民之貴(上)第341章 聚首(上)第85章 剃個光頭也沒用(上)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04章 小利中喻大節(上)第28章 稱帝號(下)第210章 困猛虎(上)第166章 使者第20章 下聘禮(下)第234章 福禍相倚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