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七月初九, 天還未亮。因明日旬休, 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員早早地往東華門而來, 等候入宮參加常朝。

東華門前烏壓壓站了一羣人, 二府諸位相公可騎馬入內, 反倒無人趕早。官員們熱情地互相問安, 說起中元節京中各處都要上演《目連救母》的盛況, 訂在同一個瓦子裡看戲的自然早有默契, 被問及後卻需一臉驚訝地表示甚巧甚巧, 轉而衆人心照不宣地大笑起來。

“咦?”戶部郎中鼻子靈敏,深深嗅了幾下:“你們聞聞,是不是鹿家鱔魚包子的味道?”

盛夏清晨的風還帶着一絲涼意, 香味陣陣飄來。衆人騷動起來, 自從民亂以後,鹿家包子鋪便歇業至今,每每路過,嘆息者甚衆,怎會在東華門外聞到這汴京官民都熟悉的香味?

張子厚旁若無人, 站在最靠近宮門處,幾口吃完了兩隻熱騰騰的包子, 額頭上冒出汗來。鹿娘子倒是摸透了他的口味, 包子餡更鹹了一點。

他從懷裡掏出帕子, 擦了擦汗,將帕子又疊了疊才放回懷中,和九孃的信緊緊貼在一起。她要他做的, 他自然會去做。

東華門的宮門沉重又緩慢地被打開,張子厚當先自左承天祥符門入宮,過了左銀臺門卻不繼續往西去,轉向北面宣佑門去了。身後不少官員看着他疾步離去的身影低聲議論起來。自從燕王攝政以來,張子厚炙手可熱,深得燕王和向太后倚重,雖然官居大理寺少卿,但他日入相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在大殿之上,便是蘇相也得讓他三分。

閣門使入殿稟報時,向太后正看着官家趙梣換衣裳,聞言笑道:“他必然有什麼急事,快宣吧。”

張子厚入了殿行了禮,躬身道:“非臣危言聳聽,阮玉郎舉事在即,稍有不慎,京師則陷於他手,陛下和娘娘危矣,大趙危矣。”

向太后一驚,趙梣一呆。

向太后見張子厚面色凝重,問道:“張卿何出此言?昨日六郎還有信到,只說要讓陳家二郎去接管京東和兩淮的禁軍。二府尚在商議中,怎地就這也危矣那也危矣了?”

張子厚將九娘等人推測一一說了,正色道:“若等二府商議個三五日才發將令,只怕調令未送到登州,膠西已落入女真人手中。臣張子厚斗膽請娘娘示下,允准臣即刻前往樞密院動用虎符調兵遣將。”

向太后沉吟不語,昨日朱相最是反對,陳家軍已掌控西軍,軍威大震秦鳳路和永興軍路,若將京東兩路和兩淮路再交給陳太初,這中原腹地大半都在陳家手中,此乃朝廷之忌。雖然六郎是陳青的親外甥,可當年太-祖登基的事,誰能當做不在意?太皇太后這十幾年都遵祖制抑武揚文,一再叮囑先帝要提防陳家兵權過盛。

張子厚淡然道:“燕王殿下有言,若陳家不可信,天下人皆不可信。臣深以爲然。”

趙梣擡起清亮大眼,望向張子厚,抿了抿小嘴,忽地大聲道:“沒錯。陳漢臣一家都是好人,陳太初更好。張卿也是個忠臣。娘娘不是一直說要聽六哥的嗎?六哥說了,小事蘇相做主,大事可託付給張子厚。這個算是大事還是小事?”

張子厚深深看着站在向太后身邊的年幼皇帝,脣角慢慢彎了起來。

向太后籲出一口氣,手指甲陷入掌心之中,更明白太皇太后當年做太后時的諸多不易。

“官家說得對,這是大事。好,張卿你待如何?”向太后柔聲問道,聲音略有些顫抖。

***

常朝畢,鞭聲響,官家返後宮用膳。文武百官們各自返回衙裡。二府的相公們及軍頭司、三班院、審官院、流內銓、刑部等諸司魚貫入後殿,等候官家歸來引對奏事。

張子厚隨衆步伐沉穩地進了後殿,徑直走到御案之前,環視了衆臣一圈。後殿之中靜了下來,蘇瞻皺了皺眉,卻見張子厚不慌不忙地略一拱手,就從懷中取出一張黃紙來。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衆臣一看竟是御前手札,紛紛肅容躬身行禮。

“吾和娘娘、燕王均深信陳太初忠勇,現令其領京東東路、京東西路、兩淮路禁軍、廂軍、義勇。着樞密院速遣使給降兵符,不得有誤。”

張子厚朗聲讀完,將手札遞給朱相:“請朱使相一覽,速速辦了吧。”

朱相接過來看了一遍,御押正是今上自己定的,模樣酷似一個丸子長了兩隻角。他喉嚨有些癢,輕咳了一聲道:“二府還需再議此事,陛下忽然內降手札,未免意氣用事太過草率——”

張子厚陰測測地看着他:“看來天下只知有宰相,不知有陛下和太后了。”

此話誅心之極,把幾位相公都罵進去了,後殿頓時一片沉寂。蘇瞻昨日收到了九孃的信,仔細思量後,在二府議事時並未反對陳太初領軍一事,他見向太后心有疑慮,因此也未開口贊成。倒是九娘信上那熟悉無比的衛夫人簪花小楷令他出神許久,心想怪不得阿昉待她如此不同,七年前在開寶寺上方禪院大殿上,這個和阿玞極其有緣的女童,看來是有心習了阿玞的字跡,學着阿玞的遣詞用句的語氣來親近阿昉。她和燕王儼然已是一對,爲何還要在阿昉身上下這等功夫?她一個晚輩,卻對自己一副推心置腹諄諄勸導的口氣,實在令人不快。

曾相出來打圓場:“哈哈哈,子厚這笑話真好笑。陛下和太后昨日奏對之時,並未發話,朱相擔心的是陛下年幼,這睡一覺一個主意,會不會明日又換了主意?”

“朝令夕改,君王之大忌也。三位大學士教導吾時,都和吾說過這個道理。曾卿是覺得吾年幼不當爲君嗎?”趙梣身穿金黃團龍紋的絳羅紅袍,被向太后牽着從屏風後走了出來,坐到御座上,一板一眼地問道。他看向衆臣,頗有君主的氣勢。

曾相立刻跪倒在地,高舉玉笏:“臣失言。臣絕無此意。”身後衆臣跟着跪倒了一片。

蘇瞻上前一步,朗聲道:“陛下、娘娘,祖宗以來,躬決萬務,凡於賞罰任使,必與兩地大臣於外朝公議,或有內中批旨,皆是出於宸衷。陳太初身爲外戚,若因陛下內降而任,豈不授天下人以口實?有違陛下聖德。”

張子厚立於御案一旁,哈哈大笑了三聲,又嘆息了一聲,連向太后和趙梣不禁驚訝地看向他。

張子厚轉身朝兩宮行了一禮,聲情並茂地道:“陛下,娘娘,天下人皆知下官和蘇相不睦,但今日子厚對和重口服心服。昨日二府議事,蘇相對此不發一言,今日出言反對,只因陳太初不僅是大趙外戚,更是蘇相的侄女婿,蘇相品行高潔,自然不願違祖宗之法。”他又轉回身看向面色不佳的蘇瞻,誠懇地道:“阮玉郎聯合女真、高麗,甚至還有各路潛伏在軍中的親信要一同謀反,旨在攻下汴京。鉅變當前,和重兄,還請你學一學祁黃羊,舉內不避親。”

殿上衆人都被他嚇了一跳。朱相顧不得官家和太后,厲聲斥責道:“張子厚,你可有證據?燕王殿下剛剛與金國簽署了四國合約,武德郡主和親,你怎能攀誣友邦?還出言污衊各路將領,令人心寒。你這般阿諛逢迎用心險惡,爲的恐怕是重回樞密院掌一國之軍事?”

張子厚眉頭挑起,一臉無辜:“任陳太初領軍東四路,乃燕王殿下之命。殿下身在契丹,高瞻遠矚,必然有所洞察才令我等有備無患。陛下、太后、攝政親王均有此意,不知朱相一味阻擾又爲了何事?哦——”他搖了搖頭:“若是阮玉郎取了京城,朱相只需一個降字,保住名位並不難,但子厚倒要學習子敬,問一問陛下能安所歸?”

朱相面皮赤紅,竭力剋制着怒火:“謹言慎行便是要降阮玉郎?張子厚你可真會扣帽子。翻手是雲,覆手是雨。左右都是你佔理。這等市井詭辯之法,用於朝廷之上,可恥。”

蘇瞻長嘆一聲,拍了拍朱綸的肩膀:“朱相請息怒,子厚他一片赤膽,亦是爲了朝廷。只是子厚,你可知道如今國庫所剩幾何?自從四月底和西夏開戰,西軍和利州路、京中去的援軍共計四十七萬人,隨軍民夫義勇過百三十萬人。你曾是樞密院副使,當知軍餉糧草開支之奢靡。若東四路再備戰,水師之所需的運輸、儲備及人力,一日又要花銷多少銀帛?大趙百姓,實在耗不起了。”

“兩國交戰,不只是靠沙場較量,這個我清楚得很。”張子厚從容答道:“我等臣工,本該量入爲出。但爲了省錢而將大趙江山置於生死關頭,豈不本末倒置?這省下的千萬貫,只怕白白送給阮玉郎改跟他姓了。大趙百姓?屆時還有大趙麼?”

見衆人啞口無言,張子厚痛心疾首道:“我等於京中坐井觀天,不知覆巣之痛。需知秦州城兩日夜淪陷,契丹上京三日淪陷,死傷者過萬都是瞬間之事。阮玉郎詭計多端,多會裡應外合。爾等可有人發現高麗驛館最近的不尋常?可發現京中衆瓦子爭相上演《目連救母》?可有人還記得這齣戲裡的青提夫人,乃阮玉郎當年成名之作?五月裡的民變,諸位難道忘記了?燎原只需星火,這京中百萬士庶,有多少人會再次譁變?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守護汴京?又有多少人會龜縮起來靜待成王敗寇再跟着享盛世太平?”

向太后毅然道:“六郎信中說得清清楚楚,相公們請別再猶豫了。難道官家和老身這般堅持,都做不了主麼?”

“臣不敢,謹遵陛下旨意。”趙昪和謝相同時躬身應道。

殿中衆臣紛紛附和。蘇瞻深深看了張子厚一眼,不再言語。

向太后擺了擺手,甚是寬慰:“至於軍餉耗費甚靡,還需朝廷上下出力。老身和官家當仁不讓,也該節儉起來。如今宮中宮人逾四千,不少人年少離家,終老於宮中,甚是可憐。老身和官家商量過了,如今官家年幼無後宮嬪妃,只老身及太皇太后、幾位太妃在宮中。明日尚書內省便先行遣散二十三歲以上的宮女和內侍,按入宮年數給予錢帛,她們亦可返鄉自行婚配。”

“娘娘仁慈厚德,陛下睿智聖德。”張子厚率先唱起了讚歌,九娘這個主意極妙,娘娘和陛下得了仁德的名頭,更省去了篩選阮玉郎屬下的功夫。不管阮玉郎埋了多少刺在宮中,都是好些年以前就開始的,按年齡推算,先把這批人送出宮去,宮裡就能守得銅牆鐵壁一般。

殿中衆人頌歌唱畢,向太后泫然道:“先帝也曾和我提起過此事,不忍見白頭宮女。我大趙後宮,日後當以此爲律。”

張子厚一揖到底:“臣張子厚願捐出一半家產爲東四路軍餉,算是替陳太初壯行,區區二十萬貫,杯水車薪,但乃臣一片心意,還請陛下和娘娘開恩允准——”

剛唱完頌歌的衆臣暗叫不妙,腹謗無數,心裡恨不得將張子厚千刀萬剮。

趙梣小短腿挪個不停,走到張子厚身前,親手扶了他起來,小臉上一派激動高興:“子厚真是我大趙的大忠臣!待打完阮玉郎——”這後一句卻不是商議好的,他想了想,大聲道:“打贏了就有錢,吾會還你二十萬貫,不——還你三十萬貫!”

向太后眼前一黑,這十五郎不記得君無戲言,金口無悔了?

“陛下——臣趙昪雖窮,但也願籌萬貫,替陳太初壯行!”趙昪豪爽地跟上:“陛下不用還臣——”

衆人利箭似的目光射向趙昪。

“陛下不用還臣一萬五千貫,還臣一萬一千貫足矣。”趙昪撓撓頭,眼看要嫁女兒了,陛下這可比南通街厲害多了。

趙梣小手一揮,看向其他驚疑不定的大臣:“好,還有誰願意替吾出錢的?”

小半個時辰後,只後殿裡便籌足了近兩百萬貫,趙梣渾然不知自己已經成爲大趙歷來負債最巨的皇帝,興高采烈地催着樞密院的人去取虎符來,又令知制誥孟存擬旨。

此時的陳太初,正策馬飛奔在官道上,離登州還有三百餘里。

九娘和孟彥弼一行,已過了濮陽,直往京西北路而來。

中京大定府的城門處熱鬧非凡,契丹皇太孫親送燕王殿下。圍觀百姓們格外興奮,沒想到燕王會親自前往女真黃龍府,參加四太子完顏亮和大趙武德郡主的大婚。旌旗招展下,一千多禁軍重騎護衛着趙栩的車駕緩緩向東駛去,將經東京道往金國京師黃龍府而去。隨行的金國使者面上難掩陰晴不定。

陳元初一行三十餘騎一路西行已到了契丹西京道的奉聖州,耶律奧野指着遠方策馬而來的近百人道:“是興平長公主——”

作者有話要說:  注:

1、祖宗以來,躬決萬務,凡於賞罰任使,必與兩地大臣於外朝公議,或有內中批旨,皆是出於宸衷。此段文字是韓琦上仁宗論幹求內降乞降詔止絕的內疏。出自《韓魏公集》卷十《家傳》。

2、子厚要學的子敬是魯肅。

3、契丹東京:遼寧省遼陽市。

4、契丹西京道奉聖州:今河北張家口涿鹿縣。

手速漸漸回來了。祝大家週末愉快。今日還會有紅包雨亂入,留言吧留言吧。

第三百六十一章第13章第50章第92章第8章第96章第三百四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七章第60章第78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49章第184章第65章第三百零七章第326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220章第245章第58章第37章第28章第37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三百章第229章第40章第36章第70章第79章305.第三百零五章第269章第222章第18章第92章第224章第202章第200章第119章第10章第175章第73章第39章第52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三百零七章第136章第三百二十二章第44章第17章309.第三百零九章309.第三百零九章第38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一百零五章第183章第33章第29章第二百九十四章第97章第237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214章第117章第217章第28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15章第39章第254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246章第236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218章第30章第80章第45章第三百一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三百零二章第125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192章第283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269章第62章第三百四十一章第29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225章第331章303.第三百零三章第179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225章
第三百六十一章第13章第50章第92章第8章第96章第三百四十一章第三百一十七章第60章第78章311.第三百一十一章第49章第184章第65章第三百零七章第326章第二百八十八章第220章第245章第58章第37章第28章第37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三百章第229章第40章第36章第70章第79章305.第三百零五章第269章第222章第18章第92章第224章第202章第200章第119章第10章第175章第73章第39章第52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三百零七章第136章第三百二十二章第44章第17章309.第三百零九章309.第三百零九章第38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一百零五章第183章第33章第29章第二百九十四章第97章第237章第三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章第214章第117章第217章第28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15章第39章第254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246章第236章第三百二十四章第218章第30章第80章第45章第三百一十七章第三百二十九章第三百零二章第125章第三百六十三章第192章第283章第二百六十七章第269章第62章第三百四十一章第29章第三百三十九章第三百三十五章第225章第331章303.第三百零三章第179章第二百九十三章第2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