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蒼楚決裂

楚國的動作太快,可以說是迅雷不及掩耳,當然引發了諸國的擔憂。

遲漲彼消,不進則退,這個道理誰都懂。

於是,一些有擴張能力的國家,紛紛動起了腦筋,主動尋求周邊的小國攻擊。

譬如魏國就盯住了臨國,正式宣戰。

就連在伐晉之戰中元氣大傷的晉國,也將主意打到了樑國身上,尋求時機,時刻準備對樑國用兵。

爲此,晉國皇帝還特地寫了一道國書,請求購置蒼國的騎兵裝備。

楊沐也不驚訝,畢竟在伐晉之戰中,麒麟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各國都有目共睹的,所以在會盟之後,都大力發展起了騎兵。

良莠不齊,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在穩步前進。

蒼國雖然很無奈,但是也沒有辦法,在暴露在世人眼前的那一刻開始,就註定逃不過被模仿的命運,最多也就延長被模仿的時間而已。

在麒麟軍最初揚名的幾年裡,各國可能還沒有什麼頭緒,無法形成太大的戰鬥力,但是這都已經五六年過去了,只要大力投入,總歸能摸索出一些東西。

太鼎十一年五月,阮國出動了一支五萬人的騎兵部隊,採用麒麟軍團曾經用過的迂迴戰術,配合步兵出擊,一舉擊潰了曹國的三十萬主力部隊,贏得了針對曹國的階段性勝利。

消息一傳出,天下震驚。

這是除了蒼國之外的第二個國家,掌握了騎兵之術,形成了大規模的戰鬥力。

那可是五萬騎兵吶!

代表着,從今往後蒼隊最大的優勢已經不在,假以時日,阮國在騎兵部隊方面,也能與之抗衡。

一時間,每個國家都無法淡定了。

就連那些在地裡種田的老農人,只要是關心一些外界形勢的,都隱約能明白,一場大變革即將來臨。

不變,就會滅亡。

這是被蒼國攻滅的那幾個國家,給出的血的教訓。

如果不發展騎兵,遲早會被周邊有騎兵的國家壓着打,這已經在阮國與曹國的戰爭中證明了。

太鼎十二年二月,曹國向楚國求救,以和親爲代價,並且尊楚國爲主。

沒想到,被楚國嚴辭拒絕拒絕了。

自從主力覆滅之後,曹國就再也沒有恢復元氣,即便是一步步死守,最後還是沒能抵禦住阮隊,被阮國將戰線一路推到了國都。

不得已之下,曹國君臣只能流亡至蘭國,殘兵敗將與蘭隊一起,抵禦阮隊,希望早日反攻,然後復國。

誰知,這個時候武國落盡下石,趁機攻打蘭國,吞滅了蘭國大部分地盤。

而後,武國宣佈與魏國結盟,守望相助。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整個二月,都有些風雲詭譎的味道。

多少年沒有過這般形勢了?

上一次,還只是在大禮天子權力旁落的時候吧?

當初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在大禮天子無力掌控之後,十幾年的兼併,數量一下子減弱,一百四十多個國家減少了將近一半。

直到後來,因爲霸主齊國的出現,諸國迎來了短暫的和平,這期間又冒出了許多新的國家,也有很多國家被滅,這其中晉國通過一系列的兼併,人才輩出,成爲了天下霸主,局部地區又迎來了短暫的和平。

如今,可以說是第三次混戰。

比起幾年前的伐晉之戰,波及到的國家更多,各大小國不同程度的,都遭受了攻擊。

也就只有邵國、炎國、康國這幾個蒼國的附屬國家,不用擔心自己被侵略,相反地,炎國竟然還有餘力,趁機侵佔祥國的地盤。

它們很明白,蒼國作爲三大國之一,是沒有人哪個國家敢招惹,尤其是如今蒼國並未與任何一國開戰,也就是說蒼國是一箇中立國。

惹一個強大的中立國,不要命了?

無論是楚國還是阮國,或者是魏國和晉國都明白,蒼國並不是不想打仗,而是周邊沒什麼小的國家可以吞併,或者說繞路去吞併其他國家的成本比較高,還不如安心發展經濟,跟各個國家做生意。

就比如祥國,這一年來就向蒼國購置了數十億大蒼幣的裝備與貨物,將國內幾座大的礦脈都抵押了出去,同時也販賣了不少奴隸到蒼國。

可以說,各個國家在兼併的時候,蒼國最爲輕鬆,坐着發戰爭財。

這一點,楚國也是清楚的,尤其是聽到一邊打仗的時候,竟然還有很多楚國商人在買玻璃製品的時候,楚皇熊敏訥差點氣暈。

鼠目寸光!

熊敏訥很想找阮國一起,共同攻進蒼國,奈何阮國根本沒有這個心思,只能十分無奈,同時派出一部分兵馬,佈置在了兩國邊界。

因爲他知道,如果蒼國要擴張,肯定是先滅楚國邊上的小國,這是要和楚國爭盤子裡的肉!

太鼎十二年九月,祥國走投無路之下,宣佈朝覲蒼國。

不久,蒼國做出迴應,接受祥國成爲蒼國的附庸國,並且派出了二十萬大軍,開赴祥國,扼守關卡,守住剩餘的一百多座城池。

至此,祥國正式成爲了蒼國的小弟。

一時間,楚國君臣大怒,雖然祥國的大部分土地,都已經被楚國吞下,但是眼睜睜看着碗裡的肉,被蒼國輕飄飄的夾走,簡直就無法忍受。

熊敏訥卻是大喜,蒼國中立的兩年多,實力越發的強橫,但是一直是養精蓄銳,十分的低調,礙於邦國貿易聯盟的規則,他只能眼睜睜看着蒼國不斷賺取着楚國的財富,無能爲力。

如今,蒼國從楚國的眼皮子底下救了祥國,就是在天下人的面前,暴露出了稱霸的野心。

因爲,只有霸主纔會要很多小弟,爲自己搖旗吶喊。

也正是一個撕破臉皮的好機會。

十一月初,楚國正式頒佈詔告,譴責蒼國,驅逐了蒼國駐楚外交大使,要求蒼國將軍隊從祥國境內撤離,並且要求楚國商人,無限期停止與蒼國的商貿交易。

五天之後,蒼國外交部迴應,宣佈驅逐楚國的外交大臣,同時也停止與楚國的一切交易,宣佈將出售給楚國的武器指標,全部轉移給雲國。

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431章 遷都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79章 毒瘤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525章 魏晉會師第50章 慰問傷兵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159章 加徵和改革第397章第123章 義軍出擊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579章 晉國驚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269章 內商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466章 轟動天下第291章 賭注第291章 賭注第25章 全盤否定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173章 醒來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193章 軟禁?第611章 準備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57章 入宮第335章第27章 頭腦風暴第494章 投降共識第308章 成功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34章 再次沸騰!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63章 碾壓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298章 諸項事宜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327章 國師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551章 殺使臣第91章 魔教妖女?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16章 主次第92章 妙曦第156章 老嬤嬤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118章 出征!第579章 晉國驚第178章 騎兵第366章 大閱兵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99章 現身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52章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90章 東巡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371章 閱兵進行時(三)第227章 拖油瓶第220章 突變第583章 阮軍敗第377章 工業城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22章 巡視軍營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336章 族議第182章 霸主之爭第305章 造船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268章 見面第324章 伊水城下
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382章 邦國貿易聯盟第431章 遷都第274章 閔雷禪位第107章 君臣謀算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604章 血戰前奏第79章 毒瘤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557章 功勳爵改革第420章 宴請楚國商人第164章 造紙廠和印刷廠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525章 魏晉會師第50章 慰問傷兵第48章 一字長蛇陣第159章 加徵和改革第397章第123章 義軍出擊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110章 戰前巡營第579章 晉國驚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269章 內商第468章 屈丹的茫然第466章 轟動天下第291章 賭注第291章 賭注第25章 全盤否定第24章 新式練兵法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173章 醒來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193章 軟禁?第611章 準備第147章 大禮史書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57章 入宮第335章第27章 頭腦風暴第494章 投降共識第308章 成功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34章 再次沸騰!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63章 碾壓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298章 諸項事宜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452章 楚國的無恥行經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327章 國師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551章 殺使臣第91章 魔教妖女?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16章 主次第92章 妙曦第156章 老嬤嬤第33章 一箭雙鵰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118章 出征!第579章 晉國驚第178章 騎兵第366章 大閱兵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237章 獻俘大刑第99章 現身第488章 向蒼國投降第352章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590章 東巡第191章 繁華晉城第334章 興王與寧王第587章 武國君臣的待遇第371章 閱兵進行時(三)第227章 拖油瓶第220章 突變第583章 阮軍敗第377章 工業城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22章 巡視軍營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336章 族議第182章 霸主之爭第305章 造船第289章 迎接儀仗第268章 見面第324章 伊水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