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告老之心

如此形勢下,蒼國該何去何從,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蒼國已經非常強大了,並且強大到讓天下諸國都忌憚不已的地步。

只要一動,幾個大國立即就會調轉矛頭,指向自己。

雖然,蒼國現有的全部實力,還未曾完全暴露在諸國之下,幾個大國也並不瞭解,後勤佈局與思想建設,對於一支軍隊來說,在關鍵時刻能發揮多大的威力。

前進的道路很難,但這也是必要要踏出的一步。

如今三強鼎立,又有其餘幾個發展強勁的國家虎視眈眈,不前進就要後退。

在楊沐的預料中,現而今楚國與阮國存在盟約關係,蒼國未曾加入戰團,一旦吞併小國的混戰結束,楚國與阮國的盟約自破,那麼現有的格局被打破,遲早有一天,會有一方脫穎而出,最終一步步踩着別國的屍骨,成爲天下之主。

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是如此,六世之底蘊,纔在短短的一代人中間,接連滅掉六國,最終一統天下。

即便是大禮王朝,當初也是差不多這樣的路子。

蒼國,必須主動迎戰!

要麼生,要麼死!

所以,如何巧妙地暴露野心,同時進一步提升國力,爲將來的爭奪天下,成爲現而今的主要任務。

“陛下,既然我們蒼國不好直接出手,何不從幾個附屬國裡做一下文章?”孔尚賢提議道。

“愛卿何意?”

“當初,承認祥國爲我大蒼的附屬國的時候,臣就在想,或許有朝一日能夠用到它,如今看來,確實可行。”孔尚賢說了一句之後,又道:“若是附屬國與楚國發生戰事,蒼國作爲宗主國,出兵相助,豈不是名正言順?一開始只是防守,若是一步步加大步子,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諸國的敵意。”

“這個辦法,可行麼……”

楊沐心裡有點沒底,他明白孔尚賢說的辦法,意思就是以幫助附屬國爲名義,派出軍隊抵禦敵軍,而後伺機而動,製造一系列摩擦,擴大戰爭,使蒼國一步一步,名正言順地參戰。

很無恥!

很符合國家利益!

楊沐沉吟了一下,心裡權衡此事。

此事並非沒有先例,當初晉國就做過這樣的事,諸多大國之間,也時常用這一招。

按理說,是完全行得通的。

但是,形勢不同了。

與當初晉國等大國面臨的穩定形勢相比,現在的形勢已經完全不同了,沒有哪個大國,能夠放任蒼國一步步走向擴張的步伐。

龐然大物一擺尾,地動山搖。

時機敏感,無論是楚國還是晉國,一旦發現蒼國有進一步擴張的勢頭,肯定會停下自己的戰事,轉而進攻蒼國。

蒼國有自信可以抵住任何一國的進攻,卻不敢說能夠應付阮楚兩國的合攻。

大國交手,如果在實力相近,或者是沒有奇兵妙計的情況下,往往就會演變成一場拉鋸戰。

少則幾年,久的十幾年都是可能的。

十幾年的時間,足夠拖垮一個大國了。

蒼國不怕打仗,但是最煩的就是這種無休止的打仗。

阮國與楚國,要麼不打,要麼就要速戰速決,否則就像是兩塊牛皮糖一樣粘在身上,甩都甩不掉。

“陛下,無論如何,大軍開動,後勤緊密,被其餘諸國發現都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如果因此而顧慮重重,豈不是因噎廢食?”

範宏濟在一旁說了一句,在戰略眼光上,他可能及不上孔尚賢,但是大半輩子的浮浮沉沉,也把他磨礪成了一個眼光獨到的老臣。

旁邊,孔尚賢有些意外。

因爲,範宏濟的這句話,有點不太合身份了。

爲人臣子,倒像是有點倚老賣老的感覺。

儘管他知道,皇帝陛下一直不在乎這些虛禮,但是身爲人臣,卻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可能是太關切了吧……

孔尚賢心裡想着,沒有點破出來,也未曾太放在心上,這些年來,左右二相在朝**事,相互制衡又相互協助,這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了,在使蒼國崛起這個共同目標的基礎上,兩人平時的相處也很愉快,並未有什麼大的芥蒂。

另一方面,他心裡也是十分贊同這位右相的言論的。

因爲在他看來,這句話說得雖然不怎麼委婉,但是也確實是這樣,恰恰效果要好一些。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點他在旁邊看得清清楚楚。

這些年來,隨着蒼國一步步的發展,他覺得皇帝陛下變得有些保守了,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過去蒼國是一個小國,只能奮勇向前,一步步迎難而上。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蒼國變得越來越強大,牽一髮而動全身,每一個決策都事關千千萬萬個家庭,也關乎蒼國的前途與命運,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復。

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以前的蒼國是光着腳的,現在的蒼國是穿着鞋子的,皇帝陛下變得越來越保守,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在這種面臨戰爭的時候,孔尚賢覺得還是範宏濟說得對,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只要蒼國有心對外擴張,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瞞不住各國的耳目的,現在趁着局勢未定,蒼國還有機可趁,一旦日後塵埃落定,各國安心發展,蒼國想要撬動這些大國,比現在要難上幾倍不止。

或許,諸國可能迎來一段十分長久的平靜,蒼國有着什麼樣的未來,得看下一代君王如何。

於公,孔尚賢一直認爲,按照如今蒼國的發展勢頭,在這一代就能夠形成對其餘諸國的絕對優勢,甚至是消滅諸國,統一天下,建立大蒼王朝。

沒有必要等到下一代,那樣不僅充滿了變數,而且還把時間延長了,對於國家和百姓的利益,都會有一個更大的損耗。

於私,他是蒼國的左丞相,衆所周知的大蒼朝堂的肱骨之臣,在實現個人抱負上,他更希望自己做丞相的時候,能讓蒼國統一天下,那樣就可以稱得上是死而無憾了。

帶着這種複雜的心情,孔尚賢忽然感覺自己也豁然開朗了。

這一仗,必須打!

就如同那些志怪小說裡的狐仙,唯有歷劫,才能脫劫,唯有打贏了這一仗,蒼國纔有可能取得絕對的優勢!

楊沐俯瞰着高臺下,心裡反覆咀嚼了剛纔範宏濟的那句話。

對呀,如今的蒼國不比以往,一舉一動都在各國的眼中,只要稍有異動,就一定會引起各國的注意,而恰恰,準備戰爭這種事情動靜一定是非常大的,各國肯定能在第一時間,得知蒼國的異動。

因噎廢食,範宏濟講得一點都沒錯。

反正遲早要打,不如早一點把這一仗給打了,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一直猶豫不決,反而會橫生變故。

楊沐擡了擡手,轉身看向了孔尚賢,道:“愛卿以爲,此事該如何決斷?”

孔尚賢恭敬一拜,道:“臣附議右相大人的觀點,諸國混戰,我大蒼埋頭髮展了幾年,此時正是各國都損耗虛弱的時候,一增一漲,確實是我大蒼趁虛而入的最好時機。”

都真的認爲麼……

楊沐心裡權衡了一番,做下決定。

他看向兩位丞相,道:“兩位都是我大蒼的肱骨之臣,既然兩位愛卿都認爲此時是最佳的開戰時機,那麼朕也不能再搖擺不定了,誠如兩位愛卿所言,退縮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麼多年來,大蒼的崛起之路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唯有主動出擊,纔是大爭之世中,奮勇前進的唯一途徑。”

“陛下英明!”

兩位丞相相視一笑,心中十分快慰。

陛下還是那個銳意進取得陛下,這些年的穩步發展,並未讓陛下的腳步停下。

蒼國有這樣一位君王,是滿朝文臣將士之福,是舉國百姓之福。

這麼多年的經驗,他們很明白,大爭之世中,守成不變纔是對國家和百姓最大的傷害。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比起國力民力的消耗,國家被攻破纔是百姓們災難的開始。

看一下吳國被滅後,那些百姓的悽慘生活就知道了,無數無辜的人慘遭屠殺,無數女子被擄掠強暴,然後被賣爲奴,賦稅沉重,遷徙而來的楚國百姓,天生就要比原本的吳國百姓高人一等,經常可以聽到有因此而爆發的矛盾,緊接着就是楚國官府派兵鎮壓,掀起一陣陣血腥屠殺。

在吳地,爲了一口吃食賣兒賣女的事很常見,一夜之間被滅門的事,也屢見不鮮。

這就是楚國,雖然有一部分仇視吳國的原因在,但是也折射了楚國對於征服之地的態度。

被征服的地方,一般得要一代人的磨合,才能真正的成爲真正的楚國領地。

其餘國家,大多也差不多,對於他們來說,本土纔是一個國家的根基,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本土上,保持本土的絕對優勢,纔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方式。

所以,在這種大環境下,蒼國選擇主動出擊,發動對外戰爭,恰恰是對國民的一種保護,受益的仍然是底層百姓。

“既然要戰,就要先確立一個目標。”楊沐說着,頓了頓,說道:“這一戰必須要打出效果,不是戰場上的勝利,更應該對天下格局造成影響,換句話說,必須要打殘一個國家,要不然的話,將毫無意義。”

“陛下所言不錯,按照當今幾個大國的國力,即便是打贏一場仗,仍然只是贏了一支軍隊而已,若是無法一鼓作氣滅掉一國,很快又能組織起一支隊伍,那麼打贏一場仗除了奪佔幾座城池之外,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

“依老臣之見,我大蒼不必急着與楚國和阮國交手,倒不如尋求同盟,看能否撼動其中一國。”範宏濟在一旁補充。

同盟?

撼動一國?

範宏濟所說,也是楊沐所想的。

的確,大國之間的戰爭,幾十萬的傷亡最多隻能說傷筋動骨,遠遠達不到撼動一國根基的地步,想當初伐晉之戰楚國一戰損失了七十萬大軍,仍然有餘力對楚國復仇,直到五十萬大軍也敗了的時候,這纔將主動進攻轉而防守。

即便損失如此慘重,仍然在幾年之後,就補充滿了兵員,逐漸恢復了戰鬥力。

所以,蒼國如果要與阮楚當中任一一個國家開戰,都不是一場戰事那麼簡單,至少也是全面進攻。

範宏濟提出來的結盟,首先撼動一個國家,確實是一道良策。

這讓楊沐有些驚詫,範宏濟今天的表現,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他的認知裡,範宏濟是一個老成保守的人,中規中矩地,很少有這種新穎開拓的觀點,今天卻像是抽了風一樣,與過去的表現極不一樣。

不對勁!

楊沐老向了他,似笑而非,道:“愛卿今日的諸多言辭,恐怕在心裡憋了很久吧。”

範宏濟笑了笑,道:“實不相瞞,這些觀點並非老臣所說。”

“哦?”

“昨日,曾大人拜訪過老臣。”

“曾大人……你是說曾十三?”

楊沐略微詫異,君臣相談,能讓範宏濟直接用曾大人相稱呼的,似乎滿朝文武中,除了曾十三之外,就沒有別人了

恰恰,楊沐也知道那位曾十三與範宏濟的私交不錯,因爲在曾十三貧寒時期,啓蒙的教書先生就是範家的一個子弟,自從曾十三被拔擢爲外交部侍郎之後,兩家的往來就一直很密切。

“回稟陛下,正是曾十三大人。”範宏濟頓了頓,說道:“老臣與曾大人時常談論國事,留在昨日曾大人與老臣促膝長談,就說了我大蒼眼下的形勢,並且建議老臣覲見陛下,分析日後我大蒼的對外方略。”

楊沐疑惑盡去,曾十三的性格他知道,確實也是那種適合縱橫之術的人才,能提議結盟共擊一國這種觀點,也在情理之中,並不讓人意外。

“原來如此……”楊沐點了點頭,道:“既然是曾十三所提,他爲何不親自來見朕?按照規矩,侍郎官居二品,有資格單獨面見朕,何不當年說,而要假託愛卿之手?”

“陛下明鑑,此事箇中原因,倒不在曾大人上,而是老臣早已有了告老之心。”

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218章 郡縣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112章 內情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149章 貧民窟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612章 懵了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518章 火藥?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80章 炎國第145章 會見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424章 競拍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425章 被擒第555章 黯然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313章 驚天之變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4章 城門戰局第462章 騎兵?重騎兵!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56章 天降奇兵第509章 圍困第616章 擴散第62章 欲封爵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414章 應對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431章 遷都第54章 申城之戰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426章 六十億第139章 撒錢第332章 絕路第527章 攻城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271章 毀約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247章 合議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462章 騎兵?重騎兵!第437章 告老之心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335章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284章 進擊的火鍋第580章 晉降第435章 何去何從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397章第499章 六國攻蒼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583章 阮軍敗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86章 路見不平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533章 臨戰第597章 入侵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585章 阮西瓊的野心第86章 路見不平第576章 欲取晉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91章 魔教妖女?第603章 太年輕第355章 敗露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41章 投名狀第184章 燭光晚餐第320章 勞軍特使第590章 東巡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614章 大仇第542章 重創第306章 渡河戰役打響第158章 奴隸稅第581章 謀天下第492章 運兵船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430章 公交車第67章 太極第103章 行刑
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218章 郡縣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112章 內情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149章 貧民窟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612章 懵了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518章 火藥?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180章 炎國第145章 會見第427章 大宏王朝第424章 競拍第167章 《寓言故事》第二卷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425章 被擒第555章 黯然第186章 爲什麼要這樣做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313章 驚天之變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4章 城門戰局第462章 騎兵?重騎兵!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56章 天降奇兵第509章 圍困第616章 擴散第62章 欲封爵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111章 可願歸順?第414章 應對第133章 農民起義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431章 遷都第54章 申城之戰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426章 六十億第139章 撒錢第332章 絕路第527章 攻城第20章 擺駕毓靈宮第271章 毀約第405章 宮中有變第247章 合議第245章 軍制與產能第40章 我們投降吧第462章 騎兵?重騎兵!第437章 告老之心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340章 工業污染第335章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284章 進擊的火鍋第580章 晉降第435章 何去何從第541章 炮彈?天雷?第397章第499章 六國攻蒼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583章 阮軍敗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86章 路見不平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72章 皇后的另一面第533章 臨戰第597章 入侵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585章 阮西瓊的野心第86章 路見不平第576章 欲取晉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91章 魔教妖女?第603章 太年輕第355章 敗露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41章 投名狀第184章 燭光晚餐第320章 勞軍特使第590章 東巡第255章 一羣女子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553章 貨幣戰的設想第614章 大仇第542章 重創第306章 渡河戰役打響第158章 奴隸稅第581章 謀天下第492章 運兵船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430章 公交車第67章 太極第103章 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