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謀劃

——二合一,四千字大章——

…………

戰爭節奏,這一點在衛忠全看來,是非常重要的。

本身,不惜代價,高強度的攻打範國,就是爲了贏得戰爭節奏,爲整個蒼國的勝利,多出一份力。

真等一整套程序下來,拖慢了節奏,也就違揹他的初衷了。

左思右慮,衛忠全還是決定,不理會範國皇帝的投降,繼續接收其他的城池。

當然,爲了防止範國皇帝有太強烈的抵抗,衛忠全仍然讓範國皇帝的降書呈遞,給他一番希望。

對此,範國皇帝范增只能苦笑無奈。

因爲,當務之急,範國已經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資格。

要知道,所謂的統治無外乎三個方面。

其一,是錢財權利。

其二,是軍事武力。

其三,是律法。

紙鈔崩潰,朝廷等於是失去了財政大權,軍隊又折損殆盡,亂世之中,人人自顧不暇,哪裡還管什麼律法?

所以,範國朝廷也差不多算是崩潰了。

五月底,衛忠全調集了十萬大軍,從範國進軍,北擊莽國。

頓時,莽國也陷入了東南兩線作戰。

不過,青龍軍團並沒有急躁地進攻,因爲大軍開進了範國之後,也遠離蒼楚大運河,後勤方面難以補充,自然是要先穩定後勤纔是。

這個時候,他才體會到之前蒼國君臣是怎樣的焦頭爛額。

因爲,紙鈔臨近崩潰,很多百姓都不願意以一比一的方式,售賣貨物。

原來賣一塊錢的東西,現在要兩塊錢才能買到。

事實上,貨幣並沒有減少多少,但是貨物的價錢卻上漲了一大波,究其原因還是百姓的一個避險心理在作祟,大家都不想拿自己手裡的東西再賣出去,尤其是糧食之類的。

衛忠全也沒辦法,所以只能是下令從楚地調集糧食過來,範國內只是小規模的徵收糧草,作爲一個補充。

戰線……太長了。

範國戰敗投降的消息,引起了天下一大震動。

而且這個震動,絲毫不亞於當初紅衣大炮的問世。

因爲,一直以來都是阮、魏、晉三國在充當攻打蒼國的主力,南邊的範國和莽國,一直與青龍軍團對峙,各國都下意識的默認,南邊一直保持着平衡,關鍵的決勝局在北邊,還是需要阮、魏、晉做一個主導的。

蒼國對晉國和康國宣戰後,這種思想就更甚了。

可萬萬沒想到,蒼國通過操作紙鈔,讓各國陷入混亂,範國遭受重擊,莽國自顧不暇,青龍軍團趁機大舉進攻,拿下了範國。

大家發現,本來說好的六國攻伐蒼國,但是打着打着,雲國被滅了,現在範國又被滅,六國之中僅僅剩下四國……

這說明什麼?

大禮王朝的江山,已經有了一半都被蒼國拿下!

諸國的勝算,是越來越小了。

心焦,是諸國君主最普遍的心理,阮採蕊更是焦頭爛額,作爲最強的國家,國內雖然也挺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平息,已經能夠把握住了。

但是,其餘的幾個國家呢?

脣亡齒寒。

她最擔憂的,是莽國能不能撐住。

於是,在得知了青龍軍團揮軍北上,劍指莽國的第一時間,她便派兵前往莽國增援,力求在阮、魏、晉三國的戰鬥結果出來之前,讓南邊不發生什麼戰亂。

六月,青龍軍團揮兵攻莽,分五個關口,對莽國南境的一系列陣線,進行了猛攻。

同一時間,歸義軍團對秦堪率領的晉軍,也展開了進攻。

康國境內,烽煙再起。

與此同時,蒼國朝廷也再次調派了二十萬府兵,開進康國境內,與秦堪的三十萬晉軍,分庭抗禮。

有了二十萬府兵的相助,歸義軍也是如魚得水。

形勢逆轉!

也到了此時,阮魏晉三國才真正醒悟過來,蒼國到底打的什麼主意。

聲東擊西!

一方面,蒼國的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四大軍團,竭力與三隊周旋,似戰未戰。

一方面,卻在範莽兩國,與康國戰場上持續發力。

戰略意圖十分明顯,這是要先解決掉弱小,然後再騰出手來,解決阮魏晉三國。

也不怪三國會這麼想,因爲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蒼國就是這麼做的。

實際上,蒼國一開始還真沒有這個意思。

只不過,局勢發展到了這一步,順水推舟而行罷了。

到了六月中旬,歸義軍與二十萬府兵相互配合呼應,陸陸續續以兵力優勢,破除秦堪的連保之法,吞佔了大半個康國。

阮魏晉三國,終於感覺到了危機。

在晉國的主持下,三國皇帝在鵬城相見,歃血爲盟,凡是糧草後勤等一應事宜,皆進退爲一,不分彼此。

這便昭示着,三國結成的聯盟,比當初的伐晉聯盟更爲緊密。

三方的共同目標,只是對抗蒼國而已。

只要能夠贏得戰爭,所謂的損失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三國相互依存,自然也就不存在什麼你損失得多一些,我損失得少一些。

主要輸掉了戰爭,便輸掉了一切。

其中的厲害,三國皇帝都不是極盡昏庸之輩,這般淺顯的道理還是能夠想清楚的。

六月底,三國的軍隊頻頻調動,各大主力軍團像是一把把鋒利的刀刃,進攻態勢十分明顯。

關鍵時刻,歸義軍團大將軍杜邊,接到了楊沐親筆書信。

這一次,他接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攻下康國。

杜邊一接到皇帝密信,立即下令輕裝飛騎進軍。

兩月之間,杜邊在康國內,已經琢磨出了一套針對秦堪連保戰策略的辦法,與二十萬府兵配合相當好。

基於康國北部地勢與長途奔襲的需要,他便以輕騎爲先鋒軍,將大軍分爲兩大營,第一大營爲主戰騎兵,共計三萬,第二大營爲戰運兼具的輜重步兵營,暫定爲二十萬。

這種辦法,一是解決了主戰騎兵的輕裝戰力,一則是解決了先鋒軍的後援問題。

第一大營主戰,由杜邊親自統率,三萬騎兵的着裝,全部換作了皮製甲冑,弓箭全部換作單兵臂張弩或傳統臂張弓,其間取捨由騎士自己決斷,善弩者則弩,善弓者則弓,大型連弩與大型攻防器械一律放棄,每人只配備一柄彎刀,一百支羽箭,常規攜帶三日熟食。

凡此等等,倒是與輕銳兩字,名副其實。

第二大營爲後援輜重軍,這支軍隊卻幾乎都是步卒,在後面徐徐前進。

所以,前軍飛騎負責破解敵人的山地優勢,後方第二大營纔是攻城拔寨的主力大軍。

杜邊很清楚,遠征奔襲戰之難,既在於將士戰力,更在於後援得力。

諸多奔襲戰之所以鎩羽而歸,往往不是主戰將士戰力不濟,而是糧道被截斷。

如今,輕騎進攻,隨時可進可退,這便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了輕騎兵的優勢。

如今,康國尚且有大半國土,且都是地勢崎嶇,難以奪取的地方,如此漫漫長途,若無堅實可靠之後援,任何打法都沒有效用。

而只要後援不斷,三萬輕騎用運動戰的方式,足以擊垮對方。

當然,在這兩個月裡面,杜邊和副將錢方,也進行了細備的商議,秘密派出探子,勘察了通往康國北境幾條主要的路徑,每隔百里定下一個秘密營地,以做後用。

在攻打至康國北境之後,這些營地就會成爲堅固隱秘的糧食儲運地,每個營地都可以派出三千精兵守護,再編配牛車和馬車。

如此部署,便可以使每個營地都是兼具囤糧、運糧、補充修葺兵器的綜合基地,各營分段運輸,接力傳遞,直至戰場大軍。

畢竟,長途運糧途中,所運糧食完全可能被人馬牛消耗一空,崎嶇山路更是麻煩,杜邊設下的這種分段接力之法,則可保軍糧輜重不因路途遙遠而消耗殆盡。

這個策略,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

畢竟,蒼國早就有了軌道和馳道,國內運糧問題早在十幾年前,就已經不是什麼問題了,哪怕是進攻楚國,也因爲有大運河的存在,很是方便。

康國的北部,是天下間出了名的易守難攻,之前被晉國長期覬覦,但是卻一直沒有被攻破,可見一般。

杜邊選定的進兵路徑,是主力沿着海邊,兼程疾進,在這一段路途中,有運兵船策應,速度可以快上很多。

而後,再行康軍的軍情,尋機決戰。

也就是說,這三百多裡的行軍要儘可能地減少時日,以免被康軍察覺,從而暴露意圖。

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逼近康國皇都,那麼就能給康國一個措手不及,康國皇帝即便不想遷都,也就只有遷都的份了,而一旦遷都,軍心民心和士氣就無可避免的潰敗。

歸義軍採用了新式的戰法,便是最大程度的,減輕了地形的影響。

再然後,便是從容不迫地尋求戰機,將敗退的秦堪大軍也一併剷除,哪怕是康國皇族流亡晉國,那也只是小事一樁,不足爲慮。

唯其如此,杜邊在進兵之日,先行派出了四支千騎斥候兵,在大軍行進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的五十里之地清道。

這樣一來,倒是能夠捕獲不少有可能出現的康國斥候,並確保沿途山民獵戶商旅等不向康軍報訊。

因爲,這支三萬人的飛騎大軍無論如何輕裝,只要戰馬在道上飛馳,其隆隆之聲也大得嚇人,如果沒有縝密處置,那麼勢必會增添不少難度,而且極易可能陷入康晉聯軍的埋伏中,無法脫身,甚至是遭遇伏擊,全軍覆沒。

四千斥候飛騎撒開一日之後,約莫暮色時分,杜邊就率領主力飛騎軍開拔,一夜之間便抵達了康城以東的百里之地,三萬多匹戰馬展開在廣闊的海濱原野,烏雲般向西北進發。

康城外,大軍駐營之地。

晉康兩軍將領們,包括康國皇帝在內,齊聚一堂。

大眼瞪小眼,熱窩上的螞蟻。

包括秦堪在內,所有人都束手無策。

大勢面前,哪怕是一代名將,也毫無辦法。

正在此時,一陣急匆匆腳步傳來,大家的目光不約而同一齊轉向了幕府大門。

“啓稟陛下,稟報各位將軍,緊急軍情!”來人跪拜在地,滿頭大汗,明顯就是剛跑了一段路。

“如,如何?”康國皇帝倏地站了起來。

“一支馬隊,向着康城迫近,沒有旗號!”

沒有旗號……是何兵馬?

旁邊,秦堪倒是疑惑了。

實際上,他已經接管了康晉聯軍的指揮權,這段時間來的戰事,一直了然於胸。

歸義軍和二十萬蒼國府兵現在處在什麼位置,他是一清二楚,明明白白,有前線如同鐵通嚴密的防線,蒼國的軍隊要想突破,非得一場大戰不可,怎麼會突然出現一支馬隊?

明目張膽,不似密探和斥候。

“從氣勢看,似乎是蒼軍的正規騎兵!”

這時,稟報的小將小聲說了一句。

“什麼!”

“正規騎兵?”

“這就來攻了?”

小小幕府大堂,氣氛驟然凝固了。

“走爲上策!不能猶疑!”

當即,一班文臣急得團團轉,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範國已經被滅了,大家都有一種悽然之感。

“欺人太甚!”

這個時候,康國皇帝突然大喊一聲,道:“我康國立國兩百年,也算是老諸侯了,唯唯諾諾不行,偏要欺我弱小,今日朕倒要看看,若是朕親自前往前線,鼓勇大軍,看那蒼軍到底有何本領!”

“陛下萬歲——”

當即,身邊的幾位將軍全部都忘情大喊。

那些文臣與元老大爲驚愕,沒有一個人說話。

康國皇帝卻已經連番下令:“皇室護軍立即備戰!財貨悉數裝入馬車!諸位作速回府整肅族人和軍隊,明晨齊聚皇都!全都給朕打起精神,與蒼軍決戰!”

“是!”

受此感染,即便是有逃亡之心的文臣也都一個個打起了精神,受吩咐下去了。

次日清晨,皇室軍馬與大軍全部集結在了城下。

早已經散漫無度的殘兵,也全都到齊了。

受到皇帝親臨的氣氛影響,所有的將士都是紅光滿面,士氣算是高昂。

至少,在見到蒼軍之前,他們的心中,還只是忐忑。

康國皇帝大是驚喜,連呼三聲天佑康國,立即下令大軍開拔,前去堵截蒼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

a

第90章 遭遇追殺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50章 慰問傷兵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352章 設宴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174章 紡織機第187章 原因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312章 魏軍身負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29章 顧接不暇第194章 皇見皇第69章 小鳥醫人第190章 怠慢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89章 貪腐問題第581章 謀天下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353章 阮採蕊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206章 決戰!第458章 重騎兵!第32章 魚得水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199章 伏兵第474章 得重騎兵者得天下!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533章 臨戰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459章 蒼楚宣戰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94章 還就搶定了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14章 義軍第365章 募兵制第88章 村長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457章 兩軍對壘第35章 御駕親征第26章 謀劃新軍第403章 唐艾的計謀第430章 公交車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337章 出兵西境第580章 晉降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476章 爭辯第262章第512章 撤退吧?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178章 騎兵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463章 碾壓第98章 叛軍入宮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182章 霸主之爭第207章 敗逃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156章 老嬤嬤第86章 路見不平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605章 前途之戰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291章 賭注第421章 玻璃鑑賞大會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16章 皇城沸騰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99章 現身第568章 範國投降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22章 父與子第545章 反應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303章 君臣異論
第90章 遭遇追殺第500章 朱雀軍團的奇怪舉動第50章 慰問傷兵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352章 設宴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491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174章 紡織機第187章 原因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312章 魏軍身負第232章 洗劫皇宮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29章 顧接不暇第194章 皇見皇第69章 小鳥醫人第190章 怠慢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11章 戰後發展第292章 令人忌憚的楚皇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400章 後撤之計第89章 貪腐問題第581章 謀天下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353章 阮採蕊第224章 佈局和變化第206章 決戰!第458章 重騎兵!第32章 魚得水第168章 商務部的新工作第314章 親臨前線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199章 伏兵第474章 得重騎兵者得天下!第233章 押解俘虜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228章 大戰落幕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533章 臨戰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75章 摧枯拉朽第459章 蒼楚宣戰第506章 激烈碰撞第94章 還就搶定了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14章 義軍第365章 募兵制第88章 村長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457章 兩軍對壘第35章 御駕親征第26章 謀劃新軍第403章 唐艾的計謀第430章 公交車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337章 出兵西境第580章 晉降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315章 兩路夾擊第476章 爭辯第262章第512章 撤退吧?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178章 騎兵第560章 貨幣戰開打!第463章 碾壓第98章 叛軍入宮第136章 局勢大變第182章 霸主之爭第207章 敗逃第480章 女帝猜測第156章 老嬤嬤第86章 路見不平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605章 前途之戰第319章 驚天逆轉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291章 賭注第421章 玻璃鑑賞大會第117章 武者之論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532章 紅衣大炮第16章 皇城沸騰第567章 降軍成主力第99章 現身第568章 範國投降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522章 父與子第545章 反應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408章 風靡的紙鈔第303章 君臣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