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禪國大典

把這一堆商人丟給商務部,的確是楊沐的旨意。

因爲,他沒時間。

沒錯,隨着時間的迫近,禪讓大典已經臨近。

這段時間,各地的官府的消息和奏報如同雪花一般飛向他的案頭,朝野穩定,政令推行有序,禪讓的時機已經成熟。

更加精準的說,應該是禪國大典。

楊沐不確定,這個世界的歲末是不是和地球上的大年是同一天,但是從天氣上看,都是開春時節,也差不多。

歲末和歲首,在民間都是節日,並且也有相應的慶祝活動,不過各地的習俗都有不同,總之也傾向於一種祭祀活動。

其實,無論是哪個世界,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人性。

生活越是困苦,就越是重視祭祀活動,以此作爲精神寄託,希冀美好生活。

今年,節日氣氛格外的濃,距離歲末還有幾天,各地就已經開始熱鬧起來。

因爲,從今年開始,歲末叫做“大年”,歲首叫做“春節”,包括一整套過年的習俗,都在朝廷和官府的一連串宣傳下,深入人心。

爲此,邸報司特地印製了一期專刊,共計五十萬份,免費發放給所有的百姓。

相傳,上古時期華夏諸族的首領大舜,在這一天即天子位,帶領羣臣百官祭祀天地,於是就把這一天叫做歲首,也就是春節。

這當然是楊沐刻意的宣傳,其實也就是一個象徵意義,真正的古代曆法幾經變動,歲首也變了又變,但是關於這一天的文化源頭,卻是真實的。

構建一個文化,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從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節日切入,春節只是第一步,也是爲禪讓做準備,同樣的文化背景下,更容易讓人接受,也帶有一種神秘色彩,普通老百姓會認爲,兩國的禪讓都是天意。

文化是需要喚醒的,老百姓也是需要教化的。

思想像白紙一樣的老百姓,對於這種文化灌輸幾乎沒有任何抵抗,尤其因爲這是偉大的皇帝陛下的指示,所以不僅全盤接受,還主動探究起來。

把歲末當成過年,歲首變成過春節,已經成了潮流。

當然,文化的形成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過年文化深邃廣大,不可能在短短時間內有模有樣,但是也算是初具模型,眼下的禪讓基礎已經足夠。

……

太鼎二年,正月初一,禪讓大典如期而至。

蒼城的主街兩旁,人山人海,每隔三丈距離,左右兩旁都有兩名衛士站崗。

青龍軍奉詔入城,從城門到宮門,禁衛森嚴。

鄭國皇帝鄭康、申國皇帝申子夫,率領羣臣百官,身披龍袍,坐着輦車,在文武百官的隨同下,進入蒼城。

兩國的隊伍合在一起,無數的皇族人員,並上一車車的禮物,如同一條長龍,引起蒼城百姓的爭相觀望。

從入城開始,兩國皇帝與諸多大臣和皇族子弟,全都下路步行,左右太監捧着一個個錦布蓋着的盤子,裡面盛着一枚枚印璽。

宮門大開,蒼國百官上朝。

一名太監,手捧聖旨,站立在宮們城樓上,宣讀詔書。

接着,餘下的臣子與隨從全都跪在宮外,兩國皇帝帶領隨行的太監,步入皇宮。

在禮部的操辦下,整個外朝的氛圍莊嚴肅穆,朝殿文武大臣盡皆朝朝拜。

少頃,禮樂奏響,宮樓上的一口大鐘敲響。

一名身着玄色官服的老頭子,捧着一塊帛書,高唱:“吉!”

“吉——”羣臣應和。

楊沐高坐龍椅,正襟危坐,開口道:“宣兩國君主。”

“宣,鄭國皇帝鄭康、申國皇帝申子夫入殿覲見——”

“宣,鄭國皇帝鄭康、申國皇帝申子夫入殿覲見——”

“宣,鄭國皇帝鄭康、申國皇帝申子夫入殿覲見——”

……

一共是九聲,傳到朝殿外,兩國皇帝在太監的帶領下,步入到朝殿。

“鄭康(申子夫)拜見蒼國皇帝陛下,願陛下社稷永固,福壽萬年——”兩國皇帝皆拱手。

楊沐臉色露出笑容,擡手道:“兩位君王,請起。”

“陛下恕罪,外臣不起。”

“何事?”

“懇請陛下,受我國疆土,佑我萬民,請以國事相勞。”

“爾等兩國,祖上世代爲君,怎可兒戲?朕不受。”

“天有所壽,祿有所終,順天應時,既當歸附。”

“然,國乃君臣萬民之國,朕不敢受。”

“陛下仁德,天地所附,臣民所依,當受此國。”

“天無預兆,民無所請,朕不可受。”

“上古聖賢有言,天地之大,有德而居,外臣有愧,人冤不能理,吏黠不能禁,而輕用人力,繕修宮宇,出入無節,喜怒過差……無德而怒上天,即當順應天時,歸附蒼國,百姓安樂,天命所示。”

“古人言,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既然天命在朕,朕豈敢推辭,定當殫精竭慮,上不愧於天,下不祚於民,順天應時,茲爾受命。”

“善,從此國事託於陛下,我等叩謝!”

兩國皇帝站立,兩側的太監各自手捧一卷詔書,到殿外宣讀。

“順天應時,鄭皇禪國詔曰:鄭氏祖輩九代,自立國以來,社稷蕩覆,幸賴祖宗之靈,危而復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鄭運之數既終,行運在乎大蒼。夫大道之行,天下爲公,選賢與能,古有賢君禪讓,名播於無窮。朕羨而慕焉,今其追其典,禪國於蒼,依天之旨意。”

“欽順天命,申皇禪國詔曰:申氏立國,百又八十,萬民苦難,皇族之罪。天有預兆,協皇極之中,肆予一人,祗承天序,率循訓典。蒼國皇帝,勳茂於百皇,道昭乎萬代,固以明配上天,光華日月者也。朕雖庸蔽,暗於大道,永鑑崇替,爲日已久,不敢忘先賢之高義,今便禪國於蒼,以天之旨意。”

朝殿中宣讀完,太監又捧着聖旨前往城樓宣讀。

四請三辭,三辭而詔不許,第四次接受禪讓,再接着就是禪國詔書,當着文武百官和百姓萬民,很正式地詔告禪國。

轉眼間,一整套流程走了一大半,進入最後一個環節。

第426章 六十億第413章 嚴華的猜測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178章 騎兵第473章 主動出擊第414章 應對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484章 抉擇第209章 生擒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330章 拒之門外第523章 蒼國很好欺負第79章 毒瘤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357章 熱鬧的蒼城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215章 不平等條約第153章 往上爬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426章 六十億第470章 大運河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219章 大結局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2章 欲封爵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304章 百萬晉軍南下第520章 軍中謠言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335章第302章 佈局出兵第93章 吮吸毒素第308章 成功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597章 入侵第580章 晉降第113章 蠶食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99章 現身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322章 重新出發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392章 矛盾第592章 海軍正式建立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222章 議事第203章 邊關大捷第130章 九十萬兩第14章 第一道政令第58章 商議戰略第139章 撒錢第162章 封地和報紙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293章 晉皇態度第577章 太子歷練第606章 攻入玉京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306章 渡河戰役打響第22章 巡視軍營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358章 天子出現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330章 拒之門外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271章 毀約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295章 會盟開始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268章 見面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293章 晉皇態度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466章 轟動天下第425章 被擒第387章 談條件第476章 爭辯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156章 老嬤嬤第286章 論說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46章 壓力釋放
第426章 六十億第413章 嚴華的猜測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178章 騎兵第473章 主動出擊第414章 應對第475章 楚國窘境第484章 抉擇第209章 生擒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330章 拒之門外第523章 蒼國很好欺負第79章 毒瘤第364章 糧食問題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65章 毓靈宮赴宴第599章 舊戲重演第357章 熱鬧的蒼城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215章 不平等條約第153章 往上爬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417章 玻璃問世第426章 六十億第470章 大運河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116章 你今天有口福了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219章 大結局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62章 欲封爵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261章 楚國的請求第304章 百萬晉軍南下第520章 軍中謠言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335章第302章 佈局出兵第93章 吮吸毒素第308章 成功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277章 無情屠殺第597章 入侵第580章 晉降第113章 蠶食第534章 戰前佈局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359章 阮國女帝與天子第99章 現身第402章 邵國皇帝的求救第322章 重新出發第146章 對皇族的處置第392章 矛盾第592章 海軍正式建立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86章 武國降伏第222章 議事第203章 邊關大捷第130章 九十萬兩第14章 第一道政令第58章 商議戰略第139章 撒錢第162章 封地和報紙第389章 會盟之日第293章 晉皇態度第577章 太子歷練第606章 攻入玉京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306章 渡河戰役打響第22章 巡視軍營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358章 天子出現第422章 鑑賞進行時第330章 拒之門外第301章 野戰奪城第271章 毀約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36章 惶恐的王膺第295章 會盟開始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268章 見面第230章 大軍圍城第293章 晉皇態度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466章 轟動天下第425章 被擒第387章 談條件第476章 爭辯第602章 浩蕩大勢第156章 老嬤嬤第286章 論說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46章 壓力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