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波瀾壯闊

玉京淪陷,大慶王朝滅亡。

李馭率軍進入玉京,首要難題是如何面對龐大無比的王朝遺業。

首先,無論事先如何自覺胸有成竹,將士們入城之後還是顯得有些混亂。

論宏偉挺拔,玉京城沒有新蒼城那麼雄奇。

論中心地位,交通也沒有新蒼城那麼便利。

但是,這座大城連綿勝蹟,宏闊壯麗,厚重的歷史感是新蒼城所沒有的。

要知道,即便是青龍軍的士卒,去過新蒼城的人也是極少的,這使得絕大部分將士極爲驚愕,新奇得一時暈乎乎找不到北了。

儘管有紀律在先,士卒們還是彌散於大街小巷,在一些民衆的抵抗之下,有發作,整個大咸陽陷入了驚恐慌亂,民衆亂哄哄紛紛出逃。

李馭雖說在做大將的時候,也曾經帶兵進入過一些諸侯國的皇城,但是何曾攻滅過一個王朝?

好在,這麼多年的帶兵經驗,讓他也有充足的經驗。

當麾下將領前來稟報亂象的時候,他皺着眉頭,深夜聚集將領,商量善後之法。

當天晚上,幕府燈火通明,將軍們紛紛說大慶王朝的皇帝姬容是一個後患,不殺不平息民心,後患將一直止不住。

李馭沉思良久,最後還是決定遵守諾言,暫時不處置姬容。

畢竟,他也只是一個將帥而已,若是擅自處置了姬容,是逾越之舉,他日天下人非議之時,就是皇帝陛下的壞名聲,這實在是非忠臣所爲。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另外的事就是,要收集大慶王朝的各處人口、錢糧、關塞圖籍,以及各種重要的典籍。

第二天,各軍各將再議這些事,將軍謀臣們冷靜了許多,商討出了三策。

其一,降蒼之君臣一律不殺。

其二,全軍開出玉京,僅僅留一些守備力量。

其三,推行大蒼王朝法令,穩定人心。

當天下午,一些隨軍文吏立即開始書寫文告,到了傍晚的時候,白布文告已經在城內各處紛紛張掛出來。

第二日天亮,李馭又帶着麾下一些文吏,親自約見了大慶王朝的一些族老,倡明瞭己方的一些方略與約法三章。

未了,李馭高聲說:“大蒼攻慶,實則是雪恥報仇,既然互爲仇敵,必有死傷!但是,我軍不會將屠刀舉向無辜的平民,大慶的父老鄉親們,都不必再恐慌!明日,我軍即開出玉京,待我大蒼天子聖旨一到,再定規矩。”

遺老們互相討論,都認可的點點頭。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能夠在亡國中保全身家性命,不禍及妻兒老小,已經是極爲不易了。

消息傳出,城內終於有了些許生氣,開始有人進出街市了。

其實,大慶的律法廢除之後,具有十分大的漏洞。

而慶人又不通曉大蒼律法,就算是青龍軍的隨軍文吏,都不一定能通曉得完全,所有城內的治安和條例,幾乎處於一個空白階段。

於是,在一番商榷之下,基本上就只是約定了三條規矩。

第一,殺人償命。

第二,鬥毆傷人治罪,按照情節輕重酌情處置。

第三,盜搶財貨治罪。

當然,這種文告只是應急之舉,意在安撫民衆,平息亂象,彰顯大蒼王朝的大義之道,如果是在平時的治世,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沒有細則相佐,肯定會造成更大的混亂,滋生更多的**,不出很長時間,必定大亂不可。

在這同時,李馭又強自下令,讓所有的官署必須照常運轉,繼續依照舊例行使治民權力。

因爲李馭知道,大慶雖然已經投降了,皇帝已經倒下了,但是玉京作爲大慶王朝的樞紐功能仍然在,一定要用懷柔的政策,好好疏導這座天下中心,否則的話,一旦玉京倒下,接下來大蒼軍隊恐怕面對的又有一番大戰,並且後續的安民任務,也更爲複雜和繁重。

總的來說,玉京既是全國樞紐,更是一個模範,是其後各座城池處理事務的典範。

大慶王朝就這樣,倒在了歷史的煙雲中。

其後的戰事,皆平淡無比。

殘餘軍隊本來就羸弱,被大蒼的火槍利炮一衝擊,立即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加之,玉京已經淪陷,天子都投降了,將士們也沒有什麼抵抗的信念了,反正就算是殊死搏鬥,也改變不了什麼現狀,還不如不要做無畏的犧牲,解甲歸田比較好。

便是抱着這樣的想法,大蒼的其餘四路大軍基本上沒遭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一路佔據了各處城池,加之施以的懷柔政策,很快就將大慶王朝吞併了。

考慮到,目前蒼軍並不需要太大的軍力,而那些戰場上投降的軍隊一旦放歸鄉里,可能會成爲一個隱患,所以便採取了兩套方法,讓士卒們自由抉擇去留。

希望繼續留在軍隊的,就拆分下放到地方官府維持治安。

不想繼續吃軍糧的,則是發放路費,直接回家。

這樣一來,將大大的杜絕隱患,只要大蒼軍隊自己不出現太大的亂子,民間就不會有什麼波瀾。

畢竟,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這句話不只是說說而已的。

只要大蒼軍隊和官吏做得不過分,給予民衆充分的存活空間,老百姓不會想着造反的。

就算在心理認同上,百姓們更傾向於大慶王朝,但是當面對實打實的利益,這種心理認同就會無限放低,不管天下怎麼變化,老老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事實上,這也是大蒼君臣的策略,大蒼王朝和大慶王朝相隔千山萬水,風土人情也有很大的差異,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四百年前的長春帝國的歷史,唯有將現有的幾個王朝解釋爲各個割據勢力,將能形成一個最大公約數,減輕百姓們的敵意。

便是在三個月後,大蒼朝廷就收到了消息。

楊沐站在忘憂臺上,意氣風發,只覺得天高地闊,天地間一片平坦。

大慶王朝滅亡,等於是五大王朝中,大蒼王朝獨佔了三個!

剩餘的大統王朝,已經被海軍震懾,進退兩難,只待騰出了一個隻手,便可對其下手。

大德王朝不溫不火,向來奉行防禦的國策,與其餘的幾個國家摩擦不多。

所以,大蒼王朝剪滅兩大王朝,重現當年長春帝國的輝煌,已經指日可待了。

甚至,尤有過之!

畢竟,各大王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早已經繁衍得更爲昌盛了,僅僅從人口上看,就有當初的三倍還多。

就說大禮王朝,當初很多地方是一片蠻夷之地,不得不分封開發,人口更是暴漲了將近十倍。

“該真正的大一統了。”

楊沐站在忘憂臺上,揹負雙手,長舒了一口氣。

6

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52章 罪俘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5章 甕中捉鱉第522章 父與子第121章 流言四起第523章 蒼國很好欺負第125章 伏擊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268章 見面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142章 申國之變第192章 風雲詭譎第328章 圍城第90章 遭遇追殺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207章 敗逃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63章 論功行賞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63章 論功行賞第120章 鄭軍後撤第158章 奴隸稅第80章 熱鬧的上官府第612章 懵了第283章 會盟之前的佈置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15章 政令推行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566章 勸降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616章 擴散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281章 對策第458章 重騎兵!第145章 會見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254章 預備役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484章 抉擇第594章 推恩令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36章 瘋狂的戰歌第57章 偷窺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32章 魚得水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17章 三王進宮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28章 兩軍同攻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54章 申城之戰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281章 對策第234章 俘虜之爭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494章 投降共識第9章 利益分配第357章 熱鬧的蒼城第336章 族議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220章 突變第414章 應對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
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513章 訪問武國第563章 貨幣戰收穫第52章 罪俘第55章 絕望中的曙光第564章 攻範遇阻第157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第348章 銀本位制的思考第5章 甕中捉鱉第522章 父與子第121章 流言四起第523章 蒼國很好欺負第125章 伏擊第511章 又是夜襲?第268章 見面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451章 沒有資格的楚國商隊第142章 申國之變第192章 風雲詭譎第328章 圍城第90章 遭遇追殺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207章 敗逃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115章 連弩試驗第214章 盛國使臣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63章 論功行賞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63章 論功行賞第120章 鄭軍後撤第158章 奴隸稅第80章 熱鬧的上官府第612章 懵了第283章 會盟之前的佈置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15章 政令推行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539章 浩浩蕩蕩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566章 勸降第324章 伊水城下第616章 擴散第310章 老套的伏擊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281章 對策第458章 重騎兵!第145章 會見第333章 牆倒衆人推第254章 預備役第434章 蒼楚決裂第407章 衛忠全現身第484章 抉擇第594章 推恩令第201章 將帥謀算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36章 瘋狂的戰歌第57章 偷窺第221章 殺他一個措手不及第273章 新版投石車第556章 民心與離逝第185章 玩點情調?第589章 設想和佈置第32章 魚得水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223章 一戰定乾坤?第495章 獻降主使第441章 攝政帝姬第537章 朱雀軍再潰第17章 三王進宮第362章 冊立太子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528章 兩軍同攻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562章 通貨膨脹和緊縮第453章 遭黑的楚國第54章 申城之戰第558章 歸義軍團雪恥第281章 對策第234章 俘虜之爭第309章 聲東擊西第494章 投降共識第9章 利益分配第357章 熱鬧的蒼城第336章 族議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486章 雲國大亂第220章 突變第414章 應對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239章 姓氏秘辛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