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皇帝愛聽故事?

時間進入到了六月。

過去的半年裡,每日都有源源不斷的邸報,像雪花一樣飛進蒼城。

蒼城,這個龐然大物的政治和經貿中心,變得擁擠不堪。

經過勘探,新的國都選址在了徹郡與原來的王畿之地交界的地方。

徹郡,也就是原本的徹國之地。

伐晉之戰中,徹國被滅國,完全是蒼國一己之力而成,所以並未納入會盟討論範圍之內,徹國自然也全部被蒼國所吞併。

由於地勢原因,這兩年來一直承擔着通往蒼國的交通樞紐的作用,每日來往的商隊絡繹不絕,比之前多了幾倍的繁華。

地勢好,又繁華,進可攻,退可守,更有利於對全國的掌控。

這樣一個地方,自然是獲得了工部的青睞,在呈報到朝廷,經得楊沐的批准後,就立即開始了工程,接連幾個月如火如荼,鋼鐵場和水泥廠全力運轉,一應原料都源源不斷地運往新城。

值得一提的是,吳國前後一共派出了幾批使者與蒼國交涉,表示願意主動撤出邵國,同時給蒼國大量的賠款,唯一的懇求就是青龍軍團不再與吳軍爲敵。

這說明,吳軍的壓力太大,已經快要支撐不下去了。

的確,吳軍通過攻打邵國,是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在過去的幾個月裡,阮國與範國先後退兵,吳國的壓力驟減。

但是青龍軍團勢如破竹,接連破了一座又一座城池,與邵軍一起收復了邵國的大部分土地,吳軍又顯得弱起來,範國與阮國蠢蠢欲動,吳軍的壓力再次大增。

聽聞,這件事讓吳國皇帝氣得昏厥,當衆吐了幾口大血。

然而,楊沐可沒心思理會這些破事,他近期關注的是國內發展所遇到的瓶頸。

什麼瓶頸呢?

衆所周知,蒼國的文化推廣是做得非常好的,老百姓的凝聚力也非常的強大,與外邦比起來,漸漸的形成了文化差異,逐漸的獨立出了一個族羣。

這個是一個民族,在形成過程中必須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然而,楊沐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

左思右想才明白,課本上的知識,怎麼都是自己從圖書館裡摘抄出來的呢?

現在蒼國的讀書人這麼多,好幾千萬呢,怎麼就沒有人寫寫故事,什麼的,做一下創新?

六大軍團這麼多的英雄事蹟,怎麼就沒人關注一下?

身爲一個皇帝,那麼多正面的例子,怎麼外人就不知道麼?

輿論怎麼搞的!

抱着書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既然要塑造新的文化,就一定要具有創新力,不能死守着圖書館裡的那些東西一成不變。

《大蒼時報》倒是能擔起這個任務,但是這麼些年來,表現形勢似乎有點僵化了,頂多就是一些高壓的笑話和寓言之類的,還沒有到那種能夠自創故事地步。

畢竟是官方的產物,而且用處也很明確,受到版面的限制,楊沐也不強求讓《大蒼時報》扛起這個任務,於是就想着,是不是該鼓勵一下國內的士子們,投入到創作當中?

也就是說,是不是該讓那些閒暇的士子,帶頭衝鋒激發蒼國的文字創新能力?

於是,在炎熱的六月,楊沐召見了禮部尚書王膺,一起商討此事。

一開始,王膺還比較呆板,對於此事完全是一臉的茫然,在楊沐的幾番解釋下,終於明白了意思。

出宮的時候,王膺的心中不免好奇起來。

因爲憑藉他對皇帝陛下的瞭解,後者是絕對不會做無益的事的,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皇帝,除非關乎什麼休閒娛樂之類的。

無緣無故的,透露出這樣的意思,真是非常的奇怪。

莫非,陛下也愛聽故事?

或者說,與大多數百姓一樣,等不及《大蒼時報》上的小故事,想要一下子看更多?

還是說,對禮部的編寫方式不滿,覺得禮部太過呆板?

皇帝一句話,臣子猜斷腸。

王膺非常的苦惱,忐忑地出了宮。

而後,便開始按照楊沐的吩咐,組織一些有此天賦的士子,試着寫一些故事。

待到半個月後,一共有一千多篇故事,呈送在了楊沐的案頭前。

“唔……都這一些寓言和小故事之類的呀,還是沒有跳脫大蒼時報的思維。”

楊沐有些失望,在他看來經受蒼國教育部這種填鴨式教育成長起來的士子,似乎已經習慣了朝廷灌輸的故事,也習慣了某一些風靡的文體,能做出創新的很好。

而且,或許是因爲要呈送皇帝看,這些小故事都極具正能量的,誰也不敢寫得太偏。

不過,他最終還是看了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風格有點像《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可以呀!

楊沐來了興趣,《三國演義》這本,本就是三分真實,如果按照正史來寫,估計根本沒有人看,但是通過文字潤色和人物塑造,以的形勢寫出來,可讀性就非常強了。

像什麼關雲長、張飛、趙雲、周瑜、許攸……蒼國不就有很多這樣的人麼?

沒有?

必須要有!

不就是包裝一下麼?

像什麼衛忠全、司馬宏、屈勇、耿貴這樣的將領,可塑性太強了,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閃光點可以發掘。

就算沒有閃光點,製造閃光點也要發掘。

“唔……把這幾個人給朕叫來吧,尤其是那個叫做徐樂水的,叫他再寫一篇過來讓朕瞧瞧。”

楊沐將一疊紙張遞到王膺的手裡,也算是矮子裡面挑高個。

王膺心裡納悶,那個叫做徐樂水的人他知道,在所有的這些士子中算是另類的了,當初收這些故事的時候,他還在想着該不該扔了,萬一惹得陛下不高興……

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一篇讓他差點丟棄的故事,卻得到了皇帝陛下的青睞。

之所以說青睞,是因爲楊沐說的是再寫一篇瞧瞧,而不是說叫人把他抓起來。

明顯,是想再考查看看。

王膺也是朝廷裡的老人了,人老成精,深諳其中的彎彎繞繞,一旦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賞識,那可就真的算是飛黃騰達了。

譬如,孔尚賢、耿貴、歐冶、曾十三,這些人哪一個不是簡在帝心,一下子平步青雲?

第355章 敗露第326章 慌亂的晉國皇帝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456章 焦慮與朝議第349章 遠交近攻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20章 突變第332章 絕路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336章 族議第45章 一封書信第80章 熱鬧的上官府第512章 撤退吧?第193章 軟禁?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458章 重騎兵!第447章 交易(下)第46章 夜襲之前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522章 父與子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546章 端王使蒼第365章 募兵制第446章 交易(上)第30章 談判結盟第82章 賣個人情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討第68章 補償第184章 燭光晚餐第63章 論功行賞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151章 後宮等級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612章 懵了第33章 一箭雙鵰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448章 熊敏訥的憋屈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14章 義軍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130章 九十萬兩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91章 魔教妖女?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336章 族議第482章 雲國變故第509章 圍困第527章 攻城第605章 前途之戰第190章 怠慢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179章 麒麟軍第336章 族議第595章 阮貴妃第121章 流言四起第598章 打響第367章 諸國皇帝的震撼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67章 太極第366章 大閱兵第5章 甕中捉鱉第512章 撤退吧?第58章 商議戰略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99章 軍備第267章 輔政內臣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91章 魔教妖女?第243章 抉擇第595章 阮貴妃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581章 謀天下第85章 落魄母子第603章 太年輕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447章 交易(下)第61章 班師回朝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193章 軟禁?第483章 密信第217章 邦交等級第470章 大運河第572章 秦堪麾下內訌第426章 六十億第398章第444章 提審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332章 絕路第476章 爭辯第399章 吳邵之策
第355章 敗露第326章 慌亂的晉國皇帝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423章 身份曝光第505章 爸爸終究是爸爸第593章 功勳爵改革第456章 焦慮與朝議第349章 遠交近攻第318章 不知情的萬喜第29章 顧接不暇第220章 突變第332章 絕路第493章 蒸汽運兵船第336章 族議第45章 一封書信第80章 熱鬧的上官府第512章 撤退吧?第193章 軟禁?第37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458章 重騎兵!第447章 交易(下)第46章 夜襲之前第521章 兩皇談心第522章 父與子第472章 熱火朝天的發展第546章 端王使蒼第365章 募兵制第446章 交易(上)第30章 談判結盟第82章 賣個人情第53章 絕境中的申國第343章 瓜分策略的探討第68章 補償第184章 燭光晚餐第63章 論功行賞第574章 莽軍士氣第151章 後宮等級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612章 懵了第33章 一箭雙鵰第394章 當世強國第448章 熊敏訥的憋屈第216章 國富論與貨幣戰爭第114章 義軍第210章 驚駭的盛國第130章 九十萬兩第260章 政治考量第91章 魔教妖女?第77章 鄭康的書信第336章 族議第482章 雲國變故第509章 圍困第527章 攻城第605章 前途之戰第190章 怠慢第213章 奔襲糧草第179章 麒麟軍第336章 族議第595章 阮貴妃第121章 流言四起第598章 打響第367章 諸國皇帝的震撼第161章 劃分封地第67章 太極第366章 大閱兵第5章 甕中捉鱉第512章 撤退吧?第58章 商議戰略第561章 紙鈔的陰謀第299章 軍備第267章 輔政內臣第270章 妙曦的心思第386章 要把女帝擄進宮第170章 皇帝生病了!第91章 魔教妖女?第243章 抉擇第595章 阮貴妃第226章 山寨版騎兵第250章 喘不過氣的盛國第169章 禪國大典第581章 謀天下第85章 落魄母子第603章 太年輕第481章 世族反應第447章 交易(下)第61章 班師回朝第618章 大德王朝第193章 軟禁?第483章 密信第217章 邦交等級第470章 大運河第572章 秦堪麾下內訌第426章 六十億第398章第444章 提審第544章 撤退?潰逃!第332章 絕路第476章 爭辯第399章 吳邵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