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鄭軍後撤

早已經疲累不堪的鄭軍士卒,雖然在短時間內做出了反應,但是有效的抵抗卻沒有多少,一波攻擊之後,死傷無數,整個營區再一次被大火點燃,成了一片火海。

“真是不長記性,這應對能力也太差了!”

韓桐在河對岸的一座瞭望塔遠遠觀望,不停的搖頭,對鄭**隊的反應能力和士卒素質嗤之以鼻,因爲就在一個月前,他的營地也發生過一次襲擊,但是相比而言,大家的反應能力就強多了,硬是從兩倍於己方的敵人包抄下,迂迴到了後方,成功避過襲擊。

即便如此,還是被皇帝斥責,要求加強訓練。

“我大蒼,絕對會越來越強大!”韓桐輕聲呢喃,他是一個將軍,這段時間最爲直接的感受就是士卒的戰鬥素質發生了巨大變化,軍隊的戰鬥力日新月異,這讓他對北伐戰爭的信心大漲,同時也對蒼國的前途充滿了希望。

就比如一些細節,鄭營外兩股小隊互相廝殺了起來,戰局幾乎是朝着蒼軍一面倒,無論是從體力上,格鬥技巧,還是士氣上,蒼軍士卒都要勝上一籌。

畢竟,一天吃三餐的士卒,和一天兩餐餓得前胸貼後背的士卒,戰鬥力能一樣麼?一個蒼軍士卒一個月吃的肉,比鄭軍士卒一輩子吃的肉都要多!

……

第二次襲營,持續了將近半個時辰。

最後,在莫里的咆哮怒吼中,鄭軍才組織起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反擊,在付出慘重的代價後,堪堪穩住了場面。

其實,以蒼國目前的兵力,拔掉這一座營地根本就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兩萬五千士卒一擁而上,直接能把它包餃子。

但是,消滅這一支駐軍並不是此次北伐的目的,襲營只不過是整個戰略計劃中的一環。

所以,在鄭國士卒一片膽戰心驚中,三支千人隊有序的退出了鄭軍,然後不慌不忙,從河邊小船搬下一根根木梢和鐵釘,一邊砍伐樹木,在不遠處找了個地方安營紮寨。

這讓三千人將莫里如坐鍼氈,睡覺都不安穩,感覺自己的臥榻之側,有一頭巨獸在虎視眈眈,只要一閉上眼睛就彷彿聽到了蒼軍攻入營中的聲音,幾次在夢中嚇醒。

到了深夜,莫里已經快被逼瘋了,因爲那些蒼**隊像是不知道疲倦一樣,在這段時間又發動了兩次襲擊,搞得全營的將士身心俱疲。

“三殿下那邊,可有來信?”莫里逮住了一個副將,問道。

“這……末將送信過去的時候,三皇子哈哈大笑,讓末將不要擔心,然後就沒有說話了,而且……”

“而且什麼?”

“而且還吩咐末將,一旦不敵,可以往後撤退。”

撤退?

莫里疑惑不解,這可是國戰吶,歷來只有堅守陣地和進攻,最不濟也是下達隨機應變的命令,怎麼能直接說撤退?

不敵,這個詞的理解可就寬泛了,豈不是說稍微有點挫折或者困難,都可以撤退?

這一刻,莫里都有點迷惘,雖然知道三皇子是在佈下一個計策,引誘蒼軍上鉤,可是這似乎太過了吧?

畢竟,大營後撤,那就是康城了呀,再往後就能長驅直入,深入到鄭國的腹地,直抵皇都。

荒唐!

這是莫里給鄭康下的一個定義,他本來是鄭國的一個世家貴族子弟,但是因爲家族是鄭康的外戚,所以頗得信賴,被安排在邊境統御邊軍。

本來,這是一個好差事,既能撈功績又能安穩度日的職位,畢竟誰都知道蒼國的實力,龜縮在國內苟且偷安就不錯了,只要鄭國不主動南侵,邊境根本沒有任何戰事。

哪曾想,上任這幾個月來,先是鄭康率領大軍在蒼國皇城大敗,然後蒼**隊又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迅速的強大,最後竟然主動挑起戰爭,揮軍北伐!

簡直是倒了八輩子黴!

莫里並不知道這次戰爭是兩國高層商量好的結果,反正就是一肚子氣,感覺自己一個市井幫會老大,被一個街頭小混混胖揍,完了還不能還手……

正想着,一個老斥候跑了過來:“報!我軍斥候在鄉郊發現數批蒼**隊!”

鄉郊?

搞什麼鬼!

莫里與副將面面相覷,蒼**隊連續襲營還不夠麼,還派出士卒在鄉郊走動?

儘管不知道蒼軍的最終目的是什麼,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些在鄉郊的蒼軍士卒,是在探查。

“不管了!三殿下既然叫我們撤退,那就撤退吧!”莫里攥緊拳頭,咬了咬牙,雖然很是不甘心,但還是下達了撤退的命令:“傳令下去,拔營撤退!”

“是!”

傍晚,鄭國駐紮在河邊的營地燃起了熊熊烈火,一支三千人隊緩緩往康城撤退。

站在河對岸遠眺的蒼軍將領們皺着眉頭,疑惑不解。

剛纔,似乎沒有下達襲營的命令吧?怎麼鄭軍大營又着火了……

“鄭軍,似乎是主動後撤,自己焚燬了營寨。”朱熙遠眺了一會兒,說道。

楊沐點點頭,他也看到了鄭軍士卒一個個揹着物資和輜重,朝着康城的方向撤離。

“等不急了麼……”楊沐輕喃,他早就想象到這種情況,在蒼**隊的不斷襲擾下,再加上鄭康想誘敵深入的計策,鄭軍肯定是會後撤的,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就等不及了,原本他還計劃多襲擊多襲擊幾天,逼得鄭康煩不勝煩再撤軍呢。

只是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鄭康此人的腦子——幾乎是一個弱智。

這麼明顯的誘敵深入,誰看不出來?

兩軍交戰,急躁就是戰場大忌!

鄭軍後撤之後,整個玄武軍團越過蒼江,在河對岸安營紮寨,青龍軍團繼續派出一小股一小股的軍隊,深入到鄭國之內,開始了探查。

當然,也無可避免的與鄭軍斥候撞見,但卻都沒有動手的意思,彷彿這片土地是雙方共有地盤,不存在任何紛爭。

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56章 天降奇兵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460章 蒼楚宣戰(二)第578章 中計第172章 素女功的威力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559章 康國對峙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102章 叛亂之後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100章 壞人死於話多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158章 奴隸稅第183章 取道之難第179章 麒麟軍第286章 論說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299章 軍備第519章 大炮的預想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592章 海軍正式建立第86章 路見不平第269章 內商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178章 騎兵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349章 遠交近攻第398章第238章 湯餅第218章 郡縣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49章 點醒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第426章 六十億第342章 新都構想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190章 怠慢第114章 義軍第50章 慰問傷兵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96章 民間反應第25章 全盤否定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356章 不簡單第217章 邦交等級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503章 戰書第503章 戰書第91章 魔教妖女?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78章 君臣討論第199章 伏兵第114章 義軍第383章 大蒼幣第540章 排兵佈陣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484章 抉擇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89章 貪腐問題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355章 敗露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549章 筵席第24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3章 積分的威力!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119章 襲營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151章 後宮等級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章 亡國氣象第352章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297章 兩位統帥
第325章 糟糕的消息第517章 兩國結盟第56章 天降奇兵第380章 動人心的提議第460章 蒼楚宣戰(二)第578章 中計第172章 素女功的威力第244章 大變革的前奏第559章 康國對峙第401章 瀕臨滅國第102章 叛亂之後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100章 壞人死於話多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158章 奴隸稅第183章 取道之難第179章 麒麟軍第286章 論說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299章 軍備第519章 大炮的預想第81章 教育部建立第592章 海軍正式建立第86章 路見不平第269章 內商第137章 座上賓與階下囚第178章 騎兵第104章 大蒼律令第300章 沸騰的魏國第536章 朱雀軍敗了第349章 遠交近攻第398章第238章 湯餅第218章 郡縣第97章 宮禁之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82章 賣個人情第449章 點醒第514章 激動的武國皇帝第552章 對附屬國的策略第109章 爲蒼國之崛起而讀書第426章 六十億第342章 新都構想第155章 諾妃有身孕了第363章 立太子之後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339章 伐晉終結第280章 王畿之變第454章 楚皇的憤怒第375章 女帝的興趣第570章 康國大勢已去第190章 怠慢第114章 義軍第50章 慰問傷兵第361章 給天子一個教訓第96章 民間反應第25章 全盤否定第443章 楊鈞的變化第144章 龍輦入城第356章 不簡單第217章 邦交等級第171章 長春功與素女功第74章 牀前明月光第152章 聰明的女子第503章 戰書第503章 戰書第91章 魔教妖女?第575章 莽國覆滅第78章 君臣討論第199章 伏兵第114章 義軍第383章 大蒼幣第540章 排兵佈陣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484章 抉擇第439章 人選確立第89章 貪腐問題第390章 女帝沉淪第465章 窮寇莫追第355章 敗露第177章 兩國碰撞第609章 破關而出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549章 筵席第242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3章 積分的威力!第12章 皇后娘娘(求收藏)第229章 摧枯拉朽第38章 流匪十八寨第376章 拒絕邀請第119章 襲營第13章 進擊的《西遊記》第129章 這叫禪讓第151章 後宮等級第73章 怎麼是你!第2章 亡國氣象第352章第370章 閱兵進行時(二)第297章 兩位統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