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返程

西都之戰結束,李瑁率領隴右軍趁勢奪回了廓州和洪濟城,但因兵力有限,且多爲傷兵,對於坐靠天塹而守的石堡城也只能望而興嘆。

待隴右的戰事完全結束後,已經入了冬,看着一天天冷下來的天氣,李瑁早已沒了在外統軍的心情,一顆心早已飛回了長安,飛回了楊玉環的身邊。

此戰幾乎全殲吐蕃十萬大軍,雖未能如願拿下石堡城,卻也算得上是大勝,此次回京的人馬除了李瑁帶出京的一應將士,還有皇甫惟明、武彥平等隴右將領。

西北的冬日寒風凜冽,李瑁率軍走在千年前的絲綢古道上,手中拿着今日晨間剛剛從由壽王府送至軍中的家書,臉上掛滿了笑容。

“吾夫秋郎親啓。”

暗黃色的信封上整齊地寫着這幾個清秀的小楷,顯然是楊玉環的筆跡。

李瑁拿着信封,小心翼翼地拆開,逐字逐句地閱讀起來,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秋郎:自得君家書以來,已知隴右之勝,秋郎揚威西北,妾心萬喜。近日入冬,妾常計大軍凱旋之期,以期當面爲賀。昨日妾詔太醫入府,聞切診脈,太醫言母子俱安,秋郎大可寬心,勿以我母子爲念......”

楊玉環平日裡喜好聲樂舞蹈,但自打有了身孕,這些平日喜好便就都停了下來,時間自然也就變得異常枯燥,所以每日給李瑁寫信就成了她最大的趣事。

楊玉環書信的內容從朝中大事,到王府瑣碎,甚至就連胎兒的胎動都寫地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彷彿要將自己每日所看所聞都一一告知一般。

楊玉環的書信幾乎是每日一封,壽王府又是家僕衆多,更兼親王之便,壽王府每日都有書信寄往隴右,往來不絕。

長安城中有李泌替自己坐鎮,李瑁倒是沒有擔憂,書信中李瑁最感興趣的反倒是楊玉環對於自己和胎兒的字語,李瑁每每觀之都覺得極爲溫馨。

“看殿下如此模樣,想必又是在讀王妃的家書了。”原本護衛在隊列一側的武彥平見李瑁手中拿着一封書信在癡笑,策馬走到李瑁身邊笑道。

武彥平是武雲孃的親侄,與李瑁的關係非比尋常,是君臣,亦是兄弟,說起話來自然也與家人頗爲相似。

李瑁見他與自己玩笑,便也笑道:“你與本王年歲相差無幾,本王的長子馬上都快出生了,你卻還未成婚,本王倒想看看回京後你如何同雲姨交代。”

李瑁這麼一說,武彥平的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赧色。

武彥平在秦州任職,每年難得回長安,只有每年歲末的時候會返京述職。

每次年末述職武彥平便少不了武雲孃的一番盤問,有時連帶着李瑁都會被牽連,怪他爲何不給武彥平牽線。

武彥平聽李瑁提起這茬兒,撓了撓頭道:“我乃邊將,身負邊防要任,當效霍驃騎之志,吐蕃未滅,何以家爲?”

李瑁看着武彥平的樣子,不禁笑道:“吐蕃乃是高原大國,你若等滅了吐蕃再成家,那得等到幾時?本王不問你,本王要問文越,文越!”

李瑁轉過頭去,又將武彥平左膀右臂的秦州司馬文越喚了過來。

“下官文越拜見殿下。”文越策馬走到李瑁的身旁,拱手拜倒。

李瑁擡了擡手示意他不必多禮,問道:“去歲離京時本王囑咐你的事情,你可曾放在心上?”

去年年末,武彥平回京時李瑁因爲武彥平的婚事也被武雲娘抱怨了一通,李瑁無奈之下便專程交代了文越。

唐人風氣開放,女子不像往朝那邊閉門不出,反倒時常出來踏青遊玩。

文越是隴右世家子,與衆多隴右世家都有往來,李瑁特地叮囑了文越要提武彥平多多留意。

李瑁專程的囑託文越自然不敢懈怠,他似乎想起了什麼,但看了看武彥平,又止住了嘴。

李瑁見文越這般反應哪還能看不出來。

李瑁對文越道:“你儘管直言,有本王爲你撐腰。”

文越得了李瑁這句話,這才道:“今年春日,秦州隴右李氏三房的老太公過壽,下官陪同都督前去道賀,席間都督倒是和李姑娘談了幾句,李姑娘似乎也對都督頗有好感。不過事後都督向下官詢問了李小姐的情況,後來就沒了消息。”

“李姑娘?她是何人?”李瑁大概聽出了什麼,好奇地問道。

文越如實回道:“李姑娘乃三老太公的親孫女,隴右李氏三房嫡女。”

原來如此。

文越這麼一說,李瑁頓時明白了過來。

想必武彥平是對這李姑娘有些好感,但卻礙於李家的家門,望而卻步罷了。

這時,原本沉默在一旁的武彥平也嘆道:“我不過尋常將官,得殿下提攜纔有今日之位,而李姑娘卻是隴右李家三房嫡女,兩者如何能夠相配。”

武彥平所言的確是他心中所想,隴右李氏貴爲七宗五姓之一,乃當世頂尖的世家門閥,最重門第出身,就連昔年高宗朝宰相薛元超都有未能娶五姓女之恨,遑論他人。

不過話雖這麼說,李瑁還是問道:“彥平,不知那李家小娘對你感關如何?”

武彥平回道:“我與她倒是情投意合,不過她終究還是一女子,婚姻大事自己如何能夠做主。”

婚姻大事從來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是李家這樣的頂級門閥更是如此。

李瑁笑道:“彥平也不必妄自菲薄,論官,你不過二十有餘,便已是正三品武臣,此番進京當更進一步,當今天下幾人能比;論財,我壽王府家資千萬,本王的便是你的,他要再多的聘禮我們也是給得了的;論名,昔年鬆州之戰你早已名揚天下,隴右之地又有幾人不知。待此次回京諸事停當,本王當請玉環出面,親自爲你提親。”

武彥平的性格李瑁很清楚,他絕不會輕易對一個女子動心的,可一旦動了心,那便是較了真。

他來自後世,什麼隴右李氏,什麼七宗五姓,什麼頂級門閥,千百年後還記得他們的又有幾人?

武彥平出自壽王府,武氏也是幷州士族,憑什麼就不能娶了李家小娘?

文越聽了李瑁的話,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此番李瑁攜隴右大勝之勢入京,正當風頭,此時提親未嘗沒有機會。

更何況楊玉環身份特殊,她既是李瑁的壽王妃,又是楊家小妹,就算是隴右李家應當也不敢爲了一樁婚事同時開罪壽王府和楊家。

李瑁雖才名在外,但他的殺名也是天下皆知,畢竟吐蕃三萬俘虜的屍首還停在西都城外。

李家若想拒絕,是該要仔細掂量掂量的。

第五章 離間第六章 請帖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章 交易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章 神箭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章 衝突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徵前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一章 定議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七章 入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章 叮囑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一章 勸進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八章 起兵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五章 授首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章 賑災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四章 徵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章 暗探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七章 救人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六章 人選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章 石堡之捷
第五章 離間第六章 請帖第十九章 內外呼應第四十七章 清兒產子第三十四章 謠言四起第四章 交易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十三章 大戰在即第十一章 大難不死第二章 神箭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二十章 益州商會第二十三章 守孝第四十章 駐守漢陽第三十五章 破關南歸第十二章 良宵苦短日高起第三十六章 急攻第四章 徵前第十四章 危局第十五章 入宮第六章 城防之爭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四章 交易第三十三章 薊城易手第十章 衝突第四章 皇后密會第十九章 決裂第四章 徵前第十七章 新軍第十三章 圈套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三十五章 暗流第三十六章 襲關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十一章 定議第一章 勸進第二十七章 以身犯險第十章 祿山殞命第十四章 世家利弊第十五章 官學第十九章 漁陽鼙鼓動地來第十九章 賑災第二十三章 弔唁第十七章 楊國忠拜相第四章 石堡之捷第六章 兵敗靈寶第七章 入城第六十章 香花獻策第十七章 小道第二十章 叮囑第九章 封后第十六章 人選第十章 衝突第三十三章 吐蕃求親第三十三章 帝欲親征第二十一章 入主洛陽第十四章 急返河北第二十一章 邯鄲郭鴻第十二章 誠節出城第三十六章 遣回第一章 勸進第十一章 責罰第二十一章 外放第三十四章 斬首第十八章 大亂將起第八章 起兵第十四章 贈禮第二十六章 韋昭訓第十五章 顏真卿第十五章 授首終章 盛世再起第十九章 破城第十六章 兵臨洱海第四章 密信第二十八章 投效第二十六章 刺殺第十五章 局勢翻轉第五章 來世莫在帝王家第二十章 賑災第四十二章 生隙第二十九章 東歸第三十九章 起兵第十二章 誤闖第三十四章 貴妃出宮第四十一章 用計第二十六章 詩仙太白第四章 徵前第十九章 李林甫第十六章 定策第三章 暗探第五章 皇甫惟明第八章 有女釆萍第二十二章 戰敗第七章 救人第四十二章 芙蓉城第十六章 人選第五十四章 浪穹詔第十章 韋清兒第二十六章 災民第四章 石堡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