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斯的啓示
裡柯克
我第一次遇見賈金斯,是在很多年前。當時有人正要將一塊木板釘在樹上當擱板,賈金斯走過去管閒事,說要幫他一把。“停一停,”他說道,“你應該先把木板頭子鋸掉再釘上去。”於是他便四處去找鋸子。找來鋸子之後,還沒有鋸到兩三下又撒手了。“這把鋸子太鈍,需要磨磨。”於是他又去找銼刀。找到銼刀又發現,必須先給銼刀安上一個順手的柄,於是又去灌木叢找小樹。找到小樹又發現斧子鈍了需要磨,要磨斧子必須固定磨石,固定磨石免不了需要幾根木條做支撐……
爲了將這件事情辦得體面些,賈金斯決定做一條木匠用的長凳,於是他又到處去找做長凳所需的工具,然而,他這一去就再也不見回來了。幾個星期之後,人們在城裡看見他正在工具批發商那裡討價還價。
自從第一樁事情以後,我跟賈金斯逐漸混熟了,十分了解他無論幹什麼都是半途而廢。
賈金斯有段時間廢寢忘食地攻讀法語,很快便發現要真正掌握法語就必須對古法語有透徹瞭解;然而,沒有對拉丁語的全面掌握和了解,就無法學好古法語;掌握拉丁語的唯一途徑是學習梵語,因此,賈金斯又一頭撲進梵語的學習中;可是,他又發現,要正確地理解梵語非學古伊朗語不可,但是,這種語言已經銷聲匿跡了。
這樣,賈金斯不得不一切又從頭開始。
賈金斯曾經有過錢。他用十萬美元的資本直接開廠興業。他先辦了一家煤氣廠,可是生產煤氣的木炭成本高,使他大爲虧本,於是他以九萬美元賣掉煤氣廠,辦起煤礦;可是不走運,採礦機的消耗大得驚人,賈金斯便以八萬美元賣掉煤礦,轉入煤礦機械製造業。哪知用於機械加工動力的是耗費巨大的煤氣,賈金斯又以七萬美元賣掉了他的煤礦機械製造廠……每年他都要虧損一大筆錢,尤其是在生意興隆的好年頭。
賈金斯從未結過婚,但他倒是談過幾次戀愛的,儘管每次都毫無結果。我請楚地記得他的初戀的故事,當時我們關係很好,無話不說。
他對一位姑娘一見鍾情,十分坦率地向她表露了心跡。“我想請求她做我的妻子,不過,我首先得使自己配得上她。”賈金斯對我說。爲此,賈金斯開始在精神品德方面陶冶自己。他去一所星期日學校教了一個半月的課,意識到如果不繫統地學習巴勒斯坦歷史就休想當一名合格的老師,並且,如果一個對以色列歷史還只是一知半解的人,去追求一個女人,那簡直是無恥!因此,賈金斯自動逃遁了。當他認爲可以求婚的時候,那位姑娘已經嫁給一個愚蠢的傢伙,腳上穿着漆皮長靴。
賈金斯當然還會再度墜入情網。這一次他愛上了一位迷人的、有着五個妹妹的姑娘。賈金斯向這個姑娘求婚了。當他上姑娘家去的時候,爲他開門的是年輕漂亮的二妹,這樣,賈金斯便喜歡上了二妹。過了一段時間,賈金斯再次去姑娘家拜訪時,開門的是一位更小更漂亮的妹妹。這樣一來,賈金斯只好倒回去逐一衡量衆姐妹,結果到最後,一個也沒上手。
也許賈金斯從未結婚倒是一件好事,因爲他每況愈下,越來越窮。當他賣掉最後一項營生的最後一份股份後,便用這筆錢買了一份逐年支取的終身年金,可是這樣一來,年金終有取完的時候,他活的時間長了,是會餓死的。
現在,他一談起話來總是回憶過去,老是沒完沒了地給別人講述自己往昔的快樂時光所經歷的故事和各式各樣的人。當你問他:“那是什麼時候?”那麼,他會用一種迷惘的目光望着你,然後不確定地說:“是1875年,也許是1876年……”
我注意到,他回憶往事的時候,總是往回追溯,越追越遠。不久前的一天,他跟我講起兩個有趣的兄弟的往事。這兩兄弟一個三歲,一個只有十八個月。於是我才明白,賈金斯緬懷往昔到了何種地步。當他的年金枯竭,他也就退到了生命的最底線,究竟是死是生,我便不得而知之了。然而,他的一生卻向我揭示了一個我所體驗過的最富有啓發性的寓言。
每天進步一點點
唉!像賈金斯這樣“常立志”,到頭來卻一事無成的人,我們有沒有看到過?甚至在我們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賈金斯的影子呢?
俗話說,立志在堅而不在銳,也就是決定做一件事情,就要意志堅定地做到底,而不是熱情一陣就半途而廢,然後又立新志。
賈金斯的啓示便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朝三暮四,要量力而行,長於堅持,善始善終。
◆差不多先生傳
胡適
你知道中國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別人談起過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上,因爲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爲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着眼,望着遠去的火車的煤煙,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裡總不很明白爲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時尋不着東街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牀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吧。”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牀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格言,方纔絕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聲越傳越遠,越來越大。無數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每天進步一點點
“差不多”先生就是我們身上馬馬虎虎、粗枝大葉、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等等毛病,很多時候,“差不多”成了我們懶惰的藉口,也成了成功之路上的絆腳石。
“差不多”真的差不多嗎?“差不多”先生爲“差不多”送了命,其實就是人生的“成功”爲“差不多”所葬送。看來,只有“認真”,才能根治“差不多”病啊!
◆獲得成功永遠爲時不晚
查爾斯·D·賴斯
你和你父母大可不必再擔憂了——巴斯德、愛迪生、達爾文,以及其他許多人少年時期絕非天才之輩。
史書上很少提及這些,但事實上許多最偉大的人物在少年時都是“垮掉的一代”,他們沉溺於幻想,優柔寡斷,反應遲鈍。看不出他們有成爲醫生、律師或印第安酋長的潛質。
因此,青年男女們,假如你們也患有同樣病症,不要絕望。因爲,這個世界正是由父母曾擔心“一文不值”的男女所建立起來的。你們從未聽過他們早年的失敗經歷,因爲當父母的總喜歡引用那些非凡鼓舞人心的事例。
假如你選修鋼琴,而你對練琴的態度又是懶散的,你父母自然會埋怨你,並在你面前展示小莫扎特身着有皺褶的睡衣深夜在閣樓上彈琴的那張有名的照片。但問題是,你的父母不會給你展示某人在成長時期對音樂沒有絲毫愛好的照片,事實上他在任何一方面都沒有顯示出天分。最終他被送去學習法律,勉強通過結業考試。直到二十二歲他才忽然燃起對音樂的熱愛,他就是彼得·伊利奇·柴可夫斯基。
在科學領域,有成百位天才早年就瞄準了這一目標,也有上百位根本就沒有這種天賦。事實上,少年梅奧兄弟在農村簡陋的手術室裡曾充當過他們父親的助手,而另一方面,哈維·庫欣,世界上最偉大的腦外科醫生之一,假如不是他父親要求他在醫學方面一試身手的話,他可能會成爲一名職業棒球手。
偉大的巴斯德的父母極度絕望,因爲十歲的小巴斯德除了畫畫和釣魚什麼也不做。直到二十歲巴斯德才對科學表現出一點點愛好。
事情確實如此。你知道萊特兄弟早在十幾歲時就在工程學方面表現出超人的才能;你也知道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的老師想把他趕出教室,因爲他的腦袋“太笨”。你知道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恩里科·費米在十七歲時讀過的數學著作足以讓他有資格獲得博士學位;你也知道阿伯特·施韋策直到三十歲纔不再遊歷於音樂與教會之間,開始從事醫學研究。
查爾斯·達爾文的幼年生活一團糟,他憎恨學校。他的父親曾經嚷道:“你除了射狗、抓老鼠之外什麼也不關心,你會讓自己和家人丟盡臉面!”他被送到格拉斯哥去學醫,但他一見到血就受不了。後來,又被送到神學院,勉強畢業。這時他才中斷了他全部的事業,乘坐聞名的考察船“貝格爾號”到南太平洋去。在那次航行中,誕生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就在那裡,他蒐集到一些資料,用於後來創作使生物科學發生革命的著作——《物種起源》。
人們總認爲偉大的作家應該是天生的而不是造就出來的,但是其中又有許多有趣的例外情況。威廉·福克納在五年級時就退學,穿梭於全國各地,做油漆工和洗碗工。
有一次他試着上了大學,但由於上一年級時英語不及格而被迫退學。後來,他採用不當手段在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一個小鎮弄到一個郵政局局長的職務。由於郵件經常弄混,而且他認爲郵局什麼時候該關門就關門,這自然激起了當地民衆的不滿。福克納在二十五歲以後纔開始他的創作生涯,並且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在此,只想說明女孩可能和男孩一樣難以捉摸,以賽珍珠爲例,她早年就決心天天至少要寫些東西。而埃德娜·費伯的唯一理想就是成爲一名女演員,二十歲之前,她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要寫點什麼;二十歲之後,爲了幫助養家,纔不得不在一家報社找了份每星期三美元的工作。
把上文提到的怪人加在一起,你會得知有一小部分神童十五歲時就被迫從大學“畢業”,現在在會計所裡擔任小職員。你還會得知有一小部分男人由於太笨或太懶惰而進不了大學,或無法完成大學學業,但今天他們卻是僱用那些神童的企業經理。
因此,誰又能說青年人將來會怎麼樣呢?那些懂得生活中該做什麼的青年男女也許更幸運些,但是任何少年都不該對未來感到絕望。比起那些仍然健在的最偉大人物來說,青少年有一個非凡的優越條件——時間!假如你認爲時間不值得考慮,那麼看看摩西奶奶吧!她在八十歲之前從未賣過一幅畫。
每天進步一點點
“笨”孩子們讀了這篇文章,一定會感到有些安慰吧?智慧有時像一個頑皮又偷懶的孩子,賴在冬天的暖被窩中不肯出來,但它終會抵不住春暖花開的召喚。
“神童”是一羣先長高的孩子,而“大器晚成”的孩子或許會後來者居上,長得更高呢!
一定要相信自己就是那個大器晚成的種子,現在的一切都是在積蓄力量,爲了有朝一日破土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