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勾心鬥角(4K)

張一飛很強,這基本上已經是賽道共識,沒有人會把這個中國小子,還當做當初的中國菜鳥看待,除非是刻意用這種名詞來羞辱。

但是阿隆索的菜,至少在F1車組範圍裡面,基本上都是這麼認爲的。畢竟墊底的車手,你要說他多強,估計都找不到可以吹的地方。

普羅斯特車隊新賽季解約阿萊西,這個操作在很多人眼中是正常舉動,甚至是必然會做的事情。

一是因爲阿萊西賽道上受傷,需要時間養傷會影響到比賽狀態,另外一點就是他的實力,很明顯已經跟不上張一飛的步伐,普羅斯特車隊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必然會選擇更強大的車手。

只是誰都沒有想到,普羅斯特車隊連馬薩都沒有選,而是簽下了阿隆索這種“又菜又跳”的車手,簡直讓人看不懂普羅斯特車隊,是在玩什麼騷操作。

不過後來有着小道消息傳言,阿隆索加入普羅斯特車隊,是張一飛一己之力堅持下來的。甚至車手飛還說過,阿隆索能跟自己搭配,去挑戰賽道上最強的法拉利雙雄。

當時很多人聽到這個傳言,基本上都沒人當真,哪怕就是當真的,更多也是認爲張一飛腦袋出問題了。連米納爾迪車隊都不要的車手,還能去挑戰法拉利雙雄,這是夢沒做醒吧?

但是從新秀試車開始,阿隆索就如同蛻變了一般,展現出來超乎意料的實力。

緊接着冬測、練習賽、排位賽,阿隆索是成績都非常穩定進入了中上游車手行列。如果說一次是偶然幸運的話,那麼連續的穩定成績,不可能有這麼多偶然的事情發生。

現在更是在賽道上,超越了拉爾夫·舒馬赫這種頂級車手,簡直是讓人大跌眼鏡!

所以威利這纔回想起之前的那個傳聞,難道F1圍場裡面真的有一天,能見證普羅斯特雙子星,大戰法拉利雙雄的場景嗎?

之前米納爾迪還能客觀的看待張一飛表現,不過當聽到阿隆索這個名字之後,他的臉色瞬間就難看了起來。因爲當初阿隆索在車隊抗命,主要就讓米納爾迪這個老闆下不來臺,所以他對阿隆索的印象可謂是差到極點!

“西班牙小子在車隊什麼表現你不知道嗎?現在他能排名靠前,更多是靠着普羅斯特新賽車的性能,我不相信他能達到挑戰巴里切羅的地步。”

說完米納爾迪還補充了一句:“普羅斯特真的運氣好,還讓他們達成了跟法拉利的引擎供應合同,誰能想到今年的法拉利引擎這麼強勁。”

面對老闆把阿隆索的優秀表現全部都歸咎於賽車性能上面,威利只是笑了一笑,很聰明的沒有選擇爭辯。

不過這段對話聽在後面馬杜的耳中,簡直就是氣急攻心!

FUCK,本以爲米納爾迪車隊不要的毒瘤,去到普羅斯特車隊會成爲定時炸彈。

結果不但沒有搞垮普羅斯特車隊,相反還越戰越勇,可能會成爲中國佬的好幫手,二號好僚機!

這一點對於馬杜來說,有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難受感覺。現在他已經不指望自己車隊的車手,只希望三巨頭車隊以及美國佬,能狠狠的制裁張一飛的崛起趨勢。

畢竟只有張一飛失敗了,才能平衡他自己的懦夫形象。

賽道上面張一飛穩住了局勢,不過後面的蒙託亞卻是臉都綠了。他可謂是眼睜睜的看着,張一飛讓巴里切羅給超了過去,然後完成變線擋住了自己。

夠狠!就是要擋我是嗎?那這次就看看,你到底能擋住我多久!

蒙託亞出彎之後立馬提速,準備向張一飛發起進攻,不過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賽道旁邊亮起了雙黃旗,並且安全車開始出動,阻止了他的超車舉動。

因爲此刻在賽道一號彎,不單單是海利歐跟張一飛之間發生了碰撞,後面車手的撞車更加兇猛。

喬丹車手特魯利,一號彎準備強超索伯車隊的馬薩,因爲他覺得馬薩哪怕身爲F3000冠軍車手,但是放在F1裡面,也只是一個新兵蛋子,準備拿他當軟柿子捏。

結果讓特魯利沒想到的是,馬薩遠比他認爲的更加強硬,而且走線非常的堅決,哪怕眼看着就要撞在一起的時候,都沒有絲毫的退讓。

這個時候特魯利只能選擇退步,結果方向盤幅度打的稍微大了一點,加上彎道輪胎抓地力不足,直接打滑在一號彎甩尾起來,後車的美洲虎車手埃爾文躲閃不及,直接撞上了特魯利的車尾。

不過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更後面的豐田車手佐藤琢磨,面對這種彎道撞車場面,沒有絲毫的減速想法,就如同二愣子一般照常過彎。

佐藤琢磨確實挺莽,而且運氣還不錯,硬是讓他擦着兩臺失控的賽車給莽過去了。

而在佐藤琢磨後面的,是來自米納爾迪車隊的馬克·韋伯,他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被失控的特魯利出頭撞到,直接一腳剎停在了賽道上面。

馬克·韋伯的這個急剎車動作,讓後面的美洲虎車手布爾提完全反應不過來,直接就在賽道上追尾。連續的四車相撞,差點沒把一號彎給徹底堵塞,後面的車手也只能慢慢的繞路過彎。

這種嚴重賽道事故發生,自然影響到了比賽正常進行,於是場外裁判打出了雙黃旗,安全車開始出動。

這個時候出動安全車,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張一飛是有利的,他終於可以從之前的失控中緩過氣,認真感受一下賽車後輪的變化。

如果感覺後輪出現比較大的形變,那麼張一飛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點進站維修。哪怕出站可能是最後一名,但至少沒有被遠遠甩開,不算是最差的局面。

相比較起來,頭車的海利歐看着擋在自己前面的安全車,瞬間心態上有着一種要爆炸的感覺。

他整打算利用超過張一飛的機會,趕緊利用頭車的速度優勢,跟後面車手拉開距離。結果現在安全車一出動,相當於還縮短了跟後面車手的車距。

而且更嚴重一點,就是張一飛這個中國佬,居然巴里切羅給放過來了。也就是意味着,壓車結束後這非常近的車距,自己將遭受到兩名法拉利車手的進攻。

整個F1圍場裡面,沒有誰敢說自己能輕鬆擋住兩名法拉利車手的進攻。很明顯張一飛最後的操作,是屬於老子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的思維,寧願讓自己排位靠後一名,也要把巴里切羅放過來噁心自己。

還好張一飛不知道海利歐心裡面所想的,否則他肯定要拿出否認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啊!

事實上,張一飛還真沒有這種想法,只不過確實客觀造成了海利歐將迎戰兩位法拉利車手的場面。至於張一飛其實也不太好過,畢竟哪怕就是海利歐丟掉了頭車身份,自己同樣要迎戰兩位處於自己最巔峰賽季的法拉利車手!

唯一能挽回這種劣勢的方法,就是如同張一飛最初設想那樣,讓阿隆索衝上來,跟自己並肩作戰,提前形成二對二的形式,去挑戰兩位法拉利強敵。

但問題是,自己一番刺激阿隆索潛力的騷操作,把兩個人關係給弄得僵硬無比。別說是並肩作戰去挑戰法拉利雙雄,張一飛甚至懷疑如果有機會的話,阿隆索甚至會優先幹掉自己!

畢竟對於一名F1車手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隊友,

就如同張一飛不知道海利歐的想法,此刻在他後面的蒙託亞,看着自己車後的阿隆索追上來,臉上的表情也是有些凝重。

本來阿隆索跟拉爾夫·舒馬赫兩個人之間的起步纏鬥,讓蒙託亞略微的拉開了一些距離。結果現在安全車出動,阿隆索緊跟在自己的後面,到時候前面的車手飛擋車,兩位普羅斯特車手聯起手來,自己要面對的壓力會成倍增加。

所以蒙託亞都在心裡面,開始思索着當安全車結束之後,自己將怎樣擺脫這種前後夾擊的局面。

蒙託亞想到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更後面拉爾夫·舒馬赫進攻拖住阿隆索,逼迫他進入擋車的纏鬥模式,自己就能更好的進攻張一飛。

只不過拉爾夫·舒馬赫纔是車隊的一號車手,想要讓他做出犧牲去拖住阿隆索,這種戰術策略,很難得到車隊的支持。

更場面的車隊處理方式,就是讓蒙託亞放棄追趕張一飛,配合拉爾夫·舒馬赫一起,全力對付阿隆索,先讓自己車隊兩位車手匯合再說。

但問題是,蒙託亞不想要放棄這個追趕張一飛的機會,而且更重要一點,就是此刻的蒙託亞,心裡面其實有些不服氣拉爾夫·舒馬赫!

自己是印地世界冠軍,去年賽季積分也僅僅是稍微落後了拉爾夫·舒馬赫,而且前提還是在車隊資源全面傾斜於對方的情況下。

今年新賽季,無論是冬測還是排位賽,自己都在拉爾夫·舒馬赫前面。憑什麼自己就是二號車手,關鍵時刻要成爲他的僚機,難道就因爲他是邁克爾·舒馬赫的弟弟嗎?

如果讓兩個人在賽道上公平競爭,如果能讓車隊資源傾斜於自己,蒙託亞相信用實力說話,自己能碾壓拉爾夫·舒馬赫。

車隊不公,我蒙託亞不服!

安全車壓車的這幾圈裡面,並沒有出現什麼激烈的場面,但是所有車手腦海裡面的想法,卻可謂是思緒萬千。

比賽就這樣來到了第四圈,賽道上出現了表示暢通的綠旗,代表着事故障礙已經清除。這時候所有車手都開始集中自己注意力,當安全車離開賽道的那一瞬間,就意味着一場大戰即將要來臨。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張一飛的耳麥裡面響起了車隊指令,但是這條指令並不是對張一飛下達的,而是二號車手阿隆索。

“阿隆索,安全車撤離之後,你想辦法壓車後面的車手,如果可以的話,把蒙託亞也給拖住。”

普羅斯特毫無感情的聲音響起,這就是以車隊老闆的身份下達的指令,他要阿隆索發揮出僚機的作用,去幫張一飛擋住後面的威脅。

甚至在實力允許的情況下,把面前的蒙託亞給拖住,這樣張一飛就可以放心進攻巴里切羅。

至於讓張一飛擋車配合,普羅斯特沒有想過,因爲更後面就是威廉姆斯車隊的拉爾夫·舒馬赫。蒙託亞身爲二號車手,這種時候肯定要減速發揮出自己僚機的作用,難道說也讓張一飛慢下來,四個人就耗在這裡瘋狂互擋嗎?

在普羅斯特的心中,他一直都不太喜歡阿隆索,而且這個西班牙小子重要性,遠遠比不上一號車手飛。如果一定要犧牲一個的話,那就讓阿隆索去陷入兩位威廉姆斯車手夾擊中去,給張一飛創造拉開車距的機會。

聽到普羅斯特的車隊指令,語音系統裡面瞬間沉默了,阿隆索並沒有迴應。很明顯,他不想接受這種純粹僚機的指令,他想要超車蒙託亞,去爭取屬於自己的勝利!

其實在張一飛心裡面,他面對這樣的車隊指令,也沒什麼高興情緒。甚至可以這麼說,張一飛能接受自己做出一點犧牲,擋車蒙託亞讓阿隆索衝上來,完成兩名普羅斯特車手的匯合。

只是張一飛不敢確定,自己有這麼“偉大”的胸懷,阿隆索他會不會有。萬一這小子來到自己車後,想着不是暫時配合,一起追上前面的法拉利車手發動進攻,而是直接向自己開戰怎麼辦?

F1歷史上面,這種隊內“攘外必先安內”的場景數不勝數,友好時候還好說話,不友好時候隊友就是拿來墊背的!

就在張一飛猶豫着自己要不要主動說點什麼的時候,聽到了車隊語音裡面,傳來了阿隆索的聲音,只是簡單的一個詞。

“好。”

612 受到追捧337 見到未來車神243 顛覆認知651 必須背鍋!167 彎道超車166 沒有欺騙(第五章)354 超級駕照風波726 同門內戰(5K)249 F1車手合同164 冷漠現場(二合一)635 中國異類764 最後的東海417 第一次配合570 車隊的擔憂 (第一章)134 灣岸線413 僚機舒馬赫762 夢想與驕傲766 沒有單挑這說法(5K)502 重返賽道243 顛覆認知415 驚人差距(第二章)365 揭幕戰063 答應沈東697 初代目車神513 熱血沸騰 (第四章求月票)740 最後的幫助(6K+)344 華人最強之爭730 引狼拒虎279 想的太多215 發佈會炸了(第三章)559 強者標誌 (第三章)313 激進風格主場443 中國賽車未來466 準備反擊 (第二章)475 抓住機會 (第三章)127 掌控賽車631 車隊的承諾712 血統之戰(第一章)389 這是個局?275 無法相信729 內戰陰雲281 菜鳥趟雷380 看誰吃誰?013 沒興趣玩了564 我要更強!(第三章)410 美式狂野325 車隊陰雲204 分站冠軍(第三章)725 勾心鬥角(4K)767 絕世操控729 內戰陰雲737 皇冠摩納哥(6K+)689 “欺壓新人” (第一章)028 職業水準092 灣仔車神787 雨中張一飛732 奪回位置(5K)632 勢不可擋451 瘋狂的夢想259 沒有壓力287 準備回國732 奪回位置(5K)459 絕對性能差距695 囂張又如何 (第二章)425 開始逆襲314 明星車手231 賽道公敵765 東海國際賽道115 賽事級團隊534 並肩作戰 (第二章)105 謝天成出面232 無法阻擋112 卡丁車冠軍342 法國坑貨650 勝利VS隊友(第三章)282 選擇認輸294 澳島風雲772 王者之路576 王對王676 新的賽道 (加長)123 前往日本024 戰神GTR714 揭幕戰杆位(第三章)317 榮耀時刻537 超車攻勢 (第二章)453 女大不中留569 展開反擊 (加長)202 另類過彎路線(第一章)363 都不滿意633 不可能慫425 開始逆襲111 極限空間639 宿命之敵 (第二章)781 車神舒馬赫786 印地內戰338 偉大的車手056 改裝EVO016 退役車手422 瘋狂鬥爭708 逆風輸出(第二章)
612 受到追捧337 見到未來車神243 顛覆認知651 必須背鍋!167 彎道超車166 沒有欺騙(第五章)354 超級駕照風波726 同門內戰(5K)249 F1車手合同164 冷漠現場(二合一)635 中國異類764 最後的東海417 第一次配合570 車隊的擔憂 (第一章)134 灣岸線413 僚機舒馬赫762 夢想與驕傲766 沒有單挑這說法(5K)502 重返賽道243 顛覆認知415 驚人差距(第二章)365 揭幕戰063 答應沈東697 初代目車神513 熱血沸騰 (第四章求月票)740 最後的幫助(6K+)344 華人最強之爭730 引狼拒虎279 想的太多215 發佈會炸了(第三章)559 強者標誌 (第三章)313 激進風格主場443 中國賽車未來466 準備反擊 (第二章)475 抓住機會 (第三章)127 掌控賽車631 車隊的承諾712 血統之戰(第一章)389 這是個局?275 無法相信729 內戰陰雲281 菜鳥趟雷380 看誰吃誰?013 沒興趣玩了564 我要更強!(第三章)410 美式狂野325 車隊陰雲204 分站冠軍(第三章)725 勾心鬥角(4K)767 絕世操控729 內戰陰雲737 皇冠摩納哥(6K+)689 “欺壓新人” (第一章)028 職業水準092 灣仔車神787 雨中張一飛732 奪回位置(5K)632 勢不可擋451 瘋狂的夢想259 沒有壓力287 準備回國732 奪回位置(5K)459 絕對性能差距695 囂張又如何 (第二章)425 開始逆襲314 明星車手231 賽道公敵765 東海國際賽道115 賽事級團隊534 並肩作戰 (第二章)105 謝天成出面232 無法阻擋112 卡丁車冠軍342 法國坑貨650 勝利VS隊友(第三章)282 選擇認輸294 澳島風雲772 王者之路576 王對王676 新的賽道 (加長)123 前往日本024 戰神GTR714 揭幕戰杆位(第三章)317 榮耀時刻537 超車攻勢 (第二章)453 女大不中留569 展開反擊 (加長)202 另類過彎路線(第一章)363 都不滿意633 不可能慫425 開始逆襲111 極限空間639 宿命之敵 (第二章)781 車神舒馬赫786 印地內戰338 偉大的車手056 改裝EVO016 退役車手422 瘋狂鬥爭708 逆風輸出(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