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以牙還牙

(感謝松林波濤、鷹刀★二位的支持,謝謝!)

天門關,又稱鬼門關,爲太原三關之一。

晨霧散盡後,難得的風和日麗。易風跨坐馬上,遠眺天門關。天門關,舊稱乾燭谷,自古以來這裡就是咽喉之地。太原自古爲北方重鎮中樞,其地山圍三面,河阻一方,地勢險固,有若秦蜀。古設雄關三道,以御外患侵擾,正是所謂太原三關,天門關、赤塘關、石嶺關三關,其中天門關爲太原北第一關。這三關中,天門關的地勢也最險要,而石嶺關、赤塘關則地處最要。

天門關因二山回合如門,在縣之乾方,故曰天門。天門關北去二十里爲陵井驛,再北五十里爲婆娑隘,又稱凌井口,是爲兵家駐防要隘。凌井口一道相連,互爲首尾,山勢險要,河谷曲深,又稱亁燭谷。在谷的東側崖間,有一條棧道,名爲楊廣道。原本名爲羊腸道,後來楊廣爲幷州總管坐鎮太原之時重新修建。

“晉王爲何修此棧道?”易風問馬側的劉文靜。

劉文靜卻是知道這個,道:“當初修築此棧道,是爲去管涔山汾陽宮避暑之路。這條棧道本古以有之,只是早已毀壞,後來晉王重新修築,這條棧道之險,堪比蜀中棧道,尤其是前面的天棧和好波坡兩處棧道,理是險之又險。本地百姓有一句話來形容此棧道之險,跌死狸狸彎死牛。行人過棧膽憂憂。”

這時溫彥宏溫大雅策馬上來,他是幷州祁縣人,是這河東本地人。對於這天門關明顯比劉文靜要熟悉的多。他主動爲易風介紹道:“此處地勢險要,且還有一份難得的獨特風光呢,人稱天門積雪,與其它地方的雪山比起來,這裡獨具特色,被稱爲太原八景之一。一峽三十里,高深寒溧。故多積雪。”比起劉文靜更關注的是天門關的軍要險要特性,溫大雅卻更關注的是天門關的景觀風光。

天門關建在天門山下。山是千里呂梁山脈在太原境內的一座駝峰。駝峰背後連着一條冰河時期造山運動形成的大峽谷。兩山夾一谷,縱深三十里。當地將此峽谷稱爲凌井溝,峽谷北口則是凌井口。溝外西緣是呂梁山脈千里疊嶂的主體,每逢大雨之時。山洪暴發,大水自天而降,排山倒海般的灌入谷中。谷水催動山石,水石共滾,牛吼雷鳴,十分兇險。每當大水過後,谷底被沖刷的青石嶙嶙,明淨如鏡,當地人把這谷水稱爲掃谷水。掃谷水出天門關後過柏板境。東流注入汾水。

天門關矗立太原北陲,是太原府通往晉西北的咽喉要道,但卻無人敢來谷底犯險。

楊廣在峽谷東壁上鑿山架木。修建了棧道後,這才天梯石棧相鉤連,但道過棧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雪停天晴,大地上一片銀裝。天空一輪紅日。陽光灑向大地,落在雪山峽谷。厚厚的積雪泛出明亮的光。

站在雪地裡陽光下,一股寒溧的朔風自峽谷只來,寒氣徹骨,那些陽光下霧化的水氣還沒來的及流動,便又凝結成了冰凌,裹住了樹枝、野草,裹住了山石,整個山坡和峽谷都漸漸變成一個晶瑩剔透的冰晶世界,乾枯樹枝變成了瓊枝玉葉,水晶珊瑚。

易風只看那天空蔚藍,白雲疊絮,山明霽色,好一派美麗的天門積雪。怪不得溫大雅則才如此的稱讚此地風光,確實是難得的美景。

這時,從山後飛出一隻雄鷹,在山頭上空高高盤旋,似乎在好奇的打量着這支突然出現在此的大軍。

這美麗的風光景緻裡,卻又暗含着無比的兇險,真是一念天門,一念鬼門。

易風觀賞了好一會這無限風光,纔有些意尤未盡的一揮手:“入關!”

隊伍繼續前行,不過易風卻沒有動,可繼續前行入峽谷的隊伍中卻有他的旗幟。劉文靜站在易風旁邊,“小心駛得萬年船,先讓替身過谷入關,不管有沒有意萬,我們都能萬無一失。殿下只需要在此,坐觀風雲便好。”

雖然說經過仔細的分析,幕僚團都已經認爲特科送來的那份情報可信度很高,既然對方準備在天門關內動手,而不是安排在天門關北的陵井驛或者更北的陵井口動手,那說明對方確實沒有打算直接襲擊大軍的打算,畢竟要襲擊,再沒有比三十里的大峽谷裡好動手了,不管是走峽谷,還是走棧道,都是險之又險的地形,伏擊的好,完全可以一以當十。而現在對方把動手的地方放在了峽谷的南口,就完全可以免去這個擔憂。不過劉文靜等人,依然認爲不怕萬一只怕一萬,在解決掉那些人之前,最好由一個替身代替他在軍中,易風則易裝押後跟在後隊裡面,以免萬一。

“但願那些傢伙不會讓我們失望。”易風輕笑着道。

“他們若真能臨時打消主意,我看也不會匆促下制定這麼滿是漏洞的計劃了。”劉文靜對這個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的計劃信心滿滿。這是他加入易風麾下後,主持的第一個重要任務,他現在可是幹勁滿滿,巴不得楊諒的手下搞大。

“我希望這是一場誤會。”溫大雅搖着頭道,一旦情報屬實,天門關內楊諒的人真的動起手來,那麼皇太孫和漢王這對叔侄可就勢不兩立,必有一方得倒下了。溫大雅覺得現在不是搞這樣激烈衝突的時候,哪怕知道對方的謀劃,最好還是放出點風聲去,讓對方知難而退,而不是要徹底的撕破臉,再無轉寰之地,畢竟皇太孫新冊封不久,如今又是出鎮幽州,統領東路軍北伐之時,這時卻與漢王陷入這樣的爭鬥之中。皇帝會怎麼看,百官會怎麼看?京師剛發生了一場還沒解決的刺案,如今又要來一次?之前已經把一個晉王陷進去了。難道還要陷進去一個漢王?殺敵一千,自損三百,他非常不贊成這種四面樹敵,處處開火的作法。在他看來,他們最緊要的就是保持如今的態勢,以平衡爲主,穩固皇太孫的地位爲主。畢竟太孫的父親太子殿下的地位也並非金山穩固。若是太孫這裡搞的太厲害,一旦讓皇帝不滿。弄不好如今的大好局勢就全完了。

可惜,易風在這件事情上,並不聽從他的意見。自他入太孫府成爲學士後,很多時候。對於他的意見太孫都能從諫如流,可偏偏這個關鍵的時候,他卻完全不願意聽信他的建議了。

“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對於那些毒蛇,一旦有機會,我們就得一棍子打在他的七寸之上,直接置他於死地,要不然,打蛇不死後患無窮。毒蛇就是毒蛇。永遠也不會記得你放過他的好心。”易風對於楊諒全無好感,雖然他現在隱隱覺得京中的刺案並非楊諒幕後主使,可即便如此。這也改變不了楊諒對他的惡意。一旦有機會,楊諒絕對不會放過攻擊自己的機會,就如眼前這次,楊諒計劃可是十分瘋狂。敵人敬我一尺,我還他一丈。楊諒這樣的瘋子,易風豈有忍讓的道理。沒有機會還好。既然眼下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反擊楊諒,那他就絕不會放過。

忍讓不會打消敵人的歹意。只會越發的讓他們認爲你懦弱可欺。

易風下馬,穿着一身普通的軍官服飾,帶着一隊精銳侍衛徒步上門,去山上的寺廟登高看雪,靜待關中的結果。

等易風爬上半山,進入一家規模並不算大,也很清靜的山寺之後,他的心情依然還有些難以平靜。最是無情帝王家,皇家的權利爭鬥可以說是這天下最激烈的鬥爭,爲了皇位,一旦捲入其中,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圍繞着皇位的繼承人之爭,那些有資格有能力發起爭奪的皇子嫡孫們,完全沒有了兄弟親情這些東西。而還有理多的人和家族,會圍繞着這些皇子皇孫們站隊選擇,分成一個又一個的勢力相互撕殺,合縱連橫,一直到最終決出結果,甚至有的時候,失敗者並不會甘於失敗,他們還會破釜沉舟一戰。

歷史上,楊堅只有五個兒子,還全是嫡子。早年立長子楊勇爲太子,十九年的太子最終還是被廢了,改立了次子楊廣。而那時,第三子楊俊早已經中王妃之毒太深而死。楊廣繼爲儲君之後,楊堅還不放心諸子中最是勇猛的第四子楊秀,默認了楊廣對楊秀的攻擊,最終將這個坐鎮蜀中二十年的第四子給押回京師幽禁解除兵權官職,給楊廣掃清道理。唯有最小的兒子因爲當時出京就藩時間才幾年,楊堅寵愛這個兒子,就沒有動他。可等到楊堅一死,原本楊堅認爲根基實力不強的小兒子楊諒,依然毫不猶豫的扯起反旗,反對他的二哥繼位。再想想楊廣,他一繼位稱帝之後,立即就把那被廢的前太子大哥給毒殺了,然後連大哥的那十個兒子,也一個沒有放過,說是流放,可半路上又派人把他們一個個全殺了。不但把有威脅的親兄弟親侄兒殺了以除後患,楊廣甚至還把他叔父衛王楊爽的兒子,以及另外幾位曾經沒有站到他這邊支持他的宗室都給幹掉了。

不是說楊廣狠,其實他相信如果換了另一個楊堅的兒子繼位,也基本上都會如此。若是換上楊秀楊諒這兩兄弟上來,估計他們只會比楊廣更狠。

他不禁思索,自己這次反擊楊諒,究竟應當把事情鬧到什麼程度呢?先前京師遇刺一事,他沒有表半點態要追究的意思,甚至還爲有嫌疑的楊廣大加維護。這不是他脾氣好,也不是因爲他跟楊廣暗中的關係,除了因爲他覺得楊廣並非幕後主謀外,也因爲他當時在京中根基空虛,說不了硬氣話。

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已經出了京,到了太原,再往北不遠,就是他的大本營懷荒了。把事情搞大,他也不用太過擔心楊諒的反撲,大不了聽調不聽宣。確實,京師一趟,易風得到了很多原本沒敢想象的利益,但卻也讓他有些浮躁起來,變的沒什麼耐心,他不想再進一次京師,除非是帶着他的大軍去。他不想再低頭做龜孫子,也不想再做人家的棋子,受人擺佈。他想自己做主,而他現在有了不錯的實力做支撐。

然後,若是要把事情搞大,那麼他需要的就是更加全面的衡量考慮了,謀定而後動。不預先做好全面的盤算準備,就冒然行動,這是很愚蠢的行爲。就如他自己剛纔所說的一樣,打蛇不死,後患無窮。

“把劉文靜找來。”他告訴尉遲恭,“另外把李密也叫來,另外把封德彝、杜淹、王珪、李百藥也也一併叫來。不管他們在幹嘛,讓他們立即過來。”尉遲恭點頭離去。

易風沒有讓人去叫李綱、王通、包愷、蕭該以及三溫三顏等一羣人過來,這些人雖然都是大儒名士才子,可易風現在需要的是那些擅於權謀精通手段之人,是那種不拘於一般法理束縛之人。劉文靜此人,易風很是看重,覺得他雖然是讀書人,可不是那種死抱着書的人,這人很懂變通,有如毒蛇一般,做事穩準狠,很有幾分楊素的風範,很是讓他喜歡。他手下另一個跟劉文靜很像的人是封德彝,這傢伙是個嫩版楊素,滿肚子壞水,而且極會僞裝。李百藥、杜淹、王珪三個倒不壞,可也很務實。這些人中,李密算是比較嫩的一個,但腦子好從使一點就透,讓他參與機密,負責跑腿很合適,易風還是很喜歡有李密這樣的機靈人做自己的秘書的。雖然他身邊的尉遲恭程咬金等更忠心可靠,但他們還都太年少,城府不深,且武藝雖然不錯,但也只適合做個近身親衛,其它方面,就還差的遠了。

易風又讓人叫來了賈雄和劉黑闥,兩人一個是特科河東司的司長,一個是旗衛隊的隊長。易風打算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來個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天下又不是隻有你楊諒會搞陰謀,搞刺殺,老子也會,而且肯定比你玩的更好。(未完待續)

第171章 皇長孫第65章 英雄會第253章 一戶養一兵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367章 戰長街第469章 絕戶計第271章 張三第168章 連環第569章 劫富濟貧第492章 急怒攻心第314章 皇家第20章 樂極生悲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71章 徐世績、程咬金、羅士信、蘇定方第342章 鳳求凰第334章 逆流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110章第162章 鎮將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93章 霸府第29章 茶與故事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91章 冠軍將軍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492章 急怒攻心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457章 四面合圍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255章 膽大包天第7章 截殺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116章 得意第502章 楊素第547章 雙喜臨門第479章 興兵討逆第113章 請君入甕第29章 茶與故事第133章 長弓第78章 大海寺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502章 楊素第476章 瓦解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楊堅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10章 吉時已到第526章 蕭美娘第59章 徵遼亦偶然第217章 後會有期第210章 蠻月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40章 財色兼收第90章 季瑤、霍氏第413章 女怕上錯牀,男怕跟錯人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51章 無路可退第112章 種子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162章 鎮將第423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469章 絕戶計第7章 截殺第516章 新羅公主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314章 皇家第169章 不可阻擋第94章 二龍堂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233章 美人逆襲第106章 八驃騎第162章 鎮將第130章 一石三鳥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223章 特科第355章 贊助第497章 我們的目標是洛陽第372章 逆風翻盤第146章 軍糧序章第38章 打臉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05章 上天無路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366章 有刺客第12章 奪宗第393章 雪夜一第506章 垂簾聽政第318章 八帥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
第171章 皇長孫第65章 英雄會第253章 一戶養一兵第488章 監國攝政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367章 戰長街第469章 絕戶計第271章 張三第168章 連環第569章 劫富濟貧第492章 急怒攻心第314章 皇家第20章 樂極生悲第447章 易風的十三封求援信第71章 徐世績、程咬金、羅士信、蘇定方第342章 鳳求凰第334章 逆流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110章第162章 鎮將第443章 擁兵不前第93章 霸府第29章 茶與故事第76章 打鐵匠尉遲恭第91章 冠軍將軍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73章 地下軍工坊第204章 安保條約第492章 急怒攻心第417章 一眼看上了第529章 三辭從命第457章 四面合圍第114章 殺伐果斷第255章 膽大包天第7章 截殺第401章 不知死活第116章 得意第502章 楊素第547章 雙喜臨門第479章 興兵討逆第113章 請君入甕第29章 茶與故事第133章 長弓第78章 大海寺第231章 豔福不淺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100章 頭把交椅第502章 楊素第476章 瓦解第536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472章 如芒刺背的楊堅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10章 吉時已到第526章 蕭美娘第59章 徵遼亦偶然第217章 後會有期第210章 蠻月第450章 保存實力第40章 財色兼收第90章 季瑤、霍氏第413章 女怕上錯牀,男怕跟錯人第548章 全面戰爭第51章 無路可退第112章 種子第244章 劍拔弩張第162章 鎮將第423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356章 爲我所用第469章 絕戶計第7章 截殺第516章 新羅公主第465章 血戰烏沙堡第314章 皇家第169章 不可阻擋第94章 二龍堂第276章 螳臂擋車第539章 白狼城大捷第233章 美人逆襲第106章 八驃騎第162章 鎮將第130章 一石三鳥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223章 特科第355章 贊助第497章 我們的目標是洛陽第372章 逆風翻盤第146章 軍糧序章第38章 打臉第453章 意外抓到一條大魚第436章 全都高興的太早了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05章 上天無路第224章 彪悍的妹子第366章 有刺客第12章 奪宗第393章 雪夜一第506章 垂簾聽政第318章 八帥第435章 高興的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