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太子、太孫並立

(感謝我愛姚姚、童翊、日chietuwei、歷史逝去的真相、18991899諸位的支持,謝謝!)——

“陛下,臣堅決反對立太孫,這根本就是史無前例,太子既在位,又何須立太孫?國不可無儲君,但國家也不能有兩個儲君並立。”

太子奏請天子立趙王爲皇太孫一事,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師,許多官員第一耳聽到之時,都以爲這只是無聊之人的謠傳。李綱是太子洗馬,爲人正直,很有學問,爲楊堅選用太子的老師,擔任太子洗馬一職。太子洗馬,本意爲在太子馬前做先導。不過雖然天子重其品德才能,選爲太子老師,但太子卻不喜李綱,因此東宮機密之事,他這個太子師實際上卻多不得知。根本不知道,請立太孫,實際上是由高熲爲太子所謀劃,然後由太子親自向皇帝皇后請求的。

今日朝會,並非朔望,但天子卻將朝會選在大興殿中召開。許多敏銳的朝官,馬上就感受到也許立太孫不是謠言而是真的了。

果然,朝會一開始,太子立即第一個上奏,請立趙王爲太孫,而緊接着兵部尚書柳述、刑部尚書戴胄、上柱國史萬歲、賀若弼、宇文弼等紛紛附議贊同。

李綱一見這個結果,卻沒有和太子保持一致立場,反而是第一個跳出來。公開堅決反對此事。雖然太子不待見他,但李綱卻是盡忠盡職的爲太子着想。這所謂太子太孫太叔太弟。通通都是代表着儲君的意思,那就是皇位的接班人。皇位的接班人自然只能有一個。不然天下還不得大亂。因此既然有太子,那爲何還要立太孫?太子是皇帝的繼承人,太孫同樣是皇帝的繼承人,沒理由現在有一個太子做儲君,又立一個太孫,難道要讓太孫做下下任的皇位繼承人?這不是多此一舉,毫無必要嗎?國家只有能一個皇帝,自然也就只能有一個儲君。歷史上不是沒有過太孫,但那都是在太子已逝。而皇孫又已成年的特殊情況之下。太子死,繼立太孫,這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長繼承製。他想不明白太子爲何有些一舉,但他就是堅決反對。

易風今天很低調的跪坐在那裡,眼觀鼻,鼻觀心,對於皇帝把立太孫之下襬上朝堂,他也是有些意外的。在他看來,楊勇是真的想讓他當太孫。畢竟這件事情對楊勇有好處。可皇帝卻沒有必要有太子再立一太孫,尤其是易風認爲,太子被廢已經是必然,只不過皇帝可能要等到北方戰事結束後才正式廢太子。既然皇帝要廢楊勇。那就更毫無必要這個時候來立他爲皇太孫了。畢竟,如果楊勇被廢,他這個太孫當然也不可能保留的。可現在皇帝偏偏把這事拿到朝會上來說。還把今天的朝會擺在了大興殿,這裡面就有些暗示的含義了。大興殿是皇帝舉行朔望大朝會的地方,同時也是皇帝冊封皇后、太子、諸王、公主大典的地方。

易風覺得自己越來越看不明白楊堅了。這個已經五十九歲的天子,似乎行事越來越沒有軌跡可尋。就如同他讓楊昭當內史令,讓易風當參知政事一樣,行事難以捉摸。短短時間內,朝廷就連辦了三樁大案,燕榮案,崔妃案、王世積案,三個案子清洗了一大批的貴族官員。

“陛下,兒臣以爲實無立太孫之必要。”漢王楊諒也有些坐不住了。他也是對皇位有野望之人,如果現在皇帝立了太孫,那麼太子地位肯定要穩固許多。

歷史上,皇太孫也有不少,雖然說皇太孫是宗法制度下大宗繼承傳統,但大多數情況下,皇孫被立爲太孫,都是因爲太子先皇帝去世,因此才立太孫。可多數太孫雖立,但卻都比較年輕,而皇帝的皇子們卻都年富力強,對太孫構成嚴重威脅,就算皇帝大行太孫真能繼位,一般也很難斗的過那些強大的親王皇叔們。最著名的例子,就應當是明代的建文帝,朱元璋太子朱標早死,朱元璋按宗法繼承製度,立朱標嫡長子朱允文爲太孫。但等朱元璋死後,朱允文繼位沒多久,燕王朱棣就反了,並最終靖難成功,奪下大明江山。西晉時還立過兩位皇太孫,但都不過是傀儡而已,而且都僅立太孫一年就被殺。南齊的皇太孫蕭昭業被立爲太孫,雖然同年得繼皇帝位,但次年就被殺了。倒是後來金朝和元朝先後立過四個太孫,有三個成功當了皇帝。分別是金熙宗、金章宗和元成宗。

明朝在建文之後,又立過兩個太孫,朱棣搶了明朝第一個太孫建文的皇位,自己卻又在太子朱高熾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下,皇太子之子朱瞻基被封爲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後來即位爲明宣宗。後來明神宗也在太子朱常洛仍健在並未被廢黜的情況下,將朱由校封爲皇太孫,太子、太孫並存,是爲明熹宗。

金元明三朝就有七個皇孫被立爲太孫,其中有六個當了皇帝,只有一個當了皇帝后被搶走了江山。金朝之前,西晉南樑以及唐朝也都立過太孫,但這三朝四個太孫中,只有一個當上皇帝,還當年就被幹掉了。

就易風所知道的這歷朝十一個被正式冊立的皇太孫,只有三個是在太子未被廢黜的情況被冊立,太子太孫並存。不過這三個還沒有一個是已經出過過的,最早太子太孫並立的,是唐高宗李治的孫子李重照,剛出生不過一歲就被立爲皇太孫,不過第二年李治去世,太子李顯繼位,但隨後就被武則天廢黜,兩歲的太孫李重照也隨之被廢爲庶人。

在隋朝以前冊立的太孫只有三個。西晉兩個,南齊一個。西晉的這兩個都是八王之亂時被立的傀儡,當了不過一年的太孫就都被殺了。南齊這個好些,當了一年太孫又當了一年皇帝,但也一樣被殺,總之,沒有一個好結果的。

易風當然也想當太孫的,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太上沒有那個太子楊勇。如果楊勇已經死了,皇帝立他當太孫,他會非常高興。可現在太子楊勇還好端端的站在這裡呢。立他當太孫,那有個屁用。楊勇哪天被一廢,他就算不被跟着廢爲庶人,這太孫之位也保不住啊。想到這裡,易風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冒險把楊勇給幹了,如此一來,自己就能當太孫了。或者說,萬一楊堅真的現在讓自己當這個太孫。然後自己再想辦法把楊勇給幹了,這樣一來就成了唯一的儲君了。

這確實是個相當誘人的想法,不過也很危險,太子是一國儲君。不管是怎麼死的,只怕都沒有人會輕視,萬一查到是自己乾的。那他就真的完蛋了。

楊堅開口分別詢問了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三位皇子,漢王楊諒剛纔已經明確表明反對意見。楊廣也表示太子既在。就沒有再立太孫的必要,楊秀更是堅決反對。但是秦王楊俊,可能是因爲上次易風救了他一命,現在心裡還記着這份人情,因此當皇帝問到他時,他猶豫了一下,最後說,趙王是皇家嫡長孫,東宮嫡長子,現在太子請求冊立趙王爲太孫,也並非不可。如此一來,等於是提前選定了太子的繼承人,以趙王之優秀,完全是可以的。

他這番話一落,立即讓楊廣也瞥去了一抹複雜的目光。楊俊倒是並沒注意到兄弟們的目光,對他來說,反正不論怎麼選,他也不可能指望能有一天坐上那個皇位,既然如此,那麼立不立楊林爲太孫,跟他真沒什麼關係。更何況,趙王本身就是皇嫡長孫,今天不立。等將來太子若當了皇帝,也必然要立趙王爲太子。若今天立了,將來太子被廢當不了皇帝,皇長孫到時也自然會跟着被廢除。

楊堅沉思良久,才說道:“秦王剛纔所說,確實沒錯。趙王之優秀有目共睹,朕認爲可以讓趙王提前接觸如何治理朝政。至於歷朝未有太子太孫並立之先例,這也並非不能改變。朕深思熟慮過後,現冊立趙王爲皇太孫,於十五日正式舉行冊封皇太孫大典,着禮部全權負責籌備典禮。”

大殿上一下子寂靜無聲,誰也沒有料到,皇帝會這麼快速的決定冊立趙王爲太孫,這簡直快的跟兒戲一樣。

百官愣住了,諸王也愣了,連易風自己也都愣住了。

“陛下英明!”太子楊勇驚訝之餘,卻是立即高興起來,在他想來,既然皇帝如此快的就決定立楊林爲太孫,那這說明皇帝其實並沒有打算真要廢自己的意思,要不然,那也沒有必要這個時候立太孫不是。

晉王楊廣的眼中則充滿了失望之色,他怎麼也沒有料到,皇帝居然這就麼三言兩語的決定了一件如此的軍國重事。他現在甚至也不由的懷疑起來,難道說皇帝從始至終就根本沒有過廢太子之意?現在太子太孫並立,是否說明他再無機會了?

易風默然無語,他心裡此時說不激動是假,太孫可不是趙王之位能比的,趙王雖是國王這爵,但說到底也是臣,而太孫是儲君,相當於副君了。

楊堅這時又下旨讓太孫楊林開府設置屬官,仿東宮官屬,稱太孫府,置太孫門下坊、典書坊、家令寺、率更寺、僕寺二坊三寺。門下坊和典書坊分別設置太孫左庶子、右庶子、太孫舍人等官職,家令寺等三寺則設置丞、錄事等官職,負責太孫的生活起居及太子府文書等事務。

此外,還設置太孫左右侍率、左右武侍率、左右虞候率、左右內率、左右宮門將八率二將,負責太孫的警衛。

設立太孫六傅,太孫太師、太孫太傅、太孫太保,爲太孫府三師。太孫少師,太孫少傅,太孫少保,爲太孫府三少。

楊堅當廷任命吏部尚書牛弘兼太孫太師、納言蘇威兼太孫太傅、上柱國史萬歲兼太孫太保,以工部尚書蘇孝慈爲太子少師、於仲文爲太孫少傅、賀若弼爲太孫少保。另改授太子洗馬李綱爲太孫洗馬,李百藥、封德彝爲太孫舍人。以太孫懷荒舊部更爲太孫府八率二將侍衛兵馬。

皇帝一口氣把太孫府的架構就給拉起來了,一切都是仿照東宮的架構而設,東宮有的,太孫府也有,只是一個是太子開頭,一個是太孫開頭而已。甚至皇帝還直接把易風原來的舊部,改爲了太孫府的率府侍衛兵馬。還從朝中任命了六位重臣爲太孫六傅。

對於這些,易風還是能接受的,哪怕他明知這六傅其實只是掛名兼職,根本不可能成爲自己人,可有這些人做名義上的老師,表面上至少還是不錯的。但易風對於楊堅讓李綱轉做他的太孫洗馬,心裡卻是老大不樂意了。

並非說是因爲李綱剛纔反對立太孫,而是這個李綱,歷史上還有一個太子殺手的外號。說來李綱也是個傳奇人物了,本名李援,只因爲看漢書覺得有個叫張綱的人很牛逼,於是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綱,北周的時候做齊王宇文憲的參軍,結果宇文憲被周宣帝殺了。入隋後,楊堅讓他當太了楊勇的洗馬,歷史上,當了十九年太子的楊勇最後還是被廢了。到了唐朝時,李淵又讓李綱給太子李建成當老師,拜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後來又升太子少保,結果李建成當了九年太子被兄弟李世民玄武門給殺了。李世民繼位後,又請他出山,當了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少師,讓他教導太子。教了一年,李綱已經八十五了,終於掛了。他掛了後,李建成又當了十四年太子,最後還是被廢了。

連續教導了隋唐三位太子,李綱也算是了得了,但更加了得的是他教過的這三位太子,沒一個當上皇帝,全都或被廢或慘死,當太子老師當成這樣,簡直就是帶了太子殺手的光環啊。如今皇帝把這個太子殺手調到他身邊來,易風差點就要喊出我不要三個字了。

ps:這兩天感冒了,根本沒存稿,偏偏今天又停了一天電,到晚上纔來,頭痛要死,只能一更送上了,抱歉。(未完待續

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319章 三生契合第448章 漢旗飄揚第166章 商報第412章 終日打雁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374章 倒屣相迎第6章 黑衣人第18章 就是現在第405章 鬼門關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331章 棄卒保車第251章 總教頭李靖第463章 捷報連連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188章 戰車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558章 至尊第89章 前倨後恭第494章 送女人第109章 楊廣秘令第505章 黃雀在後第165章 武州總管府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98章 攻其不意第514章 大運河第19章 **和**不如第477章 突厥僱傭軍第323章 阻擊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413章 女怕上錯牀,男怕跟錯人第215章 聯軍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400章 客將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121章 臣服第301章 欲擒故縱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391章 遲暮的王者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22章 同心第41章 冤大頭第466章 攻防易主第234章 爭春第327章 金屋藏嬌第433章 日南國第31章 賭鬥第260章 讓你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陽第267章 山寨第503章 金墉第354章 書生第71章 徐世績、程咬金、羅士信、蘇定方第167章 難以相信第128章 懷荒新軍第272章 李四第408章 以牙還牙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河南綠林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387章 諜中諜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238章 功高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384章 我下面給你吃第294章 歸宗第216章 枕邊風第168章 連環第284章 同盟第348章 與民爭利第334章 逆流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27章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第115章 破陣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168章 連環第394章 雪夜二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73章 捉錢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176章 人面虎第290章 狹路相逢第561章 選秀第337章 小霸王第80章 牛角掛書第408章 以牙還牙第213章 奪旗第235章 陳慧兒第272章 李四第173章 節度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129章 急迫第564章 滅國第518章 奪城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471章 高熲的投名狀第38章 打臉
第141章 前所未有第319章 三生契合第448章 漢旗飄揚第166章 商報第412章 終日打雁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509章 捷報連連第374章 倒屣相迎第6章 黑衣人第18章 就是現在第405章 鬼門關第286章 先發制人第331章 棄卒保車第251章 總教頭李靖第463章 捷報連連第353章 父子猜忌第188章 戰車第151章 甕中之鱉第558章 至尊第89章 前倨後恭第494章 送女人第109章 楊廣秘令第505章 黃雀在後第165章 武州總管府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98章 攻其不意第514章 大運河第19章 **和**不如第477章 突厥僱傭軍第323章 阻擊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422章 糧草百萬、甲四十萬第413章 女怕上錯牀,男怕跟錯人第215章 聯軍第309章 過猶不及第400章 客將第292章 荊州大總管第545章 懵逼的史萬歲第121章 臣服第301章 欲擒故縱第513章 斬草除根第391章 遲暮的王者第282章 謠言四起第22章 同心第41章 冤大頭第466章 攻防易主第234章 爭春第327章 金屋藏嬌第433章 日南國第31章 賭鬥第260章 讓你見不到明天早上的太陽第267章 山寨第503章 金墉第354章 書生第71章 徐世績、程咬金、羅士信、蘇定方第167章 難以相信第128章 懷荒新軍第272章 李四第408章 以牙還牙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66章 河南綠林第383章 斷開金鎖走金龍第387章 諜中諜第186章 坐山觀虎鬥第238章 功高第333章 捷足先登第384章 我下面給你吃第294章 歸宗第216章 枕邊風第168章 連環第284章 同盟第348章 與民爭利第334章 逆流第530章 蕭妃請不要這樣第227章 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第115章 破陣第329章 孤注一擲第168章 連環第394章 雪夜二第410章 滿滿的都是算計第273章 捉錢第285章 濟世安民第176章 人面虎第290章 狹路相逢第561章 選秀第337章 小霸王第80章 牛角掛書第408章 以牙還牙第213章 奪旗第235章 陳慧兒第272章 李四第173章 節度第102章 隔山打牛第129章 急迫第564章 滅國第518章 奪城第446章 小心高熲第471章 高熲的投名狀第38章 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