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錕以賄選手段,使自己登上了夢寐以求的大總統“寶座”後。就任即日,他即宣佈大總統令,統一軍政民政,建立一個完整之國家,號令南北合解。
此時南方護法軍政|府已在陳炯明炮擊總統府後業已不復存在,所謂的南方已是東南軍區與桂、滇、黔、川各系軍閥共存之局面。爲了拉攏孫逸仙,曹錕電請孫逸仙,準備以孫在內閣任總理爲前提,結束紛爭,雙方和解似乎露出一點曙光。
可是孫逸仙並不領情。10月8日,中國國民黨在上海發表宣言,申討曹錕。同日,張漢卿陪同孫逸仙赴天津致電各國外交團,並請否認曹錕爲總統。
“統一軍政民政”對現代皿煮國家是好事正事,但是把權力交給曹錕肯定不是奉系之願,也絕無此理。哪有大象甘願受螞蟻指揮的道理?
緊接着,張漢卿在天津會晤段祺瑞,眼看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在重重壓力下,曹錕指派的總理孫寶琦宣佈辭職,理由是“頭暈目眩,肝胃不和”,被佞人曲解爲“無首不明、直系內部分化”。也由此可見各界認爲奉軍在軍事上戰勝直系有相當把握。
但是破壞舊政權易,穩定新政權難。當統一戰線即將結成之際,爲戰後的政壇務色接班人已經在他的構思之中了。
大戰,肯定還是以奉系的軍隊爲主,所以這勝利果實,不可能讓國民黨得了。那種很多人所想象的打敗曹錕之後讓孫中山當總統、張作霖當總理的臆想太不現實,雖然雙方都有相當的市場。
張漢卿不會給國民黨的壯大提供舞臺和機會,他寧願啓用已經邊緣化的段祺瑞。
這叫未雨綢繆。
段祺瑞被直奉兩軍合力逐出北京後,他避居天津日本租界壽街,開始吃素唸佛,表面上靜心養性,實際上仍密切注視着政壇風雲,以待復出。
當直奉失和時,段祺瑞及時地派段芝貴到東北聯絡張作霖,又派徐樹錚到南方交好於孫逸仙,纔有段祺瑞、張作霖、孫逸仙結成反直“三角同盟”的互動。
其實即使曹錕不賄選,雙方的仗遲早是要打的,這次只是一個契機,讓三方名正言順地正式出場。
本來孫逸仙還想以護法大元帥的名義發佈政令,但爲張漢卿、段祺瑞所拒絕。兩人一致認爲:曹錕賄選,使得民國法統名存實亡,而且因爲這次賄選,使“約法”在中國淪爲笑柄,護法名義已不宜再用。自然,他這個“護法大元帥”也自然流逝在歷史的長河裡。
孫氏以專注於護法名聲於外,也是國民黨賴以存在的基石。如果再以護法的名義參戰,結果又將是一輪說不清道不明的“皿煮”勝利。
只有堅定地繞開護法的名義,反直的勝利對張漢卿纔有意義,就讓民初的約法隨着歷史的發展走進它自己的墳墓去吧!看沒有國會在大義上的支持,一個蹩腳的國民黨如何與人民黨爭奪政權。
在張漢卿對前生後世的總結,中國需要一個集權的中央政|府來完成國家大一統的任務。縱觀歷史,凡是中央虛弱的朝代,都是造成大規模動亂的時代,從無落空。在中國,由於思想、文化制度的不同,造成我們從來沒有歐美那種皿煮化的土壤。
自民國以來,十幾年的嘗試也證明這樣的皿煮在中國不得人心,這樣的皿煮也幾乎沒有可能成功。
在民衆還很愚昧的年代,在教育只是條件比較好的家庭才能夠玩的時代,人爲地拔高皿煮的意義是一種災難。只有在中國人民黨的領導下,實行有條件的皿煮,即皿煮集中制纔是正解。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在嘗試,由於蘇聯社會主義陣營成功統一了搖搖欲墜的沙俄,世界各地的人民發現一個集權的制度可以辦很多大事,國家社會主義思潮開始涌動。
在意大利,1922年的墨索里尼率領法西斯黑衫党進行了著名的“向羅馬進軍”,一場“散步”下來就奪得了意大利的政權。
這一神話般的奪權經歷顯然大大觸動了尚是政治屌絲的希特勒。次年他就“致敬性”地在慕尼黑髮動了啤酒館政變,企圖複製偶像的成功模式,卻被送上了監獄。
不管德、意後來選擇的道路是如何的反人類,但在當時,他們的做法是飽受奴役的第三世界國家人們解放國家的希望。像中國,開始由學習日本英國向學習德國演變,深刻的民族主義覺醒是它的根因,而能夠在短期內強大國家是它最吸引人的部分。
人民黨走的也是這條路,但是它不會逆歷史潮流而行,而且在政治上會做許多改良。以黨的領導下的三權分立爲原則不變化、以堅持黨的領導爲中心的方針不變化、以黨內的皿煮集中製爲執政基礎的思路不變化。用這樣的方式,完全蓋過所謂的皿煮。
鑑於本次賄選,終有兩會議員意志不堅定的緣故,而議員中又有不少國民黨人,甚至如主持本次賄選的衆議長吳景濂都是國民黨人,因此,孫逸仙話雖說得慷慨,其實底氣不足。
倒是各省爭相聲討本省的參選議員,嚴重的甚至開除其省籍,多少給了議員們一點“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懲戒。
以範熙壬爲首的一百多反對賄選的國會議員們來到天津,組建流動國會。因人數不足,合參、衆兩院爲國會非常會議,他們議定,由從各省議員中選出的行政委員輪流充任主席。範熙壬被共選爲主席,面見孫逸仙、張漢卿、段祺瑞。
因爲範熙壬與孫逸仙的“對內掃除軍閥,對外取消不平等條約”的追求相契,也一直推崇孫爲“國之導師”,他的到來,總算讓孫逸仙還存點面子。
在“三方反直同盟”通電外界後的第二天,遠在東北的張作霖、在浙江的皖系督理盧永祥(時兼陸軍第10師師長)一致行動,聲明曹錕爲僭竊叛逆,以中國全體人民視曹錕之選舉爲僭竊叛逆,請各令其駐京代表,避免任何行動可使僭竊者引爲國際承認之藉口。
互爲呼應,孫逸仙以“三角反直同盟”盟主的名義下令討伐曹錕,通緝賄選議員,並主持會議,討論討曹事宜。
張漢卿熟讀三國,對“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頗有心得。常感嘆世事無常,以一段祺瑞爲例而言,之所以在此時要極力籠絡他,僅僅因爲皖系雖經大敗,仍有實力,在浙江、徐州可威脅直軍後翼。
可是不久前,奉軍還在報紙上連篇討伐並通電全國直斥段祺瑞爲賣國賊呢!
他最初極崇拜孫逸仙爲革命所做的努力和巨大的聲望,一直要扯虎皮作大旗,連人民黨的宗旨也是孫逸仙的“三皿煮義”。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他漸漸地發真的讓孫逸仙佔了北京城大總統的位置,以四分五裂的國民黨的能力,能夠擔負起救國救民的重任嗎?
就連他一廂情願的所謂“皿煮選舉”,在曹錕的攪和下成了民國的笑柄----但是這次選舉從某種意義上說真的非常“皿煮”,從始至終沒有任何強迫,完全是各議員自己配合完成了史上最大的選舉醜聞!
可是反直勝利後,奉系也不能撇開孫逸仙自己做龍庭,那樣奉系馬上就處在風口浪尖。而且張漢卿依稀記得正史上在反直成功後,馮玉祥與奉軍又成水火不容之勢。那將是新一輪的洗劫,對多災多難的中國而言是一種痛。張漢卿決心儘量用“文明”的方式達成統一中國的訴求。
否則,以奉系的實力擊敗各方的聯盟均不是問題,但是慘勝之後還能不能抵禦列強的不平等要求、以及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這點極不確定。
不過把段祺瑞綁上同一輛戰車,一起陷身於反直戰爭大潮中,則杜絕了戰後皖系捲土重來的可能。以張漢卿的計算,會讓皖系保存實力嗎?
而且他也盤算着有孫逸仙的威望在,再把他樹在旗幟的至高點上,奉軍花了無數心血得來的戰果,極有可能爲別人作嫁衣裳,讓孫逸仙輕易得了去!
考慮到戰後佈局,做過三任總理的段祺瑞,是再好不過的扶持對象了。如果國民黨想借此東山再起,他有把握讓段祺瑞出頭頂一陣。
不過他明顯想多了。段祺瑞的野心經過直皖戰爭的打擊,已經基本息掉了。在隨後幾年的時間裡,他親眼看到人民黨天津治下的蓬勃發展,也聽說了人民軍在關內縱橫披靡,他不打算與奉系爭雄了,所存的一個心思,就是在他手上,完成中國的統一,了卻自己從政的心願。
當最有希望助他完成心願的少帥伸過橄欖枝時,他立刻接過來,明確地發出通電,同意聯合奉系,並與國民黨孫逸仙一道共討賄選直系政|府。
幾年來,他先後與張作霖、孫逸仙交惡,誰想到到頭來竟是以這樣的方式把手言歡?政治果然是一個霧,正應了那首歌曲“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