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日軍一直認爲人民軍在關東州和朝鮮戰場上的優勢都來源於其執着於陸軍武器的提升導致的這種差異的話,來自朝鮮中部的戰場報告則無法讓其取信於這一結論。
中村第8聯隊是爲了保存實力、避重就輕地遠離臨津江的人民軍防線,他們來到金化一線想與第六師團的龜尾聯隊會師時,卻“不小心”遭遇到了遠道而來的人民軍第100師299步兵團。
299團的任務是牽制日軍龜尾旅團殘部,以使之不至於深入身後。原本的龜尾旅團只剩一個聯隊,和人民這的這個團半斤八兩,中村聯隊加入後,人民軍在朝鮮戰場上一直具備的人數優勢在這個狹小的戰區內便不復存在,陷入不利狀態。
事發突然,也是沒有辦法:各支部隊都陷入苦戰,一時半會之間,援軍也只會優先臨津江方面,這就註定了299團只能是死守的局面。
不過儘管日軍稍佔了人數上的優勢,但同樣缺乏重火力的他們也很難有壓倒性的勝果。而只要固守,一個步兵團的兵力完全可以抗得住兩個聯隊,按進攻防守三倍原理的話。299團的官兵都知道,只要在這裡拖個一兩天,形勢就會起大變化。
龜尾與中村同樣明白這個道理,因此略一合計便下令不間斷的進攻。
打頭陣的是龜尾殘部。
龜尾對第四師團並不感冒,也許是“日軍第一窩囊廢”的名聲在外,他可不敢讓這支部隊打前陣。雖然中村的第八聯隊是整個師團的核心,但因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它也獲得“敗不怕的八聯隊”之“勇名”。
不過,蚊子腿再細也是肉,能平白多出一支幾千人的隊伍出來,不管怎麼說都是令人愉快的。中村聯隊打仗不行,龜尾也沒打算讓他們作前鋒,擔任兩翼的掩護總可以吧?
日軍中下級軍官都是經歷過戰場的洗禮的,很多時候反而比那些高級軍官們更熟悉戰場情況,也能更好地把握戰局。正史上整個二戰期間,日本幾乎沒有戰略上的大師,期間的多次戰事,都是由下級軍官們自行組織的,最著名的便是“九一八”事變,算是典型的“下克上”。
撇開軍令、軍政的系統不說,日本中下級軍官算得上是“有膽有識”的。
而且,龜尾本人還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與中國人民軍交戰的四個師團幾乎全軍覆滅,只有他的半個旅團活了下來,在信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已經算是一種奇恥大辱了。他再有意志,也架不住已經傳出來的對他不好的輿論。
再不在這次戰鬥中有所表現,戰後他只能剖腹了。
而且這次對他來說是一個洗刷恥辱的好機會:人民軍暫時後繼乏力,只要攻破對面人民軍的防線,就如同在朝鮮中部撕開一個大口子,讓人民軍努力多時的戰果被打爛。結果怎麼說不好講,但是在人民軍本來穩定的控制區內攪一場風波,對上對下都說得過去。
因此他對於進攻不遺餘力。
於是,絲毫不亞於臨津江邊的激烈炮戰的又一場戰鬥開始了,不同的是,交戰雙方都使用輕武器。最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是步兵攜帶的少量迫擊炮,以及每連四門的戰防炮,更多的,則是單兵使用的手榴|彈。
按照1927年陸軍編制,每個步兵營都配置一個迫擊炮連和一個重機槍連,步兵團還有一個編制爲6門的野炮連。即使沒有師屬炮兵的支援,這樣的火力對日軍來說也是不得不重視的。
可是交通的不便限制了人民軍的火力:因爲防守和緊急行動,運動起來相對不太方便的野炮連並沒有跟隨主力前進;另外,迫擊炮和重機槍部隊也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
當然,日軍的情況並沒有好多少:丟失了全部重武器的第12旅團和擔任急行先鋒的第8聯隊都是輕裝,雙方在武器配置上都是半斤八兩。
值得一提的是歷史上中國軍隊和日軍交戰中表明,如果雙方都使用輕武器,受過良好訓練的中國軍隊並不亞於日軍。
比如衆所周知的四行倉庫之戰,日軍久攻不克,並不是謝晉元團長有三頭六臂,比別人更爲善戰,而是因爲四行倉庫三面臨租界,日軍不能使用重型武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戰鬥力幾乎沒有差別,日軍在侵華戰爭中的優勢,主要在重武器。
現在,無法拼重武器,輕火力也不佔優,所以這個仗,打起來就有些可觀了。
起初,日軍是以中隊爲批次展開試探進攻。可是,這麼點人力在偌大的戰場上根本就是人民軍的熱身,來自不同方向七零八落的槍聲就把他們打得稀里嘩啦的。
經過多年演練,特別是中高級軍官經歷過多次軍事學的培訓,人民軍已經比當初奉軍時代有了大幅度的進步。步兵攻、防演練更是各級軍官的必修課,試圖用少量的軍隊來攪局根本無濟於事。
於是,龜尾下達了梯隊攻擊命令:“每個大隊輪流推進並固守陣地,各部務必不惜犧牲,一鼓作氣打好入朝這一仗,既是對逝者的慰藉,也是我軍立足朝鮮戰場的基石。諸君一定要發揚帝國精神,全力以赴完成使命!”
也算是卯足了勁要打翻身仗的龜尾部下們開始奮不顧身地向前衝鋒了,日軍渾不畏死的精神得到完美體現,他們訓練有素的作戰手段也真正發揮出威力。
這是一批骨幹的力量、日軍的精華。他們代表了日本陸軍的最高成就,因而其戰鬥力無論如何不能小覷。渾不畏死的步兵攻擊,讓雙方消耗了大量的子彈,不到半個小時,前線的子彈都陸續告磬,這讓雙方的指揮官們都是焦慮萬分。
不過,已經打出火性的前線官兵們已經不在乎了。優勢的兵力拿不下一向低三下四的支那軍人,遑論爲帝國的烈士們報仇雪恨?所以日軍也是拼了,前線的指揮官們大喝一聲:“拼刺刀!”
於是人民軍前線的官兵們看到這樣一個奇特的情景:隨着日軍指揮官的命令,對面陣地上響起七零八落的子彈退膛聲----不是還有子彈嗎?幹嗎不打完再拼刺刀?或者在拼刺刀之際偶發幾彈不是更好?
因爲無論如何,血肉之驅終究抵不過子彈,難道日本軍人真的愚蠢到爲了捍衛所謂的“武士道的尊嚴而要和中國軍人進行一場完全“公平”的決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