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瀾動

淮水南岸的楚州(今江蘇淮安)境內,已經插滿了代表淮軍特色的風雷旗和火鳥旗;

當地原本淮南行司大營撤走和廢止後,留下的城寨,兵營、關隘和橋津、還有數年時間收徠和聚攏流民,所開墾的大批軍田和官田,堤壩河渠,以及空空如也的倉房和行棧,如今都大致完好的落入了淮北留後府的掌握之下。

當然了,淮軍是以建立沿途糧臺的名義,緊接着出兵南下的劉延慶部,而進入淮南境內的;然後驅逐和抓捕了那些侵佔和盤踞在這些產業上的亂兵和流民,以及其他的不法羣體,而建立起淮地特色的新秩序來。

然後,來自對岸泗州和宿州境內的流民屯墾團和建生軍的生產隊,也緊隨而至的抵達了這些地方,搶在入冬之前搶耕開土地,而播下第一批冬小麥的種子。

這裡原本就是河網縱橫而土地肥沃平坦的富熟之地,雖然經過數年前大水氾濫的肆虐和破壞,導致人口凋敝而城邑破敗,但是基本上的底子還是好的;只要能夠排幹那些大大小淤積和水澤,就會重新露出更多適宜耕作和居住的土地來。

因此在偌大的江淮平原上,靠近淮水的山陽、鹽城、寶應、淮陰四個縣治內,依靠來自淮北的編戶和填民,也再次恢復了部分人煙生息的氣氛和喧囂來。

而在距離楚州一百多裡外的揚州境內,模範後軍的統制官劉延慶,正在接待面前這些這些前來投奔自己的軍將部曲,又想起來自父帥劉紹能的手書,只覺得滿肚子的百感交集而心中不是什麼滋味。

因爲他已經得到了新的消息,正在病中的老帥劉紹能即將卸任山南道的差事,以及江東、兩浙安撫處置大使並江西都督的頭銜,而奉旨入朝接任大將軍孫靜邦留下的參事府總綱一職;算是再次從領兵的第一線,調回到中樞參贊軍國的位置上。

而原本江東、兩浙安撫處置大使的位置,卻是改由來自前河南討擊大使的魏臣接任;頭銜也變成了江東並兩浙討捕大使,

而在這一切的背後,則是隱約某種相當複雜的事態和中樞權力的角逐,或者說一向置身事外而立場中立的老帥劉紹能,也不可避免的被迫捲入了高層的對立,而遭到了某種意義上的牽連和構陷了。

因此在回到中樞之前,自覺要對應某種局面的劉紹能,已經搶先一步把這些常年追隨自己的部下,給想辦法編遣了出去;而這些身上帶有比較鮮明將門劉氏烙印的虞侯、親軍和部曲,則被打發到了劉延慶這裡來;算是給他們一個出路和交代。

用劉紹能在手書中留下的話說,在今後的日子裡他需要避嫌和保持低調,因此實質上這個總綱身份所能夠給予的幫助和扶持已經不多了。因此劉延慶只能自己想辦法,好好在擎制和約束較少的淮鎮體制下謀求發展和前程了。

或者說自前朝到國朝建立以來的數百年間,爲國盡忠的保州將門劉氏的將來出路和前程,說不得還要落在他這個能夠繼續領兵一線的年輕一代身上了。

用某種比較隱晦的說辭,只要他在外面領兵的功勞越大,地位越是重要,就越能夠與朝中的父帥形成遙相呼應和自我保全之勢;

畢竟,自從泰平北伐以來的數載光景天下鉅變連年而是非紛繁,連他這樣資深望重的朝廷肱骨和鼎柱,也看不清楚也看不明白國朝形式的演變和未來的走向了;

雖然身處是非當中,做爲軍中高層多年的劉紹能,自覺此身世受國恩而從來不吝爲朝廷報效到最後一刻;但作爲父親和家長的身份,也不能不爲家族和後代着想,而額外有所謀求一條退路和發展方向。

甚至是直言不諱這一次,劉延慶所部被留在江北善後,而不得參與南下的戰事,也是他在背後努力推動和影響的結果。

相比偌大北地的大有可爲和海闊天空的格局,南下嶺內平叛各路人馬的紛繁複雜與勾心鬥角;實在不適合讓他這個城府和格局氣量,都還不夠成熟的兒子參合進去,而渾然不覺牽涉進更多是非當中,以至於身毀名滅。

就連身邊這些追隨多年的親軍、家將們,放到那般的環境中去也是有些可惜了,所以才被打發到這裡來。然而卻又是變相給劉延慶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

想到這裡,口上說着撫慰和寬心的話,劉延慶卻不由在心中苦笑起來。

。。。。。。。。。。。。

夷州,

我再次遭遇了一次未遂的刺殺事件。當然了,說是刺殺未遂,嚴格意義上說其實是一連串的襲擊未遂之下,所掩護的最終近身刺殺行爲。

然而對我而言,這不過是窮途末路之下的敗犬最後的掙扎與哀嚎而已。大勢之上已經無法挽回了,就想通過肉體消滅來挽救和扭轉局面;但是在重重大軍的清場和環護之下,還能被人輕易得手的話,那還不如找塊豆腐自己撞死好了。

類似的行爲之前也發生過了兩起,一次是裝成所謂山民和獵戶的一小隊亡命之徒,一次是藏身在前來拜見的地方商會和大戶代表當中,懷揣毒刃的死士;只可惜還沒有靠近我的機會,就已經被識破或是觸動了警戒線,而被拿下審訊和拷問,或是逐殺捕獲當場了。

這一次也沒有能夠例外,雖然對方出動足足好幾批人手,前赴後繼的來送死兼作轉移目標,也不過是將最終的殺手鐗以信使的身份,送到了我的五步之內;然後還沒能對方跳起來做點什麼,就被數十杆齊射的連珠銃給打成了血篩子。

在這些雜音之下,是昔日東海社的勢力,全面從夷州被查封和消退當中的現狀和事實;

事實上我還主動拋出一個比較給力的大殺器,就是有償性質的鼓勵舉告和自首;在對方被打爲叛亂分子的大義名分之下,只要出首舉告與東海社相關的人等,就可以匿名得到獎勵和補償;

乃至有關係人等主動將隱藏的東海社產業,拿出來投官登記之後,按照估價再交一筆贖買錢,就變成個人名下的所有物了;或者是反過來,按照產業的估價比例,給當事人拿上一筆遠走高飛的安身錢。

這樣一番折騰下來,大概也額外聚斂到了二三十萬緡的財物;不過這麼做的目的倒不是爲了這點錢財,而是通過這種鼓勵措施來動搖和混亂,東海社夷州本地潛在的社殘餘勢力,讓他們人人自危或是覺得誰都不可相信,而產生思想和組織上的混亂與矛盾,自然就在短期之內被無力化,而沒空來給我們製造麻煩了。

而作爲另一手的準備,後續的常駐武力鎮壓手段。

夷洲境內的這兩萬多駐屯的軍額,最終被規劃爲兩個軍序,一個叫自強軍,一個叫奮新軍;以安東藩兵爲核心,參雜閩兵來構建,而軍官和士官則大部分抽調自淮地;

分別以拓俊京和吳璘爲統將兼團練使,這樣就把南北兩大片駐軍防區,約二十三個營頭的架子給搭起來了,再加上被吞併整編的澎湖水師,作爲海面上的機動力量;以及重建的桃山和葛蘭兩大糧臺港埠各自一個防戍營的輪防駐軍,我終於可以下令讓主力部隊分批開始回師淮地了。

而具體地方民政事務、刑名司法和財稅度支,則分別由淮北道的布政司、轉運使和觀察使衙門派出差遣,然後組成所謂善後處置大使名下的經辦部門,由淮北都督府進行監督和考績;等於是變相拋開當地的舊有體制而另起一番爐竈了。

至於那些尚且保留了領地和相應自治權的藩家,他們缺糧少錢也沒有能夠自保的武力,在對外的經濟上還要依靠已經把變相持了海路的淮鎮體系,短期之內也只能仰仗鼻息才能維持下去了。(。)

第1082章 立新12第518章 兵戎2第381章 戰雲3第602章 悵懷2第823章 啓新13第951章 沉驚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170章 瀾動第872章 撥亂12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704章 啓東4第332章 燕歸來第570章 ,營生10第99章 薄發2第487章 漸變17第486章 漸變16第848章 風動8第629章 悵懷29第716章 大羅(6)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1149章 潮新19第258章 感官世界的傳奇大冒險第489章 漸變19第550章 序間4第1246章 新章6第539章 風雨3第867章 撥亂7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166章 交代?第135章 微瀾第854章 風動14第890章 反動10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729章 異夢9第137章 渾然第1282章 旋滅2第198章 航歸上第470章 歸亡19第651章 出援第327章 進取第45章 漸行第349章 援濟2第508章 根本3第947章 破釜7第585章 變數5第660章 出援10第266張 窮盡第1048章 殤國8第362章 吞併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934章 驚破14第883章 反動3第176章 間歇第371章 漸變第603章 悵懷3第1275章 卷蕩5第1035章 瀾動15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990章 浮夢20第994章 跌宕4第658章 出援8第543章 序間3第606章 悵懷6第832章 雲起2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1043章 殤國3第739章 抉擇9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848章 風動8第1144章 潮新14第289章 戰淮北二第119 餘音第837章 雲起7第940章 驚破20第58章 船聞第837章 雲起7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250章 新章10第243章 糾結、攀談?第1章 在人間第65章 再行第83章 轉變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661章 出援11第300章 戰淮北十四第1213章 平盧3第826章 啓新16第972章 浮夢2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771章 憂亂5第750章 思變10第1046章 殤國6第112章 驚夢2第1283章 旋滅3第1167章 滄瀾11第78章 再聞第185章 隱殺
第1082章 立新12第518章 兵戎2第381章 戰雲3第602章 悵懷2第823章 啓新13第951章 沉驚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170章 瀾動第872章 撥亂12第8章 一場富貴?(下)第704章 啓東4第332章 燕歸來第570章 ,營生10第99章 薄發2第487章 漸變17第486章 漸變16第848章 風動8第629章 悵懷29第716章 大羅(6)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378章 再編與齊列第1149章 潮新19第258章 感官世界的傳奇大冒險第489章 漸變19第550章 序間4第1246章 新章6第539章 風雨3第867章 撥亂7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166章 交代?第135章 微瀾第854章 風動14第890章 反動10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729章 異夢9第137章 渾然第1282章 旋滅2第198章 航歸上第470章 歸亡19第651章 出援第327章 進取第45章 漸行第349章 援濟2第508章 根本3第947章 破釜7第585章 變數5第660章 出援10第266張 窮盡第1048章 殤國8第362章 吞併第260章 交囑 幸運第934章 驚破14第883章 反動3第176章 間歇第371章 漸變第603章 悵懷3第1275章 卷蕩5第1035章 瀾動15第305章 戰淮北十九第990章 浮夢20第994章 跌宕4第658章 出援8第543章 序間3第606章 悵懷6第832章 雲起2第249章 搽背、分析第1043章 殤國3第739章 抉擇9第151章 行進和插曲第848章 風動8第1144章 潮新14第289章 戰淮北二第119 餘音第837章 雲起7第940章 驚破20第58章 船聞第837章 雲起7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250章 新章10第243章 糾結、攀談?第1章 在人間第65章 再行第83章 轉變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399章 意恐遲遲歸第305章 戰淮北二十第661章 出援11第300章 戰淮北十四第1213章 平盧3第826章 啓新16第972章 浮夢2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771章 憂亂5第750章 思變10第1046章 殤國6第112章 驚夢2第1283章 旋滅3第1167章 滄瀾11第78章 再聞第185章 隱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