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潮新20

從上城的首山宮回到自己府邸之後,剛剛換過戎服的大將軍孫靜邦,頓時已經爲聞訊而來的親信和各色關係人等,所包圍了起來。作爲國朝屈指可數被授以開府儀同三司而自置屬僚的頂級重臣,他麾下供養了數量不菲各色人等。

因此,在他們的有意無意的推動之下,官拜撫軍大將軍,長期執掌總綱參事府的孫靜邦,自然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見地。

作爲國朝屈指可數的實職大將軍,他雖然已經將近五十歲而鬚髮開始斑白了,但是依舊想的身體健碩而精神充沛,每日食飯三鬥,啖肉五斤,飲酒一廨,然後打拳翹關(舉重)各半個時辰,還能隔三差五的御女若干。

可謂是生命在於運動的一個傑出典範。

他算是前代幕府當主在晚年提拔起來的少壯派,早年創下不少威名赫赫的功勞和事蹟,則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嶺外或是海外之地,堪稱是爲國東征西討而在外域滅國破城無算的一代新銳將帥;

直到前代大府身體不虞,纔將他從西天竺之地招還回來坐鎮總綱參事府,又妻以公室女而視同襟翼,亦是作爲留給下一代的班底和輔佐人才。

然而,這番原本萬無一失的資歷,卻是因爲後來圍繞在監國身邊的老臣派與新晉派的政治鬥爭,而無形間讓他的身份和立場變得尷尬起來。

因此,他纔在原本北人黨那些暮氣漸深的資深元老們,已經越來越不合實質執領國政權柄的,當代監國心意和態度的情況下,帶領北人黨中尚有銳氣的新晉和少壯派成員,毅然在朝堂上與北人黨中其他三大支柱公然決裂,而出成爲所謂的新北(人)黨。

因爲長期對抗和暗中擎制的緣故,自從監國全面當權之後,那些老北人黨可以說是已經徹底式微了;留下的各種資源和政治遺產,也都被他所領導的新北黨所接受和吸納。

可以說,除了遠在嶺內而影響力有限鞭長莫及的五路總管寧衝玄之外,當朝新北黨人之中已經是他私下可以一言而決和主導的大好局面了。

只是,隨後的幾年光景當中,他的運氣和境遇就有些未能盡如人意了。

原本負責接替他位置的樞密副使劉紹能,至今還呆在荊襄一代負責善後事宜;而原本要入朝主持樞密院的寧衝玄,也被留守在了陪都江寧;原本南下平叛名爲他副手的王端臣,也在廣府收復之後就被留下部隊,而迅速隻身打發回原任地方去坐鎮了。

可以說北地那些實權的坑裡依舊被佔據的滿滿地,根本沒有適合他插手或者說施展抱負的位置。而起額,從另一個方面說,

雖然如今他,依舊擁有節制北地諸位帥臣的名分和總管頭銜,但因爲受到到原本北人黨背景的牽連,他也最缺乏的無疑是參與兩次北伐的資歷和人望,而不得不和那位長期執領東南行司的寧總管一樣,呆在後方的大本營裡擔待起襄贊軍國事的“重任”;

至少在初次北伐崩潰之時,那位軍望資重的寧總管還被臨危受命指派出去,於江北當代起收拾殘局的關鍵重任,然而到他這裡,甚至就連後來歷次的江南定亂的功勞都沒有自己的份;

唯有在畿內大亂爲叛黨所竊據的時候,身處後方的他拒不接受那些叛黨的拉攏,而帶着親信出奔進入東江道,然後再後續的平叛當中,以自己的威望和號召力,在東三道地方相應來自嶺內的勤王大軍,進而瓦解了畿內叛軍及其附從勢力的鬥志和信念。

這才趕上了定難克亂之功的最後一點尾巴和風潮,算是在監國那兒得到了進一步的認可;因此,他其實很希望能夠有所機會脫出總綱參事府的侷限,在北地證明自己尚未老矣而鐵甲依舊的勃勃雄心。

要知道大梁的總綱參事府乃是自故大唐一脈相承的體制,雖然沒有前朝那種與樞密院並稱“府院”的專重權柄;但也是爲軍國籌謀計而制定戰略方向的重要部門,地位清貴猶在操作實務的兵部之上。

更別說依照早年沿襲的制度,但凡是下層行伍出身的領兵官,須得到武學再修和進研之後,再到參事府堪磨上或長或短的資歷,以培養戰略眼光和格局,纔有可能得以外放爲獨當一面的一方守臣或是獨掌專征的一軍之主。

因此,身爲與正副樞密使,知事們,比肩同位的參事府總章和佐貳官們,很容易籍此培養起廣泛的人脈,也是國朝異論相攪制度下制衡樞密院、兵部濫權的一個關鍵;

但是國朝兩次北伐大業的過程,卻是嚴重衝擊和破壞了這種沿襲日久的慣例和傳統;無數年輕新晉的將帥因此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又因爲種種功勳和戰績,而被戰時大本營和江寧行在就地破格簡拔起來;

因此,相比本身職權就被併入大本營的樞密使們,他所負責這個總綱參事府總章的地位和職分,就變得有些微妙和尷尬起來了;既無經略實務的事權,也干涉不到正常的人事遷轉,更不掌錢糧轉運支給的要害,

真的就只剩下襄贊輔佐的建議之權,還有就是根據上意和決定,制定相應的對敵方略和戰局部署而已了。如果不是監國爲了權衡內部,而將他列爲戰時大本營的一員,他甚至連參與最高層軍國決策的資格都沒有了。

好在,如今北伐造就的新興軍功勳貴的大山頭之中,尚有被稱爲海外駐屯軍系的勢力,算是不乏他的淵源和故舊所在,也有人暗中表態願意接受和歡迎他的領導。

除此之外此外,還有出身畿內背景的京軍系,聚攏在王端臣麾下的荊湖系,存在感較小一些的蜀軍系,以及在外獨樹一幟的淮東系,這幾個較大的山頭和實力背景,就不是那麼好折服和支派了。

尤其是那個被私下討論的最多,非議也是最多的淮鎮。

至於有人一直鼓吹那位羅藩子只是運氣好,善於撿便宜之類的說辭,他只能是嗤之以鼻,戰陣之上生死離分最是公平無他,雖然有所運氣和概率之說;但是能夠撿得了一時便宜,卻不代表就能夠撿的了一世的便宜。

那位能夠從帶私兵助戰的流外團練官,一步步的走到現今方鎮一方的地步,當然自有其獨到之處,而不是所謂的總是運氣很好,總是能夠撿到別人的便宜的緣故;事實上,在國朝高層之中隱約有另一個說法流傳,

就是這位早年曾經遠赴北地的時候,意外尋獲了國朝先祖樑公所流下來的密藏,而多少得到被稱爲“樑公天書”七卷當中,關於兵法韜略的部分內容和心得,這纔像是變了個人一般,回到廣府後開始發跡而扶搖直上雲霄。

因此,這次大府明着他屈尊親自領兵北上送婚,就是一個改變這種局面尤爲重要的契機,只要有一批班底和相應的軍勢,他並不缺乏信心,讓自己這個大將軍和都總管名銜,變得真正實至名歸。

他此次行事的底氣和憑仗自然不是空穴來風的,只要國朝下定了決心而推動以大勢使然,就連昔日威名赫赫幾代人,坐擁重兵數十萬的東南行司,在國朝的一聲令下也是說消亡就消亡了,難道區區一個立足不過十年的淮鎮,就想因此能夠置身事外呢;

淮鎮有精兵強將也有土地產出和資源,更海路樞紐之要和得天獨厚的商業利益,藉機爲國分擔一下也是正常的事情。

此外,還有就是這次國朝當中政治資源和權力鬥爭上的需要,

無論怎麼說,在二次北伐之後造就了一大批軍功新貴裡,那位淮鎮之主無疑是獲益最多,也是最爲衆矢之的的那個焦點。

畢竟北地五留後的名頭固然好聽,別人的鎮防之地都是師老疲弊,而地方殘破民生凋敝,就算是就是起來也是頗爲困難;反倒是淮鎮治下多年遠離戰火,就算響應國朝徵發也是出境作戰的居多,故而一貫休養生息的不錯。

因此,就算是那些新舊出爐的軍功新貴當中,因爲在歷來國朝資源投入和重視程度上的競爭,由此結下仇怨或是乾脆就此看他不順眼的也是大有人在。

而且在很多人看來,北朝鼎覆而天下既定,就剩下一些後續收尾的殘餘戰事;那位羅藩子在大府面前的重要性和價值已經逐步消退,再能打也逃不過一個功高震主的下場。

所以這些年下來,自然會生出各種覬覦和輕慢的心態來,而開始採取各種試探底線和態度的小手段。

另外據他所知,對於某些人而言,這次賜婚也是一個重要抉擇的關鍵:

如果對方願意知趣的交出權利回到朝堂中樞,備用權勢富貴榮養起來,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不願意回來,那就是漸行漸遠需要採取直接打壓和鬥爭策略的時候了。大府再怎麼優容和信任之,也未必容得下一個一而再,再而三讓事情拖出自己掌握的臣下。

而以國朝立國上百年的,並不乏炮製和收拾權臣,或是尾大不掉藩鎮的手段和方案。有時候是簡單的一封詔書,有時是送到面前的一杯毒酒,或是親近人士的一把短匕,或是來自部下的反攻倒算……

這時候,就需要有一位足夠分量和強勢的人物,坐鎮北地而整合局勢和果斷權宜的善後處置。

但是無論如何眼下的第一要務,就是籍此送婚之際在北地站穩腳跟再說了。

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48章 再變第1026章 瀾動6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704章 啓東4第1015章 頹然5第5章 生與死(下)第436章 天傾第5章 生與死(中)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1232章 平盧16第1135章 潮新5第1246章 新章6第1282章 旋滅2第1041章 殤國第1110章 歸遠10第1279章 卷蕩9第822章 啓新12第631章 悵懷26第1090章 立新20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352章 援濟5第351章 援濟4第1250章 新章10第1048章 殤國8第1196章 江寧變10第976章 浮夢6第759章 徒變9第539章 風雨3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35章 瀾動15第895章 反動15第1017章 頹然7第777章 萌動7第434章 戰局14第626章 悵懷21第630章 悵懷25第691章 暮氣第711章 大羅第78章 再聞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296章 北幕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1254章 再決4第896章 反動16第357章 出陣第495章 聞驚5第769章 憂亂9第150章 整備和插曲第895章 反動15第146章 改變與日常第1003章 夷變3第1028章 瀾動8第966章 沉驚16第550章 根本6第817章 啓新7第60章 江寧2第985章 浮夢15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920章 臨峙20第846章 風動6第48章 再變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627章 悵懷27第407章 陷沒第57章 偶然第397章 在河北8第186章 事辭第853章 風動13第366章 再燃第956章 沉驚6第98章 薄發1第646章 後手6第928章 驚破8第945章 破釜5第1228章 平盧18第31章 再逢第1254章 再決4第144章 期待第875章 撥亂15第650章 後手10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748章 思變8第563章 營生3第1203章 淮動3第752章 徒變2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27章 聞變第850章 風動10第352章 援濟5第1211章 平盧第171章 漏網?第834章 雲起4第819章 啓新9第1012章 頹然2第1135章 潮新5第280章 遭遇與反差第1140章 潮新10
第238章 請求 表示第48章 再變第1026章 瀾動6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704章 啓東4第1015章 頹然5第5章 生與死(下)第436章 天傾第5章 生與死(中)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1232章 平盧16第1135章 潮新5第1246章 新章6第1282章 旋滅2第1041章 殤國第1110章 歸遠10第1279章 卷蕩9第822章 啓新12第631章 悵懷26第1090章 立新20第340章 挖角和折轉第352章 援濟5第351章 援濟4第1250章 新章10第1048章 殤國8第1196章 江寧變10第976章 浮夢6第759章 徒變9第539章 風雨3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1035章 瀾動15第895章 反動15第1017章 頹然7第777章 萌動7第434章 戰局14第626章 悵懷21第630章 悵懷25第691章 暮氣第711章 大羅第78章 再聞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256章 失望 奇葩第296章 北幕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1254章 再決4第896章 反動16第357章 出陣第495章 聞驚5第769章 憂亂9第150章 整備和插曲第895章 反動15第146章 改變與日常第1003章 夷變3第1028章 瀾動8第966章 沉驚16第550章 根本6第817章 啓新7第60章 江寧2第985章 浮夢15第276章 孤城、喋血第920章 臨峙20第846章 風動6第48章 再變第312章 淮北紛紛五第271章 文抄公的憂鬱第627章 悵懷27第407章 陷沒第57章 偶然第397章 在河北8第186章 事辭第853章 風動13第366章 再燃第956章 沉驚6第98章 薄發1第646章 後手6第928章 驚破8第945章 破釜5第1228章 平盧18第31章 再逢第1254章 再決4第144章 期待第875章 撥亂15第650章 後手10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748章 思變8第563章 營生3第1203章 淮動3第752章 徒變2第210章 偶遇、站隊第27章 聞變第850章 風動10第352章 援濟5第1211章 平盧第171章 漏網?第834章 雲起4第819章 啓新9第1012章 頹然2第1135章 潮新5第280章 遭遇與反差第1140章 潮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