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江寧2

是歲,上已,羣臣進表,改元建隆,尊攝政爲大相國,除受尚書令,天下側目。

本朝自開國六百載以來,尚書令一職絕大多數時候都是空懸,然後以尚書左右丞代行其職。

因爲開國時唯一一任中書令,乃是傷時秦王身份的太宗皇帝所兼領的,因此稱尊後避諱而虛懸。

士民暗論,攝政之心,路人皆知。

然後以咆哮**案,株連御史、言官、待制、學士五十多人,棄斬絞殺於銀泰門外,並勒碑爲紀,因該始作俑者黨姓,時人多稱黨公,因此又稱黨人碑。

關聯親眷族人弟子門人七百多人,具發薊鎮世爲軍奴,逢赦不免。

我們安頓下來後,伯符就跑得不見人影了,據說是去找渠道打聽新的消息了,不過看他所去的方向,赫然是風月蔽菽雲集的莫愁湖。

據說這些地方最合適發揮他名爲兇鳥的優勢了,按照他自吹自擂的說法,他自有被稱爲兇鳥的本錢,所以在行院、教坊裡可謂是無往不利,哪怕名聲浪跡,也能換個地方,重新開張。

不過既然他很有節操的,沒向我要額外活動經費,而是拿了船上撈來的五百錢“鉅款”,去發揮自己的天生優勢,我也不好說什麼。

用他自己的話說,要是和我們一起天天呆在和尚寺,他會做噩夢的。好吧,他以爲他是誰啊,域外天魔麼。

呆在江寧城中的這兩天,我們已經又遊覽了多處景緻,

雖然頗有打腫臉充胖子粉飾太平的味道,但是作爲春社日,城中還是充斥着節慶纔有的熱鬧氛圍。

各種店家和比往日數量更多的攤販,也在更加賣力的叫賣招攬着,

薺菜粥、菖蒲湯,涼拌蘆蒿,蓴菜魚羹,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物生春是今夕,遠天歸雁浮雲飛,近水游魚綻冰出。”

“三陽偏勝節,七日最靈辰,”

“年年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正新。”

時不時還有,高唱着民謠曲子的孩童,手持蒲草和柳枝,興高采烈的揮舞着奔跑而過,

抱頭蹲也被感染了,牽着我的手,腳步輕快的追上去,跟着跑了一陣,然後氣喘吁吁的停下來繼續逛街,或是小臉紅撲撲的喊累,然後坐進路邊的茶飲小食棚子裡。

水中偶爾途經的船舫,也正在傳出慢條斯理的唱詞。

“舊日歡尤在,憐君恨獨深;新年向國淚,今日倚門心,。。流鶯切莫弄,江畔正行吟。。”

充滿哀婉寄思的俚俗曲子,被用綿軟吳儂的聲調唱出來,卻是充滿了某種曖昧挑逗意味。

偶爾還會看到停下來的花舫,在岸上豎起某種類似廣告牌的東西,好奇看了幾面,卻是某種徵募活動。

各家花坊都開出價格不等的酬謝條件,懸賞詞子和曲調,有重金和名聲的誘惑,也有包吃住陪睡一條龍服務的酬謝。

按照其中的不同要求,無論白劇還是大雅之樂,無論是古風還是傳統的南北樂府,只要能夠讓人耳目一新就行,可謂門檻頗低。

以至於我生出某種,要是沒錢可以靠賣幾首後世,再創做的國風歌曲來糊弄點錢的無聊念頭。

走着走着又回到了所謂橫塘區的大街上,

“鞭春牛了”

隨着由遠而近的叫喊聲,兩旁有些閒淡清靜的街道,像是被滾水澆過的蟻穴一般,豁的冒出無數的人頭來。

他們穿着新衣新高彩烈的衝到街道上,發出一波波沖霄直上的聲浪,

只見一隻黃色泥土捏成的碩大牛,披着綵綢由一羣穿青衣、戴青帽、立青幡的漢子齊杆擡着,在人羣的簇擁下徐徐而近,數十名打扮花枝招展的女伎,居前開道。

摩肩擦踵汗流浹背的人潮,跟着走完這段路程,就已經讓人喘不過氣來,仿若經歷一場激烈的戰鬥,更別說這一路上擠桑拉扯的丟下來多少鞋帽帕子什麼的。

江寧衙前的廣場上,早備下香案,由一名最年長的白鬍子官人,顫顫巍巍的行香主禮,他實在太老了,老得宣讀一片短短的祭告文,都要停下來喘氣揉胸好幾次。

無非就是告訴上天,開春老子要大幹一場了,你最好識數給個風調雨順,不然來年連冷豬肉都沒得吃,

然後由人穿着鳥面羽身連體儸服,扮成主管草木生長的“句芒神”,揮起柳條編織的打春鞭,對着放在板車上拖曳而來的土牛,奮力抽打起來。

一方面宣告包括農事在內的一年勞作的開始,一方面祈禱當年的豐收。

然後站在最近的人羣洶涌而上,在各自裡坊村正的帶領下,對着四分五裂的土牛碎塊爭搶起來,轟然專做無數個煙塵滾滾,拳腳亂飛的戰陣。

轉眼間,一隻碩大的土牛,就蕩然無存,連一點存在的土跡,都被人給颳走了。因爲鞭春牛之後所剩碎牛散土,被認爲是“土牛之肉宜蠶,兼闢瘟疫”。

片刻之後,那些搶到土牛碎塊的人,就在鄉里同族的護送下,一路奔走殺出重圍去,變成新的人潮。

我們被人流衝擊的身不由己,我只能緊緊的拉着抱頭蹲不被人流帶散,然後奮力的擠到身前,將她保護起來,然後被裹挾的隨波逐流,腳步不停的越過一條條陌生的街巷。

好吧我承認有些考慮不夠周全了。

這裡是江都河渠署的舊址,不過似乎因爲戰火的緣故。已經被廢棄了,只剩下一些地溝渠道的開口,在繼續流淌出一些涓涓淺流。

其中僅存最顯眼的,就是一塊碑亭的廢墟,其中碩大的石板,雖然斷成兩截,但還是可以看到石碑上依稀攜刻的,故江寧的河道、水渠和暗溝的分佈和註釋。

我忽然覺得有些眼熟,想了半天,才那死鬼浣熊那裡得到的一張畫滿線條的紙,上面同樣有都水監江都河防行司的押印,當初不知道用途。

正好還在身上,拿出來上下比照了一下,也不對,想了又前後翻轉過來。果然依稀對上一些,那些沒有對上的線條,則應該是額外探索出來的。

雖然隔絕了千里之外的意外發現,但是我還是有一種感覺,

那隻浣熊似乎找到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可惜被他的私心給偷藏了起來,最後輾轉就便宜了我。

這時,水上突然傳來大聲的招呼。片刻之後,我確認了對方是來找我的,因爲,我看見了某位同船有過幾面之緣的義從,算是那位韓良臣身邊的人。

“我們頭兒自從一別,念念不忘。。”

他相當熱情的招呼我們過去,並且將小船靠過來,

我思慮再三,還是將抱頭蹲送回去後,再重新踏上了船板。要是有什麼不對,依靠我的水性,跳船遊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這是一艘只適合在內湖河網範圍內行駛的畫舫,很低的舷位和水線,足足有三層樓臺的水面建築,只能用來慢慢巡遊觀光,要是到了江河中,稍大點的風浪就能傾覆它。

絲竹伴奏吳濃軟語的歌喉,雖然有些聽不懂,但還是頗爲悅耳的。暖融融的艙中,讓人只穿着輕薄的絲袍輕衫,也不覺的寒冷。

佈置陳設頗爲高端大氣,自由一種更賞心悅目的味道。相比之前的雲升號,那種打着歌舞班旗號的花船,這裡顯然是更專業的妓家。

光看這些陳設的價值和品味,放在後世,那也是比普通夜總會性質的行院,更加高端大氣,專門接待帶特定人羣的vip私人會所。

可不像是韓良臣之前表現出來的義從頭子身份,可以動用和招待的起的,這也讓我對他的真實身份,有了那麼點期待。

幾步就走進船舫容積最大的一層,跨過兩個薰香的隔間,就是一個曠達船內空間。

偌大的內廳大概散座十幾名客人,以及陪在他們身邊數量不等的女妓,多數看到我只是眼皮擡擡,或者用頭稍稍示意,顯然對這種場景見多不怪了。

“有德兄。。”

居中摟着兩個襦胸半解女伎的韓良臣,看起來喝的有幾分面紅耳熱薰薰,起身對我遙對拱手

“同船之緣,今得再逢,請讓我稍進地主之義啊。。”

這些女伎看起來姿色不錯,身段婀娜,舉手投足都受過相應的教養和訓練,讓人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將我引到一個靠窗的席次上,垂腿坐了下來。香風搖曳之下,從艙後屏扇中彈唱的女伎中,分出一個坐在我身邊,

只是這種額頭塗彩,眼描飛鳳,金粉染鬢的化妝風格,讓習慣了各種美顏美瞳現代風的我,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是我審美的菜。

身邊唯一沒有陪着客人的,是一個看起來舉止氣度像是大戶人家女眷,頗爲身段妖嬈的熟女,繪着黑色和金色交纏的眼線,雖然話不多,但是總能妙語連珠的調動着場中的氣氛和基調。

熟女似乎很會察言觀色,知趣體貼的道

“蘇蘇,去洗了妝在出來陪客吧”

片刻之後,一個柔軟的身體,重新考到我身邊,清顏什麼的看起來就舒服多了。

“蘇蘇尚不曉事,還請恩客憐惜。。”

卻是字正腔圓的官話,這樣交流起來就方便多了。

“就這樣最好不過。。”

我還帶有些記憶中,在兩學的生涯中,被同年邀去參加生慶和私家招待的印象,雖然沒有留下來度夜,但也不至於手足無措。

溫柔款款的眼神,從旁側視着陪客的對象,讓人感受到恰到好處的關注和重視,輕聲軟語的尋制一些話題,哪怕是最冷清的角落,也讓人不會覺得被冷落,或是無聊什麼的

端杯挾食,幾乎不要自己動手,只要一個眼神一個細微的表情或者動作,就可以體貼的代行其事。

雖然用香噴噴的身子貼靠着,卻沒有那種黏人的膩煩勁兒,恰到好處的姿勢和力度,讓客人感到舒適,並且方便做任何事情。

比如毛手毛腳的插科打諢,欲拒還迎,若想暗中私底下更深一步交流和接觸的話,還會替你打掩護什麼的。

然人覺得在這裡幾乎毫無煩擾,可以盡情肆意享樂。不愧是風月蔽菽的勝地,我如此想着,一邊聽着他們談論的話題。

居然是一些諸如詩歌,曲藝之類的東西,一些流傳的作品不斷被拿出來,品評賞鑑然後有感而發的再創做。

外面是兵戰兇危餓殍載道的亂世,這裡卻又一羣人在風花雪月的盤繞下,談論其藝文之道,這不由讓人有一種不切實際的荒謬感。

韓良臣這是要鬧哪出啊,我感覺我就像跑錯鴨羣的呆頭鵝一樣,誤入了某個學術氣息濃厚的文青社團自娛自樂的小沙龍。

不過就算我對大多數人的話題不甚感興趣,或者說插不上嘴,我身邊的這位蘇蘇,還是會主動和我搭話,頗有見歷的說起一些,地方軼聞歷史典故什麼的,慢慢揣摩這我的興趣愛好,不至於顯得太過沉悶。

然後甚至還有空,和周圍女伴私語交換話題。

我也放開心情,和她說起一些後世膾炙人口的葷段子,起碼三言兩拍,笑林廣記看過的印象還是有的,很快引得她掩口吃吃笑,然後又通過她的同伴傳散開來。

船外的水面突然變得開闊起來,水流的涌動也變得感覺明顯起來,

我發現到了燕子磯上邊上,然後一行在江風中,被引上了磯頂,據說有數百年曆史臨高望江的碑亭,

只是青綠色的大碑上攜刻的東西,讓我突然有些風中凌亂。

鐘山風雨起蒼茫,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雖然旁邊歷代名家的批解註釋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樑公途徑江寧時,對於隋滅南陳的懷古寄思,磅礴大氣,若巧不公什麼的。

但是我一眼就看出來,這不就是毛太祖的那首《題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出現在這個時代,真是喜感十足啊。

這時候,韓良臣的醉意和浪蕩,早已消失不見,凝神靜氣,目不轉睛的望向了前方。

第815章 啓新5第1100章 立新30第875章 撥亂15第81章 局外第824章 啓新14第824章 啓新14第1160章 滄瀾4第709章 啓東(9)第894章 反動14第1260章 再決10第339章 防要第300章 戰淮北十四第1192章 徐州起2第952章 沉驚2第825章 啓新15第663章 出援13第745章 思變5第128章 夜宴與偶聞第1037章 瀾動17第879章 撥亂19第426章 戰局6第782章 萌動12第171章 漏網?第123章 蘿莉兇猛呼第562章 營生2第835章 雲起5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684章 落盡4第641章 後手第572章 決意2第1141章 潮新11第363章 蕩響第710章 啓東(10)第89章 綢繆第684章 落盡4第189章 港亂第403章 憂喜3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218章 平盧8第1288章 旋滅8第1068章 零落18第303章 戰淮北十七第878章 撥亂18第1277章 卷蕩7第910章 臨峙10第585章 變數5第168章 微瀾2第1037章 瀾動17第1283章 旋滅3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1287章 旋滅7第574章 決意4第629章 悵懷24第1235章 底定5第125章 心防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901章 臨峙第733章 抉擇3第127章 夜宴與機緣第328章 兩端第1282章 旋滅2第186章 事辭第897章 反動17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13章 驚夢3第446章 天傾14第223章 裁汰 機會?第882章 反動2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1008章 夷變8第397章 在河北8第594章 期新4第60章 江寧2第640章 悵懷40第528章 經略2第587章 變數7第1004章 夷變4第487章 漸變17第992章 跌宕2第1157章 滄瀾7第731章 抉擇第939章 驚破19第1206章 淮動6第435章 天傾2第1089章 立新19第605章 悵懷5第629章 悵懷29第355章 平海第1192章 江寧變6第474章 漸變4第1009章 夷變9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04章 薄發4第248章 內察第1060章 零落10第928章 驚破8第787章 萌動17第1146章 潮新16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38章 彭城
第815章 啓新5第1100章 立新30第875章 撥亂15第81章 局外第824章 啓新14第824章 啓新14第1160章 滄瀾4第709章 啓東(9)第894章 反動14第1260章 再決10第339章 防要第300章 戰淮北十四第1192章 徐州起2第952章 沉驚2第825章 啓新15第663章 出援13第745章 思變5第128章 夜宴與偶聞第1037章 瀾動17第879章 撥亂19第426章 戰局6第782章 萌動12第171章 漏網?第123章 蘿莉兇猛呼第562章 營生2第835章 雲起5第7章 一場富貴?(上)第684章 落盡4第641章 後手第572章 決意2第1141章 潮新11第363章 蕩響第710章 啓東(10)第89章 綢繆第684章 落盡4第189章 港亂第403章 憂喜3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218章 平盧8第1288章 旋滅8第1068章 零落18第303章 戰淮北十七第878章 撥亂18第1277章 卷蕩7第910章 臨峙10第585章 變數5第168章 微瀾2第1037章 瀾動17第1283章 旋滅3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1287章 旋滅7第574章 決意4第629章 悵懷24第1235章 底定5第125章 心防第126章 宴樂與分贓第901章 臨峙第733章 抉擇3第127章 夜宴與機緣第328章 兩端第1282章 旋滅2第186章 事辭第897章 反動17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113章 驚夢3第446章 天傾14第223章 裁汰 機會?第882章 反動2第356章 合流與襲變第1008章 夷變8第397章 在河北8第594章 期新4第60章 江寧2第640章 悵懷40第528章 經略2第587章 變數7第1004章 夷變4第487章 漸變17第992章 跌宕2第1157章 滄瀾7第731章 抉擇第939章 驚破19第1206章 淮動6第435章 天傾2第1089章 立新19第605章 悵懷5第629章 悵懷29第355章 平海第1192章 江寧變6第474章 漸變4第1009章 夷變9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104章 薄發4第248章 內察第1060章 零落10第928章 驚破8第787章 萌動17第1146章 潮新16第233章 聽審前後第38章 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