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聞驚5

枯敗的葦草從中,用木排鋪設拼接出來的道路和臨時陣地上

“打得好。”

頭戴軟氈帽的炮團副都尉杜疏朗,對着一名嘴上稚氣未退的炮手,高贊聲到

“這一炮直接殺傷不多,卻把淮南後援的敵勢,給打斷打亂了。。”

而在滿地硝煙餘燼與血肉狼藉之中,橋頭營盤衆多胡馬兒和駐守的藩軍,也在努力的想法子自救和反擊。

只是當他們按照習慣和傳統,一次次聚合起來,舉牌持盾衝出營盤的反攻之勢,又一度度被擊潰在密集列陣的排射,與間雜炮射散丸的雨幕中,連敵人的近身都沒接觸到,就狼狽不堪的丟下屍體退了回來,

因此,剩下的人就只能龜縮在一起,藉助營盤中的障礙掩護,苦苦支撐着,然後被神出鬼沒的流彈給擊倒在掩體之後。

終於有人無法忍耐這種光是捱打,而無法回擊的被動局面,他們在駐留藩軍的首領,一名中郎將的帶領下,高聲呼喝着鼓動着,營地中四散的各只隊伍,彙集到營地中央。

將輸送的騾馬和牛畜等大牲口,解脫下套而集中起來,在攻擊最密集的方向,忍受着傷亡,而清理出一條簡單的通路。

然後就用刀劍狠刺在這些大畜的後臀上,用痛苦的本能刺激着這些牲口,沿着空曠的方向齊齊狂奔而出,頓時撞破了珊牆和護欄,帶着滾滾的塵煙,衝向了那些依稀淹沒在煙塵中的敵人。

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果不其然的吸引走了,在營外列陣之敵的大部分注意與火力,然後剩下的胡馬們,緊隨先頭駐守藩軍的步伐蜂擁而出,

他們高舉着各種臨時拼湊出來的遮掩之物,或是合力推着充作掩體的車輛而,惡狠狠的殺向那些淹沒在塵埃裡的敵陣,仿若是要將之前一味挨打受氣的憤怨,全部給宣泄出來。

衝出營盤之後,這些胡馬的洪流之中,又分出部分的馬隊,繞過人流的兩側而徑直殺向敵陣的側向。

然而,這段並不算遠的衝擊路程,隨着連片的震響和爆裂的火光,很快就變成了前方的驚呼和慘叫聲

“畜羣受驚,又反衝回來了。。”

“快快避讓開來.”

“後方散開,不要聚作一處。。”

然後那些居於中段的胡馬子,就不免驚駭的看見,居於先頭和前端的人馬,已經丟下手中所持之物,而一窩蜂的向着兩側四散奔逃開來。

但有逃之不及的,馬上就被淹沒在緊隨奔騰而歸的牛馬羣之中,踐踏變作塵泥中血肉模糊不可辨識的一團。

然後這些牛馬緊接着,又狠狠撞上後隊所推上來的車輛,哀鴻嘶鳴着將好些手推車,連同後面推搡的人羣一起,掀翻撞倒開來之後,也總算是稍稍減速下來,被擠壓着分向兩側奔走而去。

遭受了這些意外和紛擾,胡馬子和藩軍們的反攻之勢,也不得不被打斷,讓他們剩下的人發現自己,已經毫無遮掩的暴露在,那些敵陣銃擊的射程之中。

他們咬牙鼓起最後的餘勇,衝過橫七速八交疊的人馬屍體,總算是在近距離內,看清楚了這些交手之敵的清晰面貌。

只是簡簡單單的分作十數段,在原野之中拉長展開的步隊橫陣而已,他們頭戴纏着彩色絲滌的大檐軟帽,穿着統一青藍雙色調的袍服和背甲。

依照高低三行錯列的銃手當前,蹲伏的刀牌手爲次,上舉拋射的火箭、強弩手又居其後,後面纔是林立的矛手。

就是這些銃擊的單薄列陣,就像是託射出來的無形推手一般,頑強的將這些胡馬兒的衝擊之勢,攔阻在十數步外而不得寸進。

先衝一步的少數騎兵,早已經橫七豎八的折戟在他們的身前。

而在陣前的銃列中,又間雜着若干帶輪炮車,雖然要間隔上十幾息才能發炮,但每每擊發起來,就會在衝陣的人潮涌浪之中,開出一條血肉狼藉的貫通之路,或是在近身掀起一大片骨催肉爛的血雨腥風。

但這一次,憑藉着牛馬衝陣的掩護,已經先衝騎兵的牽制,這些胡馬兒終於堪堪摸到了身前。

然而迎上他們的是從橫陣兩翼涌出居前的矛手,挺舉的長尖頓然將那些衝在最前,收勢不住的人體紛紛頭戳刺貫穿在地,然後是與銃列交換了前後位置的刀排手。

他們沿着殺出矛手側身留出間隙殺出,迎面撞上那些僥倖躲過戳刺的殘敵,用手牌抵住對方身體,而狠狠揮刀斬向下三路。幾乎是摧枯拉朽的將這些爆發不濟的敵人,全盤反推出去。

而已經完成再度裝填的銃手,也舉銃伸過後隊肩上,在某種號令而整齊劃一的蹲伏動作下,抵近迎面將前赴後繼,猶自苦苦纏鬥之敵,成片的收割摞倒在陣前。

由於是在近身攢射,相對密集而灼熱的彈丸,幾乎是輕易的射穿了這些缺少護甲的胡馬子,而又趨勢未減貫穿了兩三具身體,頓時在陣前清理出一大片,充滿血色的空白地帶來。

然後矛手再次挺舉戳殺,刀牌手反衝,銃手裝填又擊,僅僅是數個呼吸之後,血肉狼藉屍橫遍地的橫陣之前,就在沒有能夠正對挺身站立之人了。

然後,就是陣前的矛手丟下長杆,而抽出護身的刺劍,與裝上銃刺的銃兵一起,加入反衝鋒的一發不可收拾的追亡逐北。

半天之後,橋頭營地之中,書辦陳淵亦步亦趨的跟在鵬舉哥哥後面,清點着這一次堆積如山的戰果。

“這次的繳獲如何。。”

他低聲問倒。

“大半是些金銀和貴貨,”

“餘下都是酒水、布帛和草料。。”

按照後方的部署,青州鎮守府這次的阻擊方略中,出動四個主戰營,五個輔軍大隊,外加徐州境內的前軍四營,新成立的青州守捉軍六營人馬,十五個散兵團,

以都虞侯兼馬步都監趙隆,馬步副都監韓良臣,爲正輔統領,執行對北歸胡馬的截擊和捕俘方略,畢竟同樣需要大量可以作爲消耗品的勞力,這些

這一次,卻是故意將這些胡馬兒的前哨放過去,然後集中起來打埋伏的。又做出小隊偵查和騷擾的姿態,而迫使這些胡馬子在過河之後,不得不在橋頭營地就地等待,以期更多的隊伍到來後好抱團重新上路,

如今,這處至少聚集了五隻北歸隊伍的橋頭營地,總算是讓他們酣暢淋漓的的一口氣吃了個飽。

而在別的地方或許不好說,光是在淮北道東部的雪原上,他和他的同袍們在短時間內,就已經埋葬了至少大小十一隻北歸的輸送隊伍。

所獲那些塞外胡馬,從南方搜掠而來的輜重物資和財貨,數量加起來也是頗爲可觀的,

“恭喜宇文娘子。。”

“賀喜宇文娘子。。”

“。。”

原本一片狼藉的柳泉老街與羅氏大宅,如今卻是張燈結綵,香花裝裱彩絹帷幔的一片喜慶氛圍。

仿若是一夜之間,所有的事情就翻轉了過來。

雖然幕府沒有出面,但宮中派出相熟的內史,親自上門安撫和嘉勉,當場頒旨封贈爲六品恭使,直接表明了某種態度和立場。

而作爲居於風潮中心的當事人之一,也得到了貞勇義烈的評價,特別是她在家門口親手射出那一箭,簡直成了某種女子抗拒橫暴的典範了。

尤其是相對於另一個,已經淪爲某種鬧劇裡的丑角和衆說紛紜的笑料話題來說,這種明顯的對比差異,就很是意味分明瞭。

這種來自上層風向的變化,也讓許多始料未及的相關人士,敏銳的感受到了危機和不安,就像是覆亡之船上的老鼠一般,迫不及待的上竄下跳的謀求這轉機和出路。

先是宗藩院裡十數位元老同時告老,然後是軍器監和將作監裡,多位負責人去位,然後是通政司自左承製,東海道奏進使以下七人,或出放外州,或是遠派地方。再接着是司農司和少府寺下的。。

最後的餘波,則是當朝的北院宣徽使,曾經入閣爲樞相,也當擔任過參知政事的北人黨大佬之一,安世高突然上書乞骸骨告老還鄉。

並且一請就準,毫無往常的反覆慰留和封賞,追贈的也不是例行的三公或是三孤三少,而是很少見的提舉中外宮觀使的閒養之職。

而安世高的去任歸老,也意味着原本朝中三足鼎立的老臣派,也因此失去了一根重要支柱,如此的動作和變化,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憂的是自家派系的失勢和衰微,喜的是更多的職位和晉身機會。

相比朝中和官場中的變故和震動,體現在民間中的最直接變化,則是原本債市裡的大昌號、利源號、廣德昌、德聯社等等十數家大商家的紅利份子,突然有人開始大量拋出而跌價不止。隨之而來的是,各種破產和私下逃亡的謠言與消息。

而其中一些已經被證明不是空穴來風了,隨着那些被陸續被官府查封和禁閉的產業,又有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跌價的風潮。

而作爲風暴的始源地,上城的幕府居城,大府修養的崇光閣內,當代的澄海公,也在小心客氣的陪着說話。

與子嗣不旺而屢屢絕嗣的通海公一脈不同,澄海公家在分鎮各方的四大公室中,卻是以枝繁葉茂,子息衆多而爲人稱道的。

自然而然的歷代下來,積累了相當可觀的族人,號稱是國族之姓中,最是旺盛的支系。

而到了當代的澄海公,早年更是濫情而出處留種而著稱,光是在國宗玉碟中錄名的子女,就足足有十一人,而其他未錄的血脈淵源,更是倍半於此。

因此公家的世子之位,永遠也不會缺少備選之人。爲今之計,這位比大相國還要年輕一些的澄海公,滿心想的都是如何保住自己這一脈的傳續。

畢竟,相比澄海公的管教不力,讓現任世子起了貪念,與人串謀奪取前沿功臣家產,凌逼欺辱人家婦孺之類,或是私下指使家將困禁朝官與其他有身份的人物也罷,只能算是個人嚴重失德無狀的罪名,

但是,作爲已經淡出權力中樞,而在幕後富貴居養的澄海公家的繼承人,居然私下與新任未久的江寧府尹陳逢泰、行在判官李肖乾、樞密籤事鄧廣銘,乃至身陷囹圄的前帥臣章玉吉等人暗通曲款,妄圖構陷前線力挽狂瀾的功臣,

這般的羅織黨羽以共同進退,很可能危害到前方局勢和行在安危的事情,反而讓大府之尊更加在意和忌諱的多,也犯了人臣之諱。

其中因由,就算是澄海公本人,也無法爲之辯白和求情的,故而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力求大府寬憫,先保全自己這一脈的家系,而不是被當作某種恩賞,指給本家的旁系再說

因此,這位憂心沖沖的世子,在從家中趕去上城的半路上,就接到新的詔令,連基本覲見之禮都免了,讓他直接去宗正寺報道,聽到這個噩耗,那些下臣僚屬家將親隨,當場就散了大半。

然後在他去宗正寺的路上,身邊又有各種情由和藉口陸路離開,最後抵達宗正寺的門前,只剩下孤零零的小貓兩三隻。

而在已經是“前”世子的宅邸中,一名容貌姣好的侍妾,連同若干名陪臣和伴從,被澄海公派來的侍衛,捆綁起來活活的打死,然後裹在席子裡,當作暴病身亡擡了出去,算是將剩下的干係和手尾,徹底掐斷。

第1042章 殤國2第1150章 潮新20第1059章 零落9第335章 心思第926章 驚破6第551章 歸還第1112章 歸遠12第1231章 平盧15第958章 沉驚8第369章 接敵第6章 義軍第1006章 夷變6第76章 史話第567章 ,營生7第1107章 歸遠7第746章 思變6第73章 故交第999章 跌宕9第207章 升官與發財第580章 決意10第78章 再聞第366章 再燃第839章 雲起9第389章 迴轉4第214章 哥哥去哪了第1188章 江寧變2第364章 餘瀾第525章 兵戎9第898章 反動18第832章 雲起2第65章 再行第790章 萌動20第532章 風雨2第2章 在人間(中)第400章 歸亦難第1189章 江寧變3第946章 破釜6第709章 啓東(9)第751章 徒變第530章 經略4第714章 大羅(4)第711章 大羅第1003章 夷變3第53章 別亦難第919章 臨峙19第637章 悵懷37第823章 啓新13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1171章 滄瀾15第1199章 徐州起9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838章 雲起8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281章 邪惡守序?第1209章 淮動9第51章 在揚州(下)第714章 大羅(4)第1018章 頹然8第180章 途變第775章 萌動5第794章 肘腋4第646章 後手6第1125章 浪奔5第859章 風動19第1195章 江寧變9第252章 結好、影射第940章 驚破20第962章 沉驚12第464章 歸亡1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287章 戰淮北第766章 憂亂6第1000章 跌宕10第1081章 立新11第122章 人市第942章 破釜2第1090章 立新20第370章 接敵2第375章 再戰4第721章 異夢第466章 歸亡14第759章 徒變9第1121章 浪奔第1085章 立新15第269張 翁山第78章 再聞第39章 嘗辯第143章 觀閱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1273章 卷蕩3第1130章 浪奔10第1017章 頹然7第904章 臨峙4第867章 撥亂7第1243章 新章3第662章 出援7第1241章 新章第800章 肘腋10第990章 浮夢20第615章 悵懷15
第1042章 殤國2第1150章 潮新20第1059章 零落9第335章 心思第926章 驚破6第551章 歸還第1112章 歸遠12第1231章 平盧15第958章 沉驚8第369章 接敵第6章 義軍第1006章 夷變6第76章 史話第567章 ,營生7第1107章 歸遠7第746章 思變6第73章 故交第999章 跌宕9第207章 升官與發財第580章 決意10第78章 再聞第366章 再燃第839章 雲起9第389章 迴轉4第214章 哥哥去哪了第1188章 江寧變2第364章 餘瀾第525章 兵戎9第898章 反動18第832章 雲起2第65章 再行第790章 萌動20第532章 風雨2第2章 在人間(中)第400章 歸亦難第1189章 江寧變3第946章 破釜6第709章 啓東(9)第751章 徒變第530章 經略4第714章 大羅(4)第711章 大羅第1003章 夷變3第53章 別亦難第919章 臨峙19第637章 悵懷37第823章 啓新13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1171章 滄瀾15第1199章 徐州起9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838章 雲起8第262章 天災 人禍第281章 邪惡守序?第1209章 淮動9第51章 在揚州(下)第714章 大羅(4)第1018章 頹然8第180章 途變第775章 萌動5第794章 肘腋4第646章 後手6第1125章 浪奔5第859章 風動19第1195章 江寧變9第252章 結好、影射第940章 驚破20第962章 沉驚12第464章 歸亡12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287章 戰淮北第766章 憂亂6第1000章 跌宕10第1081章 立新11第122章 人市第942章 破釜2第1090章 立新20第370章 接敵2第375章 再戰4第721章 異夢第466章 歸亡14第759章 徒變9第1121章 浪奔第1085章 立新15第269張 翁山第78章 再聞第39章 嘗辯第143章 觀閱第324章 爺五死與喜當爹第1273章 卷蕩3第1130章 浪奔10第1017章 頹然7第904章 臨峙4第867章 撥亂7第1243章 新章3第662章 出援7第1241章 新章第800章 肘腋10第990章 浮夢20第615章 悵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