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州,襄邑城外,
曠達的原野中,大片尚未來得及收割的豆田,已經在枝葉的深綠中泛出黃白點點,而負實累累的豆叢,則已經被翻找和踐踏的七零八落。
隨着田埂上的青煙嫋嫋,火烤帶莢青豆的香氣,一直瀰漫在空氣中,
散兵隊的成員們,三五成羣聚在新生的火堆前,正在做那“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式的炊夥勾當。
這也是他們在戰地間暇,無數不多的樂趣。雖然軍中對散兵隊的要求不高,但同樣也有相應的管束和條令,並非一味放任自流的。
他們雖然可用在協同戰鬥中,自行獲取戰利品和裝備上的補充,但是同樣被嚴格限制,不準無目的濫殺和缺少節制的過度破壞。
最初的時候,有人因此反彈過,然後被毫不猶豫的鎮壓下去,又有好些人不堪忍受或是排距約束,而因此成羣結隊的逃亡,然後又被追殺的部隊,把成串的人頭帶回來,變成風中的懸示之物。
甚至一度有傳聞,其中一些逃亡是受到鼓勵的,用這些逃亡行爲來練兵,鍛鍊部隊的偵查和追索能力,於是剩下的人無論是什麼理由或是想法,都逐漸習慣了這種常態,隱隱期待着有一天,能有機會被補充到各只輔軍大隊裡去吃香喝辣的,乃至像正軍三營的大爺一般,拿全額正餉和津貼。
雖然是位列軍中第三等資序,連輔助部隊名分都沒有,只能在名籍上算成輜重民夫之類的散兵隊,但是其中同樣也有三六九等的細微差別。
當然,這並非日常名聞規定,而是他們內部自發形成的。
居於散兵隊最上層的,無疑是將主作爲輔助役從嶺內帶來的老人,其中甚至還有些一些來自婆羅洲親藩的國人;
其次是嶺外東南路延邊的軍鎮轄下,所提供的壯勇;再着就是江西、兩浙、閩中諸道就地徵募的民壯;
然後還有江南那些被討平的軍鎮舊屬,因爲某種歷史淵源,主要是以潤州、江寧以及對岸的江都一帶人士爲主;
又有過江後來自淮南本地,那些官軍強行徵發抓差的青壯丁役,歸入新軍右廂的麾下後,同樣擇選其中身健膽大的充入散兵隊,爲軍下輔助雜役。
本來,這些淮南人才是屬於這個羣體的最底層,但是現在取代了他們墊底位置的,無疑是那些新來的倭人。
捧着烤過的豆薯,就着野菜醬湯,吃的十分香,偶爾有幾片罐裝代肉,就千恩萬謝的大喜過望,在供給上的需求和期望值,委實低得可憐。
用軍中的老話說,這些倭人只消當作兩腳牲口,來餵養就好了,給什麼都吃,給什麼活都肯於。
就是腦子有些愚笨和呆滯,溝通起來頗費力,學東西比常人慢上許多,須得多費些功夫,才能掌握簡單的命令和操條。
因此,其中大多數人,也就充作苦力和炮灰的命而已,但是儘管如此,這些倭人似乎還是食如甘飴,對上固然各種謙卑恭順妥帖,對內則按照出身的地域,分作好多個小團體,相互競爭隱隱較勁彆着苗頭。
而對於南朝大多數軍伍來說,這些倭兵相比其他的藩人出身,實在有些不堪大用。因此在帥司那裡,聽說到新軍右廂居然願意接收和使用,這些矮矬子之後,就又是遣送了一大批過來。
連帶剛當上倭兵頭領,還沒有得意兩天的黑島仁,也產生了某種危機感,而親自帶人過去,用拳打腳踢的方式,好生“教導”這些新過來的同胞,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新軍左廂的規矩,以免拖累大家。
剛奪下的寧陵城中,攻打焚燒過後的煙火味,還未散去,我就坐在了城衙裡,聽取各路的回報
進入宋州之後,我用第一營和第二營,兵分兩路的交替攻勢,在境內幾乎是勢如破竹,沒有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和妨礙。
或者說當地守軍,根本沒有考慮和防備到來自西面,自己大後方的攻擊,那些烽燧哨壘,軍城堡寨,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幾乎這麼鬨然而下,甚至連報信的人手,都沒能跑出去。
直道我們一直打到宋州西部的寧陵城,纔有當地官員和守軍,得到消息反應過來,閉城甕守,然後被火藥桶轟開城牆的年久失修處,僅僅投入三個輔兵大隊,就輕易壓制了全城。
然後,我得到了高歌猛進之下,連州城宋城也被拿下來的消息。
“這是?……”
我看着眼前木盤中,猶自滴血的人頭
“這便是水陸轉運副使,兼宋州刺史陳繼烈的首級……”
第二營的佐副,果毅都尉蘇霍伊道
“職部抵達宋城之時,發現城民出逃者衆”
“遂有探報曰:敵部正在內訌……”
“遣人再探,卻是宋州的團練兵和打着河東旗色的客軍,正在城中廝殺無暇……”
“標下乘亂而擊,一舉奪下三門……”
“困守內衙的殘敵,突然開門出降,獻上了此僚的首級,作爲投獻……”
此君那是出名的酷吏,以手段殘忍橫暴著稱,治下動輒以剝皮、活剮處置,雖有小錯,亦不能免。
結果情勢危急之下,露了怯態,而被心懷夙怨的部下,給剁翻獻了首級。順帶還給我送上完好的牙城一座,連帶上千名降兵。
這可是我第一次收降到如此數目的敵軍,之前都是捕俘和潰亡,真正在陣前主動投降的北兵,倒是寥寥無幾。
對於這些降兵,事後處置問題的請示,我就比較慎重了,雖然不打算繼續沿用他們,但也不會太過爲難,虐俘和將他們轉賣爲奴是一回事,殺降又是另一回事了。
我可不是那種,爲了個人一時的好惡,被上濫殺名聲的傻瓜,就算是敵人,也要考慮潛在的分化瓦解手段,以減少遭遇抵抗的成本和自身的損耗。
這些意料之外的降兵,無疑是很好的標杆和樣範,我隨即傳令,從當地繳獲的府庫拿出一些財帛來,在給三日口糧,令他們遣散回家去。
緊接着又有新的消息傳來,我派遣南下攻略的先頭部隊,居然遇到了新軍後鋒的探馬。
聞後方失守,腹背受敵,正在拓城和谷熟一代據守城要,抵擋來自陳州劉延慶部攻打的宋州軍,幾乎是譁然大沮,士氣一落千丈,雖然有軍將嚴令約束,當場斬殺了數十名“妖言惑衆”之輩,但還是不可避免的在夜裡,出現成批的逃亡。
然後天明之時,劉部再做攻打穀熟縣城時,卻發現當面之敵,卻是士氣低落無心戀戰,僅僅稍堅持一會,既開始潰亡。因此,在奪得谷熟縣城後,新軍後鋒抓住機會,派人混入潰軍,而一鼓作氣輕取了柘城,殺獲守軍數千。
這樣宋州全境已下大半,而剩下的那幾個城邑全在東面,夾在徐州主力和我部之間,被拿下來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既然比預期更快達到了既定目標,我也不免生出些許得隴望蜀的念頭來,或許還可以乘着眼下的勢頭,繼續再做點什麼。
這時候,隨州後隊輜重一起跟上來的首席大參陸務觀,卻給了我一個提醒
“秋收在即?……”
我驚訝道。
“正是……”
風塵僕僕的他僅僅抹了把臉,就繼續道
“我這一路行來,所見頗多田畝稼禾,盈伏於地裡而無人收拾……”
“當地人口凋敝,而盡聚於城中避禍,而日耗甚多……”
我這纔想起來,這的確是我的疏忽,河南大平原上從古至今,都是北方的重要糧食產區,宋州境內雖然屢有兵火,但是在城邑周邊,還是應該有一些收成的。
而行軍在外,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糧草供應的後勤成本,如果能夠因地就糧,就食於敵境,那就更是兵法的上策了,我居然會忽略了這方面的問題,真是不該。
“陸參說的是,我馬上下令將散兵隊盡數派出,此外未在勤務中的輔軍,也劃撥過來好了……”
“再許你一切便宜行事,就地徵發更多的人手,組成武裝收割隊……”
“先遠後近,先鄉村後城郊,務必儘快完成收穫……”
“不要擔心損耗,能收多少回來就收多少回來……”
“只有收到行囊裡的糧草,纔是妥當的……”
我想了想,有補充道
“玩意有剩餘帶不走的就地吃掉,還有剩下的就作爲酬勞,獎賞給那些散兵和徵發來的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