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用間大師闞德潤

???“姓名,哪裡人士,誰派你來暗殺本相的?”孟良看着面前這小女人,不覺一陣恍惚。這女年齡二十餘歲,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長着一張娃娃臉,卻有說不出的嫵媚感。兩條細長的腿看上去非常結實,破洞處露出的肌膚白的耀眼。腰是那種通常所說的蜂腰,尤其是**,豐滿卻不臃腫。這腰與高聳的胸部形成了一個S形。身上穿的還是那身黑色的夜行衣,整個人異常的冷豔性感。細觀她的眉毛,卻根根聳立,分明是處之身。

孟良品味着這小女,下面卻不爭氣的搭起了帳篷,這讓他很有點不好意思。

那女見他問話,倔強的抿着嘴,把頭側向了另一邊,竟然一句話都不搭。

孟良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把剛纔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那女依舊不理不睬。

孟良嘿嘿一笑,將桌上的一根竹片扔到下面,說道:“史渙,扒下她的褲,左邊的屁股,十下。看她還犟不犟?”

史渙走過來,背對着那女,擠眉弄眼了一番,掉轉頭去,將竹片在手裡敲着,對那女說:“你還是老實回答他的話吧,一個小丫頭被男人打屁股可不是滋味呀。”

那女掂量了一下兩人的神態,見他二人均不苟言笑,一時難斷真假,眼淚順着眼角便流了出來。狠狠地盯了孟良一眼,“你殺了我吧,我什麼都不會說的。”

孟良最看不得女人落淚,一看心就軟,可此時暗暗告誡自己,不能心軟,一定得打下這丫頭的氣焰,於是慢的說:“殺了你可太便宜你了。你現在就是我的奴隸,我給你兩個選擇。一,把你隨便賞給我的哪個衛兵,對了,就邢四吧,上次打仗他立了戰功,可鼻被人削去了半個,現在整天流鼻涕,挺可憐的。就他吧。來人,叫邢四來,賞他一個女奴。”

那女一臉的噁心樣,猛喊了一聲:“不要!”

“不要?好,那就第二條路,把你賣到勾欄裡,換幾兩銀花花也不錯。嗯,到了那裡你別想跑,新人去了都是扒光衣服綁在牀上的,要接上四五十個客人才會放你去穿衣服。”

“不要!不要!不要!”

孟良一拍桌,提高聲音道:“這不要那不要,你想要什麼?”

那女一激靈,嘴裡背書似的說道:“我叫龐十四娘,汝南人。我師父接的活,有人出錢要買你的性命。誰出的錢我真的不知道,我師父就是交代了你的長相住址,就派我來了。我真的就知道這麼多,你大人大量行行好放了我吧。”

“嗯,這還差不多。史渙,給她張凳,讓她坐下吧。看你還是處之身,爲何叫十四娘啊?”

龐十四娘聽的此話,下意識的併攏了雙腿:“我是孤兒,進師門後排行十四,跟師父姓,所以都叫我龐十四娘。”

孟良一下認真起來:“你弟兄姊妹幾個?”

“龐二十是去年才入門的,她最小。”

“你們平時在家供奉的是誰的畫像?”

“曹娥。祖師爺是曹娥。”

孟良一下明白了,這是墨者行會的人。墨開創墨門之後,有一支是專門修煉武藝,專事刺殺任務的。後來,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各門相繼衰亡,墨門內部也分崩離析。這刺客一門漸漸**出來,不再講求理想、政治派別,只是以接刺殺任務掙錢爲生。

這曹娥本是東漢年間一宦家女,從小跟着墨者行會的人入山修煉武藝,待她藝成出山的時候,父親卻被人陷害栽贓,滿門抄斬。這曹娥歷經三年,將涉及滿門抄斬案的當事人全部刺殺,沒留下一個活口。由此,曹娥的性格卻愈加乖戾,偏執,此後,她終身未嫁,專門收養一些孤兒,成立了一個新的組織,訓練他們刺殺技術,成爲江湖上最神秘的刺客行會。

這龐姓者是她的第三代弟出類拔萃者,所收的門人皆以龐字爲姓,以入門先後排名,門徒出師之後皆以一正當職業爲掩護,背地裡專門替人刺殺仇人收取報酬。

這個女刺殺行會最是難惹,她們都繼承了祖師爺的偏執,一旦惹上了她們,便是不死不休的結局。

孟良沉吟了一會,一想到關於她們的種種江湖傳聞,頓時慾念全消,問道:“你這次刺殺任務失敗,接下來會怎樣?”

“如果接的是全單,就是不拿定金一次性付完的那種,會有新的人繼續完成我的任務。”龐十四娘情緒穩定下來,見他們對自己只是心存戲弄,並不是真的無理,也有了幾分好感。

“我放你走,你能引薦一下你的師父嗎,我跟她有話說。也許以後有合作的機會。”面對暗始終窺視的刺客,終究是防不勝防。最好是能化敵爲友,即使做不到,那怕和平相處也比多個敵人好,孟良馬上想出了既定的戰術。

“我不知道我師父是否會見你,我可以轉告一下。”龐十四娘老老實實的答道,她對放她歸去的承諾並沒有表現出欣喜若狂的神態。

“史渙,你去叫一輛車,親自送她出城門吧。”孟良說道。

龐十四娘走到門口,猶豫了會,從身上拿出一塊粉紅色的膏狀物,回頭走到孟良面前快速的對他說:“以後如果你想找我,在酒樓、當鋪這些顯眼的建築上,離地十四寸畫上一隻鳥,我便會出現。”說完,逃跑似的離開了。

闞澤到了彭城,很快在彭城學堂謀到了一個教習的位置。他在離彭城學堂不遠處租下了一套帶院的民房,請了一個老頭做雜役。每天便是兩點一線,除了學堂便是家裡,從不出門走親訪友。

倒是那王姓書時不時的過來坐坐,有時帶上點酒菜,與他天南海北的瞎吹一通。

這日,那王書又來了。見闞澤正在書案上整理手稿,便問:“上次聽德潤兄說,在整理左傳,可是完工了?”

闞澤長嘆:“這左傳釋義耗費了我數年的心血,這段時間在彭城,利用閒暇時間又將它重新修訂了一遍。唉,就放在那兒吧,要謄抄出來可不是我這幾個薪水能僱得起人的。不提這事了,老孫頭,去幫我打一壺酒,再來點牛肉花生,我與王兄好好的飲上一杯。”

王書便道:“這點謄抄的費用好解決啊,我們王都尉也是好學之人。上次聽說德潤兄潛心於左傳研究,很是敬佩,不如我去跟他說說,讓他來資助這筆錢如何?”

闞澤連連擺手:“無功不受祿,這可使不得啊。”

那王書正色道:“以先生之才,以後即使在刺史府謀個位置也是舉手之間的事,難道就甘心在這故紙堆裡了卻一生?王都尉可是屢屢有招攬之意。實話對你說,我經常來你這兒也是王都尉的意思,看看德潤兄什麼時候想開了,王都尉定會奉爲上賓。”

闞澤的臉上流露出猶豫之意。

那王都尉見他不似平時那樣一口回絕,忙說:“德潤兄,良禽擇木而棲,你可以到王都尉那兒先幹着,日後覺得不合再離開,這問題不就好解決了嗎?”

闞澤像是下定了決心,答道:“王兄若能讓王都尉將我這本左傳釋義找人謄抄百本,我定然效勞,甘爲驅使。”

王書一拍桌,爽快的答道:“這個家我替都尉當了,就這麼說定了。明日我帶你去見過都尉。來來,我們一醉方休。”

這頓酒一喝就是兩個時辰,那王書終於不勝酒力,歪倒在一邊。老孫頭招呼書的僕人將他扶上馬車,關了大門。對闞澤說:“闞先生,那條通道已經挖到將軍府下面了,估計再有一天即可打通。現在是否打通,先和糜夫人聯繫上?”

“將糜夫人帶出來安置在什麼地方可準備好了?”

“去我家吧,我家裡破舊,不引人注目,只是委屈糜夫人了。”

“大山那組進行的怎樣?”

“買城牆那間房費了點周折,進度要慢一些,至少還得三天才能跟城牆下面的洞接上,那洞口也還得整理一番,只能夜裡偷偷的進行了。”

“好的,把這消息傳到武原。一切待武原那邊確定了以後再統一行動。時間把握不好,這都是白費勁。明天我去面見王都尉,再火上澆點油,幫他下決心。”

王都尉是一身戎裝在軍帳裡接見闞澤的。

見面就拉着他的手說道:“闞先生高才,我雖說是武人,卻敬佩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先生之事我已經作了安排,一百本太少了,我讓王書找人謄抄五百本,完工之後送兩百本去下邳。陶刺史本是重學之人,對此善舉一定會大加讚賞。此外,再送一部分去下邳學堂,鄭康成先生見了也會很高興的,如果他再給你批上幾句評語,德潤兄,你想不出名都難啊。”

闞澤的眼睛一亮,按捺不住激動的神情,遲疑的問道:“鄭玄先生會看到這本書?那可是我闞澤的大幸啊。”

王都尉信誓旦旦的保證:“我一定負責將此書送到康成先生手裡。來來,請坐請坐。你原是鳳翔城的人,又在彭城呆過,先生如何研判當前的形勢,望先生直言不諱,不吝賜教。”

闞澤也不客氣,就在下首坐定,開言道:“既然都尉有所垂詢,食人之祿當忠人之事,德潤不揣冒昧,就直言相告了。”

“正當如此,願聞其詳。”

“良機錯失啊,都尉。孟良拿下鳳翔城、武原之後,正是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若此時調集彭城的丹陽精兵會同家族的私兵、郡國兵,縱使拿不下武原,也可讓孟良疲於應付,無力重整軍備。此乃主動出擊之策。”

王都尉答道:“可彭城的後方不穩,微山湖的湖盜猖獗,危害甚烈,讓我們首尾不能兼顧啊。兵力有限,分兵兩面受敵沒有勝算啊。”

“據我推測,這微山湖的湖盜定於孟良有關係,你看他們打下莊園和塢堡後的做法與孟良同出一轍,這本是孟良主動出擊的方略,牽制住彭城兵力,讓他們有充裕的時間來休整軍力。此外,又以丹陽兵的俘虜問題與都尉反覆交涉,這實在是慢兵之計,目的就是爲了爭取時間。”

“先生高見,孟良一系列的作爲確實有此用意,我們也有苦衷,只得將計就計。”

“第一次未能趁孟良立足不穩攻擊他已經錯失一次良機。這湖盜擾亂後方又未能及時進剿乃是錯失第二次良機啊。湖盜剛起之時,如果能趁他們還不成氣候,聚而殲之,迅速解除後患,再掉頭向武原倒也不失一良策。”

王都尉不好說丹陽兵爲出兵的事跟趙欒討價還價,只得含混的說:“如今尚有補救之策否?”

“有。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今之計,可趁湖盜連勝數場,正是驕橫之時,調集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偷襲微山島,只需將他們擊潰,便可扭轉戰局。此計關鍵在於一個快字,一定要偃旗息鼓,趁黑夜摸上去,不然,讓他們事先察覺,分散到湖,就前功盡棄了。”

那王都尉連連拱手:“闞先生此論正合我意,只是調出丹陽兵之後,彭城如何防禦?”

“我觀天象,大後日有風起,晚上伸手不見五指,可於黃昏時分調出一千丹陽兵匯同三千郡國兵、私兵趁黑趕到湖邊,上島大概是寅時,正是酣睡之際,定可打他個措手不及。城裡留守二千丹陽兵憑藉城防的優勢防禦綽綽有餘。如若擔心,大後日部隊出城之時即可關閉城門,不許進也不許出,如此斷絕外面的消息,等武原得到消息,都尉已經凱旋而歸了。”

王都尉大笑:“好計好計,來人,去請彭城相趙欒議事。”

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167章 甄宓的魅力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68章 呂方商校劉備哭泣的藝術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139章 人的獸性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9章 開創基業第79章 靈堂對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12章 血戰滎陽第188章 我是復仇者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61章 貞烈之士第25章 箭術之道第42章 高橋馬鞍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168章 智鬥第34章 第一大將第104章 在路上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74章 夜襲彭城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32章 綁架出個主公第190章 震撼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79章 靈堂對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67章 軍制改革第23章 先手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第9章 開創基業第148章 不留一個活口第19章 突刺第152章 熟悉的陌生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58章 築臺拜將第31章 孔明是這樣調教的第111章 賈詡橫空出世第19章 突刺第183章 欲擒故縱第109章 奇襲滎陽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74章 夜襲彭城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18章 未雨綢繆第5章 光和元年第158章 築臺拜將第48章 女人就是麻煩第125章 霸王硬上弓第59章 發乎於情止於禮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19章 突刺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22章 針神樊阿第170章 人情債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27章 紀律與信任第52章 新婚之夜
第72章 刺客爲何是美女第167章 甄宓的魅力第166章 秘密使者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68章 呂方商校劉備哭泣的藝術第94章 激情自有燃燒時第139章 人的獸性第39章 鳳翔城攻守戰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9章 開創基業第79章 靈堂對第128章 劉和稱帝第95章 留縣模式第112章 血戰滎陽第188章 我是復仇者第187章 言出必行第61章 貞烈之士第25章 箭術之道第42章 高橋馬鞍趙雲將星因何而黯淡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168章 智鬥第34章 第一大將第104章 在路上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90章 死忠故主的家將第74章 夜襲彭城第49章 笮融被刺案第87章 呂線的整合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43章 夜襲趙各莊第126章 老夫子鄭玄創作談之六jediorder兄12.15的評論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173章 誘敵深入之計第54章 王莽新政的得失第32章 綁架出個主公第190章 震撼鍥子一今年流行混賬第192章 凌波仙子第30章 意外之變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79章 靈堂對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154章 荊南四郡第38章 急報,黃巾來襲第17章 糜家箭手天下聞第10章 農民的習性第67章 軍制改革第23章 先手第177章 兵者,詭道也第9章 開創基業第148章 不留一個活口第19章 突刺第152章 熟悉的陌生第2章 居無鹽則食無味第117章 神秘的史阿第158章 築臺拜將第31章 孔明是這樣調教的第111章 賈詡橫空出世第19章 突刺第183章 欲擒故縱第109章 奇襲滎陽魏延在迷霧中尋找真相第74章 夜襲彭城第103章 黃月英的兒子叫黃飛鴻第70章 徐庶的墮落第18章 未雨綢繆第5章 光和元年第158章 築臺拜將第48章 女人就是麻煩第125章 霸王硬上弓第59章 發乎於情止於禮創作大家談之六yangguang70兄評論帖第142章 張飛戒酒第172章 勾心鬥角袁家班第76章 無法改變的宿命第33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191章 戰爭還是和平?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13章 兵陷絕地第45章 八大宣教使之一的唐諮第19章 突刺第62章 杜伯侯的謀略第133章 一石二鳥之計第22章 針神樊阿第170章 人情債第179章 過繼之議第161章 民衆的力量第134章 緊急軍情急報第21章 原始的股份制第163章 英雄須過美人關第27章 紀律與信任第52章 新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