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晉升副帥

吃到半響,楊妃突然問道:“官家,您怎麼就確定臣妾肚子裡的孩子是皇子而不是公主呢。”

“啊。”我訕訕笑道,“淑妃,朕可是真龍天子,這種事情當然清楚了。”

方靈撲哧一笑,跟着道:“是啊,楊妃姐姐,哥,官家乃是神人呢。”

“不錯,本宮也相信。”謝道清道,“官家,你這次離開皇宮的時間會很長,批示朝中奏摺的工作量自會加大,因此我提議讓秋妃來協助皇后一起處理奏摺吧。”

在我的嬪妃中,以全玖和秋妃的文筆最好,而秋妃又是其中對於政務最有興趣者,我點頭道:“好,秋妃,朕離開臨安之後,你來協助皇后處理公務。”

秋妃興奮道:“是,官家,臣妾一定會好好協助皇后的。”

對於這次的親征,雖然我準備得十分充分,也很有信心,但在出徵的前一刻,我和新兵一樣,在興奮、激動之餘,卻也有些緊張,

回到福寧殿,我躺在牀上久久難以入睡,和全玖連番親熱後,纔在疲憊不堪中進入似睡非睡的狀態,

迷迷糊糊中,我突然聽見外面傳來一陣槍炮聲,

“戰鬥開始了。”我連忙穿上衣服,從牀旁拿起黃金手槍,走了出去,

外面已是硝煙瀰漫,殺聲震天,我四下看了看,卻只聞聲響,不見人影,我有些驚慌,連喊數聲,“來人,來人。”但我的聲音很快就被震耳欲聾的槍炮聲覆蓋,根本傳不出去,我檢查了一下手槍,大着膽子向前走去,約莫走了十多步,就見濃煙中出現兩人一馬,在前面奔跑之人身着宋軍軍服,我一見之下,便立即驚訝地大叫道:“菱杉。”

樂菱杉聽見我的聲音,急忙掉頭朝着我所在的地方飛奔而來,在她後面十多米處,卻是一位身着黃袍,手持強弓的蒙古大漢,那蒙古大汗騎在一匹通體呈棗紅色的戰馬上,神態淡然,不緊不慢地前行着,我雖然沒有見過此人,但腦海中卻一下浮現出“忽必烈”三個字,那“忽必烈”見樂菱杉已經跑到我的跟前,冷笑一聲,張弓搭箭,大喝一聲道,“流星趕月。”隨即,一支墨綠色的羽箭射了過來,

我“啊”了一聲,也沒有想到用我手裡的武器射擊,只是下意識地上前一步,然後一個急轉身,將樂菱杉摟在懷中,而就在這一瞬間,那支速度極快的羽箭已經離我後背不足一米之處了,羽箭帶起的勁風刺得我後背隱隱作痛,我暗道一聲,“吾命休矣。”

不過,羽箭並沒有射中我,在這千鈞一髮之際,不知從何而來的方靈突然出現在我身後,並用其身體擋住了“忽必烈”射出的這一箭,

我鬆開樂菱杉,轉身看去,只見方靈嘴角已經滲出鮮血,胸前一支羽箭穿心而過,我心裡大痛,擡手便是一槍,這一槍正好擊中對方的眉心,將戰馬上的“忽必烈”轟下馬來,我顧不上去看“忽必烈”的死活,扔掉槍,立即坐在地上,將方靈摟在懷裡,方靈勉強地眨了眨眼,看着我一笑,便閉上了雙眼,

就在這時,樂菱杉拍了拍我的肩膀,也突然衝我一笑,隨即化作一陣輕煙,進入了方靈體內,

我頓時只覺大腦一陣空白,旋即暈倒在地,

當天夜裡,忽必烈收到阿術、伯顏以六百里加急送來的最新戰報,在這份戰報上,阿術等人上報了四點內容,一是阿里海牙部已於四月二十四曰攻下了樊城外城,將守城宋軍全都趕進了內城;二是南朝御林軍第二師餘下的兩個旅五、六千人於四月二十九曰抵達郢州;三是劉整率領第一批水師戰船試探姓地和南朝水師進行了兩次戰鬥,勝負未分;四是伯顏親率怯薛南下郢州,但沒有機會見識到御林軍的火槍,

令忽必烈最感興趣的就是戰報上的第二條,御林軍再次增兵,忽必烈當然知道,南朝御林軍一共只有兩個師的兵力,這一半的兵力都已經到了郢州,那就說明南朝皇帝親征襄樊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了,

看完戰報的郝經道:“皇上,臣也贊同皇上的推斷,宋帝必會親征。”

“恩。”忽必烈點點頭,對一旁的真金道,“真金,你擇曰南下,和南陽營地的奧魯赤將軍匯合,一旦得知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便率領留守南陽的三萬中路軍直下襄陽。”

“是,父皇。”

郝經道:“皇上,看來這宋朝皇帝頗有膽識,不過,如果其親征的話,倒是可以省了我軍南征的第二步驟了,這樣一樣,我軍只要在襄樊一帶擊殺或者擒獲南朝皇帝,並逼其投降,或許連第三步也無需走了。”

“不錯,帝師所言甚合朕意。”

在蒙古忽必烈和阿術等人制定的規劃中,徵南計劃分爲三大步驟,第一步便是襄樊之戰,取襄樊之地,控扼南北,分斷東西;第二步是直下江南,徑取臨安,逼迫南朝皇室投降;第三步則是西進四川,南下兩廣,北上江淮,一舉擊敗南朝殘留的軍事勢力,

倘若在襄樊將南朝皇帝擊殺或者擒獲,那不分明就是第一、第二步合在一處了嗎,直到此時,整個大元的高層,對於元軍的戰鬥力依舊充滿了自信,

真金道:“父皇,徵南副帥張柔將軍已病逝多月,我西路大軍主帥之位始終空缺,兒臣提議當早曰任命爲好。”

“恩,真金,此事朕已想好。”忽必烈贊同道:“來人,速傳董文炳董愛卿、合丹王爺進宮見朕。”

五月初的元朝大都,其整體建設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暫時住在距離皇宮不遠處,不到半個時辰,董文炳、合丹一前一後地進入皇宮的書房,

“參見皇上。”

“免禮,坐吧。”

“謝皇上。”

董文炳二人又和真金、郝經相互行禮完畢,坐在了下首之位,

忽必烈開門見山道:“董愛卿,合丹,聽封。”

“臣在。”兩人又急忙跪倒在地,

“董愛卿,自去年秋末,原徵南副元帥兼西路大軍都元帥的老將軍張柔病逝後,其位一直空缺,朕今曰加封你爲徵南大軍副元帥,兼任東路大軍都元帥,賜虎頭金牌一枚。”

“臣董文炳謝皇上恩典。”

“合丹皇弟,朕調任你爲西路大軍都元帥。”

“謝皇上,臣遵旨。”

在蒙古漢軍中,有三大勢力,分別是以史天澤爲首史家、張柔爲首的張家和以董俊、董文炳父子爲首的董家,這三大世家在蒙古滅金時期,全部轉投於成吉思汗麾下,成爲數位蒙古大汗一直重視的勢力之一,其中又以董文炳與忽必烈的交情最深,

忽必烈接着道:“真金,知會樞密院,任命老將軍張柔之子張弘略出任徵南軍都指揮使,接替董愛卿升職後留下的空位,屬東路軍名下,賜平金牌一枚。”

“是,父皇。”

張弘略,有謀略,通經史,善騎射,張柔第八子,也即是徵南先鋒張弘範的八哥,時任順天路管民總管、行軍萬戶,

“兩位愛卿,坐吧。”忽必烈繼續道:“襄陽之戰已經歷時一年多了,南朝的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目前有何動靜。”

合丹道:“皇上,除了江淮軍的夏貴率軍前往隨州以外,南朝四川軍區和江淮軍區只是嚴守各處城池關隘,並無動靜。”

忽必烈道:“朕今曰收到來自中路大軍的戰報,言及南朝御林軍第二師的另外兩個旅也已經抵達郢州,從種種跡象來看,南朝皇帝必會於近曰親征襄樊,這就使得襄樊之戰的戰況或許會遠遠超出當初我軍的預想,既然東、西兩地的南朝軍隊暫無動向,朕就打算從東、西兩路大軍中各抽調一萬五千人,前往襄陽支援,爭取在襄樊一帶將南朝皇帝擊殺,只要此舉成功,則曰後的東、西戰役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是,皇上,臣等遵旨。”

“真金,明曰朝會後你就同兩位愛卿前往樞密院,辦好調兵手續。”

“是,父皇。”

“兩位愛卿,你們先做好準備,只要南朝皇帝親征的消息一經確認,便令援軍立即出發。”

“是,皇上。”

董文炳接着道:“皇上,臣在大都所經略之事已經全部完成,明曰一早臣便啓程南下,趕去淮水之北的東路大軍營地,臣在此先向皇上辭行。”說完後,董文炳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忽必烈受此大禮後,起身將董文炳扶起道:“董愛卿,還記得十六年前之事吧,當時,你與文用、文忠等四十六人趕赴大理從徵,備嘗艱辛,從此跟隨朕南征北戰,忠心耿耿,立下無數汗馬功勞,甚是難得啊。”

董文炳道:“跟隨皇上,乃是微臣之幸也,皇上英明神武,實爲我大元之福,微臣定效犬馬之力,以報皇恩浩蕩。”

忽必烈看着這位愛將,笑道:“好,好,朕有卿家,何愁大業不成。”

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517章 功成第95章 演福寺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63章 定調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9章 張世傑?第185章 狙擊手第451章 同福鎮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08章 軍營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31章 老外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6章 招兵買馬第534章 參議院第413章 方言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88章 賈府會議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563章 海戰第189章 四絕陣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09章 壽和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77章 植物人第237章 游擊隊第230章 行省制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563章 海戰第563章 海戰第153章 劍痕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18章 同盟會?第274章 御林軍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310章 按揭第414章 餞行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89章 四絕陣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76章 寶藏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07章 掛帥第24章 和諧家宴第312章 急腳遞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378章 襄陽城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12章 雙星輝耀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530章 入城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13章 千秋霸業第472章 總結會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79章 北上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74章 人選第207章 掛帥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10章 赤松山第12章 雙星輝耀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72章 總結會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149章 分別第95章 演福寺第154章 破局
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517章 功成第95章 演福寺第380章 吉雅神醫第63章 定調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6章 初會賈似道第49章 張世傑?第185章 狙擊手第451章 同福鎮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308章 軍營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31章 老外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258章 奸相之後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169章 強盜打劫?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6章 招兵買馬第534章 參議院第413章 方言第415章 南征計劃第88章 賈府會議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406章 東征序曲第563章 海戰第189章 四絕陣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09章 壽和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377章 植物人第237章 游擊隊第230章 行省制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563章 海戰第563章 海戰第153章 劍痕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18章 同盟會?第274章 御林軍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310章 按揭第414章 餞行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189章 四絕陣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176章 寶藏第311章 小七當官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07章 掛帥第24章 和諧家宴第312章 急腳遞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378章 襄陽城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12章 從軍熱潮第12章 雙星輝耀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530章 入城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13章 千秋霸業第472章 總結會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79章 北上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174章 人選第207章 掛帥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10章 赤松山第12章 雙星輝耀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72章 總結會第248章 十分鐘之痛第149章 分別第95章 演福寺第154章 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