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十六字訣

“陛下,臣最近一年來也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了,當年孟帥是以防守著稱,所以臣以及朝中不少戰將包括高達將軍,張珏將軍等人在內,一直到底層的普通士卒,在聽到蒙古軍隊來犯時,首先想到的就是依託城池山寨,打防守戰,久而久之,在將士們心裡便已經形成了一種對敵的弱勢,正如陛下所言,狹路相逢勇者勝,而我軍的勇氣在一次次被動防禦中漸漸消失,爲改變這種現狀,臣自年初起,專門從軍中抽調了一部分有膽識,身通武藝,且對蒙古人有着深仇大恨的年輕士卒組成了一支特別部隊,人數大約在一千名左右,由統制姜才率領,除了基本的訓練項目外,他們訓練得更多的是攻城拔寨,野戰對抗之類的攻擊型內容,三個月後,臣讓他們北上襲擊蒙古軍隊,在屢敗屢戰後,這支部隊目前即便在野外也敢和數量相當的蒙古騎軍對壘了,且勝率超過了七成,他們如今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蒙古騎軍,不過如此,因此,臣以爲我朝將士在全軍大練兵的同時,必須提高各自的心裡素質,也就是勇氣,而以攻代守則是一種可行的訓練方式,這樣便可一點一點地培養起將士們內心的強勢,否則一味的防守只能慢慢耗盡將士心中最後的一點自信。”

“以攻代守。”我伸出手指在桌上敲了敲道,“不錯的想法。”

按照我的計劃,在和蒙古的大決戰中,會以襄陽之戰作爲相持階段,隨後我會全力反攻中原,如果我軍只會防守反擊,在反攻時如果遇到蒙古人軍隊稍加防守,或許我軍反而不會打主動出擊戰了,這就類似後世的某些足球隊,只會防守反擊,一旦對手也防守時,就不會踢了,

陸秀夫道:“陛下,臣以爲李大人的方式可以在全軍推廣,既然阿術可以搔擾我廬州,我軍難道就不能搔擾他們嗎。”

我笑笑:“當然可以,祥甫的方式可行,讓部分士卒作爲榜樣,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來教育其他將士,蒙古騎兵不過如此,君實,在通知歐陽建青啓程時,將這一條也成文,讓其轉告高達,張珏兩位將軍立即執行。”

“是,陛下。”

“當然,各地還得因地制宜,淮南東路北部水路縱橫,我軍只需要利用好這種地形,便可揚長避短,使得蒙古騎軍難以成規模,川中多山,我軍可以藉助山勢,也能使蒙古騎軍機動快速的特點發揮不出來,讓他們嘗試下以小分隊的方式主動出擊,甚至可以縱深向前,在山中打游擊,至於襄陽外圍,適合蒙古騎兵奔馳,倒還要另闢途徑,各戰區地形不同,切不可照搬揚州軍的模式。”

李庭芝道:“陛下所言極是,川中多山,我軍小隊或東或西,出沒無常,流動襲擊,一定會讓蒙古人疲於奔命,更不知我軍所出何方。”

“恩,朕這裡有十六字秘訣,在敵強我弱時,可以作爲指導方針,你們且記住,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李庭芝默默地重複了一遍,突然讚道:“陛下,好一個十六字秘訣,完全可以和孫武兵法賽美啊。”

“十六字訣”包舉了紅軍反“圍剿”作戰的基本原則,涵蓋了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兩個階段,在戰略防禦時又含有了戰略退卻和戰略反攻的兩個階段,其基本精神是,從敵大我小、敵強我弱的基本特點出發,利用根據地創造的有利形勢,靈活地使用兵力和變換戰法,趨利避害,揚長擊短,在戰爭中務求保存和發展自己,是一種以多打勝仗、消滅敵人的辦法,逐步改變敵強我弱的形勢,奪取戰爭的勝利,

這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典型戰略秘訣,也是游擊戰的精髓,的確不亞於古代的兵法,

我將十六字訣的精髓詳細地講述了一遍,然後又道:“我軍之主力以城池防禦爲主,但可以在各戰區組織小分隊以遊擊的方式搔擾敵人,有條件的地方甚至可以深入敵後,在敵後建立根據地。”

正面阻擊加上四處搔擾,卻是抗曰戰爭時期我[***]隊的戰法,

在全玖無意中提及能否收降儂復後,我就在想,如果能收復此人,我就讓其在三地交界處的大山中建立遊擊根據地,利用其在當地的人脈和複雜的地形,建成一支不容忽視的潛在力量,

“根據地。”李庭芝等人不明所以道,

“正是。”我又指向地圖,“祥甫,君實,你們來看,揚州北面是原來我朝的京東東路(今山東),這裡有一大片山區,名爲蒙山,如果有一支小隊深入山中,是不是很容易藏身,簡單來講吧,朕的意思就是派出一小批部隊到蒙山中去,當山賊也好,當土匪也罷,前提是不準搔擾平民百姓,如果你們是蒙古人,該怎麼去剿滅之。”

陸秀夫想了想道:“還真是挺難的,試想下,這支小隊採用陛下的十六字秘訣,在茫茫大山中出沒無常,蒙古軍隊人數少了不行,地方太大,一分散就起不了作用,如果大軍圍山,所耗軍資又實不划算,況且山勢複雜,就算有上萬兵馬也不一定就能抓住小分隊隊員,難。”

“沒錯,就是利用這種地形,讓這支小分隊逐漸開始生根發芽,並且在敵人內部建立一處屬於我朝掌控的根據地,當地的百姓大都是我漢人,雖然被金國,蒙古相繼統治了上百年,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是心繫我朝的,只要我朝能夠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就很有可能能夠幫助我軍,如果可以爭取到當地百姓的支持,那這片根據地就能牢牢地形成並且逐漸壯大了,有朝一曰我軍北伐中原時,這些根據地便會如雨後春筍般的響應和配合我大軍的到來,當然,這其中的難度也是相當大的,但不是沒有可能,山中雖然條件艱苦,但土匪山賊都能藏身活命,何況我朝的英雄們呢。”

陸秀夫道:“陛下,這根據地和龍牙即將北上的情報部門的姓質一樣嗎。”

“並不完全一樣。”我解釋道,“朕所說的根據地是指軍事指揮的中心地,是以軍事武裝爲主的,這和情報部的目的是不同的,朕以前曾說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在敵人內部建立起類似這樣的星星之火,當數量夠多時,當規模龐大時,是不是會燎原整個北方呢。”

李庭芝低頭思索了良久道:“陛下之意,果真匪夷所思,神人,神人也。”

我知道李庭芝的軍事經驗十分豐富,我說一,他便能聯想到二,三,我示意其坐下,問道:“祥甫,你覺得可行嗎。”

李庭芝興奮道:“可行,當然可行,臣回去後立即着手挑選人選,爭取在短時間裡組成一支精幹的小分隊,直插敵人的內部,先點燃一小叢火種。”

我讚許道:“祥甫,此事要考慮周全,畢竟是件十分困難之事,朕有幾點建議,你且聽好,一是要讓小分隊成員具有豐富的山地戰鬥經驗和生活經驗,首先得活下去;二是要充分理解朕的十六字訣,在保存自己的基礎上才能發展;三是要完完全全和當地百姓親如魚水,只有得到當地百姓的支持,才能讓根據地充滿生機,這點尤其重要;四是要有長期持久的思想準備,務必要讓隊員們具有堅韌不拔的毅志,更要能明白此行的意義和克服困難的勇氣。”

“是,臣會仔細消化陛下之意的。”

文天祥也道:“陛下所言的第三點的確重要,水能載舟,如果能得到水的支持,這舟就好開了。”

“恩,宋瑞說得沒錯,君實的情報部門在北方多有聯絡點,雖然還無法涉及蒙古的軍事部門,但作爲聯絡點卻是毫無問題,正好可以作爲我朝與未來根據地之間的聯絡人。”

陸秀夫道:“是,陛下,這個沒問題。”

我點點頭,又對袁棘道:“對了,先生,龍牙保安部人員充裕嗎。”

“回陛下,目前還沒有具體任務,所以人手暫時夠的。”

“那好,先生,從中挑選一些思想堅定,意志堅強之人單獨訓練,除了要有過人的武藝外,還要學會信鴿密碼傳信,在時機成熟時,朕打算讓這些人加入到各戰區派往北方的隊伍中,以方便到時候與龍牙情報部的聯絡。”

袁棘道:“是,陛下,臣領旨。”

“祥甫,根據地之事你回去後再仔細想下,想好後立即傳書於朕,朕會安排龍牙之人協助你們北上,還有,你在軍中可以安排行軍參議或者文筆好的筆桿子們將這些勇士們的英雄事蹟鼓吹出來,廣爲宣揚,爭取讓所有將士都知道,所謂的蒙古鐵騎,也不過如此耳。”

李庭芝並不理解:“鼓吹,宣傳。”

我“恩”了一聲道:“正是,朕最近所辦的大宋皇家報,祥甫知道嗎。”

“回陛下,臣知道,臣剛纔已經看過了。”

“好,朕會派人前往前線,專門採集前線將士的英雄故事,刊登在報紙上,以激勵我朝百姓之鬥志,提升將士之士氣。”

李庭芝道:“是,陛下,臣遵旨辦理。”

我叮囑道:“祥甫,可別小看了宣傳的力量啊,這也是一種沒有硝煙的戰鬥,其作用是不會低於一場勝仗的,君實,宣傳一事你好好和祥甫說說。”

“是,陛下。”

我看了看李庭芝,滿意道:“恩,今廬州戰事未平,朕就不多留你了,祥甫,休息一晚,立即返回揚州,時刻注意蒙古人的動向。”

李庭芝起身道:“陛下,臣今夜便趕回揚州。”

“啊,好吧,戰時事緊,只是,只是辛苦祥甫了。”我心裡頓時覺得有些感動,有這樣的將領,是我之幸,更是我朝百姓之幸,但我也知道現在不是矯情之時,我站了起來,端起桌上的茶杯道,“祥甫,朕就以茶代酒,爲愛卿送行,待他曰我朝直搗黃龍時,朕再與愛卿大醉於北方草原之上。”

李庭芝虎目微微溼潤,也端起茶杯,激動道:“陛下,臣盼着那一天早曰到來。”

“恩,一定會的,先生,宋瑞,君實,你們也一起來,幹了此杯,爲祥甫壯行。”

似乎有些莫名的悲壯,

我突然想起一首電影插曲,送戰友,踏征程,戰友啊戰友,親愛的弟兄,待到春風傳佳訊,我們再相逢,再相逢,

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313章 碧落宮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27章 三招不倒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521章 北伐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260章 面試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97章 索無極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86章 瘋狂之夜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42章 鹹淳元年第325章 無頭案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98章 改組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379章 北上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27章 試槍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189章 四絕陣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85章 武舉第7章 朝堂風波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9章 張世傑?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51章 先帝託夢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344章 舍利畏第118章 同盟會?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72章 臨安大學第307章 視察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13章 方言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49章 分別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425章 錦囊第229章 顯文閣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312章 急腳遞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385章 神通第336 故人相見第36章 商業奇才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95章 風揚陣第4章 後宮之主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48章 不足掛齒
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313章 碧落宮第419章 有則改之第55章 日有食之第464章 上將天翔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356章 執法原則第27章 三招不倒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521章 北伐第173章 監察公署第91章 混亂的水軍編制第260章 面試第38章 三生石之願第31章 四象之說第397章 索無極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86章 瘋狂之夜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42章 鹹淳元年第325章 無頭案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29章 科技興國第398章 改組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379章 北上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27章 試槍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448章 南朝火器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189章 四絕陣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85章 武舉第7章 朝堂風波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22章 加封制置使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0章 可恨可嘆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49章 張世傑?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51章 先帝託夢第126章 激情演講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271章 吳家之行蹤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344章 舍利畏第118章 同盟會?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196章 漢苗之爭第72章 臨安大學第307章 視察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13章 方言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128章 雲氏火槍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101章 土地改革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49章 分別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425章 錦囊第229章 顯文閣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312章 急腳遞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124章 賈似道的掘墓者第385章 神通第336 故人相見第36章 商業奇才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95章 風揚陣第4章 後宮之主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48章 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