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壽和

楊璉真迦想了想道:“太師大人,針對秋疾,相術上說,只有一個應對辦法。”

“是何,快說。”

“那就是不要讓強勢強到足以吞噬弱勢的地步。”

賈似道衝口而出:“和上位對抗。”

楊璉真迦微微一笑:“貧僧以爲,也不能說是對抗,而是應當爭取一定的權益,以阻止強勢的蔓延吧,比如,比如是否可以和太后多些接洽,以獲得後權的支持,呵呵,太師大人,貧僧不通政務,僅僅是從相術的角度來詮釋秋疾的含義,其它的都是胡亂而言,當不得真,當不得真啊,以太師之大智,想必早已胸有成竹,太師,貧僧再敬您一杯,這中華御液還真是不錯,雖說勁力大點,可夠味啊。”

“太后。”賈似道心裡一亮,舉着酒杯暗自想道,太后對自己可是一向不薄,

鹹淳三年二月一曰,大朝會,

這一天的大朝會和以往的朝會大不相同,在我的龍椅旁邊,多了兩張椅子,兩個女人,太后謝道清和皇后全玖分別坐在我的左右,

大慶殿中的大臣們心裡都很清楚,這是皇帝的家事,尊皇太后稱號和冊封皇后,爲了方便起見,我將兩件事情放在了一起進行,

“參見太后,參見陛下,參見全妃娘娘。”

“各位愛卿,免禮平身。”

“謝陛下。”

“各位愛卿,在朝會開始之前,朕有兩件喜事宣佈,你們都看到了,太后與全妃都在此,朕所說的這兩件喜事就是有關太后和全妃的,小七,宣旨。”

“是,陛下。”小七向前一步,高聲道,“奉皇太后寶,上尊號曰‘壽和’。”

殿內羣臣在賈似道的帶領下,齊聲恭賀道:“恭喜壽和太后。”

謝道清微笑道:“衆位愛卿,免禮。”

“謝壽和太后。”

所謂尊號,乃爲尊崇帝后爲之所上之稱號,尊號始於秦代,一般用於外交、禮儀、祭祀等,時至唐代,爲皇帝上尊號之風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有死後追加者,而生前加尊號又分爲兩種情況:一是加於在位之時,二是皇帝遜位之後,爲太上皇,由繼位皇帝爲之加尊號,帝后的尊號均不需避諱,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叫,

尊號與諡號、廟號不同,諡號是帝王死後所上,廟號是皇帝死後在宗廟中的稱號,到了後世,帝后的這三種稱呼大都混在一起了,

小七繼續道:“壽和太后冊、寶禮成,另加封謝堂、謝弈修等二十七人各進一秩,高平郡夫人謝氏等二十二人各進封、特封有差,加封名單由禮部附錄。”

“謝壽和太后,謝陛下。”謝弈修代表謝家之人大禮跪謝道,

謝堂,謝道清內侄,時任平江廉政分署署長,在歷史上,這謝堂也算是留名之人,1275年十二月,賜進士出身,除同知樞密院事,次年正月除知樞密院,銜命與元軍議和,被脅迫北遷,後死於北方,

“免禮。”我笑笑道,“朕也恭賀壽和太后,壽,久也,和,和諧、平穩也,這兩個字連在一起,就說明我朝運數長久,國家和諧平安,好兆頭也。”

羣臣再次齊聲道:“恭祝我朝運數長久,國泰民安。”

“恩,小七,繼續。”

WWW▪тt kan▪¢ o 小七接着宣旨道:“全妃娘娘端莊賢淑,德才兼備,舉止談吐溫文爾雅,處事待人得體大方,入宮數年,恪盡職守,實爲後宮之主的不二人選,今冊封妃子全玖爲大宋皇后,欽此。”

全玖起立,微一躬身道:“臣妾謝過壽和太后,謝過陛下。”

“皇后,免禮。”

大殿中的所有大臣又一次齊聲道:“參見皇后,恭喜皇后。”

全玖轉過身來,面對大臣,微笑道:“免禮,本宮謝過各位大人。”

“謝皇后。”

冊封儀式結束後,謝道清、全玖隨即離去,我道:“各位愛卿,下面繼續朝會。”

戶部尚書馬光祖首先奏道:“陛下,鹹淳二年的稅收及支出統計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最終數字顯示,全年總稅收超出原計劃的五成,去年的支出超過預算的三成,詳細報告今曰下午會送到宮中,請陛下指示。”

“好,馬愛卿,今年各部的預算朕已經全部看完,因戰爭可能在今年爆發,所以,朕決定,將今年軍務院的預算分爲兩部分,一是常規開支,包含普通軍需物資,這部分開支維持原有的流程,二是特殊開支,這部分支出朕會令軍務院提交專門的申請,朕審批後由戶部撥款,對於這部分特殊款項,戶部只需記錄即可,其審覈事項朕會親自來處理。”

“是,臣遵旨。”

有關軍備的特殊支出,主要是指火器製作所需的費用,按照我的計劃,到今年年底之前,打算產出至少兩百門火炮,兩萬支火槍,儘可能多的投擲彈,

雖然我在年前就已經通知軍務院,令各軍區分別派出一千人的部隊前來臨安接受火器的培訓,但因爲火繩槍的弱點,反不如投擲彈方便,如果投擲彈的數量足夠多,在近距離的作戰中,其效果還要大於火槍,而且,投擲彈的使用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在敵人尚遠時,首先用火炮轟擊,稍近一些,改用火槍射擊,火槍火炮的弱勢所在,是無法像後世般在遠處殲滅敵人的,當敵軍攻到眼前時,投擲彈便可大量殺傷對手,儘管威力遠不如後世,但可以用密集的數量來彌補威力的不足,

只是,太耗錢了,不過,這個我也無法再去計較了,只要能將敵人消滅,錢財嘛,慢慢再賺就是,製作火器其實就是在燒錢,但這種費用是不能省的,

製作火器的費用,佔到了整個軍費開支的六成以上,對於朝廷來說,也是一筆最大的開支,爲了不影響生產,我還打算從今年起,將獅峰商行和蒲氏商行的利潤也填充到軍費的特殊開支中來,無論如何,不能因爲缺乏彈藥而影響到戰爭的勝負,

吃完中飯,我在袁棘小七的陪同下前往獅峰,打算向蕭天、蒲壽庚仔細瞭解下獅峰和蒲氏商行的資金狀況,我知道,如果要靠火器擊敗蒙古,所耗費的錢財一定是個無底洞,同時,我通知了田修顏和公孫小宸,讓他們晚上到獅峰,我準備和他們談談,告訴兩人前往高麗所要做的事情,順便餞行,

在我離開皇宮後不久,賈似道來到了寧坤宮,祝賀剛剛被尊稱爲“壽和太后”的謝道清,

“老臣參見太后,恭祝太后尊號‘壽和’。”

“賈愛卿,免禮,今曰怎麼有空來見本宮。”

“太后,老臣專門前來寧坤宮給太后賀喜。”

“愛卿有心了,坐吧,正好陪本宮說說話,喝喝茶。”

“是,太后。”賈似道坐下後道,“太后,這壽和二字倒是十分喜慶,給我朝增加運數啊。”

謝道清笑笑:“這個稱號還是官家所選定的,初時,有三個備選名稱,官家認爲,‘壽和’二字涵義深遠,遂定之。”

“太后,這兩年來,官家是大不一樣了,老臣是越來越看不懂了。”

“是嗎,太師,你這句看不懂是指官家好還是不好呢。”

賈似道喝了口茶道:“回太后,自然是好的,這兩年來,我朝之國力逐漸恢復,百姓之生活穩定向上,如果沒有蒙古在外覬覦,我朝的形勢之好,實不亞於先帝年間的端平中興。”

“恩,愛卿所言極是,本宮當年並不喜歡官家,甚至認爲官家根本就不可能做箇中興大宋之明君,還好先帝眼光敏銳,這點令本宮不得不佩服,還有就是太師你,在大多數朝臣反對之時,你力排衆議,堅持將官家扶上了皇位,對此,本宮也很是佩服太師的眼光,同時也十分感激,本宮以爲,待我朝中興之際,這中興之臣,當首推太師也。”

賈似道也不知道當年之事是對是錯,只是謙虛道:“太后過獎,最近一年來,老臣並沒有做出多大業績,遠不如朝中的年輕人了。”

“愛卿,你也不必自謙,倘若沒有你的堅持,官家能否上位,還說不定呢,所以說,這中興之第一大臣非你莫屬,這點官家也曾向本宮講過。”

賈似道不露聲色道:“是嗎,太后,官家如何說的。”

謝道清看了看賈似道,輕描淡寫道:“太師,官家言及,當年你有擁立之功,官家自是不會忘記的,如果沒有當年之事,官家很有可能就無法上位,也就沒有今天的大好局面了,官家不是那種忘恩負義,過河拆橋之人,太師,你自然知道有句古話,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時至今曰,太師還不是百官之首嗎,這就足以看出官家對你的厚愛之情了,太師,官家以師臣待你,與公與私,太師都是官家心中的重臣,至於外界所說的什麼三權相爭,本宮不去過問,太師你也一樣,根本不用去理會。”

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20章 火藥司第42章 鹹淳元年第530章 入城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92章 聖公洞第520章 戰俘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336 故人相見第451章 同福鎮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45章 劫數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108章 雙飛翼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557章 北進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135章 蒸汽機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72章 臨安大學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88章 賈府會議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93章 傑瑞。波羅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44章 夜襲第41章 火繩槍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451章 同福鎮第481章 喜事第58章 火槍雛形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350章 震天雷第100章 贈字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41章 破虜軍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08章 秋疾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95章 演福寺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5章 日有食之第325章 無頭案第118章 同盟會?第469章 鬥將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409章 壽和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386章 失憶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82章 禁軍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387章 劫持第392章 帝王學第153章 劍痕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230章 行省制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
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20章 火藥司第42章 鹹淳元年第530章 入城第61章 開源節流第292章 聖公洞第520章 戰俘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336 故人相見第451章 同福鎮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45章 劫數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108章 雙飛翼第143章 郝經北迴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112章 赤松秘籍第557章 北進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135章 蒸汽機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235章 軍改會議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72章 臨安大學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88章 賈府會議第291章 法律和慣例第541章 阿術撤軍第93章 傑瑞。波羅第432章 尼娜女士第44章 夜襲第41章 火繩槍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451章 同福鎮第481章 喜事第58章 火槍雛形第76章 初出茅廬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350章 震天雷第100章 贈字第68章 以剿代練第241章 破虜軍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408章 秋疾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164章 上樑下樑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95章 演福寺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55章 日有食之第325章 無頭案第118章 同盟會?第469章 鬥將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40章 帝師之慮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23章 下江南檄第409章 壽和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543章 血鋒短匕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386章 失憶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339章 穿越苗區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82章 禁軍第19章 老臣江萬里第500章 火器與武功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193章 三份奏摺第387章 劫持第392章 帝王學第153章 劍痕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230章 行省制第64章 你若來了 ,便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