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章 東郭先生與狼

看着接過葛巾,將被打溼的髮髻和鬍鬚一點點擦乾的中年士人,趙無恤心裡滿是疑問。

在後世,東郭先生的故事家喻戶曉,只是很少有人瞭解,這位先生卻是和趙鞅一個時代的人。趙無恤本以爲這是寓言故事裡虛構的,誰料他征伐中山之際,卻替趙鞅見到了這位東郭先生。

而且這位先生與寓言裡的老好人形象還有些相似,一進門就請求趙無恤停止攻擊中山。這倒是讓無恤覺得有些新鮮,因爲這些時日裡跑來投奔的各路士人,基本是懷揣“妙計”,說可以助趙侯速滅中山,以此博取任用的。逆勢而行者,還真就唯此一人。

是愚笨呢?還是大智若愚呢?得考校考校他。

於是趙無恤發問道:“先生是中山國的官吏?”

“不是,小人乃濟北庶民。”

“先生是受中山國所託而來?”

“也不是,小人與中山公室素無來往。“

趙無恤有些糊塗了:“既然事不關己,先生又非中山人,若是按照郡縣籍貫歸屬,還應該算趙國人,何苦要來勸說寡人停止征伐中山?”

東郭先生正襟危坐,嚴肅地說道:“只因萬事莫貴於義,今趙侯伐中山,爲不義之舉。”

趙無恤啞然失笑,帳內正看這熱鬧的趙國軍吏們聞言,頓時也哈哈大笑起來,覺得這人怕是得了癔症吧,跑到軍營裡說打仗不義。

尤其那些滿腦子是軍功和榮耀的勳貴子弟,更是不以爲然,笑說東郭先生胡言亂語,趙國討伐中山,是以堂堂正正之師伐之。

趙無恤也未阻止,而是靜靜地觀察東郭先生的反應。

東郭先生沒有被這些笑聲嚇到,直到嘲笑稍稍平息,才反問那些勳貴子弟:“小人聽說趙國律法嚴明,如果有一人,進入了別人家的園圃,偷走了人家的桃李,此乃何罪?”

有人答道:“此乃盜竊罪,按照《趙律》,或斷指,或罰錢,或服輕役。”

“然,盜竊之舉,衆人聞而非之,爲政者得而罰之,刑律中也明令禁止,這是爲何?只因盜賊損他人之利,而使自己得利,是不義之舉。盜竊桃李尚且不義,那盜竊別人的狗、豬、雞等家畜家禽者,更是不義,損他人之利愈重,就越是不義。但今日趙國伐中山,佔其城邑,奪其百姓,遷其寶器,本應是大不義之舉,二三子卻交相稱讚,這豈不是大謬?”

勳貴子弟們一時間沒轉過彎,被他繞糊塗了,理屈詞窮,還是趙無恤笑道:“先生休要欺負彼輩年輕,偷換了概念。趙伐中山,是因爲中山叛趙,不義在先,此舉違背了黃池之會時的諾言,寡人是上承天子之命,下應百姓呼聲,以侯伯的身份去討伐,此乃義戰。”

“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東郭先生笑着搖了搖頭,對於趙國如何操縱中山國內的貴族反叛一事,他常年在燕、齊、中山間走動,自然是一清二楚,卻也不點破,而是說道:“君侯攻中山,爲了攻取一個三裡之城,七裡之郭,殺人多時多達千餘,少的時候也成百,除了直接作戰死掉的,趙國與中山國的百姓因戰爭貽誤農時、凍餒、疾病等而死者,更是上萬!”

他的語氣不由加重起來,幾乎已經變爲斥責:“自古以來,除了少數幾次外,這天下就從來沒有過義戰!兼國覆軍,賊虐萬民,剝振神位,傾覆社稷,百姓離散,廢滅先王,何利於上天?何利於鬼神?何利於百姓?如果說中山背棄盟約是小不義,那君侯因怒而攻伐中山,卻是大不義!”

“大膽!”帳內視趙無恤如神,視軍功爲升遷坦途的勳貴子弟頓時怒了,拔劍要斬東郭先生,卻被趙無恤制止。

“寡人從不因言殺人,汝等退下!”

對於趙侯而言,這位東郭先生,是越來越有趣了……雖然他屁股坐在趙國的對立面,但也說明,這世上不論哪國,都有在野的高人啊。

勳貴子弟們恨恨地下去了,東郭先生也知道方纔是自己有些激奮了,過了一會,才放緩語氣道:“這是小人一孔之見,何況,如今中山已經求饒請降,願意割讓滹沱河南岸土地,君侯想要的東西已經得到,奈何還要入其國家邊境,芟刈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覆其社稷,遷其重器,一味地要滅亡中山呢?”

這東郭先生是個很有學識的人,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跟他繞邏輯是自取其辱,趙無恤便單刀直入地說道:

“古人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戎狄志態,不與華同。中山乃鮮虞白狄所建,戎狄豺狼也。如今就算中山國蜷縮起四肢,弓起背埋起下巴,像刺蝟一樣蜷縮,像蛾蛹一樣曲身,以此求得趙國的憐憫。但狼就是狼,等危機過後,中山必然反撲,往趙國的心腹之地狠狠捅上一刀!”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對於距離首都鄴城才三百里的中山國,一貫多疑的趙無恤是不會允許他們作爲獨立的政權存在下去的!

東郭先生卻不死心,苦口婆心地勸誡道:“但是君侯,諸侯用夷禮,則夷之;戎狄用夏禮,則應華夏之,鮮虞人進入河北已百餘年,沐浴華夏之風,建國曰中山,處處效仿趙國,中山爪牙變鈍,尾巴捲曲,已經不是狼了,而是被拴在諸夏門邊的一條家犬……”

他數次從齊國進入中山,見證了這個戎狄之邦的變化。剛剛遷來時,白狄人以畜牧爲主,三尺高堂爲室,房草不剪,採椽不刮、披髮吃半生的肉,語言與諸夏不通。然而僅僅過了一百年,中山國建立後,鮮虞人,尤其是上層貴族在風俗、文化、飲食習慣上,都在拼命向中原靠攏。

鮮虞人沒有自己的文字,一切史詩、記錄、文書都用華夏篆字,隨着大量中原百姓的遷入,國內會說夏言的人越來越多,中山話已經與東陽方言越來越近似。

中山的建築、機構,無不是模仿趙國,宮廷裡整套編鐘、編磬,也儼然把自己當做華夏諸侯,據說中山的公室還接納了幾位孔子的弟子冉雍、宓不齊,請他們爲中山貴族教授詩、書,同時推動一個大計劃:東郭先生親眼看見過一箇中山子的銅器銘文,銘文裡大談天命、忠、孝、仁、義、禮、信等,同時通過種種編造的傳說,證明中山其實不是戎狄,而是姬姓、子姓的殷周後裔……

東郭先生覺得這是好現象,中山人所做的努力,不能因爲趙侯一句“戎狄豺狼”而徹底否定!

他再拜懇求道:“縱然中山有罪,其百姓何辜?滅其社稷,夷爲郡縣,鮮虞人必然怨怒而反抗,反而將戎狄效仿華夏的勢頭中斷了。君侯莫不如順勢同意中山的求和,昔毛寶放龜而得渡,隨侯救蛇而獲珠,蛇龜尚且不如狼有靈性,若是趙侯讓其苟延殘喘,中山國敢不效龜蛇之誠!”

東郭先生言罷,趙無恤默然良久,才道:“先生,你當真不是中山國的說客?”

東郭先生雖然瘦巴巴的,卻也有士的尊嚴,他挺起了胸膛,發誓道:“如有欺瞞,願受萬刃加身!”

趙無恤嘿然,若真如他所言,那這東郭先生這種多管閒事的風格,還真和戰國時期到處滅火的墨家相似,義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不過,他也已經聽出來了東郭先生言中未盡之意……

“寡人當真不信,世上會有無私無利之人。先生今日前來,只怕不單單是想要爲中山求情吧?”

見東郭先生面有躊躇,趙無恤知道自己猜中了,不由笑道:“先生方纔之言雖然有理有據,但尚不能讓寡人答應不征伐中山國。如今大雨未停,大軍不行,與其在此虛耗時光,先生不如將心裡所藏的話坦然相告,也許就能說服寡人……”

東郭先生嘆息一聲,知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索性坦言道:

“雖然小人愚鈍閉塞,卻也聽說過一句童謠,濟水畔、黃池上,侯非侯,王非王……”

“黃池之會後,趙侯已從周王處獲得了號令天下的斧鉞,五伯九侯,無不景從。趙侯已經得到了想要的名實,但這斧鉞要如何使用?卻有商榷之處,如今趙國定軍爵,上首功,兼併魯、衛,存的是以兵威征服諸侯,化爲郡縣的心思。此舉雖然簡單,卻略顯粗暴,諸侯定然不會束手就擒,故而這平天下之路,必然滿是荊棘,也不知還要打多少仗,死多少人。故而小人覺得,趙侯還有另外一條路可以選……”

“何路?”

“以斧鉞威人而不殺人,存滅繼絕,弭諸侯之兵,息九州之亂,興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倘若如此,趙侯仁義之師,不費兵戈而天下歸服!”

ps:東郭先生故事的原型是明人的《中山狼傳》,故事裡追逐中山狼的正是趙簡子趙鞅,這件事時隔千年,也不知明人有何依據。寓言裡又說東郭先生是“墨者”,不過這時候墨子纔剛出生,所以不可相信。不過小說就不用考慮那麼多,劇情需要,就把東郭先生拿來用用,把他當做一個不是墨家,思想卻先於墨家的春秋士人吧,故參考墨家的《貴義》《非攻》《兼愛》諸篇,給東郭先生加上了一點弭兵、好義的色彩。

晚上還有一章

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904章 巨輪第993章 鳴條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085章 徐偃王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548章 濟清第204章 君與臣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284 魯國大夫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807章 韓策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932章 鹽粒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162章 大道第863章 魏韓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646章 大風(3)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096章 濟北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52章 將治魯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08章 成之誓第956章 合縱(上)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952章 連橫(下)第423章 雪橇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340章 巫頌(下)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86章 少樑砲第1章 家族黑歷史
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697章 攜芍藥以求兮(上)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700章 鄭國的未來在何方?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904章 巨輪第993章 鳴條第268章 金蟬脫殼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64章 仲尼弟子(下)第70章 數典忘祖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858章 馬革裹屍第1085章 徐偃王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130章 射分四耦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789章 太陽照常升起(下)第266章 侈靡之業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882章 秦歌一曲(上)第1084章 死於安樂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356章 人之將死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303章 陪臣執國命第920章 君子死而冠不免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1060章 聲東擊西第548章 濟清第204章 君與臣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284 魯國大夫第524章 誰執牛耳?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217章 秋日之陽(二)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556章 如飛蛾之赴火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807章 韓策第766章 宥之?殺之?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358章 世子之位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932章 鹽粒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91章 子產之政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216章 秋日之陽(一)第1162章 大道第863章 魏韓第725章 韓氏之敗第104章 照打不誤第646章 大風(3)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1096章 濟北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086章 最後的君子第1018章 吾家之千里駒!第1014章 涇渭分明第502章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第522章 十年後的霸主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431章 營中有變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136章 大射儀(中)第702章 蒼茫世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855章 臨戰合刃之急者三第352章 將治魯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909章 靜女其姝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208章 成之誓第956章 合縱(上)第500章 美人離殤第952章 連橫(下)第423章 雪橇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340章 巫頌(下)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86章 少樑砲第1章 家族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