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問鼎之志

楚國的中心是江漢,這裡有川澤山林之饒.

與冬麥開始金黃的齊魯之地不同,江漢的顏色是綠色的:起伏不平的山川一片綠意,漢水兩岸的窪地到處是插着綠色秧苗的稻田,湖沼池塘裡還有大片大片的荷花和菱角,荷葉菱葉綠得發亮,荷花則只是骨朵。採蓮女划着小船遊走其間,拔出蓮藕和菱角,進貢給居於湖邊高臺上的王室貴人。

這座高臺是楚靈王之時建造的,是那個遊宮、細腰、巫音時代的遺留,在此可以眺望整個鄀郊東湖。臺上,楚國最美麗的長公主季羋穿着絲質的紗衣,她取過侍女獻上的菱角,親手輕輕剝開,擺放在青煙嫋嫋的祭案上。

現在是春分後第十五日,是清明祭祀親友之時,季羋在爲六年前死於吳師入郢的一位閨中友人祈福招魂,她生酷愛菱角。

季羋跪坐在蒲席上,細腰襯托得身材更加玲瓏,她閉目輕輕念道:“餚羞未通,女樂羅些。《涉江》《採菱》,發《揚荷》些。魂乎歸徠!無東無西,無南無北……”

六年前她還只是個十四歲的少女,如今卻已嫁做人婦,但那逃亡路上的恐懼依然魂牽夢縈,她在王兄庇護下是僥倖逃走,但留在郢都的女伴們,據說下場極其悽慘,吳國人,真是一羣禽獸……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輕輕的腳步聲,以及男子的話音,打斷了她的祭拜。

“楚國的老令尹屈到也喜歡吃菱角,死前還囑咐後人以菱角祭祀,但這不符合禮儀,於是他的兒子屈建沒有遵從。祭國君要用牛,祭大夫用羊,祭士用小豬和狗,祭普通人用烤魚。竹籩木器裡裝的果乾和肉醬,則從國君到普通百姓都可以用。但!唯獨不能不進獻珍貴稀罕的東西,不陳列品類繁多的食物。菱角便是其中之一。令尹尚不能因爲自己的嗜好而違犯楚國的《雞次之典》,何況一個大夫之女乎?畀我,將菱角撤下,換上適合她品級的祭物罷。”

季羋一回頭。卻是她的兄長,楚國的王,他今年才二十四,戴着楚人標誌性的玄端高冠,走路時一對寬袖翩翩若舞。腰間長達三尺半的長劍“莫邪”幾乎要落到地上。

楚王之怒,伏屍十萬,流血漂櫓,但季羋卻不懼怕,她略帶委屈地嬌嗔道:“王兄……大祭完了?畀我只是在私祭而已。”

楚王熊珍卻很嚴肅,似乎還沒從國祭的氣氛裡走出來,他道:“不然,祭祀可不是小事,楚國因爲驕奢和沒有秩序,纔有了郢都被破的恥辱。如今我要開展新政,復興楚國,一切都要從嚴,身爲王室之人,你更不可帶頭違反!”

自從遭遇破都奔亡之恥後,王兄變了許多,變得成熟,變得嚴肅,也變得不近人情起來。季羋這才收斂了撒嬌,輕聲應諾。讓人將菱角撤下,結束了這場私祭,卻仍嘟着嘴,生氣地看着湖中景色。不理會兄長。

楚王可能是覺得方纔對妹妹太過嚴肅了,又淡淡地問道:“你婚後便搬到了隕縣,上月纔來到鄀都,可習慣此處的氣候飲食了?”

“都是江漢之畔,並無太大差別……”

季羋見兄長冷麪孔下面暗含着關切,這才消了小脾氣。又顰眉擔憂地問道:“王兄,六年前吳軍攻破郢都,四年前吳國太子夫差伐楚,又打敗楚國的舟師,俘虜了潘子臣、小惟子和七個大夫,甚至連叔兄子期的兵卒也在繁揚被擊敗。雖然王兄將國都遷到了偏北的鄀,可若是吳軍再來,還能不能守住?是否還會遷都?”

“遷都?還能遷到哪,是遷去方城之外的宛、葉,還是遷到我們楚人祖祖輩輩生活的荊山?回到那種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日子?”

季羋默然,楚王扶着劍,站在高臺上指着周圍道:“三百年前,這片平原尚完全被山林湖沼覆蓋,只有零星的濮人和越人在水邊漁獵爲生。”

“後來,楚人從荊山裡走出,征服了此地的各部族。吾祖蚠冒在最高的丘陵頂端用木材和泥土築起了第一座粗糙的小邑,又從北方商於故地遷來人口,命名爲下鄀。”

“這裡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小縣,被當成郢都北部要塞,因爲無論是秦還是晉、齊,強國們都在北方。然而讓吾等沒想到的是,楚國的死敵居然是從東方,從淮河、大江逆流而上的吳國人!”

季羋只好直言安慰道:“郢都失陷,應該怪奸相子常,不怪王兄……”

“不止是子常禍國,還因爲我年輕時太過散漫,太過無知,畀我,你可知道,每年清明祭祀亡魂,都是我最艱難的時刻。我匆匆逃離章華臺,將母親扔給了吳人,險些被侮辱……我離開郢都時,楚人扶老攜幼相隨,但我爲了快些逃走,卻捨棄了他們,仍由他們被吳軍追捕爲奴隸,或死於溝壑江河之中,這些都是我之罪也!”

楚王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裡,直到季羋輕輕撫着他的手,才反握住了妹妹,對她說道:“但吾等不會再逃了,遷都下鄀後,我任仲兄子西爲令尹,叔兄子期爲司馬,讓他們改革國政,如今已有些起色。你放心,吳國人會被擋在大別、小別之東,擋在江漢之外!楚人將重獲先祖的勇武和意志,在這片土地上繁衍恢復。”

季羋知道兄長說的沒錯,而今她視線所及,昔日的小縣皆已成爲繁華都邑,關卡、穀倉、磚砌武庫、木屋館舍和店肆集市,一座接着一座。

十餘座碼頭羅列漢水之濱,港口裡停泊着無數船隻。漁船和河流渡筏絡繹不絕,商船則源源不斷卸下來自楚國各地的貨物,楚國的新舟師在河上巡邏,蜈蚣腳般的船槳輕輕拍打水面。

在它們之外,圍繞着堅實的高牆城垣。

這便是王兄知恥後勇下,治理出的新楚國!

卻聽”錚“的一聲響,名爲“莫邪”的佩劍出鞘,如水波一樣的紋路反射着陽光,讓人生出炫目之感。楚王握着它猛地一揮,將一根木欄杆劈爲兩半。

他望着江漢立誓道:“給我十年時間,一定能讓楚國復興。我不僅要滅亡叛逆的附庸,打敗吳人,恢復舊的疆域,還要重新拾起先祖莊王的志向。問鼎中原!不然,便如此木!”

季羋心馳神往,這纔是她的兄長,內心敏感而柔軟,在自己面前卻永遠扮演着剛強的楚王!

細腰盈盈一握的楚國公主伏地而拜:“王兄的話。一定能做到,季羋等着看你帶領楚國再度問鼎那一天!”

……

自去年魯國內亂以來,齊侯雖然有心爲三桓“討回公道”,但魯國新執政趙無恤在陽關、須句一帶部署重兵防禦,晉人也在衛國不斷挑事牽制,尚在恢復中的齊國無法投入太多兵力。

於是乎,從頭到尾百餘日,北線並無戰事,齊人謹慎,魯人也不想引發大戰。雙方連一場像樣的仗都沒打起來。拖到三四月間春風化雨,泰山南北的山路變得泥濘不堪,齊侯那虎頭蛇尾的伐魯行動只能告一段落。

也是趙無恤在魯國內部的雷霆手段,壓服了所以反抗者,才讓齊人無機可乘。

既然齊人暫時消停了,眼見農忙結束,趙無恤的幕府卻要開始行動了。

過去幾個月,縣制在組織春耕,調集縣兵防禦齊人上都顯示了其優越性,有了縣制後。原本一盤散沙的魯國像是治好了風溼的病人,變得手腳靈活起來。

這讓那些反對者無話可說,於是魯國便準備設置第二批新縣,首先是曲阜及其周邊城邑合併爲魯縣。此縣人口近十萬,是魯國人口最衆的縣。北部的陽關、龍邑、龜陰、博邑組成了樑父縣,這裡山勢崎嶇,邑落狹小,人口不足四萬,是人口最少的縣。

再就是位於東地和西部交界的費邑、東陽、武城、顓臾等處將組成費縣。這裡是趙氏幕府控制東地諸大夫的樞紐,也是南下邾、滕、薛等小國,東進莒國海濱的必經之路,在趙無恤的戰略佈局上是重中之重!

然而,就在設置費縣的過程中,卻有一個邑公然反抗,他們拒絕交出邑兵和政權,還將那僚吏扔下城牆!

“顓臾不服大將軍,武裝抵抗設縣!”

得到這個消息後趙無恤沒有惱怒,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直暢通無阻,有一個反抗者跳出來也好,正好能殺一儆百。

他迅速召集幕府僚吏來商議此事,如今魯候的朝廷已經完全成了擺設,幕府成了唯一一個說話算數的行政機構。

幕府中沿襲了家臣制度,有家老、家司馬、家祝、計吏、工正、馬正、車正、倉吏,乃至於賓客、諸吏等。

這些人是向趙無恤個人委質效忠的晉、魯人士,很受信任,趙無恤讓他們預聞政事,託爲心腹之臣。但是他們不是朝廷的正式官員,平時只是沒什麼權力的僚佐,但卻有機會被趙無恤任命爲縣吏,亦或是率軍出征的將帥,稱之爲“加官”,這些僚吏在任官時可以領取相應俸祿,但隨時可以撤換。

在魯國各縣基層,世卿世祿就此宣告終結。

通過這些僚吏,趙無恤的幕府竊取了曲阜朝廷的政權,讓魯國在他的意志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連孟氏、季氏兩家都只能老老實實趴着,此時若有人敢反抗大將軍的意志,只有死路一條!

顓臾的命運將如何,那些入幕府商議的僚吏們已瞭然於心。

碾平!墮毀!

但管禮儀的公西赤卻有些心憂地等在大將軍府邸門口,一旦任官,僚吏們便職權分明,絲毫不可逾越,他沒有資格參與軍議,便在冉求入內時一把將他拉住。

冉求疑惑地看着他,“子華,何事如何失措?”

公西赤焦急地說道:“子有,你可知曉,夫子現在還在顓臾逗留啊!”

第1007章 卸甲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10章 會師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482章 戰和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9章 新絳南市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26章 猛士歸心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934章 天道遠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196章 列禦寇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519章 漁父第1021章 宋裂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439章 靈鵲(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0章 術業專攻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337章 小司寇第836章 復辟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456章 盜跖第354章 造紙術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176章 特赦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807章 韓策番外13 秦皇紀(上)第839章 徐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47章 心懷愧疚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724章 張孟談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933章 天災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553章 成王敗寇
第1007章 卸甲第42章 勢將去汝!第416章 欲將輕騎逐(上)第410章 會師第387章 齊人兵鋒,不在西魯!第677章 可願來此一會?番外13 秦皇紀(上)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89章 暗潮涌動(下)第490章 天地君親師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482章 戰和第711章 葉公好龍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第961章 趙無恤之心(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1221章 惟草木之零落兮第8章 挾強弓兮射白鹿第1068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1183章 白公勝變法(上)第93章 鼓而成列第79章 新絳南市第569章 譬如北辰第26章 猛士歸心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934章 天道遠第840章 海客談瀛洲第581章 干將莫邪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196章 列禦寇第72章 初見魏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1066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下)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880章 剖胸探心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519章 漁父第1021章 宋裂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1069章 黃雀在後第301章 魯城曲阜第439章 靈鵲(上)第446章 折衝樽俎第195章 三日將寤第20章 術業專攻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304章 莫如樹人第751章 反覆無常第465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 裡馬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252章 樂而忘歸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337章 小司寇第836章 復辟第670章 又死了一個卿(上)第456章 盜跖第354章 造紙術第453章 春種一粒粟第1176章 特赦第512章 田忌賽馬第460章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第612章 我的兄弟姐妹(下)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609章 衛國太子第390章 何去何從第717章 陳恆的救衛計第696章 趙氏包圍網(下)第1145章 犁庭掃穴第214章 如霹靂弦驚(上)第1002章 跖之徒第807章 韓策番外13 秦皇紀(上)第839章 徐國第411章 父子相見第1037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下)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149章 身騎白馬第293章 初聞盜跖第1097章 萬里長城萬里空第798章 走投無路第47章 心懷愧疚第245章 韓氏勁弩第615章 天倫之樂第724章 張孟談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第706章 孫子.吳問第933章 天災第859章 龍城飛將第553章 成王敗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