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周禮中,司寇掌司法,其下有士師掌刑獄,而負責審理案件的法官,則稱之爲“理官”。

趙氏最大的法官,也就是“大理”鄧析年近五旬,他鬢角已經發白,三捋一絲不苟的鬍鬚粘在下巴上,讓他的瘦臉顯得越發古板。

這位理官的人生經歷非同一般,他在不滿子產之法,便欲改鄭國所鑄舊法,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書之於竹簡,被稱之爲《竹刑》。他還向鄭國國人、商賈們傳授法律知識,公開承攬訴訟,爲人打官司,他在審案的棘下操兩可之說,設無窮之詞,以非爲是,以是爲非,多次翻轉了案情。這讓鄭國司寇、士師十分被動,只要鄧析到場,便再無人敢主持訟獄。

此事最終驚動了鄭國執政駟歂,他與鄧析在鄉校辯論,卻被駁得一敗塗地,惱羞成怒之下關了鄉校,還對鄧析下了禁錮令,打算執鄧析而戮之!

趙無恤在鄧氏族人的請求下聯合鄭國的一些商賈大夫解救了鄧析,將他送到趙氏。鄧析入趙後沒有呆在下宮錦衣玉食,而是開始在長子、晉陽、溫縣等地跋涉,深入民間瞭解疾苦,最終在趙宣子之法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新的律法,稱之爲《趙律》。並在趙鞅的支持下開設官辦學校,廣收門徒,傳授律法、訴訟知識,名法之學在趙氏父子的鼓勵下,儼然在冀州之地流行起來。

晉國內戰打亂了這種節奏,但也給了鄧析一些新嘗試的機會,比如說難得一見的公審一國公子……

“我審理過庶民作奸犯科的盜竊案,審理過軍中臨陣脫逃丟失兵器,審理過邯鄲氏謀逆大案,但惟獨沒有接手過對外國公子的訟獄……”

鄧析翻着厚厚的卷宗,擡眼皺眉看向趙無恤,將他不遠百里從朝歌喚來,就是爲了此事,但他卻感覺有些棘手。處理起民事、宗族、軍事案件來鄧析得心應手,可對一個外國公子的宣判,卻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若非要和現世的慣例掛鉤,便是軍事司法和跨國司法了。

正所謂“不死伍乘,軍之大刑也”,戰爭需要有嚴格的軍事紀律,古代在戰前有《誓》,晉國和趙氏更有嚴格的成文軍規,軍中的司馬、士師要對違反軍法者處以嚴刑,對己方民衆燒殺搶掠者也是大罪,自然要明正刑典。

可公子陽生犯下的事雖是在戰爭中,但他卻不是趙氏將帥,趙氏的軍法無法推廣到他頭上。

既然陽生是外國人,那也可以套入跨國司法裡。一般而言,跨國案件的主持者是至高無上的周天子,後來天子失權,就成了霸主代勞,諸侯自有一套“國際法”,專門處理兩國卿大夫之間的糾紛、戰爭、訴訟。

可如今天下無霸,趙無恤更不是晉國的上卿,對敵國公子,拘押亦可,甚至殺掉也無可厚非,可由他派理官來仲裁公子陽生的罪行,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所以鄧析有一點犯難,“將軍,此事無舊例可循,你打算讓我如何審理?”

趙無恤剛趕到鄆城,沒歇一口氣便要開始張羅此事,他笑道:“先生不是修了《趙律》,並推而廣之撰寫了《魯律》麼,按照此律執行即可。”

鄧析抿着嘴:“可陽生是齊國公子。”

“外國人在趙氏領地和魯國疆域裡犯了罪要如何處置,不也寫在條例裡麼?”

“但那是針對輕俠、遊士和商賈庶民的。”

趙無恤沉思片刻道:“這的確是我的疏漏,應該將範圍擴大,無所不包才行,以後趙氏和魯國的律法便要實行這樣的原則,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

“公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反覆咀嚼着這句話,鄧析莫名感到了一絲激動。

一直以來,“刑不上大夫”這句話一直是肉食者逃避律法制裁,作奸犯科的依憑,鄧析在鄭國就是不滿這種現狀,才私自修了《竹刑》,可就算是他,也不敢將步子邁得這麼大。

不過他也注意到了,趙無恤說的是同罪,不是同罰。從第一位首創刑獄的皋陶起,罪與罰,從來就不是統一的。同樣是殺人罪,庶民可能會被處死,卿大夫卻只會被罰糧罰錢,這也是時代的無奈,趙無恤還是爲特權階級留了一線。

可從免罪到定罪,已經是難能可貴的進步了!

但鄧析還是拿不準,趙無恤的意思,是要定陽生大罪,可罰呢?他在訟獄時的判決,可是包括處罰方案的,這其中輕重,鄧析有點拿捏不準,對方畢竟是一國公子。

“先生何時變得這樣侷促?”趙無恤卻搖了搖頭,似是有些失望。

“理,治玉也,萬物之脈理唯獨以玉最密,皋陶氏之所以將掌管司法者命名爲理官,就是希望能理能將複雜的不法之舉通過嚴密規則進行裁決,明斷是非,以維持人間秩序,先生按照自己修訂的律法審理即可,何必問我的意思?”

鄧析沉默了,不錯,在鄭國得罪權貴的教訓是他人生的轉折點,經歷一次差點死掉的囚禁後,他再接觸刑律和判決時的確有些畏首畏尾。

因爲他不相信,這世上竟還有不想凌駕於刑律之上,利用權勢曲解律令,以達到自己目的的主君!

可趙無恤卻讓他驚訝了,這位小將軍,對待如同初生嬰兒的刑名律法,卻有別國諸侯世卿所沒有的寬容和理解。

他認真地問道:“將軍當真肯放手讓我獨立仲裁?”

趙無恤應諾:“此時如此,以後也會如此,不到事非得已的時候,我絕不會干涉先生的司法!”

鄧析突然笑了:“我猜想將軍肯定對公子陽生恨之入骨,必殺之而後快,如今卻將裁決他的繩索交到了我手中,若我給陽生定的罪罰不是將軍所期望的呢?”

“即便如此,我也會坦然接受。”趙無恤笑了笑,讓鄧析一時失神。

他揹着手,看向鄆城幕府府邸窗外的景象,被齊人圍攻數月後,這裡一片凋敝,曾經的輝煌不見,恢復到戰前的狀態可能要三五年時間才行。

“我聽說,上古之時的審判屬於神判,由族中的巫祝用石制的獬豸獸輕觸犯人,以確定是否有罪,稱爲觸審。然而這種觸審名義上是鬼神意志,實則是非全由巫祝掌握,以至於冤、假、錯案橫行,罪及無辜者甚多,所以皋陶斷然廢除了這一制度,使審判由神斷變爲人斷……”

鄧析點了點頭:“的確如此。”

無恤繼續說道:“人們常說蒼天有眼,有罪必遭天譴,可我卻不相信什麼天譴,只相信人罰。陽生在西魯犯下的罪行,鄆城百姓有目共睹,證據遍地都是,根本不用細細收集,便有無數訴訟者來控訴血淚。”

他轉過身,嚴肅地說道:“我也相信先生是公正的,作爲皋陶的後裔,我一直希望能重現那時候的執法公正嚴明,讓國中再無冤屈,讓百姓各得其實,讓惡人不敢作奸犯科,這纔是律法規範天下的盛世。我一向認爲法是百世之基,肇基便從這場鄆城審判開始,我在此爲民請命,明日的審理,就拜託大理了!”

趙無恤對着他一拜,鄧析連忙還禮,心中肅然起敬。也許是同爲嬴姓的緣故,他覺得趙無恤和皋陶一樣,對法有難得的正視和尊重,趙氏看上去的確很像“依法治國”的樣子。

他鄭重承諾道:“惟明克允,施象惟明,鄧析一定恪守皋陶的這兩點,按罪治刑!還西魯民衆一個公道!”

……

“中國古代的司法,沒有設立專門的偵查機關(明代的錦衣衛、東西廠爲特例),辦理刑事案件,在審判之前,沒有專門的偵查程序,基本上是偵審不分。同時,古代也沒有設立檢察機關提起公訴……”

這是後人對中國古代司法的詬病,可歷史已經在法的萌芽期便悄然發生改變,鄆城審判雖然是一場勝利者對失敗者的判決,卻開創了許多先河……

首先,由鄆、汶上等數縣士師代表官方,聯合發起對齊軍的公訴。鄧析則嚴格按照既定的偵查程序,派出他“大理”下屬的一批詳斷吏明察暗訪,收集了遭受齊軍禍害的民衆千餘人提交的證據證詞,並記錄在案。

接下來,便是將在鄆城坐獄的公子陽生等戰犯提出來,由鄧析和他的學生們進行審理。

春秋之際的法庭被稱之爲“棘下”,鄆城的棘下並不如後世法院雄偉高大,僅能容納數十人,能進來旁觀審理的只有少量證人和趙無恤派來的監督者,他自己甚至沒有到場,這是放手讓鄧析裁斷。

一道鐘聲,大理官鄧析戴着高高的獬豸冠步入庭中,一身黑衣顯得肅穆無比,讓小聲說話的衆人下意識噤聲。

鄧析坐在案後,同樣一身黑衣的學生們跑前跑後,遞交上他已經過目數遍的卷宗供詞,同時不斷傳喚重要證人發問,每一句都很有耐心,每個字都有筆吏如實記錄。

就這樣,數個時辰過去了,期間戴着鐐銬被押上來的公子陽生甚至有自辯的機會,然而庭內證據如山,屋外輿情激憤,他的自辯根本無從談起,只能不斷強調自己的公子身份,要求得到趙氏寬容。

其實,讓犯人自辯,這只是顯示“司法公正”的一個過場而已,他的罪,鄧析心中早已有數。

最後,在短暫的休庭後,以《魯律》爲綱,綜合情理、先例,鄧析宣佈了判決。

在鄧析那不帶絲毫情感的判決書中,入寇罪,殺人罪,外加壞田、屠戮、強暴,甚至還有一條趙無恤加上的”反人倫罪“,一道又一道罪責像從天而降的大山般,砸到公子陽生和其他齊人將士的身上,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罪如此之重,罰呢?

“趙將軍何在?我是齊國公子,豈能受此屈辱?”歷史未來的齊悼公,現在卻只是一直驚懼不安的小麻雀,眼睜睜看着籠子罩到頭頂。

直到現在,公子陽生依然不相信自己會遭到重罰,戰爭來來去去,類似他的所作所爲,諸侯間誰沒做過?最後即便被俘虜,也會從寬以待,這是這時代公子王孫,世卿大夫們的特權,律法?在他們看來就是一個無用的鐵鼎,一張可以輕易折斷踩在腳下的簡牘!

可惜,這是在趙氏,在魯國,不是齊國……

鄧析起身,他側面的全場理官亦然,旁聽全場的趙軍軍吏、幕僚也下意識站了起來,這架勢,讓他們感到了某種“神聖”。

壓着心裡的激動,鄧析宣佈了來自他,來自律法,也來自西魯千餘冤魂,來自上萬民衆的仲裁!

“公子陽生爲首惡,罪不容赦,遊街示衆後,腰斬於市!”

ps:作爲法盲一枚,查了一晚上資料,只能寫成這樣了,學法律的讀者輕噴,第二章在晚飯後

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8章 朋比爲黨第504章 夫差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4章 單騎走馬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056章 西施(下)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13章 入秦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45 師徒、父子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41章 新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394章 圈套第19章 錦瑟無端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20章 術業專攻第543章 宮闕第359章 季嬴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47 2章 學校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52章 將治魯第96章 莫如兄弟第74章 射你一眼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96章 成鄉!第1220章 !第444章 叛徒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448章 爭流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63章 楮皮紙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48章 請君憐惜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651章 大風(8)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413章 獵國(下)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161章 如龍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57章 大風(14)第440章 靈鵲(下)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82章 振振公子第865章 大業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009章 函首第1196章 列禦寇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47章 心懷愧疚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85章 中原有菽
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11章 幸不辱命第78章 朋比爲黨第504章 夫差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910章 趙與衛的差距第4章 單騎走馬第292章 授土賜民第1056章 西施(下)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1013章 入秦第813章 大國上卿(下)第545 師徒、父子第315章 秋以獮治兵第541章 新宋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394章 圈套第19章 錦瑟無端第464章 趙卿歸6來第20章 術業專攻第543章 宮闕第359章 季嬴第228章 歲終上計第47 2章 學校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50章 殖我田疇(上)第114章 夏姬巫臣第874章 虎牢關(上)第487章 夾谷之會(中)第570章 趙卿昔時宴平樂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071章 徐州相王第352章 將治魯第96章 莫如兄弟第74章 射你一眼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795章 士爲知己而搏第196章 成鄉!第1220章 !第444章 叛徒第153章 兩驂如手第448章 爭流第1127章 連騎擊鞠壤第454章 鑄劍爲犁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747章 冉求的拖字決第663章 六卿的平衡(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363章 楮皮紙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48章 請君憐惜第594章 山的那邊是海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927章 將軍白髮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204章 西域列傳第651章 大風(8)第99章 勇於私鬥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584章 不患寡而患不均第759章 此戰到此結束第773章 老驥伏櫪第413章 獵國(下)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294章 尼父之丘(上)第1219章 昊天有成命第1161章 如龍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1218章 絕筆春秋第662章 卿士之死(下)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870章 君子安而不忘危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490章 夾谷之會(終於)第657章 大風(14)第440章 靈鵲(下)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82章 振振公子第865章 大業第265章 鼓勵消費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51章 殖我田疇(下)第980章 飲馬河渭第1009章 函首第1196章 列禦寇第160章 教戰之法第1208章 華陽國志第47章 心懷愧疚第318章 十月之交(中)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420章 大雪滿弓刀(下)第726章 山不過來,我便過去!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85章 中原有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