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韓策

上黨是橫亙在晉國腹地的一片臺地,此地丘陵橫縱,林木茂盛,乃通往舊絳新絳的必經之路。

“我聽說羊殖是一位賢大夫,這個人究竟如何?”途徑上黨邑時,趙無恤招來負責晉國大夫事務的成摶,向他發問。

成摶腰微微一彎:“臣不清楚。”

趙無恤皺眉:“我見你在鄴城做的不錯,故將你提拔爲大夫,負責收集晉國內部各卿大夫情報,爲何說不清楚?”

成摶道:“因爲羊殖這個人是經常變化的。十五歲時的羊殖初爲吏,便廉潔而不隱匿自己的過錯;二十歲的他仁愛而好義;三十歲時,他擔任晉國的中軍尉,作戰勇敢而喜好仁德;四十歲的時候開始擔任邊城守將,原本疏遠於晉國的勢力又重新與晉相親。到現在又是五年過去,羊殖變成什麼樣,臣未親見其人,不敢揣測。只聽說他駐守上黨,約束兵卒對當地人秋毫無犯,知瑤主力敗亡,主君前鋒兵臨上黨,他也沒有束手投降,而是聲稱自己來此乃晉侯之命,只要一天沒有新絳的詔書,便要爲國守土一天……”

趙無恤拊掌一笑:“原來如此,羊殖果然是爲賢大夫,每次變化都能更佳,不但能幹,而且忠於國,這樣的人,若折損在諸卿內戰裡,是晉國的損失啊……”

他心裡想的卻是,若羊殖忠於國忠於民,倒還好說,若忠於君,此人便不可留下。如今此人死守上黨,堅決不降,盜跖帶着八千兵卒進攻數日也沒什麼結果。

次日,趙魏韓三家家主再度聚首商量後,魏駒極力建議拔除此城後再西進不遲。

“上黨城不偏不倚,正好扼守着西去的道路,不奪此地,則大軍與輜重難以前行。”

趙無恤不同意,上黨有羊殖在,簡直是根難啃的骨頭,而且上面沒肉,搶下來後也得還給韓虎,自己何苦在這裡浪費時間。

“上黨周邊亦有小道,可以讓大軍分批前進,比頓兵於此要快得多。”

魏駒打了個哈哈:“新絳已是吾等囊中之物,子泰何必着急呢?”

“知伯狡猾,我深怕夜長夢多,恨不得立刻過去支援魏舅父,子騰身爲親子,就一點都不擔心?”

兩人開始你來我往的推磨,態度中立的韓虎則有些猶豫,上黨畢竟是他家的一座大邑,不收回手中心裡不安。

談到後面,趙無恤也有些不耐煩了,他起身直言道:“二位若捨不得上黨,大可留在這裡攻打,我自帶趙氏主力去都城,何如?”

魏駒頓時像被踩了尾巴的狸貓般跳了起來:“說好的三軍同進退,豈有各行其事的道理,既然子泰要西去,那我自然也會相隨。”

他們齊齊看向韓虎,卻見韓虎微微一笑:“子泰子騰放心去新絳,只需留下攻城器械和俘虜、勞役,把上黨交給我韓氏即可。”

趙無恤微微一愣,隨即心中瞭然,韓虎雖然與魏駒隱隱有合作的意思,但是他的野心沒魏氏那麼大,不貪,新絳這汪渾水,他沒打算去趟。

誠如趙無恤所想,韓虎很清楚,隨着知氏敗亡,甚至丟了新絳,三家瓜分晉國遺產的時候就要到了。趙氏實力擺在那裡,又全取太行以東和晉陽,自然佔了大頭,而魏氏也在孜孜不倦地尋求更多地盤,他韓氏自然不能什麼準備都沒有。

首先,要收回舊領地,趙無恤許諾會替他拿下平陽,等再收復了上黨,韓虎打算乘着趙魏在絳都掰扯的時候,先向南去攻略虢城。

因爲謀臣段規前幾日對他說的那些話,讓韓虎對自己家族的未來,有了一個清晰無比的規劃!

……

在魏駒吐露魏氏已在新絳舉事的消息後,回到自己的營帳,段規便斷言,不久之後三家便要對知、範、中行的領地進行大肆瓜分了。

“主君除了收回舊領地外,還必須得到河外之地!”

韓虎當時很不解:“不去與魏氏爭河東,不去和趙氏索要知、範、中行的領地,卻要河外,這是爲何?”

段規大驚,連連稽首道:“不可,知氏眼見就要敗亡,晉國將進入三卿格局,趙氏最強,其次爲魏,韓居第三。新絳那邊是趙魏角力的重心,韓氏實力不濟,強行攙和進去也撈不到什麼,反而會激化與魏的關係。而河內、河北地更是不可索要,那裡已經變成趙氏禁臠,何況太行山隘已經被趙氏控制,主君只能另尋發展方向,至於知、範、中行在太行山以西的領地,說實話,若能得到最好,得不到,也無法強求,因爲三家分地,必然是以先佔據爲準則的,那些地方韓氏鞭長莫及,晉國唯一尚是空白的地方,便是河外了。”

韓虎有點不樂意:“河外之地除了虢城外,幾乎都是一片荒蕪,伊洛之戎充斥其間,我要來又有何用處?”

“不然,虢、陰這些河外之地,給人的印象是荒涼,趙魏也沒興趣去爭搶。可實際上,正如詩所言,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魚在於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虢城富庶,當年虢公依靠這裡,一度成爲晉國大敵。臣去過那裡,只見城外田陂寬十里,原隰沃衍,魚葦富饒,男耕女織。河外之地只要稍微開發,同樣能有良田萬畝,養戶十餘萬,而且洛水以北的宜陽還有鐵礦!趙氏依靠魯國的鐵山製造了許多銳利兵器,對於有家有國者而言,鐵的用處不亞於銅錫,這便是取河外之地的利益之處。”

韓虎不再對河外心存鄙夷,而是坐直了身子,讓段規繼續往下說。

“更何況,臣下聽說一里大小的地方,能牽動得失千里之地的決定,是因爲地勢有利;萬人之衆能攻破三軍,是因爲出其不意。河外的虢、宜陽等地向內揹負大河,向外與陰地隔伊洛相望,往西履崤函而戴華山,往東包周室而臨鄭國,正所謂良爲形勝,據關河之肘腋,扼四方之噤要是也,先得者強,後至者敗。過去韓氏沒有機會,這次卻不能放過!”

“如今鄭國乘着晉國內戰,已奪取伊洛和陰地,還和楚國葉公劃汝水瓜分了蠻氏國。未來晉鄭若起紛爭,韓氏便可以從後方再將這些疆域奪回。然後再伺時而動,無論是對秦,對周,對鄭,甚至對楚,都可以三面出擊,拓展疆域!如此便能遠離趙氏鋒芒,跳出晉國內部紛爭,獨自發展壯大,這便是臣爲韓氏設想的未來!”

韓虎認同了段規這種“避趙氏鋒芒”的發展策略,經過四年內戰,他算是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別的都不重要,先將自己發展壯大才是王道選擇。

所以他坐看趙魏二人西去新絳,爲了河東爭個頭破血流,放自己另去打一片天地。

次日,韓虎站在上黨城外的高地上,目送趙魏大軍兵分兩路拔營遠去。新絳肯定會是一番明爭暗鬥,魏氏雖然控制了國君、都城和大半河東,但因爲實力不如趙氏,肯定會被壓制,自己也不能坐視不管。

“敵寇未盡,我等卻先生間隙,若有三家通嬴之策就好了……”冷風吹過,撩起年輕卿士烏黑的長髮,他緊了緊身上的皮裘,不由發出了一聲嘆息,他本是個不喜歡爭鬥的人,爲了宗族逼不得已啊。

一強兩弱的格局下,爲了避免趙氏鯨吞整個晉國,韓魏淪爲附庸,魏氏撐不住時,韓虎肯定會拉他們一把。所幸這時候已經是隆冬時節,晉國民生凋敝已久,還有消息稱,外敵秦、楚、鄭三國又開始頻繁地相互派遣使節,這個傳統的反晉同盟或許會再度結合,沒有人會昏了頭在這時候重啓戰端。大家都需要隱忍剋制,避免新的內戰發生,既鬥爭,也合作,這纔是韓氏,也是趙魏兩家在朝堂鬥爭中的上上策也……

第836章 復辟第436章 醫者心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1098章 濟南第1144章 赤山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85章 徐偃王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774章 搬山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63章 魏韓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007章 卸甲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36章 樓煩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535章 鬼神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934章 天道遠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17章 河西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56章 “民主制度”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904章 巨輪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256章 趙武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87章 豆在釜中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68章 少君魏姬第322章 亂(上)第316章 公輸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91章 天道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679章 叛臣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179章 朝鮮第785章 家人第860章 古史辯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653章 大風(10)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9章 錦瑟無端
第836章 復辟第436章 醫者心第1172章 復仇之義(上)第1098章 濟南第1144章 赤山第881章 少樑城下第692章 同根相煎第1085章 徐偃王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852章 沙場秋點兵第774章 搬山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863章 魏韓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1007章 卸甲第182章 董安於(下)第957章 合縱(下)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375章 遠交近攻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586章 威服九國(上)第1167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8章 趙氏公議第1136章 樓煩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535章 鬼神第308章 格物致知第934章 天道遠第302章 落魄的三桓第905章 平準均輸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817章 河西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56章 “民主制度”第730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291章 焚劵市義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00章 不了了之第1128章 巧捷惟萬端第1094章 過河!過河!第904章 巨輪第1159章 挾天子以令諸侯第256章 趙武卒第1049章 ”禁酒時代“第639章 譬如火宅第176章 誰家天下第590章 諸神的黃昏第259章 子泰見南子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986章 韓之戰(下)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87章 豆在釜中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68章 少君魏姬第322章 亂(上)第316章 公輸第98章 攪動全局第591章 天道第1040章 山有木兮木有枝第247章 兵不厭詐第694章 趙氏包圍網(上)第1104章 人生最大的樂趣第10章 可憐夜半虛前席第970章 天子腳下(下)第1112章 黃池之會第850章 臥榻之側第583章 問鼎之志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78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下)第342章 盜亦有道(中)第679章 叛臣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713章 范蠡文種(下)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587章 威服九國(中)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179章 朝鮮第785章 家人第860章 古史辯第251章 新時代(第一卷終)第653章 大風(10)第113章 少虡煌煌 下第580章 鍛鐵的女劍師第954章 田賁雪夜下絳都(上)第552章 豈在多殺傷?第19章 錦瑟無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