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節 初識諾貝爾

朱敬倫的一步一步,富禮都是看在眼裡的,他自認這些事情他玩不了,一步一步也都寫信匯報給柏貴了。

把富禮一步不離的放在自己身邊,朱敬倫的目的也在這裡,就是讓富禮將實際情況反應給柏貴,省的柏貴不知道實情胡亂猜,跟老百姓扯在一起,這可不是鬧着玩的,被按一個邀買人心之類的罪名誰都擔不起。

有富禮在身邊,就可以釋疑了,起碼富禮會覺得,朱敬倫跟鄉紳一起具名,那是被逼的沒辦法纔出的下策,而不會往跟鄉紳結盟上面想。

同時朱敬倫也將自己的辦法寫成了條陳,彙報給了柏貴,讓柏貴下發各縣,讓各縣照着辦理。

可是離奇的是,江對面的香山,新安北邊的東莞兩縣,卻指名道姓,希望朱敬倫能從中協辦。

這可就怪了,具體方法都告訴他們了,依樣畫葫蘆還不會?

朱敬倫一直還以爲清廷的縣令,處理這種事情很擅長,他不覺得這是多麼簡單的辦法,爲什麼這些人就辦不好呢。

辦不好的原因很簡單,不想辦。

不想辦的原因很簡單,不想擔責任。

朱敬倫在聯保的公約上簽字具名,本身就有拉攏鄉紳的意圖,其他異地爲官的縣令卻沒有這種想法,他們只希望羣體**件趕快過去,太多鄉勇圍攏縣城,名曰保家守土,可少不了滋擾百姓的事情,而這時候還不敢捉拿問罪,弄不好得打起來,真打起來了,那些縣吏,可不是鄉勇的對手。

所以這些縣令是很想讓事件趕緊過去的,但又萬萬不想把自己的名字寫到公約上,一來萬一出事他們得連帶,二來他們始終沒有信心自己能夠控制的住那些鄉勇。

在這一點上,南海和番禺兩縣就很從容,李福泰和華庭傑倆人都算是有能力的,另外倆人通過編練鄉勇,不但組織能力比其他縣令高的多,關鍵是手裡都有一支縣勇軍隊,手裡有兵也讓他更自信,即便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容易彈壓。

但香山縣令手裡沒兵,東莞知縣手裡也沒兵,把鄉勇都趕回鄉下,他們打起來了,他們也只能望而興嘆,就好像五邑地區的土客械鬥一樣,當地縣令根本就毫無辦法。

朱敬倫心想,這種好事都沒人做,他巴不得去跟香山和東莞兩縣的鄉紳階層碰碰面呢,讓自己的影響力根植底層。

但是他依然推脫,表示自己不熟悉兩地的民情,顯得根本就不想插手的樣子。

這件事上他不能主動。

另外就是,他最近還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赫德哪裡需要特別關心,抵抗割地運動這麼大的動靜,英國人不可能不關心,洋人不可能不在意,生意是必須照做的,但是除了做生意,那是一刻都不想留在新安的,導致赤灣港的洋人數量銳減,大家都十分擔心。

朱敬倫直接讓黑狗帶一千人去守衛這個港口,當然讓他們去不是維持治安的,完全是給商人信心,同時也給洋人敲響警鐘,讓他們看看朱敬倫手下是有兵的,不要讓英國人這時候打什麼歪主意,他們想要九龍,肯定更想要赤灣。

還有一件事,瑞典人又來了,去年七月回去,到今年一月多才來,足足過去了快半年,不是他們速度慢,而是阿道夫憋着一股勁想要做大做強。

他這次帶來了三艘大船,全都是兩千噸以上的大貨輪,一艘還是三千多噸的大傢伙。

能組建這麼大規模的艦隊,不是剛剛做成了兩會生意的阿道夫能做到的,而是阿道夫找到了合夥人,瑞典的大財團勢力瓦倫堡家族。

這個家族的名氣或許不大,隱藏的實力卻超乎想像,後世的瑞典是世界第一流的發達國家,擁有不少世界知名的跨國公司,但幾乎所有的瑞典跨國公司都是由瓦倫堡家族控制的,他們旗下公司的市值,佔據瑞典股市的一半以上,連交易股權的期權交易所也是他們家的,可以說這個家族在瑞典的分量,比羅斯柴爾德在英國的分量,洛克菲勒在美國的分量,三星在韓國的份量都來的大。

貼出他們家控股或者有決定性影響力的公司或許更直白:機械設備巨擎abb公司、汽車巨頭沃爾沃、世界第三大製藥集團阿斯利康、北歐最大的航空公司sas航空、世界最大的抗潰瘍藥製造公司阿特拉斯、工程巨頭科普柯公司、全球白色家電製造商伊萊克斯、斯德哥爾摩期權交易所、重型汽車公司斯堪尼亞和富世華、歐洲最大林產品公司stora、滾珠軸承製造商skf、全球電信巨頭愛立信、胡斯華納、薩博、瑞典北歐斯安銀行、全球第三代電話運營企業hi3g等歐洲大名鼎鼎的企業都跟瓦倫堡家族關係密切,該家族在這些公司之中,擁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和股權。

現在瓦倫堡家族還沒有後世那麼龐大,他們家族邁向輝煌的步伐纔剛剛開始,此時執掌家族的安德烈·奧斯卡·瓦倫堡纔剛剛涉足銀行業,正在奠定他們家族最穩固的根基,但瓦倫堡家族可不是從安德烈纔開始的,相反,他們本身就是一個頗負名望的大家族。

安德烈並不是白手起家,他十幾年前從父輩手裡接過來的就是一個龐大的資產,主要資產是瑞典剛剛開通的連接東西海岸的約塔運河的大量股票,他們家族是這個運河的大股東,能夠參股運河的大股東不可能是小家族,運河跟鐵路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

安德烈擁有的運河股票讓他在運河上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有這種優勢,不參與運河的運營是不可能的,所以接手家業後的安德烈,很快就參與到了運河的河運貿易中,大量投資造船、航運和商品批發,正趕上瑞典工業革命初期的好時候,掙錢就跟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一樣的容易,因此積攢了鉅額財富。

於是他開始建立銀行,在他之前,瑞典是不允許私人經營銀行業的,安德烈家族的影響力巨大,他本人更是瑞典國會的議員,他以議員的身份說服國會,許可私人開辦銀行業,於是開了瑞典第一家銀行,斯德哥爾摩私人銀行。

手裡有家銀行,自身又經營造船、航運和商品批發,如果不能注意到突然在瑞典和中國貿易中獲利頗豐的阿道夫,那就太沒有眼光了。

實際上比這容易的多,阿道夫運回瑞典的生絲、絲綢和茶葉等商品,就是通過安德烈家族的渠道出售出去的,因此他們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這個一年中兩次從中國運回大量商品的傢伙,順理成章的取得了聯繫。

兩家一拍即合,瓦倫堡家族出資金、出人才、出船隻,阿道夫出資金和在中國的人脈,雙方成立一家專門在中國從事貿易的商行,阿道夫負責從中國採購和訂貨,瓦倫堡負責運輸和分銷。

事實上如果沒有瓦倫堡家族的出面,阿道夫的坎貝爾家族雖然也有些影響力,要說動政府未必辦不到,但不可能那麼快。是瓦倫堡這個可以直接影響到國家政策變化的超級家族,與坎貝爾家族一起,纔在極短的時間說服了政府中的遙遠以及國王,直接從軍隊中派出了第一批顧問。

阿道夫這次來就不打算走了,他將留在中國,建立兩家的洋行,並且長期負責,洋行的名字用兩家的姓氏,坎貝爾家族和瓦倫博格洋行,堅稱坎瓦倫洋行。

朱敬倫接見了阿道夫,並且勸說他不要把商行像其他洋人那樣放在香港,而是讓他在赤灣建立商行,正好因爲洋人擔心中國的鄉勇運動,這段時間赫德又開出了不少土地,正是便宜的時候。

阿道夫是一個肯冒險的傢伙,立刻從善如流,花了一筆不算多的錢,在赤灣右海岬處,購買了十畝地,哪裡現在還是一片荒灘,但好處是距離赫德正在建設的新港口位置很近,用來建貨棧和總部是個非常好的地方。

跟阿道夫見面只是一件小事,朱敬倫真正感興趣的,還是阿道夫這次運來的貨物。

他這次以瓦倫堡提供的三艘商船,當然現在屬於他們洋行所有的商船,運來了打量的機器設備,朱敬倫建造的兵工廠可是一座百萬級別的兵工廠,當然不是區區一趟航行,就能把所有設備都運來的。

這次三艘船就足夠了,等於一下子完成了跟朱敬倫的交易,同時工廠經過半年的建設,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基本到了安裝設備的階段了,中國人的施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不是有些材料跟不上,速度還可以更快。

比如中國傳統的青磚雖然很不錯,比紅磚更加密實,分量更重,敲擊有鏗鏘之聲,因此有些青磚被叫做金磚,可是燒製的工序也比紅磚要複雜,最不利的是,西方人已經發明出了紅磚的大規模燒製工藝,德國人幾年前發明了大規模燒製紅磚的大型輪窯,西方各國尤其是美國也開發出了多種型號的壓磚機,因此紅磚就慢慢取代了青磚,後世的中國普通人已經很少見到青磚了,倒是那種常常被高手拿來表演劈磚的紅磚很常見,真正的青磚這些高手是絕對不願意嘗試的。

受限於這種情況,上次臨走的時候朱敬倫還向阿道夫訂購了一套歐洲最好的壓磚機器,這回阿道夫帶來了,兵工廠甚至可以直接開辦自己的磚窯來燒磚。

好消息是,兵工廠中的一個技術顧問表示,他們可以仿製這種壓磚機,朱敬倫最喜歡聽這種能夠仿製神馬的云云,大山寨國如果能提前出現,朱敬倫絕對不會罵,而會高喊萬歲,一高興就跟這個技術顧問多聊了聊,不聊不知道,一聊嚇一跳,他突然發現這個傢伙的名字中有‘諾貝爾’三個字,而且是他的姓氏!

朱敬倫第一反應就是,該不會是造火藥發財,後來把錢捐出來搞了個讓全世界科學家和家恨得要死也愛的要死的諾貝爾獎的那個諾貝爾吧?

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十六節 行動(4)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45節 逃亡(二)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十一節 謀城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35節 見柏貴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
第七百四十三節 華人爆發的力量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十六節 行動(4)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一百五十四節 夜讀管子第一百零三節 千年宗族第五百八十六節 爭奪雲南大鐵路第八十一節 參戰第三百四十八節 挖天國的牆角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六百三十八節 太平天國最後的希望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一百五十一節 萬民書和打官司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七百零七節 峴港會戰 2第六百一十二節 災情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一十八節 荒山茶園第一百七十九節 推銷自由貿易第三百五十四節 忠王九千歲第六百零六節 付出的代價第一百七十五節 升官發財的黑狗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五百九十一節 東清鐵路第六百二十三節 太平天國有奸商第42節 大計劃(二)第七百三十八節 不是已經開戰了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第45節 逃亡(二)第五十八節 內鬥之勢第七百零九節 新加坡談判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一百八十六節 鬧餉第五百八十一節 臺灣問題後續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八百一十三節 瓜分西屬殖民地第五百九十七節 我是有原則的第五十九節 收縮防守第一百零九節 把洋人留在新安第七百三十六節 浩瀚大洋是障礙第一百九十七節 他們還在觀望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三百八十九節 登基第六百四十一節 琉球滅亡第七百四十一節 美國華人大起義第九十六節 騙來的城池第六百三十七節 英國的小動作第四百一十三節 出訪第一百一十四節 與清廷劃清界限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五十一節 封港第三百五十五節 回廣東第三百九十六節 輿論戰起效第八百零五節 不可避免的戰爭第三百六十六節 徐榮村的大買賣第八百節 擴大公局法案第十一節 謀城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六十五節 瘋狂的鐵路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七百六十節 飲馬墨西哥灣第八百零一節 赫德的圖謀第一百五十九節 城下之盟第六百八十一節 整頓上海經濟第六百八十三節 阜康財團第三百一十四 矛盾大爆發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一百三十四節 赫德要權第六百六十三節 唐大買辦第一百一十六節 求才若渴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二十八節 終於可以大張旗鼓了第三百三十二節 科舉是一把鑰匙第四百二十節 收穫來了第六百七十八節 法越戰爭第四百二十六節 建設特色商業社會第六百九十九節 海防戰役 2第七百八十二節 李鴻章的後路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一百四十一節 人民動員起來了第七百一十五節 屠殺藍衣軍事件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一百四十節 反割地運動第三百九十七節 場外遊說 1第四百一十八節 給日本人貸款第六百二十六節 上海懸案第六百二十二節 柏貴懷舊第五百八十七節 反攻第六十五節 底線第35節 見柏貴第五百六十四節 教育改革 1第七百節 海防戰役 3第三百二十四節 控制軍權第二百九十五節 控制財政第九十九節 土地和祖宗都不能放棄第三百八十節 蓄髮易服第六百七十六節 新明英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