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節 勞務輸出及移民公司

朱敬倫的建議林肯表示可以考慮之後,倆人道別,朱敬倫這時候把伍崇曜召了進來。

“伍大人,三天內我就得走,你留在這裡。”

“微臣遵命。”

讓伍崇曜留在美國,是有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交給他。

“我要你在這裡組建一個公司。”

“公司?東印度公司那樣的公司?”

伍氏家族跟東印度公司打了一輩子交道,一提到公司他第一反應就是東印度公司。

朱敬倫點點頭:“但有可能比東印度公司要大得多。”

伍崇曜還是不知道朱敬倫要幹什麼:“請皇上指示。”

朱敬倫這才道:“我們得組建一個公司,但是經營的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人。苦力貿易是擋不住的,因爲大家都有需求,我們的人太多了,土地已經快要養活不起他們了,所以得給老百姓找條活路。美國人非常缺乏勞力,他們的土地太大了,資源太多了。堵不如疏,這個老道理是很可靠的。強行去堵,他們就會走私。所以還不如我們自己來。”

伍崇曜臉都有些黑了,這個皇帝確實喜歡掙錢,倆人在一起的時候,經常談論生意,可是愛賺錢也得有個底線吧,賣苦力那都是下九流的人乾的骯髒事,賣鴉片也比賣人地道啊。

在中國古代,最讓人痛恨的一項買賣,就是販賣人口,人販子被稱爲柺子,抓住了直接打死官府絕對不會追究,紅樓夢中的柺子被薛蟠打個半死,然後還被賈雨村流放三千里,法律上對待人販子,可比現代要狠多了。

朱敬倫沒有注意到伍崇曜的臉色,他繼續說着:“如果我們自己招募工人來美國工作,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權利,首先呢,我們需要完善我們的章程,用公司的名義跟美國人籤協議,最後通過我們公司進行結算,不讓老百姓直接跟他們談,老百姓沒有話語權,讓他們以個人的名義去跟資本家談判肯定吃虧。我們必須請很多的律師,不要怕跟美國人打官司。”

伍崇曜臉色好了一些,同時有些慶幸,幸虧剛纔沒有直接否定,原來誤會了皇帝了。

伍崇曜這時候來了興趣,認真聽着:“這個章程你想辦法來完善一下,權力和義務等等內容都很重要,你可以請你美國的朋友幫你,招募有用的人,不要怕花錢。我們最大的目的還是讓我們的老百姓有活幹,有飯吃,因此這纔是第一位的。所以公司最大的任務是給工人找活幹。我有一個建議,美國人解放了南方的黑奴,可南方的大莊園還需要人來種棉花,棉花可是一門好生意。”

“公司第一步要開拓的,應該就是南方,你到時候派人到南方登廣告,告訴那些莊園主,我們可以提供足夠的勞力,只要他們付得起工資。工資水平就按照美國的勞動力水平,甚至可以低一些,我想我們應該還是有的賺。”

“最少也得10美元,美國軍隊裡白人是13美元,黑人只給10美元。”

伍崇曜聽到這裡發揮了一下他的專長,他曾經感慨過美國人的工資,別說中國人感嘆,全世界都感嘆美國的高工資,不然也沒有那麼多人往美國尋夢了,美國夢可不是吹出來的,那是實實在在的發財夢。

朱敬倫點點頭:“一個月10美元,棉花的採摘季節可以達到2個月,如果我們能夠精確派人從美國最南方開始採摘,採摘到北方最晚收割的棉田,工人可以掙兩個月的工資,最少也能掙到20美元,10美元大概是7兩銀子,兩個月就是14兩銀子,比他們在廣東一年掙得還多。如果在加上種植,應該能幹三個月,這樣每一個工人就能掙20兩銀子了。”

朱敬倫參考的是新疆的棉花采收季節,新疆棉花從8月底到11月初一直在採摘,其實美國的棉花種植跨度更大,這個採收季節還能夠拉長很多,南方的棉花先成熟,北方的後成熟,因此勞動力大軍可以從南到北跨越,後世的中國收割機隊就是這麼幹的,叫做趕場。

“美國南方有400萬黑人,黑人如果不願意工作的話,我們可以代替他們。而且美國還有大量沒有開墾出來的土地,如果勞動力足夠的話,他們還會開墾出更多的荒地來。我們這讓我們每年送100萬人來工作,是沒有問題的。這可就是一百萬戶人家的生計,是大事業,幹成了可是會名垂青史的。”

朱敬倫忽悠的伍崇曜臉色都漲紅了,能夠給100萬人提供生計,這是多大的功業啊。

而朱敬倫考慮的則更多,他主要參考的日本和韓國的工業歷史,日本不用說了,爲了給工業化積累資金,向全世界派出了上百萬女人去掙錢。韓國其實也是這樣,1960年代,韓國那個女總統他爹當毒菜者的時候,韓國往中東地區的石油土豪國派去了大量的勞工,每年賺取幾百億美元的外匯,相當於韓國產品出口創匯的四成。

黑人的工作紀律顯然比不上中國人,哪怕到了21世紀也是如此,論起吃苦耐勞全世界就是東亞地區的人最能吃苦,一旦大量中國人涌入美國南方,美國南方戰後棉花生產開始,大量解放了的黑人無事可幹,他們肯定往北方遷移,別以爲北方的工業資本家不歧視黑人,他們只是口號叫的山響,北方人歧視黑人一點不必南方人輕,歷史上,直到福特汽車公司,都很少有工業家長期僱傭黑人當工人。

到時候大量黑人遷移到北方,會給美國社會造成巨大的社會動盪,朱敬倫非常期待,想看看高叫着解放奴隸的林肯總統會做什麼,歷史上林肯在非洲建立了美國唯一一塊殖民地,目的就是想把黑奴送回老家去。

爲自己的百姓找到生計,爲工業積累外匯資金,禍害美國的社會,這當然不是唯一的目的,沒事誰會做壞事呢,朱敬倫不可能不關心移民問題。

“我們的公司在可靠的情況下,也可以招募移民。但是我們的移民不能去給人當豬仔,幹完苦力活後就被人一腳踢開。記住我們國家現在很窮,我們的國民肯定要受累,受委屈,但是我們的國人可以流汗,甚至可以流淚,但是我們不能流血。我們不能讓這些百姓成爲美國人建設他們國家的消耗品,不能讓他們沒有意義的像狗一樣的死掉。所以我們的百姓如果要移民的話,我們必須給他們提供土地,讓他們安安穩穩種地餬口。”

朱敬倫說這些伍崇曜就不知道了。

他不可能知道美國人修鐵路、開礦山,僱傭的大批華工的遭遇,被打黑工還要悲慘。

他不會知道美國人會把最危險的,安放那種極不穩定的硝化甘油火藥的工作交給化工,這些化工一來爲工資高,二來根本就不知道危險,結果大量華工被炸死,而他們的家人卻盼着他們在美國發財,結果他們一輩子都沒能回到故國。

加拿大人甚至更可恨,每當他們要做最危險的工作的時候,就譏諷的說,“這是中國人的機會”,然後讓華工上到最危險的峭壁上,開鑿峭壁,炸山等等。十個工人中,能活着完成任務的大概有一半,比打仗傷亡還大。

可是結果呢,他們幫助美國人,加拿大人,修通了最艱難的鐵路,他們的照片甚至都無法留在紀念照中,紀念照中一水的白人。

在這個新大陸上,朱敬倫當然也希望華人能移民這裡,能在這裡找到他們的美國夢,可惜的是這裡並不是他們做夢的地方。因此朱敬倫拒絕讓華人跟狗一樣地位的移民,要移民,也必須是一個農民的身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的移民,否則寧可不移民。

“美國人允許我們買他們的土地嗎?”

伍崇曜有些懷疑,他是以中國人的心態看問題的,因爲中國是不可能允許洋人在中國買地的,到目前爲止,朱敬倫也只讓美國人在無坑地區開荒,就是這樣,也廢了大量的功夫,採取了各種手段。

朱敬倫道:“應該是沒有禁止吧。”

朱敬倫記得美國在排華之前,並不拒絕資本入境,英國在美國開辦了大量的農業公司和牧業公司。

“如果我們可以購買土地的話,最好直接去購買荒地,那應該可以買很多。然後讓我們的工人在棉花采收季結束之後開荒。開出好地之後,可以賣給他們,用於公司的運作。我想美國最便宜的土地,可能就是中西部的土地吧。最好集中在西部地區,哪裡距離我們國家更近,如果我們的移民到了一定數目,我們還可以開通固定的航線,方便他們回家探親。”

朱敬倫覺得,中國規模性的移民,在東部甚至中部都很難立住腳,唯一可能站穩腳跟的,恐怕還是地廣人稀的西部地區,是舊金山哪裡。

如果能移民個幾百萬到美國西部,也就能穩定的將中國整個社會搬過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語言都會在這裡紮根,然後太平洋兩岸的經濟將以中國爲中心。

重點在西部移民還有一個好處,這裡在地理上是跟加拿大西部聯繫着的,而加拿大西北部地區,跟阿拉斯加則連爲一體,別忘了,阿拉斯加現在可是大明的土地了。

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一客卿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
第六百零一節 攪屎棍子第三百六十四節 楚軍撤退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六百九十六節 明法戰爭爆發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八十二節 雙槍隊第三百零九節 一個標杆第五百八十二節 啓蒙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六百三十四節 大明的以夷制夷第七十七節 初訓第六百四十六節 借師復國第七百二十四節 這有德國什麼事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三百零六節 廣東姓朱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四十九節 勝利第四百五十二節 李秀成三打上海第五百九十四節 加州桑蠶業和移民第八百零二節 東亞火藥桶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一百零八節 軍事大欺詐第一百四十六節 誰不服我打誰第一百六十二節 回報友誼的方式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八百零七節 中德同盟談判第六百九十二節 赫德需要這場戰爭第六百九十三節 越南流亡政府第八百一十節 中英太平洋協定第四白零三節 皇帝家的鴨子第四百一十五節 巴黎世博會第六百五十九節 工業革命的衝擊第七百五十三節 佩科斯戰役第九十七節 圍魏救趙第一百零四節 朱敬倫的千金馬骨第五百七十三節 打斷日本伸出的爪子第三百六十三節 常捷軍的末日第八百二十八節 德國需要保證第七百八十六節 大明的傀儡政權第七百二十二節 瓜分南洋會議第七百九十九節 新都城和新國名第四百四十三節 巨頭之間的戰爭第十八節 取信(2)第八百三十節 參觀日本繅絲廠第六百五十八節 東亞霸權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第二百零二節 超人第五百六十二節 軍事改革 2第六百七十五節 成熟的官僚政治第七百九十四節 讓電老虎去撕咬第三百二十二節 廣府銀行第五百七十節 大危機和北伐第五百九十五節 太平洋鐵路的命運第一客卿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第四百零七節 真的洞房第七百七十二節 休斯敦大會戰 2第九十一節 疲敵戰術第五百五十二節 怡和絲廠第六百一十七節 德國推禍水第八百零四節 中國的東亞秩序第七百八十九節 一統天下的準備第三百一十二節 諾貝爾的事業心第一百六十節 北京陷落的震動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第五百八十節 議割臺灣第七百四十四節 得意時要知進退第七十八節 登陸第三百九十一節 中國種族的悲哀第四十七節 請纓第八百一十九節 用的只是這個身份第六十九節 對你很失望第四百二十七節 搗毀機器運動第一百七十六節 只要活不下去的那些人第一百一十一節 更大的利益第一百二十一節 美國人的野望第六百四十七節 開始撤僑第二十一節 取信(5)第八百零六節 德國人的訛詐第三十節 願與你結拜第五百五十九節 普法戰爭紅利第五百四十四節 小看了英國人第八百一十八節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第四百四十六節 送上門的擴張第一百四十二節 把人民組織起來第七百一十三節 湄公河三角洲之謀第六十二節 炮聲就是信號第六百零七節 代價並不高第六百五十一節 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第八百二十節 提前的新農村建設第六百三十節 深化改革 1第七百五十七節 挺進聖安東尼奧第三百三十七節 肇慶會戰 1第二百九十九節 珠江之王第三百四十一節 威震天下第一百六十六節 正反割地呢,沒空!第六百八十五節 大明政變第七百六十七節 尤卡坦海戰第六百二十七節 鐵路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