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魔改轟六K戰神

其實早在七十年代,西飛公司就曾經試圖在轟六的基礎上,放大機身,研製國產戰略轟炸機,只不過當時條件太差了,根本不可能成功。

當時其實只是把三叉戟客機上的斯貝512發動機拆下來,裝到轟六的機翼下面,這樣就變成了一款四發戰略轟炸機,但是斯貝512發動機又不能買到,而且還是民航發動機,不是軍用的。

不過在當時來說,這樣一款戰略轟炸機,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而且這架轟六I還造出原型機,進行了試飛。

可以說轟六I是所有的轟六改型中,唯一一個採用四發佈局的,當然512發動機推力太小了,才五點五噸,四臺也只有二十二噸,只相當於一臺渦扇二零發動機。

七十年代初,空軍要求加大轟六轟炸機的航程,提高發動機使用壽命,要知道渦噴八發動機,壽命實在太短了,而且油耗相當高,當時的渦噴發動機,壽命不過三百小時,還沒有飛幾次呢,就要換髮了,轟六就這麼悲催,而再看看當時的B52H戰略轟炸機,採用的可是渦扇發動機,非常省油不說,八臺渦扇發動機,還能飛一萬六千公里,壽命還很長,幾千小時,足足是渦噴八的十倍了。

西飛最早提交的方案,是採用四臺JT3D-3B渦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波音707客機使用的發動機,同時也是B52H戰略轟炸機使用的發動機。

當時準備仿製這款發動機,編號渦扇八,不但可以爲遠程轟炸機作爲動力,也可以爲大客機作爲動力。

只不過遠程轟炸機研製成功之前,轟六加大航程型要作爲一個過渡,所以當時就計劃在保持翼根發動機佈局的同時,在機翼下再吊掛一對發動機,這樣改進工作量就比較小了。

只是當時來說,使用四臺JT3D-3B渦扇發動機,推力有點過剩,畢竟一臺八噸推力呢,四臺就是三十二噸推力了。

最後採用三叉戟上的期貝發動機,推力五噸多一點,而且這款發動機尺寸重量小,油耗低,比較適合改裝。

民用渦扇發動機,用到軍用飛機上,確實也沒辦法了。

雖然最終轟六I造出了原型機,還飛了幾十個架次,但最終還是被放棄了。因爲發動機很難保證,畢竟時代又變了,國外又制裁了,肯定是不允許拿來製造轟炸機的。

當時一臺渦噴八的價格是八十萬,而一臺斯貝發動機的價格是一百二十萬,但是斯貝渦扇發動機,壽命是渦噴八的八倍,如果真換了渦扇發動機,不僅全壽命週期成本更低,而且性能大增,可惜的是,當時發動機確實無法保障。

這和後來研製飛豹是一樣的,飛豹用的發動機,還是牛牛家退役的F4K艦載戰鬥機上拆下來的庫存貨呢,買完就沒有了。

渦噴八發動機實在是太差了,現在都新世紀了還在用這種落後的發動機,不僅是使用成本非常高,而且轟六的性能太差了,所以李軼必須要提出來!

渦噴八發動機推重比才三,一臺就重達三點一噸,而且還是沒老虎,油耗比渦扇發動機高三分之一以上,壽命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爲轟六換髮,是勢在必行的,空軍也一直有這個想法,只是沒有合適的渦扇發動機。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李軼提出來的建議,確實很好。

就說最新款的轟六H吧,這個改型,從八十年代末提出要求,到今年纔開始裝備,雖然說它進行了現代化的改裝,但還是使用的渦噴八發動機,基本上只是改航電,加外掛架,可以掛載遠程反艦導彈等。

整體性能還是不行,只能飛五千公里,作戰半徑不理想。

要是換渦扇二零發動機,再放大機身,優化設計,航程和作戰半徑要翻倍啊,妥妥的戰略轟炸機了,所以在場的領導和專家們,怎麼能不動容呢。

轟六可是仿製的圖16轟炸機,結果仿製出來以後,比原版性能還有不小的退步,要知道圖16轟炸機可是航程達到七千公里的,產量二千架,而且還是五十年代就開始裝備,甚至圖16還改成了圖104客機,產量達到二百多架。

轟六直到六十年代末才完成仿製工作,批量生產服役,但是因爲發動機不行,再加上機體結構的仿製不行,載彈量也比較小,航程縮水一千多公里,長期以來轟六隻能掛普通的炸彈。

其實最要命的還是轟六的機體空間太小了,改裝餘地太小,即便是後來改的轟六加油機,也受制於機體小,導致它的載油量太少,只能給兩架中型戰鬥機加油,要是重型戰鬥機就不行了。

還是要真正的戰略轟炸機才行啊,起飛重量得一百多噸,就拿B52戰略轟炸機家族來說,還是很不錯的,這款戰略轟炸機,李軼可是很清楚,未來它甚至有可能服役到一百年。

B52戰略轟炸機總共生產七百多架,參加過的實戰很多,雖然在安南戰場上,被擊落了不少,但總的來說還是很厲害的,地毯式轟炸也是聞名世界。

B52戰略轟炸機1948年提出設計方案,1952年第一架原型機首飛,1955年批生產型開始交付使用,先後發展了B-52A、B、C、D、E、F、G、H等8種型號,1962年停止生產,現在還在服役的是最後一批B52H,總共有八十架左右。

B52戰略轟炸機雖然看起來怎麼樣,像客機似的,但是它的航程卻是驚人的,一萬六千公里,如果再空中加油,飛得更遠,甚至有了空中加油,B52H可以進行全球轟炸,它曾經創造過連續飛行二十四小時的紀錄,它的載彈量達到二十五噸,是轟六的三倍。

在安南戰爭時期,B52戰略轟炸機,進行了非常驚人的轟炸,它可以在一萬米高空完成水平投彈,南安的防空炮火無法打擊到它,後來毛子援助了地空導彈,這樣導致B52轟炸機在安南戰場上損失了幾十架。

B52H戰略轟炸機,經過現代化的升級,彈倉內可以裝載20枚空射巡航導彈,在現代化的戰爭條件下,戰略轟炸機,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進行臨空地毯式轟炸了,而是變成戰略空射巡航導彈的專用載機,哪怕是圖160這種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也一樣。

第一百六十七章 殲14正式立項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十七章 BUMP進氣道工程設計軟件第二百三十五章 運九和空警1000同時立項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老立下軍令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渦扇17總師、中航科技委主任助理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太行發動機很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七十一章 渦扇十A發動機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略轟炸機旋轉發射掛架第四十六章 技術創新工作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三百九十六章 渦扇300發動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航發集團與航空工業集團成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三百四十章 魔改轟六K戰神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一百六十章 精密鑄造3D打印技術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二十四章 高效精密加工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二百六十一章 殲七MF和FC-1又獲訂單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太行發動機很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三百二十五章 殲十六戰鬥機被海軍看上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一百章 渦扇十A發動機推進速度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二百七十九章 渦扇十九發動機試飛第一百七十九章 渦扇15核心機驗證試車第二百三十五章 運九和空警1000同時立項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三百零三章 武直十必須超過阿帕奇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六十一章 記者專訪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三十五章 李軼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一個戰略合作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評審通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萬小時壽命第五十五章 自主設計還是繼續仿製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四十四章 用殲七MF戰鬥機練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出最好的側衛戰鬥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一百七十三章 首次臺架試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汽車複合材料輕量化技術第一百二十章 宋老要推薦李軼當副總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運輸機用複合材料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第八十二章 太行發動機專家委員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二百八十五章 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立項第一章 雙選會第一章 雙選會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一百七十三章 首次臺架試車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四百七十六章 發展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第三百二十九章 RT15艦用燃氣輪機世界領先第四百二十七章 艦載預警機立項第一百五十章 接近三代機的製造工藝第四百二十七章 艦載預警機立項第四百七十一章 株海航展參展準備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零一所的算盤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十章? ??六一一所,我來了!第八十一章 一個核心機可以生出多少個發動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超音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不重要了第九十一章 突破音障第二百九十六章 爲國家做貢獻再苦再累也值得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航母設計建造技術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
第一百六十七章 殲14正式立項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二十七章 BUMP進氣道工程設計軟件第二百三十五章 運九和空警1000同時立項第一百三十一章 宋老立下軍令狀第四百一十一章 611所海龍艦載戰鬥機第一百八十六章 渦扇17總師、中航科技委主任助理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太行發動機很行第一百六十三章 殲七MF戰鬥機首飛之日第一百五十九章 渦扇十A發動機樣機第七十一章 渦扇十A發動機第四十三章 BUMP進氣道設計全面展開第四十二章 載譽歸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一樣的山鷹超音速教練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訂單總數超四百五十架第三百四十二章 戰略轟炸機旋轉發射掛架第四十六章 技術創新工作室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二十二章 設計製造一體化第一百六十六章 飛行品質接近三代機第一百九十六章 兌換預警機相控陣雷達技術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三百九十六章 渦扇300發動機第三百九十一章 航發集團與航空工業集團成立第一百七十五章 30MW級大功率艦用燃氣輪機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上無源相控陣第三百六十一章 第一輛裝燃氣輪機的國產坦克第二章 撿了個飛機設計系統第一百一十三章 戰機脈動式總裝生產線第三百四十章 魔改轟六K戰神第十八章 殲十之父宋老來了第一百六十章 精密鑄造3D打印技術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二十四章 高效精密加工第一百四十章 全權限數字電子控制系統(求支持)第五十二章 風洞試驗第二百六十一章 殲七MF和FC-1又獲訂單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二百六十九章 新太行發動機很行第三百一十六章 翼龍無人機要下線第三百二十五章 殲十六戰鬥機被海軍看上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七十三章 李軼畫大餅第一百章 渦扇十A發動機推進速度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二百七十九章 渦扇十九發動機試飛第一百七十九章 渦扇15核心機驗證試車第二百三十五章 運九和空警1000同時立項第四百三十章 C909客機迎來設計評審第二百零六章 想套渦扇十九的技術?沒門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三百零三章 武直十必須超過阿帕奇第十七章? ?先進航空製造技術帶給李軼的震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又遇上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空天一體化趨勢第六十一章 記者專訪第一百一十七章 殲14綜合航電領先蘇27不止一代第七十章 殲七MF戰鬥機要參加軍方評審第四百五十九章 龐大的直升機家族第三十五章 李軼的建議第四百六十三章 又一個戰略合作第三百六十五章 國產輕型私人飛機來了第一百六十九章 評審通過第一百八十四章 航改燃1500馬力坦克發動機第三百九十七章 三萬小時壽命第五十五章 自主設計還是繼續仿製第三百六十九章 渦槳16發動機第四十四章 用殲七MF戰鬥機練手第一百六十二章 改出最好的側衛戰鬥機第四百六十五章 航空複合材料新基地第一百七十三章 首次臺架試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汽車複合材料輕量化技術第一百二十章 宋老要推薦李軼當副總師第二百四十一章 運輸機用複合材料第一百二十三章 反對的聲音很大第八十二章 太行發動機專家委員第二十三章 大國工匠第二百八十五章 殲轟七B多用途戰鬥機立項第一章 雙選會第一章 雙選會第七十七章 雙發重型殲14第一百七十三章 首次臺架試車第四百二十八章 全球最先進艦載預警機第二百八十三章 梟龍拳打鷹獅腳踢LCA第四百七十六章 發展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第三百二十九章 RT15艦用燃氣輪機世界領先第四百二十七章 艦載預警機立項第一百五十章 接近三代機的製造工藝第四百二十七章 艦載預警機立項第四百七十一章 株海航展參展準備時第一百二十九章 六零一所的算盤第一百一十章 盛飛的大國工匠第十章? ??六一一所,我來了!第八十一章 一個核心機可以生出多少個發動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超音速對戰略轟炸機來說不重要了第九十一章 突破音障第二百九十六章 爲國家做貢獻再苦再累也值得第一百三十七章 各方反應第三百三十一章 航母設計建造技術第三百七十八章 金雕無人機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