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二節(上)

沮授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一些,身材高大消瘦,長臉長鬚,兩道八字眉又濃又粗,一雙精光四射的眼睛,看上去咄咄逼人,非常自信。

他對李弘的態度謙虛恭敬,這讓李弘非常意外。當日李弘初見審配時,審配就很輕視傲慢。

沮授首先代表鉅鹿郡府對李弘和風雲鐵騎的怠慢表達了歉意。

“馮大人突然陣亡,城中無人指揮,這讓我們措手不及,加上城中有許多事情急需處理,府衙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混亂,所以耽擱到現在纔來拜見大人,真是失禮了。”

李弘給沮授這麼一說,大感難爲情,覺得自己氣量小,心胸狹窄,臉立刻就紅了。

“我們擔心黃巾軍突然撤離是他們耍的什麼詭計,所以不敢稍有懈怠,全力戒備,同時派人通知大人。這期間難免有疏忽怠慢之處,請務必包涵。小兒不會說話,多有得罪,下官代爲道歉了。”沮授接着說道。

看到沮授躬身要道歉,李弘趕忙一把伏住,連道不敢。

“不知道大人現在可有黃巾軍的確切消息?”沮授問道。

李弘點點頭,“據斥候回報,他們正在快速向高邑城方向撤離。”

沮授嘆了一口氣,神色黯然地說道:“馮大人和翼州牧郭大人先後陣亡,給了我們重重一擊。兩位大人如今都已不在人世,翼州軍隊也喪失一盡,翼州的形勢……”他用力的搖着頭,哀嘆道,“一塌糊塗啊。”

李弘奇怪地問道:“馮大人怎麼會陣亡?他到戰場上去幹什麼?”

“大人早有求死之心,這次總所如願以償了。”沮授悲傷地說道,“自從蟻賊攻城以來,他就一直住在西城樓上,誓死要和士兵們共進退。今日午時,西城們失守,大人在戰鬥中被蟻賊殺死,以身殉國。雖然後來潘都尉率領援兵及時趕到,從蟻賊手上奪回了西城,但已經找不到馮大人的頭顱了。可惜,馮大人忠心爲國,死了都不能全屍,也是沒有天理啊。”

李弘望着沮授傷心欲絕的面孔,再一次問道:“沮大人說馮大人有求死之心,這是什麼意思?”

沮授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解釋道:“前年蟻賊叛亂,殺了馮大人全家,馮大人的祖父母,父母,妻妾,兒孫全部一百餘口慘遭殺害,家裡雞犬不留,什麼都沒有了,就剩下馮大人一人。本來,去年他就要告老回鄉,頤養天年了,誰知……”

沮授眼眶發紅,神情有些激動,稍稍歇了一下,繼續說道,“大人突然遭此橫禍,心神大變,嗜殺如命,清剿蟻賊的時候向來都是趕盡殺絕,下手絕不留情。他的心早就隨着家人一起死了。他一直想死,一直想死,這次總算如願以償,遂了心願,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李弘默不作聲,心裡一陣陣絞痛。遭遇這種悲慘禍事的天下又豈止馮大人一人,因爲遭遇這種禍事而投身戰場仇殺對方的,更不是馮大人一人,而是千千萬萬。結果都是一樣,殺,殺,殺得血肉橫飛。

兩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做聲。

“沮大人今天還回城嗎?”

“不回了。我就在大營裡四處走走,看看。我想知道,爲什麼胡騎這麼厲害,在大人的指揮之下,僅以萬騎就擊敗了蟻賊十幾萬大軍。”

====================

傍晚,高覽和老拐,以及幾十名後衛屯老兵押着糧草大車,趕到癭陶城外的大營裡。

===

晚上,中軍大帳內,氣氛比較壓抑。

此戰因爲黃巾軍不明原因的突然撤退,僥倖守住了癭陶城。但因爲黃巾軍有準備的組織了十幾萬大軍圍殲風雲鐵騎,造成部隊不但沒有突襲成功,反而陷入混戰,損失慘重。

燕趙部曲以三千人正面阻擊黃巾軍的褚飛燕前軍一萬人,結果三千人基本上全軍覆沒,最後只剩下一百多人,酈寒和伏強兩位軍候陣亡。

鮮于銀部阻擊褚飛燕的左翼敵人,以三千騎兵對陣二萬步兵,結果損失過半,一千六百多名士兵陣亡。

李弘親自率領玉石部,閻柔部,黑豹義從共九千多人和黃巾軍楊鳳部七萬人交戰,雖然初期重創了敵軍的阻擊部隊,但隨後褚飛燕部的右翼二萬人馬支援上來,戰局就陷入了膠着狀態,鐵騎損失較大,有將近兩千名士兵陣亡。

綜合損失,風雲鐵騎陣亡兩位軍候,十七位屯長,六千六百名戰士,傷一千多人。部隊現在能夠上馬打仗的只剩下七千人,折損過半。

如果不是黃巾軍莫名其妙地撤走了,褚飛燕的中軍和左翼先後都會殺到西面戰場。血戰之下,即使風雲鐵騎能夠成功突圍,最多也只剩下三四千人。可謂非常幸運的慘勝。

重傷員一個都沒有。黃巾軍太多,激戰之下,根本不會留活口。不論是燕趙部曲的步兵戰士,還是鐵騎軍的騎兵,只要落在敵人手上,都是被殺。

經過初步打掃戰場後的統計,黃巾軍大約折損七萬人,如果加上他們攻城的損失,黃巾軍大約損失十萬人。如此算來,撤走的黃巾軍至少還有十萬人。

田重說完具體數字之後,默默地走到火盆旁邊,心裡充滿了悲傷。許許多多熟悉的戰友從此長眠地下,再也看不到了。

趙雲暗暗垂淚。酈寒均究沒有等到風光地走回真定城的那一天。

鮮于輔也在獨自傷神。他和伏強一起在幽州刺史府共事了許多年,感情深厚。現在伏強陣亡了,自己回到幽州之後,怎麼去對伏強的親人說呢?

=====================

中途離開的顏良突然急匆匆地跑了進來。他在衆目睽睽之下,毫不避諱地附在李弘的耳邊說了幾句話。

李弘的臉色立刻變得非常難看。

李弘默默地翻着案几上的竹簡,沉默不語。

沮授神色凝重地望着李弘。

大帳內的軍官們都把眼睛盯着李弘和站在他身後的顏良身上,一個個好奇的不得了。大家都想知道出了什麼事,但看到顏良神情肅穆,一副衝出去要殺人的樣子,誰都不敢開口詢問。

“子龍,把地圖拿來。”李弘把案几上的竹簡慢慢地捲起來,平靜地說道。

趙雲剛從行囊裡拿出地圖,顏良就跑了過去。他急急忙忙從趙雲手上搶過地圖,幾步走到李弘案几前,跪倒地上,把地圖在案几上攤開。

大帳內沒有一個人做聲,只有火盆裡燃燒的木柴偶爾發出幾聲清脆的“噼啪”聲,氣氛顯得緊張壓抑。

李弘緩緩擡起頭來,望着沮授輕輕問道:

“沮大人,鉅鹿郡能不能馬上給我提供十日糧草?”

大帳內頓時爆發出一陣歡呼,幾乎把大帳的帳頂都衝破了。

顏良猛地站起來,大聲叫道:“兄弟們,打仗了。”

樓麓狠狠地錘了鹿歡洋一下,大聲吼道:“好,好,好,跟着豹子就是好,天天都有戰打。好。”

沮授臉上閃過一絲疑問,他肯定地點頭說道:“可以。”

“明天早上可能備齊?”李弘追問道。

沮授沉吟了一下,堅決地說道:“只要大人需要,我立即趕回城裡,和長史陳大人,都尉潘大人商議之後,連夜運到大營。”

“那就太謝謝了。”李弘感激地說道,隨即他對手下襬擺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

“明晨出發,奔襲邯鄲。”

===

軍候們一走出中軍大帳,立即圍住了顏良。

文丑小聲問道:“虎頭,你剛纔對大人說了什麼,神神秘秘的?”

“沒有哇。”顏良一本正經地回道。

站在他旁邊的田重狠狠地給了他腦袋一下,皺着眉頭說道:“快說,一定有事。大人突然之間決定長途奔襲邯鄲城,一定和你這個消息有關?”

鄭信佯裝惡狠狠地樣子,對他說道:“有消息先不告訴我,直接去稟告大人,是不是眼裡沒有我了。”

顏良趕忙賠笑道:“守言,我不是故意的,真的不是故意的。事情太緊急,我只想快點告訴大人,結果把你給忘了。抱歉,抱歉。”

“什麼事?”鄭信立即問道。

“張牛角死了。”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心裡一喜,再接着一想不對,這個消息他怎麼會知道。

“我的手下在西城們掩埋賊兵屍體的時候,救了幾個重傷活下來的。其中有一個是張牛角的侍從,就是他說的。”

鄭信和田重等人面面相覷,都覺得這消息不可靠。張牛角會死?怎麼可能?他是黃巾軍的主帥,一直都在大營裡指揮戰鬥,他怎麼可能會死?

張郃大聲說道:“那個傷兵在哪裡,我們再去問問?”

拳頭不屑地說道:“不要去了。我看大人和我們一樣也不相信。他始終沒有說這事,說明他也認爲這個消息是假的。”

雷子立即心災樂禍地笑了起來:“虎頭,你亂傳未經證實的消息,要打軍棍的。”

“去你的。”顏良擡腿踢了他一腳,恨聲說道,“我要打仗,我要去殺黃巾軍,我要爲燕趙部曲的兄弟們報仇。難道你們就不想爲酈大人,爲伏大人,爲死去的幾千兄弟報仇嗎?”

“原來你假傳消息是爲了誤導大人出兵打仗,是爲了報仇。”田重不客氣地指着顏良的鼻子說道,“我看你膽子越來越大了。”

顏良趕忙說道:“老伯,那消息真是敵人說的,不是我編造的。”

衆人看他一副很緊張的樣子,頓時大笑起來。

田重親暱地拍拍他的後背,心痛地說道:“你這傷口還在滲血,明天能上路嗎?”

“我要報仇。”顏良叫道。

====================

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
第15章 千鈞一髮間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九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七節(上)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一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七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一節第26章 某一個結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六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二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九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八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二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節漢朝沒有馬鞍馬鐙嗎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節(下)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三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九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三節(下)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三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十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八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五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八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上)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二十三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五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二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四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