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節

三月中,兗州陳留郡,濮陽城。

袁紹撤軍的建議遭到了田豐強烈的反對。

從晉陽和翼州各地傳來的消息,尤其是河北花費巨資在幽州涿郡修建連通巨馬河和沽水河渠道一事,基本上可以證實河北今年的攻擊目標是北疆邊塞的叛亂胡人。我們過去的判斷現在看來還是正確的。目前北疆軍雖然氣勢洶洶地南下攻擊河南腹地,但他們的目標依舊是想拖住我們,以維持中原烽煙四起的局面,制約中原各方勢力的發展,爲他們將來南下征伐中原作好準備。

北疆軍南下進入河南腹地後,將遭到三面圍攻。此時河內郭圖如果能率軍及時從河陽、溫縣一帶展開反擊,奪回平皋城,北疆軍則會陷入四面包圍之中。雖然他們人數較多,可以支撐一段時間,但只要我們迅速殺進翼州的魏郡,切斷北疆軍的糧道,他們馬上就會敗亡。

北疆軍顯然清楚知道自己的處境,他們的進攻在早期非常銳利,以求在河南迅速立足。不過,隨着戰局的延續,他們的處境會變得非常尷尬。如果繼續攻擊,黃河北岸的河內形勢會越來越危急,而冀州通往河內的糧道也會被我們隨時切斷,進攻河南的北疆軍隨即會陷入困境。如果撤回河內,他們又無法拖住我們的大軍,阻止我們攻佔中原。另外,如果他們撤退時機選擇得不好,極有可能面臨既丟失河內,又要遭受全軍覆沒的危險。

“大人,北疆軍攻擊河南,根本就是一招敗棋,我們沒有必要擔心,更沒必要回援。”田豐十分自信地說道,“讓他們攻擊滎陽,憑藉滎陽城的堅固,我們完全可以拖住他們。北疆軍距離黃河越遠,敗亡之期也就越近。退一步說,即使滎陽丟失了,但以虎牢之險,我們依然可以把這支孤軍深入的敵軍全殲於虎牢關下。

袁紹、逢紀、辛評等人無法接受田豐的建議,堅決主張退兵。

逢紀認爲,田豐的目光僅僅侷限在河內、河南,而沒有看看關中、關西。

河東有五萬北疆大軍,一直對關中、關西虎視耽耽。現在河內方向的北疆軍兵分兩路,一路正在攻擊河南,一路正在攻擊溫縣、河陽一帶。如果此時河東方向的北疆軍突然殺進關西,則洛陽必將陷入三面攻擊之中。形勢一旦演變成這種格局,洛陽的兵力只能死守京畿八關。關西在失去支援情況下,兵力處於絕對劣勢,關西會拱手丟失。

關西一丟,關中和洛陽的聯繫就被切斷,關中隨即岌岌可危。此刻我們的主力大軍都在河南和中原戰場,援救不及。關中在北疆和西涼兩軍的前後夾擊下,轉眼就會傾覆。

“李弘用兵一向兵行險着,此次他讓河內方向的北疆軍冒着全軍覆沒的危險渡河攻擊河南,其目的顯然不是阻止我們攻佔中原這麼簡單。”逢紀擔憂地說道,“以我看,他的主要目標應該是關中和關西。所以,我覺得我們現在應該迅速撤軍,把北疆軍趕回河內,穩定河南局勢,徹底擊碎河北妄圖佔據關中關西之計,然後再考慮攻打中原的事。”

田豐立即予以駁斥。

“以河北目前的財賦狀況,李弘有能力同時在兩線作戰嗎?”田豐連連搖手,“絕無可能。除非北疆邊塞沒有戰事,除非大漠和遼東一帶的胡人迫於壓力主動和河北議和了,否則李弘絕不會動用大軍攻擊關中和關西。另外,即使北疆邊塞沒有戰事,李弘的首要攻擊目標也是中原,而不是關中、關西。因爲現在中原烽火連天,曹操、劉備實力不濟,根本無法和李弘相抗衡。”

“如果事實果真如此,我們就更不能退出陳留了。”田豐激動地說道,“我們一旦陷入河南戰場,北疆軍勢必要從黃河北岸一泄而下,中原轉眼便成了李弘的囊中之物。中原一失,洛陽便成了李弘的下一個攻擊目標。那時,不但洛陽危急,關中、關西也旦夕不保了。”

“大軍絕不能離開中原。”田豐衝着袁紹大聲說道,“我們要立即發動對冀州的攻擊,不能有片刻的延誤。”

袁紹一個勁地搖頭,態度非常堅決,執意要撤軍殺回河南。

審配、許攸兩人在此事上顯得猶豫不決。田豐的擔心也是他們的擔心,不管河北今年是否攻擊邊塞胡人,中原都是河北平定天下的首選目標。如果今年李弘要打中原,憑曹操、劉備兩人的實力是不行的,黃河以南的各方勢力必須要再次會盟,聯手抗敵。

眼前,曹操劉備孫策三方勢力聯手,在江淮之間和袁術大戰,無暇顧及中原。而袁紹的大軍此刻進入中原,不但可以伺機攻佔兗州,還能在北疆軍南下的時候擋住他們,遲滯他們攻擊的速度,爲曹操、劉備的大軍回師中原,爲會盟各地州郡聯手共擊李弘贏取寶貴的時間。

許攸把自己的想法詳細說了一遍,“大人,你還是慎重一點爲好。畢竟目前這一支南下的北疆軍還沒有威脅到洛陽的安全。”

袁紹雖然不相信李弘今年會攻打中原,但許攸的話還是讓他有點提心吊膽。

審配這時提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

考慮到洛陽的安危,還是讓蔣奇率一支軍隊回援河南,幫助留守河南的軍隊阻擊北疆軍。

命令河內的郭圖立即對平皋城展開反攻,爭取切斷北疆軍的後撤之路。

主力大軍暫時留駐於白馬、濮陽一帶,既不渡河攻擊冀州,也不速返河南救援,而是靜待局勢的變化再作出相應的制敵之策。

袁紹考慮良久,採納了審配的建議。同時命令多派斥候,沿河探查,密切關注北疆軍的動向。

三月中,洛陽。

沮授接到郭圖的書信後,非常生氣。

袁紹不在洛陽的時候,諸事皆由沮授代理,這已是多年的慣例。這次北疆軍突然攻擊河南,沮授馬上作出了應對之策,他命令郭圖不惜一切代價奪回平皋城,攻擊懷城,徹底斷絕北疆軍的退路。

郭圖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很簡單,他懷疑北疆軍渡河南下,根本就是誘敵之計,目的是把自己的大軍騙到平皋城和懷城之間,以便相機圍殲,奪取溫縣和河陽兩城。河內只有兩萬軍隊,一旦中計,溫縣和河陽勢必全部丟失,北疆大軍將直接陳兵黃河威脅洛陽。如果那時河東的北疆軍再趁機攻擊關西,虎牢方向又有敵人予以牽制,洛陽就岌岌可危了。

郭圖在信中說,你的命令我不能遵從。河內兩城丟失後,失去的不僅僅是我和兩萬將士的性命,還有本初兄的霸業,大漢社稷也有可能因此而傾覆。

沮授回信的口氣非常嚴厲。今日危局和你過早放棄平皋城有直接關係,如果你不遵軍令,延誤軍機,導致洛陽危急,我將嚴懲不貸。

郭圖大怒,當即回書。讓我放棄平皋城是本初兄的意思,他要我擇機後撤,並沒有要求我在主力大軍渡河北上後再撤。你無權指責我,更沒有理由指責我。現在北疆軍突然渡河南下打破了你的既定計策,讓你很被動,你想推卸責任,就把矛頭指向了我,這也未免欺人太甚。

郭圖在黃河北岸的河陽城,距離洛陽城不過六十里,書信幾個時辰就能送到。

沮授看完郭圖的書信,勃然大怒。事關社稷命運,郭圖竟敢如此兒戲?

沮授回書郭圖。河內是在誰的手上丟的?是誰被張遼殺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當初如果不是我竭力爲你求情,你早被本初兄丟進大牢了。立即給我進攻平皋城,否則我親自趕到河陽,把你抓起來送進大牢。

郭圖氣得暴跳如雷,當場把書信砸得四分五裂。無恥,當初正是你在本初兄面前力主要殺我,你以爲我不知道?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義。

郭圖急書袁紹,力陳固守河陽與溫縣對確保洛陽安危的重要,解釋自己拒絕沮授的命令出兵攻打平皋城的理由。然後話鋒一轉,矛頭直指沮授,歷數沮授的過失和諸多罪責,其中最主要的一項就是沮授利用袁紹的信任和給予的權力,大力在軍政兩方培植的冀州勢力,己經嚴重威脅到了袁紹的地位和權勢。

這項指控切中了袁紹的要害,擊中了袁紹的痛處。

袁紹當初之所以重用沮授,除了沮授本身的聲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在趕走韓馥後,需要這樣一個人來穩定冀州的軍隊和士人。袁紹自己的根基在汝南、穎川一帶,他要想在冀州迅速立足,必須要沮授、審配這樣的人給他支撐大局。

沮授不負重望,幫助袁紹在很短的時間內穩定了冀州。當時袁紹的手下大部分都是冀州籍的文武大吏,他們和沮授都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這使得袁紹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沮授的勢力飛速壯大,壯大到已經足夠威脅他的地位了。

當時冀州的形勢混亂不堪,公孫瓚、黃巾軍、李弘先後殺進冀州,袁紹和沮授不得不攜手抗敵,兩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密。到了洛陽後,袁紹重返自己的根基之地,實力驟然膨脹,但沮授的冀州勢力無處不在。田豐、審配、韓瓊、朱靈、潘鳳這些文武大吏個個都是袁紹的得力手下,袁紹少不了這些人,同時沮授的謹慎謙卑也讓袁紹很放心,兩人的親密關係因此得以繼續維持。這段時間穎川、汝南兩大派系的官吏對沮授的冀州派系不停地打擊、中傷甚至陷害,但袁紹都以大局爲重,極力維護沮授等冀州一系官吏的既得利益,並依舊予以信任和重用。

然而,當“以袁代漢”的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傳遍州郡的時候,當耿苞進書要袁紹代漢自立的時候,沮授和他的冀州勢力成了巨大的阻礙。冀州勢力不僅僅在文官中佔據絕對優勢,在軍中也是實力強勁,兩者聯合威力極大。這迫使袁紹最後不得不放棄了代漢自立的想法,把耿苞殺了以平息風波。

這件事深深刺激了袁紹,他和沮授的關係漸漸不再親密,冀州籍的大吏也漸漸被晾到一邊,不再參與決策。曾經有一段時間,他想把沮授和諸多冀州籍的文武大吏遣出洛陽。但還沒等他動手,天下的形勢就變了。冀州大戰,迫使袁紹再次起用冀州籍的文武大吏,但同時也給了他削弱冀州勢力一個絕好機會。韓瓊、潘鳳、趙浮這些冀州武將先後死去,冀州勢力遭到了重大打擊。

冀州大戰失敗後,河北的勢力更加強大,黃河以南的各方勢力都感受到了這個巨大的威脅,紛紛利用河北恢復元氣的時間圖謀發展。袁紹看到冀州勢力已經削弱,對自己的制約越來越小,而自己也不宜在這個關鍵時刻引起洛陽的動盪,隨即打消了壓制冀州勢力的念頭,繼續重用沮授、田豐、朱靈這些大吏。

不久,隨着時間的消逝,袁紹的這個念頭不但再次出現,而且還讓他有點急不可耐了。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以沮授、田豐爲首的冀州勢力和以許攸、郭圖等爲首的穎川勢力,以袁微、袁忠爲首的袁閥宗室勢力之間互相傾軋,明爭暗鬥。從各類制度的修改到實施,從財賦徵繳到使用,凡涉及軍政的各個方面都成了大家博弈的戰場。

博弈的最後結果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那就是大家都被扯進了爵位繼承人這個危險的漩渦裡。而由這個危險漩渦又引出了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袁紹要建立的大業到底是霸業還是王業?若論霸業,袁紹現在已經基本實現。那麼,下一步袁紹攻佔中原,和河北隔河對峙後,是不是應該再進一步,建立自己強大的王業?至今還在各地傳得沸沸揚揚的“以袁代漢”的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是不是到了其應驗的時候。

在中原即將得手的時候,王業和霸業之爭的意義不言而喻,這讓袁紹再一次強烈意識到了阻礙自己前進的巨大障礙。

郭圖的這份書信,袁紹看了又看,難以下定決心。

今天田豐、許攸的話讓他有種不祥的預感,如果李弘和自己的想法一樣,也要趁着現在中原混亂的時候南下攻打中原,那麼未來幾個月將是一場真正的生死決戰。誰輸了,誰將失去爭霸天下的機會。

袁紹派人請來了逢紀。

袁紹有很多堪稱莫逆的好友,但清清楚楚知道袁紹的心思和袁紹志同道合的卻只有逢紀和辛評,兩人都慫恿袁紹趁此亂世建立王業開創一個嶄新的王朝。打下關中後,洛陽率先傳出“以袁代漢”的讖緯之言和“五德始終說”,其後這個傳言散播於天下各處,其始作俑者就是這兩位處心積慮的高人。

逢紀和辛評有幾十年的私交,友誼深厚,但最近一年來,兩人卻因爲袁紹的繼承人問題翻了臉。辛評堅持立長不立幼,擁戴袁紹的大兒子袁譚。逢紀卻看好袁紹的幼子袁尚,原因很簡單,因爲袁紹溺愛袁尚,言辭中幾次透露出要廢長立幼的心思。袁紹因此疏遠了辛評,很多大事都和逢紀一人商議。

逢紀看完郭圖的書信,立即明白了袁紹的心思。他絲毫沒有猶豫,堅決支持郭圖的意見,先把沮授趕出洛陽。

“此人權傾洛陽,對大人的威脅太大,還是早一點解決好,免得將來後患無窮。”逢紀說道,“郭圖雖然和辛評一樣,都站在袁譚一邊,幫袁譚說話,但現在主要目的是驅趕冀州勢力,我們沒有必要藉機打擊他。相反,我們應該利用他和袁譚的勢力,縱容和默許他們攻擊沮授。等到他們鬧得不可收拾了,大人再出面,不偏不倚各打五十大板。這樣,大人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剝奪沮授的權力,然後順便把郭圖趕到長安去。”

袁紹皺皺眉,頗爲愧疚地說道:“沮授大人有功無過,如果僅憑這件事把他趕出洛陽,太對不起他了。”

“沮授太過正直,對大人將來的大業阻礙非常大,早一點把他權力解除掉,對他是件好事。”逢紀笑道,“他現在連郭圖都指揮不動,還如何坐鎮洛陽?大人還是把他放到身邊,讓他押運糧草,發揮一點餘熱吧。等到大人佔據了中原,就讓他做個閒職,養養老。”

袁紹沉吟稍許,低聲問道:“朱靈、蔣奇這些人如何安置?”

“大人又沒有殺沮授,擔心什麼?沮授天天和大人在一起,給大人出謀畫策,雖然不再坐鎮洛陽,但他親臨前線幫助大人殺敵,這有什麼不對嗎?朱靈、蔣奇這些人不過是頭腦簡單的武夫,只要大人善待他們,重用他們,這些人自然會對大人忠心耿耿。”逢紀輕鬆地說道,“沮授清廉剛直,這些年沒給他們什麼好處,他們之間能有多深的感情?大人無須擔心。”接着他湊近袁紹的身邊,壓低聲音說道,“大人真正應該擔心的是許攸和田豐。”

袁紹苦笑,嘆了一口氣。

沮授、許攸、田豐、郭圖四個人是袁紹的左膀右臂,但同時也是反對袁紹建立王業最堅決的人。

“拿掉了沮授和郭圖,許攸和田豐就很好解決了。”逢紀淡淡一笑,輕輕做了個手勢,“易如反掌。”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
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三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二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三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八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一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二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八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一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三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七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第二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四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八節東漢時期北方少數民族騎兵和漢朝步兵介紹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五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六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九節(下)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七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八節-第二十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一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七節千古之謎傳國玉璽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九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四十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一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四節東漢末年各少數族的風俗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十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三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十五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上)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十四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四節(下)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七節第13章 成敗轉頭空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七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五十節(下)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二十四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二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四十一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