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侯麾下的司馬,想了想,囑咐自己募集的士卒,先讓他走了。
暗暗說着,讓那些募集而來的百戍、十行、士卒,代自己,前往西河侯國各地聚落,募集更多的族人。
片刻之後,起身,向着麾下五百戍人所在的地方而去。
不過一刻之餘,就到了,向着那些正在偷懶的族人說道:“諸位族人,母國聚落衆多。憑藉我一人之力,是募集不到多少族人的,故吾想將此事,公諸於諸位。”
“目下,加上西河邑的五百戍,不過一千,也就是一旅率。如是要守四方,各地都不能少於五百戍,吾想過了,族中還能募集二千人,如此將此事交於你們,每人不過募集四人足以。”
說到了這裡,又望了望那些眺望着衆庶五百多人的女子,說道:“至於女婦爲戰,則是吾等男子及其奴、隸,讓外邦武傷過多,再予女婦上戰殺寇。”
“唯”
“是”
......
西河侯國司馬麾下的五百多人,迴應着道。
五百多人,在西河侯麾下司馬的囑咐之下,前往西河侯國的各地聚落。
西河侯麾下的司馬望着西河邑,想了想,說道:“這個時候,該回去向君侯稟報了。”
然後,踱步前行,步履矯健,朝着西河邑,上方鐫刻着西河二字的大門而去。
門口衛戍的西河氏族人,見司馬到了門口,連忙說道:“見過司馬。”
“嗯!”
“好!”
西河侯麾下的司馬,見族人的面色不說,守着邑門,倒也能現自己這樣的,勉勵說道:“你們守着邑門,我看的出來,你們做的不錯,我來此,你們能發現,說明確實用了心。”
“呃!”
“司馬言重了,這衛戍邑門,是君侯之命,且吾輩之父,那是君侯的重臣,甄別外邦惡人,護衛城邑乃是我們的本分。”在西河邑門守護的兩名西河侯麾下的“羣正”之子,迴應道。
辭別衛戍西河邑大門的族人,西河侯國司馬,然後往裡面走,幾步過後,就到了西河內邑,隨後就將往城頭之上而去。
頃刻之間,就到了明堂,西河侯見自己麾下的司馬,回來了,心中高興。
而西河侯麾下司馬,卻現,已經散去飲、食的一切,君侯、呂國大子及其麾下等,都在西河邑明堂之內。
順着衆庶數十的目光,往明堂之中,踱步前行。
西河侯見到麾下司馬,出現在了自己眼前,想了想,然後對着司馬說道:“此刻已經是申時已過,吾派寺人讓你去做的事,可是做好了?”
“西河邑之地,已經完成。至於其他聚落,下臣已經派族人,去做了,還望君侯恕罪。”
見君侯在問自己,司馬想了想,迴應道。
對於西河侯國的司馬,此人進來不久,就出去了。之後,西河侯又派寺人出去,雖然不知道是去見這位司馬。但是,此刻的對話,呂駱倒是聽得一清二楚。
不過呂駱,到底是不同於尋常人的,知道西河侯肯定,有甚麼事,不然也不會這樣。
也就沒過問西河侯國的事,在他目下的心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拖延時間。
早日回到呂國,他才覺得安全。
西河侯弄明白了之後,讓司馬就在旁邊與其他族人席地而坐。
又望着呂駱說道:“呂國大子,不知道我能放你們北上,可這...,西河侯國又有何得益之處?”
呂駱心想:“這西河侯說的也是,若是沒有足夠的利益,誰又能夠幫襯自己。”
想到這裡,見那些西河侯麾下,也往自己這裡看着,呂駱頓時覺得壓抑。
想了想,正色道:“西河侯,以及西河侯國的羣賢,這與人爲友,就是予自己便利,在吾等落難之時,趁勢劫持,此事不妥罷。”
“說來說去,呂國大子,這是想不費一個貝幣,就想回到呂國,恐怕人還在夢寐之中。”西河侯麾下的車正說道。
緊接着,西河侯國的牧正接過話茬,說道:“吾聽說呂國大子一行人中,還有一些女子,倘若你願留他們於此,放你們北去,也不是不可。”
“西河侯,之前還和睦相處,此刻你們是合謀麼。吾呂駱,勿寧死,也不會用女子,行那商人之事。”
“你...”西河侯國麾下的牧正,聽到這番話,氣的不輕。在那牧正看來,呂駱這是在羞辱他。
“你...你甚麼你,身爲一國之臣,若是有寇侵西河侯國,你們也願拿其族女子來換和解麼!吾想不會。若是那些女奴,或有可能。”
“哼!吾不與你詭辯。”牧正生氣地道。
見麾下與呂國大子,兩方言辭鋒利,各抒己見,一時間,西河侯也不知道如何做纔好。
時間慢慢的過去了...
“啊!哈哈哈!”西河侯笑道:“呂國大子說笑了,幾位賢臣也有道理。不過麼,也多思慮用其他方策,解決。何必相互咄咄逼人。”
這時西河侯適時出來當和事老,向着呂駱以及自己的麾下說道。
想了想,接着說道:“呂國大子,你們一行人中,吾記得有一隻貊,若是將此物,交給我們亦可。若不願,我也不強求。只是...”
呂駱聽到西河侯這麼說,細緻想想,那貊還在麾下手中養着,除卻土地,女子,還有貓熊不能交出去。
也唯有上中下三等貨幣,方能有轉機。
這上幣,就是金,這個時候還沒法冶煉出金,量少,稀罕之物方能成交易之幣。
中幣就是海中蚌殼所帶的珍珠,還有天然形成的瑪瑙玉石。
下幣則是以銅築成的銅貝以及天下氏族、侯伯的族人,撿來的天然貝。
覺得西河侯還算和善,只是其麾下,有些強人所難。
呂駱連忙說道:“西河侯,諸位西河侯國的賢士,吾願以中幣珠寶玉石及其下幣,交由西河侯國一些,五穀也可以給一些。則,西河侯國送我輩北上。如何?”
西河侯自然是同意了,那些西河侯國的羣臣,心中想着,這樣就可以了嘛,於族有益,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