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青州來援

南亞那羣人戰力在司馬季眼中屬於完全不行,但是人家文化牛逼啊,司馬季認爲印度文化同化的強度,甚至比中國文化都要強,誰進去誰掉種姓制度的坑。本身印度人就多,出兵打他人家還沒怎麼樣呢,自己被崩一身屎,這太犯不上。

司馬季願意永遠和南亞國家和平共處,雙方能夠距離產生美最好,不要挨着太近。

鄴城城外,司馬季舉目遠眺鄴城的高大城牆,夯土牆面上密密麻麻的插着箭簇,還有斷刀長槍留下的痕跡,可以想象攻城的慘烈。不少城牆的位置,還有一大片暗黑色的痕跡,只是守城士卒倒下火油點火,遺留下來的印記。

而鄴城的城門樓,幾乎都已經被投石機砸碎燒燬,光禿禿的城牆就好像是在看長城,至於城下則滿是屍骸,司馬季嚴令攻城晝夜不停,仍然無法撼動這座北方堅城。但是他相信,這種強度的輪戰,對方也絕對堅持不了太久。

看了一會兒司馬季便登上漳水上的水師船隊,幽州水師統領呂和已經在上面等候,司馬季點頭讓人拿來一根繩子,拴住佩劍沉入水中,過了好久拉着繩子感受了一下水深,面帶思索之色道,“枯水季節還有這種深度,怪不得鄴城時常有水患。”

“是啊,燕王,這裡是中原運河的關鍵之處,不論是水路還是陸路,想要進抵京師都是繞不過去的!”呂和也感同身受的道,“從漳水東進便和入運河,直達薊城,要不是燕王早就對此警惕,訓練水師,可能我們會吃大虧。”

“不算什麼先見之明,本王只能算是小心而已。其實本王打仗的水平一般,不能和很多將領相提並論,但就是從不置身於險地。”司馬季一邊把佩劍從水中拉出來,拿着布帛擦拭着,若有所思的道,“當年曹操又憑藉此處魏國的國都,引漳水從城西向東流入,流經銅雀臺下,暗流入城中往東流去,叫做長明溝。渠水又南流經止車門下出城,長明溝將鄴城分爲兩半,變成了南北兩城,現在鄴城四方十五門全部被填死,只有城西漳水入城之處,還可以作爲進攻點。”

漳水以北是宮城,裡面都是魏國遺留下來的宮殿,南城算是民居。而銅雀臺就事溝通南北兩城的橋樑當中的一座。中間一座叫銅雀臺,高十丈。南邊有金虎臺,高八丈,;北邊稱冰井臺,也高八丈。

就連鄴城的護城河,也是當年曹操挖漳水挖出來用來圍城用的,城方圓近四十里,相應地,曹操的塹壕也足有四十里長。引水圍城變成了今日的城牆,鄴城的護城河有兩丈深,兩丈寬,因爲是活水,要是不在上流截流,護城河永遠也填不平。

“呂和,讓船隊撤離漳水,尋找其他河流靠岸。曹操能夠引流圍城,本王就要截流攻城,就算是動用兩萬士卒截流,沒有半月時間也無法成功,截流之後本王會用城西漳水入城的金明門殺入,你現在就帶着船隊離開。”司馬季已經下定了決心,孤注一擲在鄴城西郊動手。

當年曹操是用水攻圍城,便把目光投向了流經鄴城的漳水。於是乎,漳水被引進挖好的塹壕裡,鄴城被大水包圍,這一幕似曾相識,當年打呂布,曹操用的也是以水灌城。鄴城也繼承了下邳一樣的命運。

而今天司馬季則需要抽乾漳水,因爲他只有一個選擇,只有漳水入城的金明門是無法填死的,如果從金明門殺入,還可以直接把鄴城的南北兩城截成兩半。這根本是別無選擇的辦法,讓呂和尋找河流靠岸,司馬季便傳令曹乾進來吩咐道,“在大軍當中挑選士卒,要在夜間仍然耳聰目明者,人數湊夠一萬,本王要選擇在一個夜間對鄴城突襲。”人員的選拔第一條就是不能有夜盲症,夜盲症在這個年代是普遍情況,所以夜襲總能炸營。

“在此之前,用來截流的水渠要完工,而且大軍攻城不能停。”司馬季繼續指點道,“把這些記下就去選人,要精銳之師,突入鄴城,龍雀營也要參戰。不過你們揹着的龍雀刀要留下,不然距離很遠就能被聽到,本王也沒有呼風喚雨的本事,讓老天下一場大雨掩護你們,換成步軍的腰刀即可。”他知道時間拖得越久,對自己越不利。

既然司馬顒擺出了烏龜殼,鄴城又是堅城一座,他就只能嘗試燉了這條甲魚補身體,正好最近有點腎虛,他的外表雖然沒有長到腎虛的地步,但所擁有的權勢彌補了這一點。

三天過後,城外的喊殺聲依舊響亮,司馬季的麾下大軍連續攻打三天,除了城外留下數千具屍體外一無所得,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實踐着自己打不死敵人累死敵人的初衷,不過這個戰事強度必須要降一降了。

也因爲護城河的關係,隨後的日子裡,攻城變成了遠距離交火,雙方的弓箭手一方趴在戰壕當中,一方躲在城牆後面,每日對射,今日戰果的多少要看雙方軍中控弦之士是不是夠用,戰事強度是見底了,但精力的消耗沒有降低,但在一些人的眼中,危險算是暫時過去了。

這一些人當中就包括猶如驚弓之鳥的司馬顒,連續幾天的劇烈攻城之後,鄴城的局勢漸漸穩定,雖然危險仍在,可就如同司馬季所想的,內心強大的人類永遠能表現出來自己的適應性,仍然每日刀口舔血的士卒,漸漸習慣了這種危險環境。

這是非常危險的趨勢,對司馬季而言,這場攻城戰有變成經年累月的走向,要是真的如此,他將會以反面案例名載史冊,襯托出這位長輩偉岸的形象,這一點不可容忍。

此時城內守軍仍然兵力高達數萬,而司馬季的兵力也不過是二十萬人,面對着高大的城牆上密密麻麻的官軍,司馬季心中有些悲涼,國內城和鄴城真不是一個級別的。

索性他總算是開始接收到好消息,第一個好消息並非是他看重的冀州,或者是幷州來的捷報,而是受到了先王庇佑的結果。這證明上一輩的遺留下來的關係是多麼重要。

上一任燕王司馬機是鎮東將軍,都督青州諸軍事,當然司馬季是從來沒見過先王去上任過,幾乎就是遙控青州軍事,青州也是內地的大州,並不存在外敵虎視眈眈。所以當時的司馬機籠絡部下的主要手段,就是大家一起行散。

他這個父親除了不在燕王府,在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現,差點就成了幽州玄學領袖。然而上一任燕王的不務正業,終於還是在一個適當的時候對司馬季進行了回饋。在司馬季面對堅城高牆一籌莫展的時候,不是派出兵馬征討的冀州、幷州傳來好消息,而是青州給他來了一陣強心劑,這真是意外之喜。

“沒想到本王頭一次體會傳檄而定的待遇,竟然是因爲先王的福澤。”司馬季拿着送給自己的信件,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自己累死累活的打仗,還沒有先王嗑藥能爭取民心,這一瞬間司馬季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深深懷疑。

不但青州傳檄而定,甚至已經開始整頓兵馬準備來助他一臂之力,從書信上的日期來看,說不定這支他從來沒想到的援軍都已經上路了。他想的一點錯沒有,這支人數兩萬的兵馬已經出青州,正在慢慢騰騰的朝着鄴城趕來。

這支兵馬領兵的人叫王彌,對他而言,這也是第一次領兵出征,現在天下大亂諸王攻殺不止,對他而言正式建功立業的時候,河北大戰的結果傳到青州之後,青州就出現了擁護燕王的聲音,畢竟當地很多家族的長輩,都曾經和上一任燕王過從甚密,從前也見過司馬季多次,人麼,總是對見過的孩子有第一印象,很多人並不相信這一任的燕王有多麼殘暴,還念及着從前和司馬機的情誼。

王彌自然是沒有見過司馬季的,他的爺爺和司馬機的關係很好,曾經做過帶方太守,遺留下來了這一層的關係,王彌家的長輩聽聞河北大戰的結果之後,立刻就聯絡青州的官員,成了堅定的燕王一派,現在青州已經將司馬顒的人全部趕走,正在奔着鄴城準備助陣。

“還要快一點,燕王兵峰所指鄴城,現在鄴城大戰我們必須趕到戰場,才能建功立業,現在慢吞吞的行軍不能繼續下去。”王彌眉頭緊緊的凝結起來,顯然對現在的行軍速度頗爲不滿,催促着大軍加快行軍速度。

“將軍,鄴城距離我們如此遙遠,就算是加快行軍,也不一定能趕得上,萬一我們到達之前,燕王已經攻克的鄴城,那不是白跑一趟麼?”

“那也要加快,要讓燕王感覺到我們青州的誠意。”王彌搖頭道,“這比什麼都重要。”

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彈劾第五百三十四章 本王很看好你第二百五十一章 入口爭奪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要聖旨是吧?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團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錢第六百五十五章 正式西征第九十章 我反對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夠寬容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現第五百零五章 軍事同盟第三百零一章 生俘賊首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國第六百九十八章 四帝決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列陣攻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禍水西引第五百四十四章 夜襲金明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來的和尚第三百四十七章 莊園經濟第五百零四章 暴怒的司馬顒第五百七十六章 燕賊勢大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有備而來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文體兩開花第七百一十四章 突襲羅馬軍團第二百二十一章 東北攻略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間靠岸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蟬脫殼第四百五十八章 瓜分勝利果實第二十章 感謝三哥不殺之恩第四百七十章 霸府臨朝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草原對決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晉首富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子被殺第三百一十九章 洋井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九十九章 那可是個好地方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八十六章 齊聚洛陽第三百零四章 敲詐豪強第一百三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八十八章 還不夠第三百二十章 以待時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門邪道第七百一十一章 猶豫的凱撒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子無悔第六百二十五章 元康十八年第二十四章 朝貢第三百零七章 微服出訪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銀溫度計第六百九十八章 四帝決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克橫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抵達洛陽第三百六十六章 燕王的方向第八章 愛民如子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五十八章 同出一源的備胎第二百零四章 魯公賈謐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奪人才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人都學司馬懿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釋放馬庫斯第三百九十章 地圖開疆第一百五十七章 綠珠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六百零八章 法儒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就這麼定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們本就是晉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軍備競賽第七百一十四章 突襲羅馬軍團第三十七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精羅震怒第四百七十七章 強奪土地第五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羅馬正統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內動靜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退虎牢關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夠寬容麼?第六百四十章 貿易戰容易打贏第二百一十六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章 懸賞第五百八十七章 決戰動員第一百零九章 號稱五十萬大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和談第六百五十二章 烏孫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來第八十二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八章 還不夠
第四百九十章 上疏彈劾第五百三十四章 本王很看好你第二百五十一章 入口爭奪戰第一百三十九章 要聖旨是吧?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團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錢第六百五十五章 正式西征第九十章 我反對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夠寬容麼?第一百五十四章 套現第五百零五章 軍事同盟第三百零一章 生俘賊首第三百八十四章 相國第六百九十八章 四帝決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列陣攻城第六百八十六章 禍水西引第五百四十四章 夜襲金明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外來的和尚第三百四十七章 莊園經濟第五百零四章 暴怒的司馬顒第五百七十六章 燕賊勢大第八十五章 刺史低頭第一百五十三章 有備而來第四百章 淮南王出兵第三百四十九章 文體兩開花第七百一十四章 突襲羅馬軍團第二百二十一章 東北攻略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間靠岸第六百三十八掌 金蟬脫殼第四百五十八章 瓜分勝利果實第二十章 感謝三哥不殺之恩第四百七十章 霸府臨朝第二百九十五章 分進合擊第五百一十九章 草原對決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晉首富第三百七十四章 太子被殺第三百一十九章 洋井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逼迫第九十九章 那可是個好地方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八十六章 齊聚洛陽第三百零四章 敲詐豪強第一百三十六章 馬不停蹄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八十八章 還不夠第三百二十章 以待時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歪門邪道第七百一十一章 猶豫的凱撒第三百二十四章 落子無悔第六百二十五章 元康十八年第二十四章 朝貢第三百零七章 微服出訪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銀溫度計第六百九十八章 四帝決議第一百一十八章 攻克橫山第二百八十六章 抵達洛陽第三百六十六章 燕王的方向第八章 愛民如子第六十六章 上奏天子第五十八章 同出一源的備胎第二百零四章 魯公賈謐第三百八十五章 搶奪人才第七百零八章 日耳曼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三百四十八章 人人都學司馬懿第五百七十二章 分兵北上第六百九十九章 釋放馬庫斯第三百九十章 地圖開疆第一百五十七章 綠珠第三百六十五章 各方心思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六百零八章 法儒之戰第五百六十四章 就這麼定了第六百五十三章 神棍司馬季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們本就是晉人第四百七十九章 河北軍備競賽第七百一十四章 突襲羅馬軍團第三十七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六百九十二章 精羅震怒第四百七十七章 強奪土地第五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六百八十七章 羅馬正統第一百九十一章 城內動靜第五百七十一章 兵退虎牢關第一百二十六章 這是蒸餾?第六百九十四章 本王不夠寬容麼?第六百四十章 貿易戰容易打贏第二百一十六章 男女平等第五十章 懸賞第五百八十七章 決戰動員第一百零九章 號稱五十萬大軍第二百七十八章 和談第六百五十二章 烏孫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自古以來第八十二章 塵埃落定第八十八章 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