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

“我真沒有事瞞着隊頭。”成方十分誠懇的道:“要來接洽,我便過來了。但我實話實說,對新經略和遼鎮兵馬,你不要抱任何的希望。”

“你就不是遼鎮兵馬出身?”楊義一聽就火大了,怒目瞪眼的對成方道:“現在攀上高枝也沒有啥,但不要忘了自己的出身!”

“我何曾忘過……”成方頗感無奈,這事已經成了他和楊義之間的心結。

主要就是那次柳河之敗,成方正好經過遼西,事後楊家兄弟大爲不滿。如果他們知道了要出兵柳河,就算不派精兵出陣,也會在十三山搞出動靜來配合,如果遼鎮兵馬的心理有了倚仗,可能不會被一百多人的後金兵一衝就亂了營,如沒頭蒼蠅一樣的亂跑,最後千多鐵騎被一百多丁的牛錄殺雞宰羊般的在河灘上屠殺,一個個穿着鐵甲的士兵還不如婦孺。

這件事成了兩邊的一個小心結,雖然成方堅稱自己只是路過,沒有了解太多的內情,又急着趕赴京師參加會議,遼西出兵的事也要向軍司彙報才能採取行動,所以根本不可能知會山上做什麼動作。

這些說法都是不錯,不過楊家兄弟等人都知道是託詞而已。

最少在十三山上的和記,再也不會也不可能替大明朝廷出一分力了。

一想到這一點,楊義就還是忍不住會心生不滿。

“大明待我們不薄。”楊義正色道:“不管怎樣,先大明,後和記,如果成兄弟你有什麼不滿的,可以向上彙報,驅我出和記,我也甘心承受。只要和記和張大人不對大明動起刀槍,我楊義就絕不會有二心。”

“得了,”成方有些不耐煩的道:“當年聽說你在草原上就是張大人救的你,現在還是這樣,你圖什麼?”

楊義正色道:“圖一個忠。”

“你適才說大明待你不薄。”成方面露譏誚之色,說道:“是當年吃不飽飯被上官肆意侮辱凌虐的好日子,還是被朝廷在大雪天逼迫上陣送死的薩爾滸一役,或是在十三山沒有糧食吃的那天日子,最終還是我們和記送了糧食上山,大明對你到底是什麼恩德?”

楊義被成方說的一徵。

半響過後,他才低着頭,十分艱難的道:“我知道大人是英明天授,對百姓也好,對部下更好,實話實說,我對大人只有崇敬的份,也有感激,沒有他我早就被炒花給殺了,哪能活到現在?只是說大人要造大明的反,我實在是過不了這個坎。”

楊義擡起頭來,正視成方,目光清澈見底:“不管怎樣,大明庇護百姓二百多年,官吏守土將士御外,這些年遼鎮不行了,看看我們遼東百姓遭遇了什麼,看看他們爲什麼拼死也要往東江鎮跑,那種路,跑一千人能活下一百人就不錯了。可百姓還是前仆後繼的往外跑,圖什麼?不就是相信大明總兵和大明的將士能保護他們不被異族殺害?我是個普通人,相信世間還是有因果報應的,如果大明有自取滅亡之處,亡了也沒有什麼,自古無不亡之國。但如果是現在這樣,前拒東虜,我們卻在後頭陰懷異志,暗中扯皮搗亂,那我們不是和書本評話上的那些奸賊小人一樣了……”

成方初聽之下確實大感不悅,楊義受恩深重,居然不是一門心思的跟着張大人與和記一起進退,此人確實是養不熟的白眼狼。

但聽的多了,也知道楊義是出於一番摯誠之心,慢慢的聽下來,居然還有了一點共鳴。

是啊,不管怎樣,大明始終將自己的百姓護翼在身後,也不可能如東虜那樣的政權那樣血腥殘暴,有法度,有官府,也有一定的公平。雖然將門欺壓,官吏盤剝,鄉紳惡霸橫行,但不管怎樣,大明始終是一個正常的國度,在這個國家始終能得到活下去的機會,努力向上也可能會有改變命運的一天。

而有了東虜這樣的外敵和殘暴的敵人之後,大明的不足被掩蓋了不少,它的好處反而體悟出更多。

別的不說,十三山上被圍十幾萬人時,天啓皇帝爲此茶飯不思,敕令遼西官吏將領們務必想辦法救出十三山上的百姓,使皇帝能爲之心安。

和記在援救過程中暴露出了不小的實力,令朝廷爲之提防,但皇帝顧及十三山之功,始終沒有痛下決心針對和記,始終還是給了和記一定的空間。

這樣的胸襟和這樣的朝廷,確實叫人還興不起逆反之心。

當然在東虜出現之前遼民也是相當的困苦,守着這樣肥沃的土地和豐饒的出產,結果還是有不少人吃不飽飯,層層疊疊的壓迫象一座座大山盤踞在人的身上,難免會令人心生不滿。但當外敵出現之後,人們發覺大明朝廷畢竟還是正常人的國度,不象所謂的後金國,純粹是一羣強盜加野獸。

“坦白說這一次我真的是來觀察的。”成方看着楊義,沉聲道:“而且我也不怕告訴你我的想法,新經略要麼自甘平庸,蕭歸曹隨,對孫閣部遺留的一切不作任何的變動,這樣可以勉強守成,不會有大的慘敗的局面。但也沒有辦法進取,我們十三山還會孤懸於廣寧廢城之外,不會得到遼西任何的幫助。要麼,就是孜孜進取,想做一番展布,他要是敢這樣做的話,等待他的結果就定然是遼西崩潰,局面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不可能!”楊義身形一震,說道:“你這是危言聳聽。”

“你看吧。”成方冷冷一笑,說道:“不和你說,說我們故意隱藏消息,和你說了,你又受不了。”

“你是說新經略一至關門就逮拿了幾個佐雜官的事?”楊義疑道:“幾個不入流品的小官,殺雞駭猴罷了,不至於到你說的地步吧?”

“從細節看大的走向,大致是錯不了的。”成方解釋道:“高經略是從地方上一步一步上來的,不象孫閣部是直接在朝廷中樞以翰林起家爲官,從翰林開坊到東宮侍講,轉學士到入內閣不滿十年,缺乏地方歷練。但這樣反而是好事,遼西的這局面,其實已經是盤根錯節不好收拾了,將門和官吏聯手施爲,遼西已經成了藩鎮格局。只是這藩鎮還沒有領頭人,祖家實力最強,但還有滿桂等人牽制,加上有孫閣部和袁大人等強力的大人們在,所以遼西上下還能相安無事,能把力量擰成一股繩。而高經略則是從地方上一步一步的上來了,沒有孫閣部那種雍容大氣,花朝廷銀子不心疼的氣量。高經略只會斤斤計較,其德才不足鎮服將門和底下的官吏,其又自詡通曉吏情民風,必有所展布而顯示與前任不同……這也是根腳帶來的弊端,他是閹黨推上來的,雖然不是閹黨的人,但身上帶着閹黨的痕跡,不把孫閣部留下來的東西掃一掃始終是不成的。遼西已經自成體系,相當的穩固,一旦有外力破壞,必生變亂。而高經略的威信和手腕不足以平息下去,所以半年之內,必生大變,到時候局面會崩壞到你不可想象的地步。”

“危言聳聽!”楊義象是在半夜裡走路的夜行人,不停的叫喊吆喝替自己壯膽一樣,但他自己都知道,他的話蒼白無力,根本不能與成方適才的長篇大論相比。

“這些話不是你說的吧?”楊義突然懷疑起來。

“當然不是我。”成方哈哈大笑起來,起身道:“這是行軍司副政事官以上才能觀看的,是軍情司文宣局編寫的內部參考,專門研判各地的局勢,平時都有刊印發行,有時候下到副司官級,你看過的。”

“我是看過,”楊義道:“好象沒有你說的這些話啊。”

“都說了是副政事官以上才能看。”成方洋洋得意的道:“這一次是大人親寫的專稿,名字就叫論遼西大局的變亂,你不能看,我和你大略說說已經是違規了。”

其實成方心裡也明白,張瀚的專稿說是要保密,其實專揚的人大有人在。

這也是文宣辦法中的一個小花招,越是秘密不給人所知,就會有更多的人打聽。

不過成方也有一些疑惑,張大人就真的敢斷定遼西局面會迎來一次大的崩壞?這可是有一點冒險啊。

賭上的就是張瀚在人們心中那種料事如神,從不出錯的聖人般的形象啊。

從萬曆年間張瀚開始組建和記,一路行來到天啓五年的下半年了,迄今爲止,張瀚每做任何一個決斷都是正確的,從未出錯,也沒有料理不明,事非不分的事情發生。

對這樣的上位者,人們的感覺真的是神聖難明,甚至是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敬畏感。

和記頗有一些人就是因爲張瀚這樣神秘的經歷而被吸引來的,所謂五百年必有一聖人出,其實人們都知道王朝變亂是三百年,每次都會出來一個天生聖人引導華夏由大亂再復於大治。就如三百年前的大明太祖高皇帝,趙宋的趙匡胤,唐室李世民,現在大明已經二百多年,誰知道張瀚是不是應運而生之人?

(本章完)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九百七十七章 再賀第八百二十四章 白馬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出牌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四百二十章 評價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汗崩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前途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九百五十六章 炮連第二百八十七章 取代第七百三十一章 穿行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斃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八十八章 開始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引子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四百二十七章 朋友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見親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八百二十五章 青綠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第二十八章 出門押貨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月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傳授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返鄉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修邸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論相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遊歷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四百九十五章 祝禱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九百章 後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
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 路邊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九百七十七章 再賀第八百二十四章 白馬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 碰壁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出牌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吉兆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簽字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年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離港第四百二十章 評價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汗崩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七百七十九章 壯哉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 和談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報知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前途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資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四百零四章 大喜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完人第一千五百九十章 震撼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九百五十六章 炮連第二百八十七章 取代第七百三十一章 穿行第六百四十一章 遠慮第六百四十五章 杖斃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一千八十八章 開始第七百一十九 威力第九百一十一章 發作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俘虜第五百零三章 關門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一千七十九章 舊友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引子第一千八十三章 停步第九百二十一章 鎮海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出路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四百二十七章 朋友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見親第一百八十一章 點火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 彈壓第七百三十二章 宣言第八百二十五章 青綠第一千一十六章 臺吉第六十八章 報仇的感覺第七百一十一章 客人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荒卷第二十八章 出門押貨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傳世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 諉過第三百八十五章 巨利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月下第四百一十五章 緊張第四百四十五章 信至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 誅心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傳授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返鄉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一百八十六章 推諉第九百九十七章 立約第五百零五章 斟酌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六百九十四章 鍛打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放心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修邸第一千一十九章 求全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論相第二百二十八章 試水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遊歷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大旗第四百九十五章 祝禱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變招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一百零三章 受傷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墩堡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弓箭第五百六十七章 銅礦第九百章 後退第一百二十八章 陰謀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 天譴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一百七十八章 鐵騎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