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 崩潰

崇禎對周皇后的話也相當心動,有長江天險,南京還有兵馬,也有現成的六部班底,皇帝帶着皇后和皇嫂,再加上幾百太監和禁軍護衛,可以迅速南下。

但流賊阻路後,皇帝就一直在猶豫,並且孫承宗上奏反對此議。

孫承宗坦言在北方就是最後機會,薊、遼、保定,當時還有宣大各鎮,是幾十萬邊軍是大明最大的武力集團,是最後的依賴。

南京京營毫無戰力,操江兵也沒有戰力,除了南京京營外,只有勳陽鎮有萬餘兵馬,其中大約三千人左右可以上戰場。

這般薄弱的防禦,一時半會根本提不上來,若放棄北方,幾十萬大軍崩潰,南方的這些兵馬如何抵抗強敵?無非是苟延殘喘!

孫承宗的話也是事實,此時尚未有流賊破鳳陽之事,所以朝廷並未在江北逐次立下四鎮防禦,根本一片空虛。

皇帝尚未答,那個御前牌子將心一橫,奏道:“奴婢就是進來回皇爺,南京,蘇州,松江,常州,還有揚州各府,俱已經失陷。”

“什麼?”崇禎眼前一黑,頭一暈,差一點就栽倒在地上。

太監眼中含淚,說道:“有淮安府急奏過來,揚州已降,鎮江已降,和記兵以船自江口入,沿江各府俱不戰而降,至揚州鎮江兩府降後,船隻直至南京城外江面,操江兵不戰而潰,後城中魏國公與忻城伯,誠意伯,鎮守太監並六部官員數百人至聚寶門外投降,跪迎和記兵馬入南京城,淮安府接到消息時,南京已經失守數日。”

殿中陷入一片死寂之中,崇禎眼中也是流下淚來,與周後兩人淚眼相望,兩人一時間都陷於深深的絕望之中。

周後是小門小戶出身,於國家大事知道不多,知道南邊還有個家已經是極限。她一向信任丈夫,感覺皇帝是一個雄才大略,一心操持國事的好皇帝,爲什麼局面會到眼前這種地步,她不懂,也想不明白。

對崇禎來說,他的一切雄心壯志都成爲泡影,他感覺上天不公,也深恨父祖和兄長這些年來懈怠國事,乃至到如今這種不可收拾的地步。

北方的太原,西安和大同,宣府,還有延安,懷慶,四十多個州府近三百個縣已經全部失陷,五個軍鎮易手,已經是萬分危急。

等蘇鬆常揚鎮和南京失守,淮安也必定不保,再有鳳陽等處失守,等於南直隸這樣的南方核心地方也被和記輕鬆奪去。

這一下大明精華區域,北方的武備區,南方的經濟區瞬間失守,等若被人在肚子上攪了兩刀,幾乎是痛入肺腑,命在旦夕。

“無事,莫怕。”皇帝對着皇后柔聲道:“尚有薊遼,山東,河南,京師,只要這些地方不失,尚有機會,袁崇煥尚有十幾萬精銳,緩急可用。”

雖然皇帝近於癡人說夢,但亦不無道理。

曹化淳和那個御前牌子一起退出,至外間後,曹化淳向着對方低聲道:“你尚有話沒有說完吧?”

“適才沒有敢說,怕皇爺撐不住了。”

“趕緊說。”

“薊鎮已經開諸關門,薊鎮巡撫和總兵黑雲龍率部投降,和記兵馬從大安口,喜峰口,古北口各處入內,三屯營,薊州,俱已經易主。保定總兵楊國柱聽說也不穩當,還有,東江鎮毛文龍暴疾而亡,其鎮已經降附和記。”

“唉,怎會如此?”

“是啊,我也想不明白……和記一進來,大家就都爭先恐後的投降,再怎麼說大明也是大國,百萬大軍就一點機會也沒有?這些人還世受國恩,就這麼跑去降了新主,也不嫌丟臉。”

“這話不必多談了。”曹化淳苦笑道:“京師的局面早就不穩了,除了英國公等幾家公侯,怕是想投降的也不在少數。”

御前牌子大着膽子道:“曹大伴意下如何?”

“你是說?”曹化淳想了想,瞟了這個太監一眼,搖頭道:“現在還爲時尚早,我們也不知道皇上的心思。”

“皇上怕還是在等袁崇煥哩。”

“他不會來了。”

袁崇煥是年前就確定年後來陛見,然後在操持與東虜和議之事耽擱了行程,接下來和記誓師,十幾天時間如熱水潑雪一般將九邊消融了一半多的實力,諸多名城大邑易手,多家親藩和總兵巡撫各路兵備,參將,還有大量的州府縣的官員一起投降,地方士紳,生員,亦都歸附。

這個情形很容易叫人想起四個字:天下歸心。

這樣的局面下,袁崇煥沒有第一時間投降也是出於名臣和大臣的尊嚴,還有自身利益的考慮了,而不是與皇帝或大明有太大的關係。

手握十餘萬雄兵,其中有六萬多人是精銳的戰兵,裝備好,防守的地段十分牢固,擁有大量的紅夷大炮,諸多將領也兇悍難制,這樣的實力當然可能想要更好更多的待遇,因爲手中有足夠的籌碼。

這般情形下,連曹化淳也明白袁崇煥不會在第一時間投降,而是希望開一個高價給和記,這也是必然之事。

“聽說袁某已經棄守大小淩河堡,中左所,塔山,松山,杏山各堡也棄守,錦州也棄守了,只餘寧遠和山海關至永平一帶數百里地方。”

“你知道的還不少。”曹化淳道:“遼鎮的核心精華,原本就是這幾百裡地方,有百姓四五十萬人,兵馬十餘萬人,大量儲糧俱在寧遠和關門至永平府,錦州只有趙率教的幾萬人屯田,棄之並不可惜。遼西不棄,他沒有那麼多兵馬至薊,薊鎮一失,袁蠻子的辦法就是固守山海關了,只要他的兵馬在,他底氣便在。”

曹化淳搖頭嘆道:“可嘆皇爺還在盼着袁崇煥來,卻不知人家第一時間想的是自保,然後是在新朝謀地位,要麼就是想自立,怎會來援救大明?”

“遼西一去,東虜會不會來?”

“來了纔好。”曹化淳尖叫道:“來了就混戰,袁蠻子一方,東虜一方,還有和記一方,這熱鬧勁!”

“連我都叫曹大伴說動心了,恨不得去瞧瞧。”

“這一仗打完,也就塵埃落定了。”

“誰能贏?”

“和記厲害,東虜也厲害,誰知道?”

曹化淳說的悠然,心中卻是一片沸騰,確實,決定大明和中國,決定未來幾百年走向大戰可能就要在山海關展開!哪怕一個閹人,到底飽讀詩書,這一場會戰決定所有的一切,就象是賭徒一樣,買定離手,誰也沒有辦法後悔。

和記確實進展太順,已經得了南京,立於不敗之地,但東虜如果真的那麼強,幾萬人橫掃和記大軍,佔有北方,就又是南北朝的再現。

大局會如何發展,一個太監也是相當的好奇起來了。

……

“黑雲龍部是一萬餘人,還有楊國柱部一萬餘人,永平府一萬多人,淘汰了一萬老弱,尚有兩萬多投降明軍可用。已經簡單整頓過,給他們補足了糧餉。”

夏希平還是那副冷靜的模樣,似乎並沒有什麼情緒上的變化。

這一次的戰事計劃擬定當然是參謀司的功勞,孫耀由於主持新平堡戰事,主要的計劃就是二十來歲的夏希平具體負責。

現在從西線到東線,還有南線都是一片大好局面,由於積累深厚,和記幾乎沒有費什麼力氣就獲得了相當輝煌的戰果。

底下西路軍會一部份進攻四川,一部份從關中入河南,攻洛陽開封歸德等地,一個月到兩個月時間,北方戰事也就結束了。

東邊,也就是左翼,一部份兵馬開始往遵化和天津地方而去,徹底截斷崇禎皇帝的逃跑路線,西路軍有一部份宣大出發,過紫荊關也在往包圍京師的路上走。

皇帝已經無處可去,京師成爲死城指日可待。

在獲得了這麼大的戰果之後,夏希平還是從容不迫的模樣,亦是顯示出相當的城府來了。

張瀚看了看地圖上各個粗大的箭頭,在眼前已經無可御之敵了,山東鎮是一羣叫花子兵,連農民起義軍都打不過的廢物,登萊也是空殼子,這時候又沒有東江兵過來駐守。

河南鎮也不比叫花子強多少,底下的戰事就是收拾殘局,治安戰反而比滅國戰的挑戰要更嚴重的多。

北方連年災害,到處是饑民和流賊,收攏流賊隊伍,甄別能用的放在地方維持治安,解散一部份,殺掉一部份桀驁不馴的,大底上也就定下來了。

然後開倉放糧,穩定大局,在此前維持原本的統治格局,慢慢添加新的部門進入地方統治序列,改變原本的大明統治格局。

明年可能就改元,然後會有恩科,照常進行科舉考試,下一界可能就增加律科,算科,吏科等考試內容,科舉改革的大幕可以慢慢拉開。

而擺在張瀚眼前的,就是將薊遼等處的反抗勢力一掃而空了。

“我部是近衛第一師李來賓部,第九師任敬部,槍騎兵第一團第二團,獵騎兵第一師,炮兵第一師兩個團,共計五萬三千餘人。還有一萬餘人的輜兵跟隨,負責後勤事宜。”夏希平繼續道:“其餘各部,或鎮守薊鎮,或往保定,天津,真定,在京師東西兩邊和南邊儘快形成大範圍包圍網。預計往山海關的就是這六萬多人。”

------------

看到有人說因爲開新書老書寫快了。。。不知道怎麼說了,此前鋪墊很久了,西部幾個軍鎮早被滲透了,和記商團軍宣大榆林各鎮早知道厲害,將領早就與和記眉來眼去,優勢兵力一壓過來,不投降和商團軍血戰,可能嗎?

寫到這個時候,東西南北,奴兒干,草原,臺灣,能交代的全交代了,再下去無非是細節功夫,那樣寫就沒勁了啊,不該結尾硬結是爛尾太監,該結不結也不行啊,其實上個月底發新書的時候原本就到結尾的時候,因爲一些事耽擱了,現在書寫到了最後,就象圍棋下到終局,就是落子再落子,大局已定,就算收官了。

如果給有的讀者不好的感覺,在這裡說抱歉了。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傳授第五百九十二章 離開第五百五十八章 潰散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稅賦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八章 納妾第一千二十九 漂流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惡客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進軍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六百三十三章 動搖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貨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九百九十章 道路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二章 測算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二章 說賠累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四十九章 敲打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紅旗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葉赫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汗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農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八百四十六章 追擊第二百八十五章 抽薪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突進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陣法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傷員第一百九十九章 水車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路第一百零五章 離開第二百二十三章 議定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傳授第五百九十二章 離開第五百五十八章 潰散第九百三十五章 簡報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稅賦第五百一十四章 配合第六百五十二章 統帥第一千六十二章 備貨第八章 納妾第一千二十九 漂流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二百零八章 新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八十四章 礦工第三十九章 獎賞第三十四章 口外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惡客第六百六十五章 險坡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三人第一百五十四章 進軍第五百零二章 族內第五百七十章 長進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雙艦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一千六十九章 請戰第一千一百章 拿去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細作第一百七十七章 震撼山嶽第一千四十四章 立約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照會第六百三十三章 動搖第一百零一章 狹道相逢第二百零二章 新槍第三百九十六章 船貨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越溪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七百七十四章 出現第九百九十章 道路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撲空第一百六十一章 荒唐第七百六十章 紅線第六百一十二章 測算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遠程第二章 說賠累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四十九章 敲打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四百四十一章 襲擊第四百九十三章 決斷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二百三十五章 準備第六百三十一章 衛城第七百七十章 黃虎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借糧第一百章 女刺客第六百五十七章 中軍第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三線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紅旗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全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葉赫第一百四十八章 老汗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發條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一千五百五十一 論帥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行動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 農書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第一千四十六章 精簡第八百四十六章 追擊第二百八十五章 抽薪第一千五百四十九 二週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突進第七百八十二章 下山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亂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躍過第五百一十七章 震動第八百六十三章 沓來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二十一章 跪祠堂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試探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兵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阻攔第二百八十九章 信心第六百九十五 肅清第九百六十八章 除惡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德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融入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九百九十五章 過河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