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 緊迫

和記的問題確實是如天啓分析的那樣,財雄勢大而養出強兵,乍看之下無法抵敵,讓人灰心絕望。

但和記的根源是紮在大明體內,這使得和記上下既不同於東虜,也不同於北虜。

北虜和東虜都自有根源,自有一套體系和生存發展之道。

而和記則是在大明體內吸取養份發展起來,其核心力量都是源於大明之內,雖然這個團體是張瀚一手打造,但註定了和記與大明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並且和記過於依賴雄厚的財力,甲堅兵利的背後是對後勤和財政的依賴。

這也是張瀚不能持續不斷的打仗,更不能在現在打到遼東的原因所在。

各種軍隊有各種不同的構成,核心不同,表現也不同,和記的核心相當依賴財力物力的支持,這樣的軍隊,有超級強悍的戰鬥力,但短板也是相當明顯。

和記不能如蒙古人那樣,餐風臥雪一路西征幾萬裡,一直在馬上不下馬,走半年放牧半年,靠牧羣提供的肉食和奶爲生,也靠搶掠維持軍隊的戰力和後勤。

也不能如東虜那樣,打仗就是搶劫,打贏了大家都有好處,分牛羊分衣物分田地,靠這個鼓勵八旗上下的士氣和戰鬥力。

和記是一個更精細,複雜,強大但也相對脆弱的體系。

天啓的判斷相當準確,封禁海貿,禁絕內地商行,對和記的財政體系會是一個致命性的打擊。和記確實還沒有準備好,大量的新軍部隊在籌備編練,更多的裝備要資金和物資來生產,對草原的統治還沒有梳理完成,不夠穩定,對俄羅斯人的貿易規模還有待擴大。

對臺灣來說,還沒有徹底解決荷蘭人的海上力量,所以對福建沿海還有依賴。

同時臺灣人力不足,仍需大量的移民進入島內,擴大茶葉,生絲,白糖的生產規模。

一切還有賴於時間,天啓皇帝當然並不能知道和記的打算和具體的做法,但他能判斷出來和記也沒有準備好,這已經是相當敏銳和睿智了。

魏忠賢拜服道:“皇爺廟算如此,奴婢萬分敬服。”

“叫盧象升不要過於操切。”天啓道:“也要看具體情形,做不成,就不要做。”

皇帝對暗殺或是抓捕張瀚都是相當贊同,沒有心理上的不適感,天啓自幼是皇子,未長大成人就成了皇帝。

儒生們和太監們都告訴他,他是天子,要守着祖宗江山,天下的一草一木和每個人都是皇帝的,天子擁有一切,也涵蓋一切。

張瀚是臣,卻有不臣之心,哪怕將其族誅天啓也不會有任何的猶豫,皇帝猶豫的是不要失敗,萬一失敗了,不僅有失道義,爲天下人笑,還會更加的被動,和記得了大義輿論的名份,將士更加用命,可能拖都拖不下去,那就麻煩大了。

“一定要謹慎。”皇帝再次說道:“一切由當地文武官吏作主,具體就是撫臣洪承疇和道臣盧象升,廠臣可以提醒他們京師的局面,派謹慎幹員去提醒,但千萬不要逼迫和催促。”

魏忠賢拜道:“請皇爺放心,一定不會操切冒失。”

“還有件事。”天啓道:“此事也要秘密爲之,遼東巡撫說要與東虜議和,其派人去給老奴弔喪,朕雖不以爲然,亦允其自主行事。但遼東巡撫大張其事,此事現在知道的人不少,舉朝洶洶,皆不以爲然。朕亦知對東虜十年之內不可言恢復,只能固守。議和未嘗不可,但以遼東巡撫歷來行事觀之,其操切冒失,一意求名之心明顯。要派人提醒於他,資糧於科爾沁之事,不可再爲之。與東虜接觸議和,不可擅作主張,不可隨意許諾,不可惹動輿論,以致浮議紛紛!”

魏忠賢趕緊答應一聲,接着又小心翼翼的道:“遼東巡撫想趁老奴已死的時機,修築大淩河城。此城若成,錦州等處也安穩了,此事十分要緊,不知道皇爺可有話要說?”

天啓臉上露出矛盾之色,顯然是對這件大事還完全沒有考慮好。

袁崇煥現在一門心思要把解決東事的大功抓在手裡,人皆有私慾,袁想獲得更大的成功,這也無可厚非。

打是肯定沒法打的,袁崇煥認爲十年之內只能固守,根本不可能解決東事。解決的辦法就是“撫”,也就是議和。

東虜不再來攻,雙方平安無事,百姓免受戰爭之苦,朝廷可以節省用度開銷,把精力用在防備和記這個生死大敵之上,袁崇煥認爲無論如何這還是合算的。

關鍵之處在於不能再叫和記出來搗亂,所以遼西那邊秘密售糧給科爾沁,甚至是半賣半送。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科爾沁已經在表面上臣服,程本直等人已經去過科爾沁,知道實際上的情形。

科爾沁人還能湊起十幾萬人,但正面與和記對戰根本不是對手,其部落又貧弱無力,就算有心想做一些事也無能爲力。

袁崇煥希望科爾沁在一定程度上能扯一下和記的後腿,蒙古人最缺的就是糧食和鐵器。雖然袁膽大包身,鐵器是肯定不敢給的,就算給也是十分機密,絕不會叫朝廷知道。明面上來說是賣糧給科爾沁,這事也是一樣知會過朝廷,最少內閣是肯定知道的。

袁崇煥的議和諸事,不管是弔喪,密議,還是賣糧,從程序上來說其實並無問題,畢竟向朝廷奏報過,通知過內閣,內閣也沒有表示明確的反對。所以崇禎殺袁時,議和這個罪名,其實遠談不上,不能算是罪狀之一。

就天啓的角度來說,從大戰略上皇帝肯定同意議和,誰都知道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打的過。但皇帝要考慮到朝堂之上的反對聲音還有民間的輿論,大明由於宋時的軟弱,最討厭的就是和蠻夷的談判,甚至明知打不過也絕不會去談。

而以天啓內心的感覺來說,不管是議和或築城並非容易之事,很可能遭遇強力的攻擊,而他也不認爲努爾哈赤死後女真人就會陷入混亂之中,最少從眼下看來並沒有這種跡象。

“議撫不要急,修大淩河城,此事也十分要緊。”天啓有些吃力的道:“不過眼下是薊鎮之事要緊,和記之事更爲緊要。你着內閣諭遼東巡撫知道,小心行事,不要叫虜騎抓住機會,不使大兵陷於圍困之中,切記要緊。”

今天皇帝已經不知道說了多少次要緊和小心,魏忠賢能感覺到皇帝的緊張和對自己的不滿,這一次的事,說白了就是在大明天子和朝廷都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出手。皇帝覺得時間不在大明一邊,提早發動也不是不可以,但由此事帶來的慌亂和未知的結果,仍然足夠使人坐立不安。

在天啓表示無事可說之後,魏忠賢躬身退出。

從乾清宮的院子裡走出來後,魏忠賢在寒氣逼人的廣場佇立良久,北風呼嘯,在宮中這樣的地方很容易使風力加大,高大的建築物,空曠的建築距離,風力無形中變大了許多,宮殿檐下的鐵馬被吹的叮噹直響。

這時魏忠賢才發覺自己在皇爺跟前呆了很久,天色昏黃,宮中傳來下錢糧的呼喊聲,一隊隊小宦官在執事宦官的帶領下舉着長杆在宮中各處走動,準備開始點亮那些高懸的絲料宮燈。

天氣很冷,人們都是心中不安,宮中沒有人說話或談笑,諾大的宮廷猶如墳場,所有人都是面色十分凝重。

魏忠賢思忖半響,終是招了招手。

一個隨侍的宦官趕緊走到魏忠賢身邊,躬身側耳,等候吩咐。

“你趕緊到客老太那裡去。”魏忠賢很鄭重的道:“將我留在宮裡的那個纏金絲的玉鐲子拿着帶給客老太,就說我早替她預備着,打算這兩日送她,但外間事多,咱家不及去見她,只能叫你代送。除了那鐲子,還有備好的幾十個小金錠,你一併拿去,說客老太備辦御膳,花費大,咱家略表微意,些許東西,不值得什麼……就照這樣的話說!”

這個宦官知道魏忠賢雖然權傾朝野,在宮中卻並非全無敵手,大家表面上都聽魏忠賢的,不過太監傳承自有一套體系,魏忠賢在宮中的勢力還不如在外朝大,他能在宮中橫着走,主要靠的還是客氏老太。

客氏是可以鎮住宮中一切異已勢力的存在,這個當口,魏忠賢自己沒功夫去見客氏,禮物卻是必不可少,客氏收到之後也會明白魏忠賢要她做什麼,這就足夠了。

接到指令的人飛奔而走,魏忠賢稍覺放心,他在乾清宮前直接向東走,打算從東華門出宮。皇帝交辦的事情樣樣要緊,絕不能有絲毫耽擱。

在魏忠賢一行人走近東華門時,有一個穿蟒袍的太監快步走近東華門,一隊穿藍袍和青袍的宦官急步而出,一大隊人浩浩蕩蕩,步速也很快,幾乎是用小跑的速度在前行。

乾清門到東華門一帶相當空曠,向南是文華殿和文淵閣,再向前是會極門,閣老們應該已經出宮,六科廊裡會有給事中留在其中值班,算是在外朝宿於宮中的文官羣體。

在大隊太監跑出宮時,發出動靜甚大,一些戴着烏紗帽穿着補服的文官正好路過,很多人伸長脖子,往東華門這邊看過來。

第七十四章 韓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三百二十七章 箭雨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就食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出港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七十七章 山民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八十七章 玄扈公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寧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耳光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迎接第三百九十二章 異樣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六百六十二章 刀牌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鎧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五百二十五章 見面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銀彈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提點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行糧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三百三十六章 內宅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四百八十二 漏洞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叔父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回饋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二百四十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封港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二百九十七章 整合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長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
第七十四章 韓通第二百九十六章 合作第一百六十六章 具裝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三寨第三百二十七章 箭雨第八百零二章 歡騰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厭惡第五百二十一章 激流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 衝擊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罪臣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就食第七百四十七章 此令第八百八十七章 熬刑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出港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九百七十章 和記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言第七十七章 山民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請罪第一千零二章 財貨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細雨第九百七十六章 問政第八十七章 玄扈公第五百九十五章 一寧第六百八十四章 小院第一百零四章 獄內第六百六十六章 破口第七百五十四章 反擊第九百七十四章 忍辱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二十三章 嫉妒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大拜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船尾第七百五十五章 絢麗第三百五十二章 投槍第三百一十八章 先生第一百六十七章 意氣之爭第一行四百三十七章 義士第四百九十九章 退股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五百七十八章 斷流第三百零五章 軍營第五百五十三章 耳光第九百五十二章 全局第一百零七章 窘迫第五百八十八章 軍醫第六百二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九章 迎接第三百九十二章 異樣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抽打第四百九十章 再衝第六百六十二章 刀牌第二百二十五章 流寇第九百二十三章 示威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六十章 引導第三百八十九章 細雨第二百三十二章 戒備第二百八十一章 重鎧第五百零六章 招來第九百三十六章 逃人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明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慘事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五百二十五章 見面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銀彈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提點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行糧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議和第五百八十七章 妄言第三百三十六章 內宅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退兵第八百五十六章 提交第七百一十二章 所見第一千六百一十七章 鬼影第四百八十二 漏洞第一百六十三章 小道消息第六百四十章 叔父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抽刀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華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 傳檄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銃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炸響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回饋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二百四十章 推演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 封港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一千八十五章 黎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回話第二百九十七章 整合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長富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忌憚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 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