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

東番前衛,高雄城。

這是一座奇怪的城池,至少大明以往還建造過這種長條狀的城池,看上去給人感覺十分怪異,就好像西子海灣北面多了一堵巨大的圍牆一樣。

當然,高雄城不是一堵圍牆,而是一座城池,這是一座寬兩裡多,長度將近二十里的大城池,其面積和京城的外城差不多大。

這會兒高雄城已經接近完工了,整個城池大致分爲六個部分,最西邊兩裡多的方形區域是真正意義城池,裡面街道縱橫,房舍成排,大約能住下十萬人左右,往東邊就是些巨大的工廠了。

第一個是一個巨大的機械廠,寬度大約有三裡,橫向是三個巨大的廠房,縱向只有北邊沿城牆修葺了一排宿舍,其他地方則全部是寬闊的道路。

第二個是一個巨大的鑄炮廠,寬度也是三裡左右,橫向足足建了五個巨大的廠房,縱向也是一排宿舍。

第三個就是造船廠,十個水道橫向排開,在加上船塢和宿舍,寬度大概有五里左右。

第四個是造槍廠,寬度兩裡左右,廠房和宿舍比較密集,倒與西邊的城池比較像。

最後一個是火藥廠,寬度也是兩裡左右,不過廠房和宿舍都是稀稀拉拉的,中間空的地方相當大。

原本這邊的開發還不會那麼快,張斌的計劃是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把所有軍工廠人員和設備添置齊,但是,由於溫體仁想摘桃子,張斌把計劃全改了。

現在,所有官營造船廠都在往這邊搬遷,大部分造船的匠戶都配備到了高雄船廠,只有一小部分遷去了大員城,這會兒大員城船廠也在建造不過那邊是專門造民用商船的,這邊則是專門造軍艦的。

這樣一遷移,高雄船廠的人員很快就會配齊,年產一百艘戰艦的目標估計兩三年之內就能實現。

另外,他還把月港和珠海的鑄炮廠全部撤了,所有設備和匠戶都在往高雄城遷移,這些匠戶過來之後都會根據各自的特長重新進行安排,分別送到新建的鑄炮廠、機械廠、造槍廠、火藥廠。

這會兒整個高雄城一片繁忙,不斷有新匠戶從福建和廣東坐船過來,各種設備也在不斷往各個工廠搬遷,原本冷清的街道上這會兒到處都是人,原本空曠的廠房裡也漸漸擺滿了各種設備,慢慢投入生產。

這天上午巳時許,高雄鑄炮廠的翻砂車間,一堆人圍着一塊沙田議論紛紛,這沙田當然不是用來種莊稼的,而是用來鑄造火炮的,翻砂車間裡細沙都被分成一塊一塊,四四方方的,就像耕地一樣,所以,稱之爲沙田。

衆人圍着的這塊沙田跟車間裡其他沙田都不一樣,因爲這塊沙田中間有一個坑,一個足有幾尺深的大坑。

站在這一堆人前面的正是孫元化和宋應星,這會兒,他們正滿臉尷尬的看着沙田中間的深坑發呆呢。

正在這時,外面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緊接着便是一聲高唱:“總督大人駕到。”

沙田旁圍着的匠戶連忙閃到兩邊,孫元化和宋應星滿臉羞愧的望着大門口,甚至連過去迎接的勇氣都沒了。

很快,張斌便大步走了進來,他一看孫元化和宋應星表情,連忙含笑安慰道:“初陽、長庚,不就是鑄造失敗嗎,沒關係啊,我們可以試試其他方法。”

孫元化卻是尷尬的道:“大人,我們用的已經是最好的方法了,黏土模深埋填沙都鑄不出來,這萬斤巨炮怕是沒什麼指望了。”

原來,經過差不多十個月的趕工,十艘鎮遠巡洋艦和二十艘威遠戰列艦的火炮已經全部鑄造完了,張斌想着,正好新廠房搬遷,又有幾個月的空閒,乾脆讓孫元化和宋應星試着鑄造威力更大的火炮。

這會兒增加火炮威力可不是加大口徑,加長炮身那麼簡單,口徑大了,炮身長了,那重量必定會成倍增加,說白了,這會兒增加火炮的威力其實就是鑄造更重的火炮。

張斌讓孫元化和宋應星試着鑄造的火炮有兩種,一種是兩千斤的佛郎機,另一種是萬斤紅夷大炮。

兩千斤的佛郎機主要是給鎮遠巡洋艦和威遠戰列艦做主炮用的,孫元化和宋應星沒費多大功夫就鑄造出來了,這會兒正在加工樣品,準備給巡洋艦和戰列艦更換主炮呢。

這萬斤紅夷大炮卻是出問題了,第一門樣品,銅水剛倒完,整個沙田都沉下去了,很明顯,試製失敗了。

孫元化和宋應星感覺鑄造萬斤紅夷大炮的希望不大,所以便讓人通知張斌來看一看,讓他決定這萬斤紅夷大炮還要不要造了。

張斌當然想造,因爲千斤佛郎機甚至兩千斤的佛郎機對超級戰列艦的威脅都不是很大,除非正好一炮轟在超級戰列艦的吃水線附近,不然根本就不可能將超級戰列艦擊沉。

超級戰列艦實在太過巨大了,五十多米長,十多米寬,小西瓜大小的炮彈最多也就能砸出個臉盆大的洞,直徑還不到半米,對超級戰列艦根本就沒多大威脅,一艘超級戰列艦就算中十多炮都沒事。

萬斤紅夷大炮就不一樣了,炮彈足有二十餘斤的西瓜那麼大,一炮下去,只要轟中了,最少能轟出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大洞,如果運氣好,甚至一炮就能將超級戰列艦轟個對穿,直接將其擊沉。

所以,張斌想鑄造一批萬斤紅夷大炮,架在熱蘭遮城堡中,給荷蘭人來個驚喜,只要能擊沉十餘艘超級戰列艦,很有可能,他就能將來犯的荷蘭艦隊全殲,一次性解決荷蘭人的問題。

萬斤紅夷大炮肯定沒有那麼容易鑄造出來,這個他相當清楚,不過他並不是很急,孫元化和宋應星沒辦法並不代表他也沒辦法,他還是看到過很多種火炮鑄造方法的,只是他覺着自己是外行,而孫元化和宋應星是內行,所以纔沒有跟他們提那些從小說中看到的方法,要實在不行的話,那說不得,他只能親自出馬,試上一試了。

他仔細看了看沉下去的坑洞,隨即便饒有興致的道:“挖出來看看,看到底鑄成什麼樣子了。”

孫元化聞言,立馬擡手道:“老趙,帶幾個人把周圍的沙子挖掉。”

他的話剛落音,一箇中年漢子便帶着幾個小夥子,抄起牆邊的鋤頭和鏟子跑到沙田四周飛快的向下挖去。

很快,一截黏土模具便露出頭來,看樣子並沒有什麼異常,但是,才挖下去一米多深,黏土模具上便出現一個巨大的裂縫,越往下裂縫就越大,挖到大約一丈深時,黏土模具轟的一身倒下來,因爲它最下面那一截已經完全裂開了。

倒下來的黏土模具並沒有什麼重量,很顯然,裡面是空的,銅水都流到外面去了,果然,再往下挖,細沙上便冒出滾滾的熱氣,還沒有完全冷卻的銅水慢慢展露出來,這時候銅水哪裡還有火炮模樣,完全就是一塊巨大的銅餅!

張斌站在挖出的深坑邊看了看,隨即便問道:“初陽,這沙田挖了多深?”

孫元化回憶道:“大概一丈五吧。”

一丈五就是四米多,萬斤紅夷大炮的長度是三米多,這深度倒是夠了,只是這黏土模具的強度不夠,根本就承受不住萬斤銅水的壓力。

這個問題倒是很好解決,張斌直接提議道:“初陽,黏土模具不行就用鐵模啊,鐵鑄出來的模子總壓不爛吧。”

孫元化聞言,立馬搖頭道:“大人,這模具比炮身可大多了,鐵模估計兩萬斤都不止,這模具根本就鑄不出來啊!”

張斌一拍額頭解釋道:“鐵模不是一次鑄出來的,可以分成幾節,每節還可以分作兩半,這樣每一塊模具都只有一兩千斤重,要鑄出來很簡單,到時候在上面留些孔,用螺絲把他們固定在一起就行了。”

孫元化聞言,眼前一亮,不過,他想了想又皺眉道:“大人,銅水澆進鐵模裡會和鐵模沾在一起吧,還有鐵模加上銅水就是好幾萬斤重了,這沙子怎麼撐的住,底下的土層都撐不住啊,就算墊石板估計都會壓碎,這鐵模根本就立不住啊!”

這些張斌自然都看到過,他立馬解釋道:“鐵模的內壁可以刷黏土啊,就像石灰漿刷強那樣,刷上一層就行了。至於下面,可以墊些石塊,再做個鐵座子就行了啊,鐵座子總壓不碎吧。”

孫元化聞言,摸了摸腦袋,不好意思的笑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其實,這些他也能想的到,只是剛剛經歷了一次鑄造失敗之後,他有點懵了,腦子裡面有些亂,這會兒張斌一解釋,他頓覺尷尬無比,鐵模分開鑄他是想不到,不過內壁刷黏土和做鐵座子這麼簡單的事他還是能想到的。

這會兒張斌也沒什麼事,他乾脆留下來,幫孫元化做起鐵模來。

這鐵模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就有點複雜了,先要根據炮身的大小和鐵模的強度畫個外形圖出來,然後再根據圖紙做一套木模出來,等木模組裝到一起沒問題了,再用木模做模板做一套黏土模出來,最後再用黏土模鑄造,把鐵模給鑄出來。

好在高雄城中這會兒什麼工匠都有,木材、黏土、生鐵等材料也多的是,做這些都不是很難。

有張斌在,進度自然飛快。

他和孫元化一起忙活了一天,便把模型畫出來了,他們設計的是五節,總共十塊,也就是十個半圓弧狀的模具。

緊接着,第二天,木模具便加工出來了。

木模具一做出來,裝到一起試了試,稍微改進了一下,就沒什麼問題了。

緊接着便是做黏土模,澆築,不到五天時間,一套鐵嶄新的鐵模具便做好了。

這時候,宋應星也組織人把沙田下面的基礎打牢了,鐵座子也埋下去了,一切準備就緒,就等開工了。

張斌親自督工,孫元化和宋應星指揮,一塊塊抹好黏土的鐵模被吊葫蘆吊起來,慢慢掉進一塊沙田的深坑中,不到一個時辰時間,一個形似寶塔,又有點像丹爐的鐵模便組裝好了。

最後將中間的鐵芯往裡一吊,這邊孫元化便開始組織人填沙子,而那邊宋應星則在組織人鍊銅水,兩邊配合默契,進度飛快。

張斌終於親眼見識了一回古人鑄炮的過程,原來,這銅水還不是擡着什麼坩堝桶一桶一桶倒下去的而是直接用坩堝槽從熔爐引到鐵模的入口,然後打開閘門,讓銅水自己慢慢流進去。

一萬斤銅水,不知道流了多久,張斌看的眼睛都有些刺痛了,銅水終於流完了,沙田沒有任何塌陷,只有蒸蒸的熱氣在往上冒,證明這澆築是成功了。

銅水要完全冷卻凝固,一般需要兩到三個時辰,所以,鑄銅炮一般是上午準備模具,下午鍊銅澆築,冷卻一晚上,第二天再取出來。

第二天一早,又是一堆人圍在沙田四周,不過這次人羣中多了一個張斌。

孫元化一聲令下,還是中年漢子老趙帶着一幫小夥子,圍在沙田四周飛快的挖起來,鐵模慢慢露出,這次一切都正常,鐵模埋下去是什麼樣子,這會兒就是什麼樣子,直到最後挖出來,就跟埋下去的時候一樣,如寶塔般的挺立在鐵座子上。

孫元化又指揮人用吊葫蘆調出鐵芯,再用木樁固定住炮口,將鐵模一塊塊拆開,一個巨大的炮身便慢慢顯露出來,那巨大的外形,看上去都威猛無比,萬斤紅夷大炮終於鑄造成功了!

這炮身一鑄出來,加工就比較簡單了,就是一個掏膛,原來用手工都能掏出來,這會兒有機牀自然更簡單,加工壓根就不是問題。

不過,由於這萬斤紅夷大炮鑄造過於複雜,以高雄鑄炮廠這會兒的產能,一個月也只能鑄造出二十門左右。

一個月二十門左右,三個月就是六十門,也就是說,荷蘭人如果六月份來攻,熱蘭遮城堡裡面的城防炮最少有一半能換成萬斤紅夷大炮。

到時候就精彩了,一輪炮火下去,最少能幹翻一艘超級戰列艦,就是不知道這次荷蘭人組織多少超級戰列艦來進攻,如果還是四五十艘,嘿嘿。

張斌彷彿已經看到了荷蘭人驚慌失措的樣子,萬斤紅夷大炮,一炮下去,腳盆大一個窟窿,就問你們怕不怕!

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六十二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六十一章 見鬼了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遭殃了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十三章 藥聖之後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六十一章 進讒言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給朕趕走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二〇六章 我說你能行你就能行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二章 搬遷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七十四章 將紅毛番給朕滅了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五十七章 闖王末路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門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一五九章 還不是首輔第三章 出使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二〇〇章 東林不足與謀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
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六十二章 遼河大捷第五十九章 海上霸主也得趴第六十一章 見鬼了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二〇九章 斬首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遭殃了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十三章 藥聖之後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六十一章 進讒言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給朕趕走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二〇六章 我說你能行你就能行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二九〇章 爭霸與保命第七十三章 奉旨抄家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升堂審案第二三八章 史上最牛總督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二章 搬遷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十章 紅顏禍水第七十四章 將紅毛番給朕滅了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五卷 第七十一章 開放通商口岸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五十七章 闖王末路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門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三章 第一次升堂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一二三章 重振昔日雄風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七十八章 帝師出鎮關寧錦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一五九章 還不是首輔第三章 出使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二〇〇章 東林不足與謀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