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過全憑一張嘴

楊鶴論罪當死,這事,不相干的人站在不相干的角度來看,絕對會在心裡來一句:關我屁事啊!

張斌原來也是這麼看的,因爲楊鶴並不是歷史上特有名一個人,也沒做出什麼特別大的功績,他的名氣和他兒子楊嗣昌比起來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這麼個默默無聞的人,爲什麼要關心呢?

但是,現在,史範跳出來一彈劾,張斌感覺到不對勁了,而且越想越覺得不對勁。

楊鶴有罪嗎?

這也是一句屁話,不瞭解明末或者說崇禎朝整體形勢的人或許真會信了史範的鬼話,認爲農民軍出現在京城附近是楊鶴的錯。

如果結合崇禎朝的整體形勢一分析,真應了那句“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首先,農民起義並不是他造成的,而是天災人禍造成的,天災跟他沒有任何關係,人禍有很多,皇室宗親、貪官污吏、土豪鄉紳等等,都能算上,但是,楊鶴卻算不上人禍,因爲他是一個清正廉潔的好官員。

然後,“招撫爲主、追剿爲輔”的戰略並不能說是錯誤的,後面張獻忠、羅汝才、劉國能、李定國、孫可望等等,都接受過朝廷的招撫,有降而復判的,也有一直爲朝廷效力的,如果說招撫有錯,那麼後面的官員爲什麼還要招撫,這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這豈不是說後面的官員都在明知故犯!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農民起義這會兒是很難剿滅的,農民之所以起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飯吃,不造反就會餓死,也就是說,你只要讓他們有飯吃,絕大部分人就不會造反了,反之,如果你不給他們飯吃,絕大部分人都會鋌而走險,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活活餓死呢?

所以,農民起義不能怪楊鶴,越撫越多也不是楊鶴的錯,因爲天災越來越嚴重,人禍也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多的人沒飯吃了,造反的人自然越來越多。

楊鶴已經做的很不錯了,朝廷纔給他幾十萬兩銀子,他硬生生在陝西壓制了五六年,那裡可有幾百萬饑民,真要徹底解決農民起義的問題,一個月給幾十萬兩都不夠,一年最少要上千萬兩,而他卻用幾十萬兩堅持了五六年,而且還把農民軍逼的沒辦法,紛紛逃出陝西。

他真的很不容易,他做的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這會兒,溫體仁的黨羽竟然突然跳出來彈劾他,爲什麼呢?

張斌很清楚,要麼楊鶴跟他們不對付,或者說有仇,要麼他們想把楊鶴擼下來,換自己人上。

這幫人,絕對不會想什麼爲國爲民的的事,他們只會爲自己着想,他們只會爲了私利排除異己,禍國殃民!

溫體仁的套路他也相當清楚,這傢伙不出手則以,一出手絕對是攻勢綿綿不絕,崇禎如果不按他的意圖幫他排除異己,他就不會收手。

果然,緊接着侍郎唐世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張捷、新任吏部尚書王應熊等溫體仁的黨羽紛紛出列,極力攻擊楊鶴,說的他簡直是個禍國殃民、十惡不赦的大奸臣一樣。

崇禎臉上慢慢露出慍怒之色,農民起義的事簡直把他煩透了,他正愁找不到地方撒氣呢,溫體仁的黨羽這一頓污衊,他已經有點信了,楊鶴,朕要你去剿滅反賊呢,你給朕越剿越多,不收拾你收拾誰!

這個時候,並沒有什麼人站出來爲楊鶴說話,因爲楊鶴是那種不黨不羣,清正廉潔的官員,沒有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也沒有巴結賄賂過誰,沒人會傻乎乎的跳出來爲了這麼一個不相干的人跟當朝首輔溫體仁作對。

崇禎卻自以爲是的認爲,這個楊鶴果然有問題,滿朝文武,竟然一個給他說話的都沒有!

於是乎,他被溫體仁挑動了,將所有對農民起義的不滿全部發泄在楊鶴的身上,怒喝道:“這個奸妄小人,立刻將他罷官削籍,押回京城治罪!”

這下好了,皇上都這麼說了,更沒人敢站出來給楊鶴說話了,楊鶴貌似是死定了,農民起義這麼大一口黑鍋,他一個人可背不起,絕對會被壓的粉身碎骨!

早朝就這麼結束了,一衆朝堂官員都在心裡暗暗感嘆楊鶴的命運,有的人甚至還在暗自慶幸,皇上這火總算是發出去了,再也不會燒到自己身上來了!

張斌原本對楊鶴這個人並不是很在意,因爲楊鶴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且楊鶴也不是那種歷史上特有名特有能力那種人,他也沒想過要拉攏,所以,他一直把楊鶴當做是一個不相干的人,沒怎麼關注過。

但是,這次,溫體仁竟然糾結黨羽彈劾楊鶴,這事他就不能不關注一下了,因爲溫體仁就是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這傢伙做的事,自己不知道也就罷了,現在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任其禍國殃民了。

他爲什麼要彈劾楊鶴呢?

這個問題要搞清楚並不難,下了早朝,他立馬命人去聯絡駱養性和戚盤宗,讓他們想辦法弄份楊鶴的履歷過來,如果楊鶴的履歷沒有問題,那很有可能溫體仁就是爲了奪他三邊總督的位子。

因爲這會兒農民軍主力已經被自己打的大敗虧虛,逃到河南去了,陝西基本上沒什麼事了,如果能整個自己人上去在三邊總督的位置上混一混,然後吹噓一番,就勉強可以提上高位了。

這種操作手法也是閹黨的慣用套路,像閔洪學和閔夢得就是這麼提拔起來的。

錦衣衛要找份官員的履歷自然是簡單以極,張斌纔回到崇興寺的小院,趙如就已經拿着一疊稿紙在書房門口等着了。

他接過稿紙,進到書房,往書桌前一坐,便翻開稿紙仔細看起來。

楊鶴,字修齡,湖廣武陵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初受都察院巡按御史,崇禎元年授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遷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

這個履歷很平常,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崇禎元年才升職,也就是說他幹了二十多年巡按御史,這傢伙估計是得罪閹黨了又或者不願給閹黨當槍使,不然不會原地踏步二十多年,要知道,他可是巡按御史,只要昧着良心隨便給閹黨彈劾幾個人,升職什麼的那簡直就跟喝稀飯一樣。

果然,後面他任巡按御史期間的履歷就證明了張斌的猜測,這傢伙,薩爾滸一戰之後拼命彈劾楊鎬,使得楊鎬被打入天牢,判死罪,然後,整個天啓一朝,他都在外面到處巡按,壓根就不怎麼回京城,擺明了就是不想給閹黨當槍使,所以,才原地踏步,一動不動。

這傢伙也算比較有腦子了,不願跟閹黨同流合污就跑外面到處巡按,這樣,起碼自己的小命保住了,位子也保住了,不像那些剛正不阿的朝臣,一個勁的彈劾魏忠賢,被魏忠賢殺了一撥又一撥,結果毫無用處,全部白死了!

看樣子,這傢伙履歷沒什麼問題,應該是溫體仁想乘機奪他三邊總督的位子。

爲了奪人位子把人害死這種事閹黨也不是幹不出來,像天啓朝那次有名的安奢之亂,閹黨爲了奪五省總督的位置,不惜抽走兩翼兵馬,讓蔡復一大敗於賊寇之手,以此來將其罷官削籍,楊鶴這個,只是在朝堂污衊彈劾一番已經算是比較溫和的手段了。

那麼,閹黨會派誰去接任楊鶴的位子呢?

這點也不難,張斌立馬找來趙如,命他偷偷去找駱養性,讓駱養性告知曹化淳,注意一下推舉三邊總督的奏摺。

張斌估計,楊鶴既然已經被拿下治罪了,溫體仁應該很快會讓手下黨羽推舉自己人去接任他三邊總督的位子,這總督是皇上親自任命的,並不需要經過廷推,一般都是皇帝讓下面親信大臣推舉,也就是說,總督的推舉,最多在確定人選之後詢問一下朝臣的意見,推舉過程中並不需要大部分朝臣參與。

這溫體仁到底想推舉誰上位必須通過曹化淳才能得知結果,一時半會消息還傳不過來,等待總是讓人百無聊賴,張斌倍覺無聊,乾脆又拿起楊鶴的履歷看起來,看着看着,他猛然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這人就是薩爾滸大戰中的明軍主將楊鎬!

因爲薩爾滸大戰發生在萬曆朝,所以,他沒有往閹黨這方面想,但是,現在仔細一想楊鎬的背景,他發現,自己貌似是想錯了。

浙黨可不就是閹黨的一部分嗎,天啓朝,幾乎所有浙黨都加入了閹黨的行列,萬曆朝的浙黨和天啓朝閹黨中的浙黨不就是一脈相承嗎!

楊鎬可是浙黨重點扶持的對象,這傢伙在萬曆朝鮮戰爭中臨陣脫逃,致使手下明軍將士陣亡兩萬多,如此大罪,竟然一點事都沒有,後面還能出任遼東經略,主持薩爾滸大戰,這些不都是浙黨乾的好事嗎!

搞半天,這事還不是他先前想象的那樣,溫體仁並不一定是爲了奪取三邊總督的位子,他這個浙黨新領袖是在給楊鎬報仇呢!

楊鶴有什麼罪過,他在陝西兢兢業業,剿撫結合,搞得農民軍無法立足,不得不逃往山西,這還有罪了?

農民軍在山西轉了一圈又跑到北直隸來了,跟他有什麼關係,他只是陝西三邊總督,又不是陝西、山西、北直隸三省總督!

他沒剿滅農民軍就有罪了嗎?

崇禎朝誰又把農民軍剿滅了,最後崇禎還不是等於死在農民軍手裡。

楊鎬沒有罪嗎?

萬曆朝鮮戰爭中害死兩萬多明軍將士,都夠判他死罪一百次,一千次了,薩爾滸大戰中公報私仇,導致慘敗,以致後金崛起,他死一萬次都不夠!

楊鶴不該彈劾他嗎?

他兩次犯下滔天大罪,浙黨都想不了了之,簡直無恥之尤!

楊鶴之罪不在於剿撫結合之策,更不在於他沒有剿滅農民起義軍,他最大的罪過就是不該拼命彈劾楊鎬,不該得罪浙黨!

這幫狗賊,簡直無法無天了,爲了報私仇,又要害死一個總督!

張斌正考慮要不要出手救楊鶴呢,趙如竟然匆匆跑進來,從懷裡掏出一封密信,小心的遞給他。

這小子,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張斌接過密信,好奇的問道:“不是讓你去招駱養性駱大人嗎,你怎麼又跑回來了?”

趙如連忙拱手道:“小的是想去找駱大人來着,結果剛跑到新定下來的聯絡地點,駱大人卻派戚大人過來找小人了,戚大人說,這是曹公公從宮裡面傳出來的,叫我趕緊交給您。”

原來是曹化淳從宮裡面傳出來的密信,張斌連忙拿起信封看起來,信封上什麼都沒寫,這是爲了防止有人截獲密信,發現張斌與宮中太監有關係。

他撕開信封,取出信紙一看,字體是用的標準的科舉體,壓根就看不出來是誰寫的。

這個曹化淳,倒是越來越小心了,張斌微微一笑,認真看起信上的內容來。

信上並沒有任何稱謂,就是抄了兩份奏摺的內容。

一封是兵部尚書喻安性的奏摺,一封是吏部尚書王應熊的奏摺,他們奏摺的內容都差不多,就是推舉延綏巡撫洪承疇出任三邊總督!

王應熊是溫體仁的黨羽這點張斌很清楚,這喻安性又是什麼鬼?

喻安性此人可謂一點名氣皆無,他又是怎麼當上兵部尚書的?

當然,並不是說必須是名氣相當大的人才能出任兵部尚書,官場上的名氣其實就是指仕途上做出來的業績,喻安性一點名氣皆無的意思就是他根本就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業績。

這麼一個庸碌無爲的官員怎麼當上兵部尚書這麼重要的職位的呢?

這點想是想不出來的,還得派人去調查,總之,這個喻安性肯定有問題,大明這會兒雖然沒有多少有名的大臣,但是,再怎麼樣也輪不到這麼一個庸碌無爲的人來當兵部尚書。

張斌搖了搖頭仔細看起奏摺的內容來,看着看着,他不由冷哼一聲。

這些人,簡直太無恥了,他們推舉洪承疇的理由竟然是洪承疇剿賊有功!

這是什麼狗屁話,延綏鎮只是陝西三邊裡的一個邊鎮,延綏巡撫也只是三邊總督手下諸多官員之一,現在,三邊總督楊鶴因爲剿賊不力,被罷官削籍,他延綏巡撫洪承疇竟然剿賊有功!

這是什麼邏輯,合着朝廷官員誰有功,誰有過,不用看事實,也不用講道理,全憑你溫體仁一張嘴啊!

你說有功就有功,你說有過就有過,同一個地方,主官有罪,手下反而有功,這種荒唐的話竟然說的出口!

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九十五章 奪情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六十章 猜忌第五十章 拼爹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一章 密議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一五四章 陰人第三〇〇章 論太子的重要性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慘了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一五四章 陰人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二七四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十四章 不歸路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二十七章 整頓官場第二章 搬遷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五章 兩邊都惹不起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監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五十三章 世上無難事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給朕趕走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
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二十一章 未來帝師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三十六章 榮歸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二十一章 八員虎將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九十五章 奪情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六十章 猜忌第五十章 拼爹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一章 密議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七十二章 荷蘭人來干涉了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三十二章 無法善了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三十二章 奸宦和賢宦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九十四章 裝病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一五四章 陰人第三〇〇章 論太子的重要性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一二五章 大舉反攻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慘了第四十九章 選拔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十三章 步子太大第四十一章 奔逃第一五四章 陰人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二七四章 一切盡在掌控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九十六章 溫體仁下臺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五十一章 窮的叮噹響第十四章 不歸路第十七章 荷蘭總督的無奈第二十七章 整頓官場第二章 搬遷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五章 兩邊都惹不起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監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三十九章 初上早朝第五十三章 世上無難事第三十四章 戰術運用第二十八章 把建奴給朕趕走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