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秦淮風月

張斌與畢氏兄弟閒聊了一陣,發現這二人雖爲兄弟,性格卻迥異。

畢懋良是那種老成持重之人,考慮問題周詳,不過思想有點頑固,想忽悠他怕是有點難度。

畢懋康則不同,他外表雖然溫文爾雅,個性卻頗爲灑脫,或者說有點衝動,忽悠他貌似要容易一點。

看樣子,這兩兄弟要各個擊破,先拉攏畢懋康或許比較容易。

張斌心中已有決斷,表面上卻不動聲色,他也不再糾結於研發武器的事,反而向畢懋良請教起了爲官之道。

兩世爲人,怎麼與人打交道他還是頗有心得的,要想人跟你聊的投機,你就不能逮着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一陣猛侃,而應該儘量尋找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聊。

因爲你感興趣的話題對方不一定感興趣,如果對方明顯不想多說,你還硬要聊下去,對方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如果你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就不一樣了,對方肯定會越聊越來勁,你如果能表現出同樣的興趣,那麼雙方就能越聊越親近。

畢懋良對爲官之道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爲他爲官多年,很是有些心得,在家中閒居無聊,總想找人說道說道。

爲此,他甚至經常跑去徽州府城的斗山書院講學,以至於他們兄弟都曾被人誤以爲是東林黨。

他們的確可以算是書院派,卻不是東林黨。

因爲畢懋良講學的地方是斗山書院而非東林書院,而畢懋康更是山東最大的歷山書院創始人,跟東林書院,實在是沒有太大的瓜葛。

再說了,要他們真是東林黨人,以魏忠賢的性子,不整得他們生活不能自理纔怪,哪能讓他們悠哉悠哉的待在家裡。

畢懋良一個勁地講述着清正廉潔,爲國爲民的爲官之道,張斌則像一個學生般的認真聽着,並時不時拿出自己在平陽的業績襯托一下,兩人果然是越聊越投機。

聊着聊着,這晚飯時間都到了,畢懋良很是熱情的挽留張斌共進晚餐,而張斌假假意思推脫了幾下,便乖乖的跟着他們來到膳房。

這宴席倒還算頗爲豐盛,口味也還適中,唯獨那盆荔枝桂圓燉雞讓張斌有點受不了,因爲太甜了。

但是,畢懋良和畢懋康卻是吃的津津有味,張斌也不得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一個勁地猛吃,沒辦法,誰叫他一開始爲了逢迎畢懋良,胡說自己也喜歡這道菜呢。

好在燉的是雞肉,雖然有點甜,還不是那麼膩人,要燉的是豬肉,他非吃的吐出來不可。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張斌又適時的聊起了福建的話題,還特別講述了一下上任巡撫南居益在澎湖大敗荷蘭人的事,畢懋良果然聽得眉飛色舞,因爲他當年在福建也很是幹過幾仗。

聊着聊着,天色漸晚,畢懋良竟然執意挽留張斌住一晚再走,張斌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過,這畢懋良畢竟五十多歲的人了,喝了一陣,他便有點犯困了,爲了不在客人面前失禮,他只得跟張斌告了個罪,又交待畢懋康好好招待客人,這才晃悠悠的回後院休息去了。

畢懋良一走,畢懋康立馬活躍起來,他對自生火銃也就是燧發槍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一個勁地拉着張斌聊起了怎麼改進火銃結構的問題。

其實,這個時候,他纔剛剛開始思考燧發槍的問題,還遠沒有一個完整的構思,要知道,歷史上,他可是崇禎八年纔在《軍器圖說》中提出自生火銃的概念,也就是說,要十年之後,他才能把燧發槍做出來。

張斌自然早就有了腹稿,跟後世的槍械比起來,燧發槍其實並不算什麼,鳥銃,那更是跟玩具似的,他拿着把鳥銃仔細看了一陣就知道該怎麼改進成燧發槍了,只是這一年多來,他都沒機會去做而已。

燧發槍雖然簡單,也得有工具,有人,有場地才能做出來,要讓張斌自己做,他肯定是做不出的,他甚至連打鐵的錘子都舞不動,就更別說把零件一樣樣敲出來了。

不過,要單是論構思,倒是早就成熟了,在他的啓發下,畢懋康簡直是茅塞頓開,燧發槍的雛形竟然提前十年出現在他的腦海中!

這將對大明造成多大的影響,暫時還無法預料,不過,張斌現在考慮的卻不是這個問題,他考慮的更多的還是怎麼把畢懋康忽悠進自己的陣容。

可惜,聊完燧發槍的問題,時間已經不早了,這次怕是忽悠不成了。

果然,兩人又聊了一會兒,畢懋康便略帶遺憾道:“唉,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可惜這時候也不早了,張大人從金陵趕過來,一路辛苦,畢某還是下次再請教吧。”

張斌也不無遺憾的道:“唉,真是相見恨晚啊,要早認識畢大人,這燧發槍怕是早就做出來了。這會兒的確不早了,還是下次有機會再聊吧。”

畢懋康連連點頭道:“嗯嗯,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聊聊,走,張大人,我帶你去客房。”

說罷,他便起身引着張斌往外走去。

這畢府倒也頗爲闊氣,晚上廊道中還是燈火通明,兩人邊走邊聊很快就來到了客房中。

這會兒,畢懋康貌似有點酒勁上頭了,他竟然眨着眼睛對張斌道:“張大人,我那兒倒有幾個頗爲可人的通房丫鬟,要不叫個來服侍一下?”

開玩笑的吧,哥可不是隨便的人,張斌聞言,連忙擺手道:“不用了,不用了。”

畢懋康卻是灑笑道:“哈哈哈哈,人不風流枉少年,張大人如此風度翩翩,難道未曾去賞過秦淮風月?”

這傢伙,原來好這一口,不過,這時候逛青樓貌似並不是什麼令人不齒的行爲,所謂風流才子,你不風流反倒是不像個才子了。

看樣子,這畢懋康應該是個相當風流的才子,恩,這倒是個不錯的突破口。

所謂人生兩大鐵,一起扛過槍,一起嫖過娼,爲了今後的大計,就陪他去逛逛青樓又如何。

想到這裡,張斌誘惑道:“我可就住在秦淮河邊,怎麼會沒去過呢,只是初到金陵,沒什麼朋友,一個人去也沒多大意思,要是畢大人肯屈尊去金陵,我天天請畢大人去欣賞秦淮風月!”

畢懋康聞言,果然心動了,他饒有興致的道:“此話當真?”

張斌立馬點頭道:“當真。”

畢懋康想了想,隨即便神神秘秘的笑道:”張大人,可別忘了,到時候要陪我一起欣賞秦淮風月哦。“

第十六章 戚家餘烈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四十九章 戰鬥力瞬間爆表第四章 招撫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二九七章 被盟友拋棄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四章 與皇太極博弈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十七章 練字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二十章 搶奪超級戰列艦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四十二章 入幕之賓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二十二章 傷離別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二八〇章 專治各種無賴第二章 搬遷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門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
第十六章 戚家餘烈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二十三章 日月明第二二九章 東瀛最後的希望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四十九章 戰鬥力瞬間爆表第四章 招撫第十五章 舉薦孫傳庭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二九七章 被盟友拋棄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四章 與皇太極博弈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三十三章 張斌出手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二十八章 曹家兄弟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十七章 練字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二十章 搶奪超級戰列艦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八十六章 入閣爲相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十七章 災民終安定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四十二章 入幕之賓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二四九章 稅賦暴增至三千多萬兩第二十二章 傷離別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二八〇章 專治各種無賴第二章 搬遷第三十八章 明末的武器專家第七十六章 圍攻熱蘭遮城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一一二章 皇太極的無奈(感謝可口不可樂i大大的打賞)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七章 連升三級第十四章 入住都司衙門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