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

孫傳庭正在榆林鎮操練秦軍,盧象升正在山西整頓兵馬,而王自用、高迎祥、張獻忠等農民軍三十六營卻在河南如魚得水,再次發展壯大。

爲什麼會這樣呢,大名府一戰不是打的農民軍狼狽逃竄,損失慘重嗎,怎麼纔過去幾個月,他們又發展壯大了呢?

原因無他,還是因爲土地兼併,河南可以說是整個大明土地兼併最嚴重的一個行省,李於麟《送客河南》中一句“惟餘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就道出了河南土地兼的嚴重程度。

有明一朝,光是受封河南的親王就達到了十四位,而到崇禎朝,留存的親王還有七位,分別是開封的周王、洛陽的福王,衛輝的潞王、彰德的趙王、懷慶的鄭王、南陽的唐王和汝寧的崇王,而整個河南才八府一州,也就是說,沒有分封給親王的僅歸德府和汝州兩個小州府,其他地方都是藩王的天下!

明初統計,河南的總耕地面積才一百多萬頃,而這些藩王,每人手裡最少都有數萬頃耕地,像潞王,剛就藩時就有封地四萬頃,後面不斷通過兼併和接受投獻,整個衛輝府的耕地十有八九都歸入其名下;又比如福王,剛就藩時就有封地兩萬頃,他兼併土地更加瘋狂,不但是洛陽周邊,他的手甚至伸到了湖廣和四川!

當然,這兩位都是萬曆年間分封的,明神宗有點任性胡來,給自己的兄弟和兒子分封土地的時候不管不顧,動不動就是幾萬頃,其實明初的時候還沒這麼厲害,就算是親王封地也只有幾千頃,但是,架不住這些人能生啊。

比如開封府的周王,第一任周王可不得了,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親兄弟,這裡所謂的親兄弟是指不但同父,而且同母,所以,明成祖上位之後,他風光無限,封地一擴再擴,而且他的兒子也都獲得了分封。

他有多少兒子呢,他總共有十五個兒子,除了嫡長子繼承周王之位,其他子嗣分別被封爲汝南王、順陽王、祥符王、新安王、永寧王、汝陽王、鎮平王、宜陽王、遂平王、封邱王、羅山王、內鄉王、胙成王、固始王。

他還有十個女兒,分別被分封爲儀封郡主、蘭陽郡主、信陽郡主、南陽郡主、永城郡主、滎陽郡主、新鄉郡主、寧陵郡主、宜安郡主、陳留郡主。

這一大家子,半個河南都成了他們的天下,光周王府一系,兼併的土地就達到了幾十萬頃!

這還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這些皇室宗親不但名下的土地不用交一分一釐的稅,朝廷每年還要給他們發放祿米,這所謂的祿米就跟官員的俸祿一般,年年發放,但是,他們的俸祿卻比官員高的多。

按朱元璋定下的規矩,皇室宗親爵位是依次遞減的,比如,父親是親王,他的兒子就全部封爲郡王,父親是郡王,他的兒子就全部封爲鎮國將軍,以此類推,朱元璋共爲自己的子孫後代定下了八等爵位,分別是: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朱元璋也是從小窮怕了,餓怕了,生怕他的子孫後代跟他一樣捱餓,爲了防止自己的子孫後代捱餓,他給這些爵位都定下了祿米,也就是說,這些人什麼事都不用幹,每年都能獲取驚人的俸祿。

這個俸祿的標準是:親王每年祿米一萬石,郡王每年祿米兩千石,鎮國將軍每年祿米一千石,輔國將軍每年祿米八百石,奉國將軍每年祿米六百石,鎮國中尉每年祿米五百石,輔國中尉每年祿米四百石,奉國中尉每年祿米三百石。

這個標準,以明初的情況而論,應該不算多,因爲那個時候,整個大明朝廷的稅賦就達到了四百多萬石,而朱元璋總共才二十六個兒子,不到一百個孫子,也就是說,他皇室一族所享用的稅賦還不到整個大明稅賦的一成,這個比例的確不算高。

但是,這裡面有個簡單的數學問題,那就是乘法,朱元璋要是學過乘法,估計就不會定下這麼荒唐的政策了。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他如果會乘法,簡單的算一下就能明白,他這麼搞遲早是要亡國的。

很簡單一個問題,他的後代如果都跟他生育能力差不多,那就恐怖了,他能生出二十多個兒子,他二十多個兒子就能給他生出四百多個孫子,他四百多個孫子就能給他伸出八千多個曾孫,八千再乘以二十,再乘以二十......。

這個數量有多恐怖,他壓根就沒想過,他的子孫後代這麼繁衍下去,整個大明承擔的起嗎?

很不幸,大明根本就承擔不起,嘉靖時期,監察御史林潤就統計過,天下財賦歲供京師糧四百萬石,而各處王府祿米凡八百五十三萬石,不啻倍之,如山西,存留米一百五十二萬石,而祿米三百一十二萬石;河南,存留米八十四萬三千石,而祿米一百九十二萬石。

這個數據很明顯能說明問題,大明發展的速度壓根就跟不上皇室宗親的繁衍速度,到嘉靖年間,大明的稅賦收入增加了將近兩倍,但是皇室宗親的祿米卻增加了二十倍,所以朝廷能支配的稅賦不增反減!

嘉靖朝還只能算是一個分水嶺,大明的稅賦兩百餘年才增加了兩倍,但皇室宗親的祿米兩百餘年卻增加了二十倍,這又是個簡單的數學題,再過一百年會怎麼樣?

一切正常的話,再過一百年,大明所有稅賦剛剛夠支付皇室宗親的祿米!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朱元璋怕自己的子孫後代會沒飯吃,會捱餓,卻不想想,老百姓該怎麼活。

所有稅賦全部支付皇室宗親的祿米了,所有土地全部被皇室宗親兼併了,老百姓該怎麼活?

當然,如果風調雨順,老百姓應該勉強還能活,因爲皇室宗親不可能自己去種地,他們總要僱傭佃農去種地,要讓佃農給他們種地賺錢,就不能把佃農餓死,因爲佃農全餓死了就沒人給他們種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他們應該還是想的到的,所以,在沒遭受大規模自然災害的時候,大明各地還是比較平靜的,佃農雖然累,雖然沒有積蓄,但勉強還有飯吃,還能活下去,這種情況下他們是不大可能造反的。

但是,一旦遭受天災,那就不好說了。

這個時候,如果皇室宗親能再聰明一點,拿出一部分糧食來賑濟災民,或許還不會有什麼事,各地藩王卻偏偏都信了福王朱常洵的邪,不但不拿出糧食來賑濟災民,還不減一分一釐的租賦!

所以,當農民軍倉皇逃竄到河南的時候,很快便發現,他們來對地方了,這裡就是他們的福地,這裡的老百姓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瀕臨造反的邊緣了,他們這一來,頓時如同星火掉進了乾枯的原野,一發而不可收拾。

他們才逃到開封府,在黃河北岸延津、陽武、封丘三縣竄了一圈,隊伍又擴充到十餘萬人,這裡的老百姓實在是被壓迫狠了,一看到農民軍打土豪分糧食,便毫不猶豫的加入進來,短短几個月,三十六營便招募到將近五萬步卒!

這個時候,農民軍內部又出現了分歧,有人建議渡過黃河,直取開封府,徹底擺脫後面的追兵,也有人建議向西進發,直奔洛陽,幹掉福王這個富甲天下的藩王,搶奪足夠的銀子和糧食,擴充實力。

這次,王自用再沒魯莽行事,他誰的建議都沒聽,而是派出斥候,扮成流民,四處打探情況。

結果,情況卻不容樂觀。

開封歷來是河南重鎮,又是周王府所在,附近更有宣武衛、河南左護衛、河南中護衛、河南右護衛等衛所,一旦跑去進攻,那簡直是捅馬蜂窩了,幾萬屯衛都能打的他們屁滾尿流。

洛陽也不好打,附近有函谷關、龍門關、大谷關、孟津關、平津關等雄關扼守,更有洛陽衛、河南衛、弘農衛等衛所駐紮,再加上洛陽原本就是十三朝古都,城高壕深,他們現在這點人馬壓根就不夠看。

開封不能去,洛陽不能去,回頭去衛輝府、彰德府和大名府更是尋死,怎麼辦呢?

王自用發現,四面八方,唯有開封府西北方向,洛陽與衛輝府之間的懷慶府可去,因爲那裡就一個懷慶衛,而且正好背靠太行、王屋二山與山西搭界,實在被官兵追急了,竄進太行山也好,竄進王屋山也好,官兵都拿他們無可奈何!

王自用把這想法跟三十六營首領一說,頓時獲得一致贊同,這會兒張獻忠因大名府之敗說話已經沒了原來的底氣,李自成又沒有什麼話語權,壓根就沒什麼人跟他唱反調,所以,農民軍三十六營很快便齊集人馬,直撲懷慶府。

這下可把懷慶城裡的鄭王府一系給嚇壞了,因爲鄭王府這一系並不是什麼好鳥,第一代鄭王朱瞻埈就以個性暴戾著稱,就藩之後經常將人活活杖死,搞得明英宗沒有辦法只能派御史周瑛去給當他的王府長史,他的行爲稍有收斂,要他不是仁宗朱高熾之子,英宗的親叔叔,估計他早就被廢了。

後面歷代鄭王都不是省油的燈,經常犯事被賜書訓斥,到了這一代鄭王朱翊鐸更是多行不法,對人薄情寡恩,其兄弟朱翊鍾更是私自販賣奴隸,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

這麼一家子,作惡多端,搞的民怨沸騰,這會兒聽說反賊來了,自然嚇得要死。

因此,朱翊鐸下令,所有親族全部退回懷慶府城,懷慶衛所有屯衛全部集結在懷慶府城駐守,不得派一兵一卒去支援其他縣城!

這下農民軍簡直如入無人之境,沿途縣城原本就鄭王府一系勢力最大,這會兒他們全部帶着家丁護院縮回懷慶府城去了,原本就沒什麼防禦力的縣城更是雪上加霜,再加上老百姓都被鄭王府一系欺壓過甚壓根就不願守城,所以,農民軍所到之處根本就沒遇到什麼抵抗。

不到一個月,武陟、溫縣、河內、修武相繼被農民軍拿下,懷慶府東部簡直成了農民軍的天下。

原本那些依附鄭王府欺壓老百姓的貪官污吏、土豪鄉紳紛紛被農民軍拖出來砍了,他們囤積的糧食也被農民軍搶掠一空,大部分用來做軍糧,少部分用來賑濟災民,一時之間,整個懷慶府的老百姓欣喜若狂,紛紛加入農民軍,打土豪,分糧食,搞的不亦樂乎。

此時,懷慶府裡的消息也被王自用探知,好傢伙,幾千屯衛再加上幾千王府一系親王府、郡王府、鎮國將軍府、輔國將軍府等等各府的家丁護院,整個懷慶府的城牆上簡直佈滿了人,一個小小的府城足有上萬人駐守。

他們可是在大名府吃了個天大的虧,三十六營兵強馬壯,二十餘萬大軍硬是沒攻下一個大名府城,還被官兵偷偷包圍,殺了個屁滾尿流,損失了一大半人馬。

這會兒,說什麼他們也不會去進攻懷慶府城了,他愛守就讓他們去守着吧,所有守備力量都集中在懷慶府城也好,其他地方防守就薄弱了,正是發展的大好時機。

於是乎,王自用直接揮軍繞過懷慶府城,拿下了西邊的孟縣和濟源,至此,整個懷慶府,除了府城其他地方都被農民軍佔領,投奔而來的老百姓越來越多,很快,農民軍便恢復到二十餘萬之巨,形勢一片大好。

當然,這二十餘萬水分很大,除了一開始從大名府逃竄出來的十餘萬老兵,其他都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別說攻城作戰了,就連行軍紮營都是亂哄哄的,完全沒一點章法。

王自用乾脆將農民軍一分,命高迎祥部駐守修武、張獻忠部駐守武陟、羅汝才駐守溫縣、劉國能和李萬慶駐守河內、革左五營駐守孟縣,而他則率領其他小頭領駐守濟源,大家好好招兵,好好操練,準備抵禦官兵的圍剿。

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六十章 猜忌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十五章 糜爛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四章 糊弄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一章 一夢四百年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九四章 三位公爵引領下的帝國崛起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四十六章 只爲伊人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四十七章 激戰開始第二五八章 開放所有殖民地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萬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二十八章 東門山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十二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十六章 炮轟皇太極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二十四章 推廣中成藥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章 搬遷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
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五章 自保第六十章 猜忌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十五章 糜爛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九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四章 糊弄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一章 一夢四百年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九四章 三位公爵引領下的帝國崛起第二二四章 瘋狂的國公第四十六章 只爲伊人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七十章 薩爾滸悲歌的背後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七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九十一章 安置試點第三十章 月港一霸第二十二章 新建造船廠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三一六章 權臣只有末路嗎(全書完)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四十七章 激戰開始第二五八章 開放所有殖民地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萬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二十八章 東門山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八十七章 危機四伏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十二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十六章 炮轟皇太極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二十四章 推廣中成藥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十四章 招兵買馬第二章 搬遷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八卷 第一六〇章 誰利用誰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五十六章 知己知彼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四十七章 我們也擺個鴻門宴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二七七章 竟然被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