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這次東番之行在朱慈烺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已經暗自下定決心,一旦自己繼位登基,一定要重用張斌,將首輔的位置交給他,讓他幫自己治理大明。

如果大明兩京十三省都能治理的如同大員城一般富庶,何愁大明不繁榮,如果大明所有都司衛所都能如同東番中前衛一般兵容強盛,何愁大明不強大!

他以爲大員城已經夠富庶了,卻不曾想,他的認知很快又被顛覆了。

第二天一早卯時,張斌便帶着他坐船出發,趕往月港,準備組織各大商幫納捐助餉,畢竟他們這次來並不是來參觀的,而是來納捐助餉,招募新兵,準備清剿反賊的。

不過,這次張斌並沒有帶着家人隨行,畢竟他們都不是來公幹的,而是來走親訪友,看望大員城裡的親朋的,甚至這次他連鄭成功都沒帶,就帶着詹事府右中允陳子龍,陪着朱慈烺一起趕往月港。

太子殿下大駕光臨,月港的官員本來是要組織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的,他們甚至準備讓月港關閉幾天,將城中的閒雜人等清理出去,好保證太子殿下的安全,沒想到,張斌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他們一切照常,就鎮海衛指揮使帶着衛所各級軍官在軍港迎接一下,其他人就當不知道太子殿下來了就行了。

這麼奇怪的命令,着實讓人難以理解,不過,這裡沒人會違抗張斌的意思,月港和珠海這兩處重要的地方張斌把控還是相當嚴的,他爲此甚至想辦法把這兩地變成了軍管,誰敢不聽他的。

他這樣做自然是有原因的,月港的官員是想表示對太子的尊敬,他卻想朱慈烺看到月港的繁華,如果月港關閉,朱慈烺能看到個屁啊。

這次張斌並沒有帶朱慈烺乘坐鎮海巡洋艦,因爲月港位於九龍江畔,大型戰艦進去了也靠不上港口,反而不如車輪舸來的方便,再說,這裡已經是他的地盤,安全上絕對不存在問題,所以,他只是點了數十艘車輪舸,帶着錦衣衛、東廠番子和隨行親衛一同出發,這樣速度上也能快不少。

由於整個船隊都是車輪舸,行進速度非常快,還不到午時一行人便進入了料羅灣,不過,這個時候,船隊的速度卻變得奇慢無比。

因爲這裡的商船實在是太多了,不但有福船那樣的遠洋商船還有像蒼山船那樣的貨運快船,在張斌的主持下,福廣海禁的開放力度越來越大,一般商船,除了不能遠洋去其他國家做生意,整個福廣沿海,他們都可以自由來往。

海運比陸運方便的多,一艘船不知道能頂多少輛馬車,所以,福廣兩地的商販甚至是南直隸和浙江兩地的商販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海運,福建等地的造船廠的生意也因此變得紅火的不得了,就算全力開工,生產的商船都供不應求。

現在穿梭於東南沿海的商船已經達到了恐怖的數千艘,月港和珠海兩地更是擠滿了商船,甚至進港裝卸貨物都要排隊。

朱慈烺看着滿眼的商船,不由再次目瞪口呆,這數量,怕不有數百艘吧,這些船都不要錢的嗎?

他不由好奇的問道:“這裡怎麼這麼多船,這些船都很便宜嗎?”

張斌微笑着解釋道:“是有便宜的,也有貴的,像那種八槳蜈蚣船就只要數十兩,像那種大的蒼山船,沒有數百兩是買不到的,還有那種大型福船,最少也要上千兩。”

這些船隻裡面,蜈蚣船還不是很多,最多的就是蒼山船,那傢伙,一百艘就是好幾萬兩,數百輛就是數十萬兩,光是這些船價值都不下百萬兩,這福廣還真是富庶啊。

朱慈烺真被這滿眼的商船給震撼到了,當船隊靠近月港的時候,他更是被眼前的場景震撼的無以復加。

整個月港城外密密麻麻全是碼頭,那伸出江面的碼頭就如同一把把梳子般一般,旁邊停滿了整整齊齊的商船,碼頭上的貨物更是堆積如山,不知道有多少商販和苦力在碼頭上忙碌着,就如同螞蟻搬家一般。

看到這場景,他不由想起了飯都吃不飽的京城百姓和荒無人煙的京畿地區,這差別也太大了。

這個時候,他心裡竟然隱隱懷疑起自己父皇崇禎的能力來,溫體仁這樣的大奸臣,自己的父皇竟然信任了六七年,楊嗣昌這樣不知所謂的人,自己的父皇竟然引爲知己!

他依稀記得,自己的父皇不止一次在自己面前誇獎楊嗣昌的才能是多麼的出衆,才能出衆到搞的西北反賊無法收拾嗎,才能出衆到搞的京畿地區變成墳場嗎?

他不明白自己的父皇到底怎麼回事,寧可重用那些奸佞小人,也不重用他師傅這樣的賢能,要換做是他,絕對不會這樣。

船隊緩緩在商船中穿梭,前行了兩刻鐘,終於來到九龍江入海口最外延的碼頭,這個碼頭倒是沒什麼商船,因爲這裡是軍港,碼頭上只是停靠了幾艘車輪舸。

鎮海衛的駐地已經遷移到了這裡,月港城的南端已經改造成一座簡易的雙層2棱堡,上面林立的火炮足以讓人望而生畏,來往的商販卻因此安全感倍增,有這樣的堡壘在,別說是海盜了,就算是紅毛番,怕也不敢來了吧。

此時碼頭附近已經排滿屯衛,鎮海衛指揮使鄭興正帶着一衆軍官和數十名各大商幫的富商在那裡等候,這些富商都是響應張斌的號召前來捐銀助餉的,他們這個時候還不知道納捐助餉能獲得大官,但是,他們感念張斌的恩情,所以,他們都來了,來了很多很多,四大商幫的頭頭腦腦全來了,很多人還帶來了後輩,爲的竟然是來認識一下張斌!

在碼頭上舉行了一場簡單的歡迎太子的儀式之後鄭興便帶着張斌和朱慈烺等人還有一衆富商進入鎮海衛駐地,來到了二層的大校場上,這裡已經擺滿了桌椅,甚至,校場北邊還搭起了一個五尺來高的小平臺,上面同樣擺了一套桌椅。

很顯然,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師張斌要陪大家共進午餐,勸大家捐助糧餉。

這剛到月港就勸大家捐銀子,是不是有點操之過急了呢?

一衆商販倒沒覺着人家想錢想瘋了,他們既然來了,自然是打算捐出一些糧餉的,就憑張斌的面子,讓他們每個人掏幾萬兩,他們都不會皺一下眉頭。

鄭興直接帶着張斌、朱慈烺、陳子龍、戚盤宗和王承恩上平臺做好,一衆富商這才恭敬的坐了下來。

緊接着,張斌並沒有開口勸大家捐助糧餉,反而讓鄭興直接安排人上菜,這意思,不知道是想吃完再說呢,還是想邊吃邊說。

很快,各色菜式便流水般的端上來,花樣倒是很多,但是,衆人很快就發現,這些菜不是豆腐就是青菜,間或能看到那麼一點肉,別說是海鮮了,就連魚都沒有,酒倒是上好的貢酒,不過,貢酒也就是人家進貢給皇上的,對於太子殿下來說,那也是不用花錢的。

這,難道是要裝節儉嗎,沒有這個必要吧?

張斌臉上並沒有任何異樣的表情,連太子殿下一副很正常的樣子,大家自然不好說什麼,只是臉上都帶着怪異的表情。

不一會兒,菜都上齊了,滿滿一大桌,估計都花不了一兩銀子!

張斌緊接着便站起來舉杯道:“太子殿下不能飲酒,我替他敬大家一杯,感謝大家前來捧場。”

衆人連忙站起來,一起舉杯,跟張斌乾了這杯酒。

隨後,張斌便放下酒杯,擡手示意道:“大家請坐,都不要客氣,吃完再說。”

說罷,他便率先坐下來,陪着太子殿下,津津有味的吃起來。

衆人面色古怪的坐下來,偷瞄了幾眼,見太子殿下和張斌都吃的那麼津津有味,不由看着桌上的菜式,露出疑惑的表情。

難道,這些菜並不是看上去那樣的,是皇宮裡玩出的新花樣嗎?

很多人都忍不住好奇,拿起筷子逐一嘗試起來。

衆人吃完,臉上的表情更古怪了,這不都是平常的豆腐和青菜嗎,肉也沒什麼特別的啊!

這酒宴就在這古怪的氣氛中開始了,對於吃慣了大魚大肉的富商來說,這些菜雖然不至於難以下嚥,卻着實勾不起他們的食慾,大家都假假意思吃了點菜,又喝了幾杯酒,便好像飽了一般,放下筷子,等着太子殿下和張斌他們吃完。

他們的眼神一直在偷偷往平臺上瞄,沒想到,太子殿下是真吃的津津有味,那飯是一碗接着一碗,彷彿這些菜相當美味一般。

太子殿下這十來歲的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吃的多倒是很正常,但是,也不用這麼飢不擇食吧,這些東西,跟他們印象中的帝皇生活好像不搭邊啊,甚至比藩王家裡吃的都差了十萬八千里。

他們中有些人跟一些藩王也是有瓜葛的,藩王府裡的酒宴他們也去參加過,那傢伙,一個比一個奢侈,要拿這些菜去給他們吃,他們非潑你一臉不可!

朱慈烺吃了三四碗飯總算是吃飽了,張斌連忙令人撤去碗筷,收拾了一下桌子,換上清茶,胡亂抿了幾口,這才站起來朗聲道:“大家都知道,西北反賊肆虐,遼東建奴猖獗,整個大明北方生靈塗炭,老百姓苦不堪言,現在國家有難,我張某人厚顏無恥,請大家捐資助餉,幫朝廷招募人馬,去蕩平賊寇,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啊?”

下面一衆富商聞言,紛紛站起來拱手道:“應該的,應該的。”,“這錢我們出。”。

江西商幫的掌舵人李老掌櫃更是激動的道:“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反賊已然肆虐到湖廣,我們江西也危在旦夕,朝廷再不將反賊剿滅,我們就要被迫背井離鄉了,大人,您就說吧,需要多少糧餉,再怎麼樣,我們也要幫您湊出來。”

張斌點了點頭,裝出爲難的表情,解釋道:“大家興許還不知道大明現在的軍費有多少,我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吧,大明現在遼東的駐軍,京城的駐軍和西北剿賊的人馬加起來足有四十餘萬,就按最低的標準,每人每月糧一石,餉一兩,戰馬每月牧草一兩,一個月的軍費就是一百多萬兩,一年下來就是將近兩千萬兩,所以,皇上被迫加徵遼餉、剿餉和練餉,就這樣,戶部還是入不敷出,皇上每天吃的都是青菜豆腐,幾年如一日,你們知道嗎?”

這話一出,衆人均震驚的無以復加,大明朝廷竟然已經拮据到這種程度了嗎!

不是他們不願意相信張斌,實在是他們看過太多的貪官污吏和皇親國戚,那傢伙,一個個都富得流油,有很多都比他們還有錢,他們實在不能想象朝廷會沒錢。

不過,看這情況,張斌肯定沒說謊,因爲小孩子不會裝,太子殿下吃的津津有味他們都看到了,這些菜,他們自己的子女都會不屑一顧,太子卻吃的這麼津津有味,足以證明,他平常吃的就是這些。

朝廷都拮据成這個樣子了,沒什麼好說的,捐唄,衆人紛紛拱手道:“大人,您就說吧,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這個數字的確有點嚇人,所以張斌纔會做出這些鋪墊,他咳嗽了一聲,略帶尷尬道:“這次需要的糧餉比較多,因爲要徹底解決西北的反賊還需要招募十萬大軍,按馬三步七算,還需要戰馬三萬匹,按每匹戰馬一百兩計算,這就是三百萬兩,按每人每天糧一石餉一石戰馬每月牧草一兩計算,每個月需要軍費二十三萬兩,一年就是兩百七十六萬兩,徹底剿滅反賊最少需要三年,所以,這次需要軍費總計一千一百二十八萬兩!”

“嘶,嘶,嘶。”,衆人聞言,無不倒吸一口涼氣,我的天啊,一千多萬兩,這傢伙,也太多了吧。

張斌原本就沒想着這些人能出多少,他只是需要這些人露下面,敷衍一下崇禎而已,這些銀子,都可以由東盛堂來出,但是卻不能讓崇禎知道他在養私軍。

不過,崇禎提出的納捐贈官之後,這事情貌似就不一樣了,這些人,估計還真會拿出一千多萬兩來。

他沉吟了一下,這才朗聲道:“當然,這錢不會讓大家白出,皇上說了,所有捐銀助餉者,都按納捐算,捐多少銀子,就贈多大的官,人中,你給大家念一下。”

陳子龍聞言,連忙站起來,掏出懷裡的《納捐助餉法》,高聲念起來。

一開始,下面的富商還沒怎麼在意,納捐贈官這個他們都知道,沒什麼好奇怪的。

但是,當陳子龍唸到,納捐五十萬兩,贈光祿寺少卿,納捐一百萬兩,贈太僕寺少卿的時候,衆人眼中都露出了炙熱的光芒,那可是正四品、正五品的朝廷大員!

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六十九章 海盜巢穴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一章 進京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一一〇章 曠世大戰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九章 不齊心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八十八章 請尚方寶劍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八十五章 張香進宮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三十章 遼東在行動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五十章 拼爹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一九六章 中興大明從抄家開始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
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六十九章 海盜巢穴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一章 進京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一一〇章 曠世大戰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十八章 應招而來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一四一章 兄弟幹架第九十三章 復起第八十八章 未雨綢繆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九章 不齊心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第二一九章 內禪第二四四章 把城池修到你家門口第八十八章 請尚方寶劍第一六二章 用東林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八十五章 張香進宮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八十三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上)第三十章 遼東在行動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一四三章 亡國之兆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二十五章 又想玩詐降之計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一三八章 突如其來的盡頭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五十章 拼爹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六十五章 坦誠相見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八十章 請移遼東平民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一九六章 中興大明從抄家開始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