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

畢自嚴是個老實人,這點崇禎相當清楚,畢自嚴從來就不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也從不干預朝政,每天就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且畢自嚴還相當能幹,大明這糟糕的財政如果沒有畢自嚴精心協調,精打細算,估計早就崩潰了!

畢自嚴脾氣好這也是出了名的,他甚至連畢自嚴生氣的樣子都沒見過,沒想到,這會兒畢自嚴竟然發這麼大火,而且還跑他這裡來告狀!

這張捷是史範到底又幹了什麼,竟然連畢自嚴這樣的老實人都被氣得火冒三丈!

崇禎愣了一會兒,這才驚訝道:“景會,你這是怎麼了,先起來再說。”

畢自嚴聞言,費勁的從地上爬起來,隨即便將那一疊厚厚的公文舉起來,怒火中燒道:“皇上,您看看吧,如果大明的官員都像他們這樣,那我這個戶部尚書就不用當了。”

崇禎直接朝王承恩使了個眼色,讓他把那疊公文呈上來,隨即便翻開認真看起來。

最上面的兩份看上去貌似很正常,就是張捷發往戶部催餉的公文,催戶部趕緊發放福建水師和戚家軍的糧餉。

但崇禎卻知道這公文很不正常,因爲張斌從來就沒要戶部承擔過福建水師和戚家軍的糧餉,而且張捷還下發了告示,加徵福建稅賦,那些稅賦足以支持福建水師和戚家軍的糧餉,他卻還來催戶部趕緊發放福建水師和戚家軍的糧餉,他收了那些稅想幹嘛?

果然,後面就有一份戶部派往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的吏目上報的公文,言明福廣總督張捷和福建巡撫史範下令加徵福建稅賦,而且一收就是三成,他並沒有收到戶部的行文,所以想問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шωш✿ttkan✿¢ ○

後面的公文就有點亂了,大多是兵部向戶部索要驛站交通費的公文,後面還附了清單和各級官員在驛站吃住時簽下的賬單,很多賬單上都被劃上了大大的紅叉!

崇禎注意到,這些紅叉下面,無一例外全部是張捷和史範的簽名和大印。

他再一看上面的金額,臉色立馬變的難看無比,吃頓飯都是幾百兩,而且每個驛站都索要了兩百兩的車馬費,從京城到福建,這一路下來,耗費的銀兩足有萬餘兩之巨!

這兩個傢伙,這是要吃垮大明嗎?

如果每個官員都像他們這樣,大明每年稅收五千萬兩都不夠啊,因爲大明各級地方官員足有上萬,而且基本上全部是異地任職,幾乎每個官員上任、調任、升遷、貶職都會在驛站吃住,都像他們倆這麼搞,大明早就被吃垮了!

最後幾張是福建各驛站關於張捷一行人的言行記錄,開始基本都是一句,前任總督張斌厲行節儉,規定福廣所有驛站皆不得鋪張浪費,不管接待任何人,最多三菜一湯,不然當行賄受賄論處。

這纔是好官,不但自己清廉,還規定手下所有官員都不得鋪張浪費,三菜一湯也正戳中了崇禎的癢處,因爲他中飯和晚飯都是三菜一湯,他覺得這樣很好,能省錢,卻有能吃飽,他對張斌的好感不由又增添了幾分。

但是,後面張捷和史範的言行卻氣的他七竅生煙,他們竟然真的要吃山珍海味,他們竟然真的要求雞鴨魚肉俱全,他們竟然說三菜一湯是喂狗的,是打發乞丐的,吃三菜一湯是腦子有病!

崇禎頓時感覺張捷和史範這是在罵他,罵他是狗,罵他是乞丐,罵他腦子有病!

更過分的是,別人不給他們上,他們動不動就訓斥喝罵,還威脅撤別人的職,讓人捲鋪蓋滾蛋!

簡直豈有此理,崇禎氣的拍桌大罵道:“無恥之尤,如此濫用職權、鋪張浪費、吃拿卡要,他們真當沒王法了嗎!”

畢自嚴卻是義憤填膺道:“皇上,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鋪張浪費、吃拿卡要也只是浪費個幾萬兩而已,最可怕的是橫徵暴斂,中飽私囊啊!”

崇禎大驚道:“你說什嗎?”

畢自嚴鄭重道:“皇上,福建加收三成稅賦,微臣是沒讓戶部下過這種公文的,微臣斗膽,請問皇上,您下過這種旨意嗎?”

崇禎連忙搖頭道:“朕當然不會下這種旨意啊,這不是逼人造反嗎!”

畢自嚴冷冷的點頭道:“微臣就知道皇上也不會讓他們這樣橫徵暴斂的,他們這是繼承閹黨遺風,準備禍國殃民呢。”

禍國殃民,這就相當嚴重了,崇禎急忙追問道:“景會,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什麼繼承閹黨遺風,準備禍國殃民?”

畢自嚴也是豁出去了,他要冒死捅爛閹黨餘孽這個馬蜂窩,他要將天都捅個窟窿出來,他要捅的溫體仁這個王八蛋寢食難安!

他臉色一正,慷慨激昂道:“皇上,您知道嗎?崇禎三年,閹黨逆案草草了結,不知道有多少閹黨餘孽還隱藏在朝堂之中,這稅賦三成就是魏忠賢定下的規矩,閹黨貪腐之猖狂簡直駭人聽聞,這三成還只是上面人要的,他們自己還要貪腐,他們的手下還要貪腐,一般閹黨稅使所至,稅收最少會達到五成以上。那時候魏忠賢只要聽聞哪裡有錢,哪裡富裕,便會派出稅使去收稅,這些閹黨明取暗索,十不解一,收得五成,給朝廷上繳的還不到半成,其他全進了魏忠賢和他們自己的腰包,但有老百姓交不齊,他們便會污衊老百姓抗稅,逼的機戶停機、窯主歇業、鹽工抗稅、礦工暴動、市民罷市,他們橫徵暴斂,激起民變之後便會污衊正直官員帶頭抗稅,圖謀造反,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被他們逼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啊!”,崇禎懷疑道:“有這麼嚴重嗎,朕怎麼沒聽說過?”

畢自嚴反正豁出去了,他毫不避諱道:“皇上,閹黨最擅長的就是矇蔽天聽啊,天啓朝,魏忠賢的稅使,朝野上下誰人不知,唯先帝不知,比如河道總督崔文升,大理寺副許志吉,太僕寺少卿曹欽程,織造中官李實等等,數不勝數,這些人每到一地都會刮地三尺,不貪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就不會收手!天啓朝陝西民變、蘇州民變、雲南民變,雖都事出有因,但究其根源都是因爲閹黨稅使橫徵暴斂,逼的老百姓沒了活路,纔會不顧性命,跟朝廷對抗啊!”

這些崇禎倒是隱約聽說過,不過好像都是刁民抗稅,聚衆造反,沒有任何人跟他說過這些都是因爲橫徵暴斂引起的,他還是有點懷疑道:“閹黨貪腐真的這麼猖狂?”

他之所以清洗閹黨可不是因爲閹黨貪腐嚴重,而是因爲魏忠賢權勢熏天,意圖謀反,他的父皇、皇兄和幾個侄兒都死的不明不白,他可不想再吃什麼仙藥暴斃了,所以,他定的是閹黨逆案,也就是說閹黨謀逆,而不是閹黨貪腐案。

他還真不知道閹黨貪腐有多嚴重,因爲魏忠賢直接畏罪自殺了,連審訊的機會都沒有,閹黨貪墨的髒銀也隨着魏忠賢的死,失去了蹤影,他甚至連一兩都沒搜到。

魏忠賢隻手遮天那麼多年,京城府邸都有十多座,京郊的良田都有上萬頃,要說一兩銀子都沒貪,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可惜,他就是沒找到那筆銀子,所以,他壓根就不知道閹黨貪腐有多嚴重。

畢自嚴見崇禎這個時候還在懷疑,只得無奈的解釋道:“其他地方微臣不敢說千真萬確,有件事微臣卻可以拿腦袋擔保,絕對千真萬確。當初微臣被貶到南都任戶部尚書,正是因爲看不慣閹黨貪腐才憤而辭職的。那時候江都御史範濟世爲討好魏忠賢,詭言南都太僕寺御馬監諸庫藏積白銀百餘萬兩,魏忠賢聞訊大喜,特派其養子胡良輔到南都太僕寺,索要白銀百萬餘兩。南都太僕寺御馬監又哪裡來的白銀百萬兩,結果,胡良輔一兩銀子都沒刮到,他便回去向魏忠賢進言,賣掉南都太僕寺御馬監的草場,以衝抵百萬兩白銀。南都太僕寺御馬監的草場可是爲大明培育戰馬的所在,戰時騎兵的牧草也大多由其供應,如果賣掉,豈不是打斷了我大明鐵騎的腿!微臣極力反對,但是,草場最後還是被魏忠賢賣掉了,他們爲了貪腐一百萬兩,不顧大明安危,賣掉南都太僕寺御馬監的草場,以致朝廷無法再產出戰馬,戰馬價格也因此暴漲,各鎮邊兵配備的戰馬越來越少,到現在,甚至連反賊都不如,皇上,您說,他們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

崇禎聞言,臉都綠了,西北的反賊之所以剿不滅,跟戰馬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爲朝廷大軍是馬三步七都配不齊,而反賊卻是馬四步六都不止了,戰馬配比差不多隻有人家的一半,他們要跑,朝廷大軍又怎麼追的上!

想到這裡,他不由冷冷的道:“你的意思,張捷和史範是閹黨餘孽?”

畢自嚴肯定的點頭道:“絕對是,他們的貪腐手法與閹黨一模一樣,這三成還只是開始,如果不加管制,他們便會得寸進尺,越收越多,直到激起民變,他們又會說是刁民抗稅造反!大明立朝兩百餘年,怎麼就沒有刁民抗稅造反,直到萬曆朝,太監稅使到處橫徵暴斂,才致使各地民變不斷。到了天啓朝,都不叫民變了,直接就叫刁民抗稅造反,逼的老百姓真反了,他們卻一點事都沒有,到了這個時候,還想故技重施,繼續橫徵暴斂,皇上,您不能放任閹黨餘孽繼續禍國殃民啊!”

崇禎一聽這話,立馬就有點不喜了,他最反感的就是大臣在他面前指手畫腳,告訴他不能這樣幹,要那樣幹,朕堂堂一國之君,還用你們教嗎!

旁邊一直沒說話的王承恩見崇禎這副表情,連忙擺出最謙卑的樣子,小心翼翼的拱手道:“皇上,微臣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不知當不當講。”

崇禎對這個倒不惱火,只要你順着他的毛捋,他就不會生氣,王承恩這樣子做的很到位,他感受到了一種被人打心底尊重的感覺,所以,他毫不猶豫的點頭道:“說說看。”

王承恩恭敬的道:“微臣想起了萬曆末年宮中的大公公王安,那時候,魏忠賢還只是個小太監,沒有一點職權,王公公對他相當賞識,慢慢提拔他當了管事太監,不過,只要魏忠賢想玩什麼幺蛾子,王公公便會阻止甚至責罰,所以,那時候魏忠賢並未成爲禍害。後面,到了天啓初年,魏忠賢憑藉客氏在先帝面前的恩寵,漸漸得到了先帝的信任,他便讓客氏在先帝面前污衊王公公,致使王公公被充軍南海子,隨後他又派人去南海子把王公公給殺了,至此,他再無人管制,從而變得無法無天,最終才釀成閹黨之禍。”

他這意思是告訴崇禎,奸妄之臣,你如果不管,他們就會得寸進尺,愈演愈烈,但是,他又沒明說,只是當個故事來講的,而且還是個與閹黨有關的故事。

崇禎聞言,沉思了一會兒便想明白了,閹黨餘孽必須管,如果任其胡作非爲,必將釀成大禍。

這個時候他的心情又不一樣了,因爲這些是他自己想出來的,而不是別人教他怎麼怎麼做的。

畢自嚴一開始還有點毛火,他正在這裡勸皇上收拾閹黨餘孽呢,一個閹人竟然敢插嘴,要不是皇上在跟前,他非怒罵這閹人一頓不可,卻不曾想,王承恩會突然說起故事來,而且聽這故事的意思,還是在暗示皇上,要收拾閹黨餘孽!

畢自嚴正在那裡嘀咕呢,崇禎卻突然揮手道:“景會,你先下去吧。”

緊接着,他又對王承恩道:“承恩,你去讓溫體仁過來一趟。”

皇上這意思,是要收拾閹黨餘孽了嗎?

畢自嚴帶着疑惑下去了,王承恩卻是硬着頭皮往文淵閣走去。

崇禎的確是想收拾閹黨餘孽了,而且他已經對溫體仁產生了懷疑,因爲福建的事情太詭異了。

溫體仁說張斌搞的福建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但從王承恩的描述來看,卻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倒是溫體仁推薦的福廣總督和福建巡撫大有問題。

各種跡象表明,這兩人就是閹黨餘孽!

崇禎已經開始懷疑,溫體仁是不是閹黨餘孽呢?

第五章 大清洗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一五一章 復遼東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十一章 無法無天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軟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三十四章 崇禎怒了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七十章 忽悠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十章 親人聚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四十三章 海盜要來了第二十四章 賺錢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四十一章 門牙給你敲掉第五十四章 有奸細第三十一章 打板子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二三九章 推廣經濟作物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一章 進京第七十五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監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五十八章 瘋狂研製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十七章 離別總有時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四六章 了結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十章 兒媳婦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二四〇章 解決蒙元問題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六十四章 溫體仁慌了神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四章 與皇太極博弈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
第五章 大清洗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一五一章 復遼東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一五二章 兔死狗烹第二十六章 用刑第一〇六章 鼓舞士氣吹牛逼第十一章 無法無天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二章 吹牛有風險第十五章 葡萄牙服軟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一章 危機降臨第三十四章 崇禎怒了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五十二章 測試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七十章 忽悠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十章 親人聚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四十三章 海盜要來了第二十四章 賺錢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四十一章 門牙給你敲掉第五十四章 有奸細第三十一章 打板子第五十五章 全面掌控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二三九章 推廣經濟作物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六十三章 死士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一章 進京第七十五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三十一章 明朝那些太監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二十三章 整編第五十八章 瘋狂研製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十七章 離別總有時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二七三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四六章 了結第五十四章 提刑按察使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十章 兒媳婦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二四〇章 解決蒙元問題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三一三章 逮住他隆王第二〇八章 絕後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三一〇章 王師出征第一〇八章 建奴你不懂炮戰第六十四章 溫體仁慌了神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二十七章 相信自己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六十三章 準備開戰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一〇四章 恐怖的調動速度第四章 與皇太極博弈第三〇六章 以武制文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二五三章 來自葡萄牙的求助第五十二章 兵書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