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

開疆擴土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帝王共同的夢想,因爲帝王也想名垂青史,留下豐功偉績爲後人所傳頌,而作爲帝王,最大的功績莫過於開疆擴土。

治國安邦、守土安民、勵精圖治等等,說白了只是帝王的本分,做好了最多隻能算是個明君,做的不好那就是昏君,唯有開疆擴土才能彰顯帝王的能耐。

比如漢武帝劉徹,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就是因爲他開疆擴土之功,他破閩越、南越、衛氏朝鮮、大宛,鑿空西域,擊潰匈奴,讓大漢的版圖擴大了兩倍有餘,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又比如唐太宗李世民,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主要也是因爲他開疆擴土之功,他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部,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將大唐的版圖擴大到了極致,從而爲後人所敬仰。

朱慈烺自然也想成爲名垂千古的帝王,所以,他對張斌開疆擴土的計劃極力支持,張斌要什麼,他就給什麼,不管是文臣武將,還是糧草輜重,甚至天下兵馬都任由張斌調撥。

張斌辭去內閣首輔之職也是爲了集中精力來開疆擴土,而他選擇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南洋。

其實,征服南洋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算是開疆擴土,大明的疆域也遠不止現在這麼大,因爲永樂年間,明成祖就曾四面出擊,爲大明開拓了不少疆域,可惜,隨着大明日漸衰落,這些疆域又慢慢擺脫了大明的控制。

比如南洋,有很多地方就曾經是大明的領土,明成祖就曾派兵征服安南,再加上鄭和數次下西洋,使得大明威震四海,南洋幾乎所有小國幾乎都成爲大明的藩屬,向大明稱臣納貢。

那時候,整個南洋基本可以算作是大明的疆域,大明不但在安南設立了交趾布政使司將安南直接納入大明的版圖,還設立了舊港宣慰司、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使司,控制了南洋大半地區,而當時的占城、真臘、暹羅、呂宋、蘇祿等南洋諸國也都是大明的藩屬。

但是,一場土木堡之變,直接讓大明由盛轉衰,大明不但在北方被蒙元瓦刺部打得顏面掃地,南方的安南也乘機擺脫了大明的統治。

後面隨着大明的不斷衰落,南洋各藩屬國朝貢次數也日漸減少,舊港宣慰司甚至直接被爪哇島上的滿者伯夷國所佔領,而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使司也萬曆年間慢慢被南洋崛起的東籲王朝所侵佔。

到了天啓朝和崇禎朝,大明與後金連年大戰,再加上天災人禍造成的農民起義,大明朝廷根本就無暇南顧,所以,整個南洋也就漸漸的在大明的版圖上消失了!

張斌早就有意征服南洋,將整個南洋重新劃歸大明版圖,因爲接下來幾個世紀都將是海上爭霸的時代,而南洋作爲大明的門戶如果不掌控在自己手中,大明東南沿海就將直接面對列強的堅船利炮,那樣一來,大明的防守壓力就大了。

如果能將整個南洋掌控在手中,那麼大明只需守住馬六甲海峽和舊港附近的龔它海峽就能將列強的堅船利炮全部阻擋於國門之外,守兩個狹窄的海峽和守幾千裡的海岸線,孰難孰易,不問可知。

所以,不管是出於鞏固海防考慮,還是出於開疆擴土考慮,這南洋都必須重新納入大明的版圖。

但是,由於大明內憂外患,百廢待興,張斌根本就沒時間來解決南洋的問題,這十幾年間他也僅僅收復了舊港宣慰司也就荷蘭人佔領的巴達維亞,同時在馬六甲海峽修築了一座新港城以扼住南洋門戶,至於南洋諸國和原來屬於大明的領土,他還沒來得及去管呢。

現在,大明已然四海昇平,政通人和,而且,隨着海外貿易的展開,大明國庫也日漸充盈,他終於可以着手來征服南洋了,卸掉了內閣首輔之職後,他便開始調兵遣將,爲征服南洋做準備。

這征服南洋的關鍵其實在海上,而不在陸地上,因爲大明與南洋之間陸上隔着十萬大山和重重高原,想要調大軍過去很麻煩,想要給大軍運送糧草更是千難萬難。

萬曆朝的時候,大明就曾與東籲王朝爆發了一場“西南極邊之戰”,這場戰爭規模並不是很大,但是持續時間卻相當長,從萬曆四年一直打到萬曆三十三年,足足歷時將近三十年。

正是在這場戰鬥中,大明失去了對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老撾宣慰使司等地的控制,從而使得南洋諸國徹底與大明斷了聯繫。

其實,萬曆朝大明與東籲王朝的戰鬥中,大明並沒有敗,相反,大明還屢屢獲勝,甚至差點滅了東籲王朝。

萬曆十一年,黔國公沐昌祚、雲南巡撫劉世曾奉命組織大軍反擊東籲王朝,朝廷派出猛將劉鋌和鄧子龍率軍出戰,大明王師一路摧枯拉朽,長驅直入,收復被東籲王朝佔領的土司領地,同時深入東籲王朝境內,直抵東籲王朝的都城阿瓦城下,逼迫阿瓦東籲王朝守將開城投降,要不是東籲王莽應裡跑了,東籲王朝就被滅了。

可惜,東籲王朝位於大明極西之地,與中原遠隔千山萬水,糧草轉運極度困難,“轉輸米,一石運價至千金”,大明無法長期維持大軍給養,最後只能無奈撤軍。

這也是明朝有史以來最窩囊的一場勝仗,屢戰屢勝,連敵國的都城都攻克了,最後卻丟掉大片領土!

究其原因,就是糧草轉運的問題,要通過陸路將糧草轉運到南洋太難了,安南之所以擺脫了大明的統治,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

所以,要征服南洋,關鍵在海上,當初鄭和組織龐大的船隊下西洋的時候,南洋就無人敢不服大明的統治,現在大明水師比鄭和船隊可強大多了,別說是轉運糧草了,轉運士兵都沒有任何問題。

這次,張斌並沒有調集太多的軍隊,因爲南洋並沒有什麼強大的勢力,就算是東籲王朝在大明王師面前也不算什麼,他們之所以沒被大明滅掉,是因爲偏遠而不是因爲強大。

這會兒大明其實也沒有太多的軍隊可以調動,因爲大明疆域太大了,而且有歷經了一次大裁軍,軍隊數量縮減的相當厲害,最後,張斌也就將駐紮在漠南草原的秦軍調過來交由海州侯孫傳庭統帥,又將駐紮在京城以北的天雄軍調過來交由遼陽侯盧象升統帥,還有就是駐紮在新港城的五萬東番戰兵以爲後備。

至於海上,有福建水師和三萬福廣軍,大明足以縱橫南洋海域。

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一五一章 復遼東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三十一章 真好吃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鴛鴦陣之威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六四章 誰也弄不懂的策略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十三章 至交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四十九章 廷推風波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二六〇章 親赴歐陸第二四一章 從酋長到包工頭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十八章 怨氣沖天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四章 招撫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五十章 科舉之爭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職第三十七章 匠戶慘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一六九章 父子反目第十三章 鄭芝龍發飆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十七章 練字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〇七章 內應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三十章 感動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
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一五一章 復遼東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五十四章 要錢要命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三十一章 真好吃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二十二章 鴛鴦陣之威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二六四章 誰也弄不懂的策略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十三章 至交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四章 遼東風雲變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五四章 沒落的帝國第四十九章 廷推風波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二六〇章 親赴歐陸第二四一章 從酋長到包工頭第一三二章 氣得噴血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二十三章 作死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十八章 怨氣沖天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五十九章 野戰虎蹲炮第三十九章 兵臨海州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四章 招撫第二十一章 總結和獎勵第四十五章 牽掛第五章 斥候遭遇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上)第五十章 科舉之爭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三十三章 回京述職第三十七章 匠戶慘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龍入夥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四十五章 喝醉了容易出事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一六九章 父子反目第十三章 鄭芝龍發飆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二十九章 皇太極跑路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十七章 練字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四十一章 好戲登場第三十四章 以其人之道第二〇七章 內應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十五章 戚家軍威武(上)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二〇四章 一醉解千愁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三十章 感動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十一章 保一方平安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三十三章 小子誒別這麼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