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致仕名臣

編寫一本兵書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一般的兵書都必須包含選兵編伍、排兵佈陣、練兵方法、指揮體系、軍法獎懲、武器裝備等基本內容,隨便寫寫就是十多卷。

如若是憑空寫出一本來,恐怕十年時間都不夠!

好在張斌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什麼《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六韜》、《司馬法》等老兵書他已然讀的滾瓜爛熟,《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他更是瞭然於胸,再加上後世的經驗,兩三年時間編本兵書出來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當然,他也不是純粹的借鑑抄襲,這會兒冷兵器和熱兵器結合的兵書也就《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如果他純粹借鑑抄襲,那人家還不如看《紀效新書》和《練兵紀實》呢。

他準備結合現有的兵書和後世的經驗還有大明現在的武器裝備水平,編寫一本全新的兵書。

比如,選兵編伍方面,他準備打破伍和什的傳統編伍方法,以班爲基礎單位,也就是一個班一個鴛鴦陣,十二個人。

又比如,排兵佈陣方面,不光有鴛鴦陣,還有排槍陣、步車聯合戰陣、步炮聯合戰陣等新的陣式。

再比如,武器裝備方面,他準備加入地雷、手雷、新式後膛火炮等比較實用的熱武器。

在整書的編輯方面,他也準備打破純文字描述的傳統,採用圖文並茂的來編寫。

他原本想着,自己一個人,在金陵這些時間,要將整個兵書編寫完,恐怕有點夠嗆,卻不曾想,他剛一開始編寫,立馬就有人加入進來,而且越來還越多。

第一個加入是戚家軍老將戚銀,他呆家裡幾十年可不是成天傻坐着,很多時候,他也在研究兵書戰陣,張斌一說要編兵書,他立馬就來興趣了,而且,由於他指揮過不少戰鬥,很多想法甚至比張斌還周全。

緊接着戚銀之後,畢懋康也加入進來,他可是明末少有的武器專家,對火槍、火炮、戰車的瞭解可比張斌全面的多。

然後,曹化淳竟然也來了興趣,當然,他最多也就能提出一點建議,因爲他也就讀了些兵書,這會兒能出宮的時間也只有那一點。

最後,還有一個讓他意想不到的人也加入了兵書的編寫,這個人真的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天,他正和畢懋康在書房商討新型戰車的結構呢,在外面值守的孫標突然跑到書房門口朗聲道:“大人,門生陳子龍求見。”

張斌這個奇怪啊,不是讓他們回去好好讀書,準備參加兩年後的科舉嗎,怎麼才這麼點時間陳子龍又跑過來了,他略帶疑惑道:“恩,讓他進來。”

不一會兒,陳子龍便匆匆的走進書房,他手裡竟然還拿着一個裝拜帖的盒子!

雙方見禮之後,陳子龍便恭敬的將盒子舉到他跟前,朗聲道:“恩師,原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徐光啓徐大人想來拜訪您一下,不知您有沒有空?”

徐光啓,又一位致仕名臣!

張斌聞言,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徐光啓可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精通數學、天文、曆法、農學、水利、兵法、武器等等等等,是明朝最有名的科學家之一。

更爲難能可貴的是爲官清正廉潔,勤勉有佳,並不是那種只會做學問的書呆子,天啓和崇禎兩代皇帝都對他頗爲賞識,在崇禎朝他更是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可惜他是生在明末,要他生在明初或者明朝中期,他一個人就能改變整個大明的命運!

這麼一位致仕名臣竟然要來拜訪自己,張斌激動的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他顫手拿起盒子裡的拜帖一看,果然是徐光啓,他找自己竟然是爲了請教土豆和紅薯種植的問題。

原來,這會兒徐光啓正在家裡編寫《農政全書》,有位學生給他找來了張斌的《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做參考,正好,陳子龍去拜訪他的時候又提起了張斌,於是他就有了來拜訪張斌的想法。

張斌拿着拜帖正發愣呢,畢懋康突然建議道:“雙全賢弟,徐大人德高望重,讓他過來拜訪恐怕不妥,不若我們上門去拜訪他吧。”

張斌聞言,立馬點頭道:“孟侯兄說的對,怎敢讓徐大人親自登門拜訪,應該我們去拜訪他。”

緊接着他又問陳子龍道:“懋中你跟徐大人熟嗎?”

陳子龍連忙拱手道:“學生經常去徐大人家聽課,徐大人對學生十分照顧。”

經常跑人家家裡去聽課,那肯定是熟的不行了,張斌考慮了一下,隨即對陳子龍道:“懋中你在這裡歇息一天,明天一早我們一起去拜訪徐大人。”

陳子龍自然是欣然應允,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張斌一行人便打馬直奔松江府。

金陵城離松江府大約六百餘里,如果一路坦途,快馬加鞭兩日即可抵達,但是,途中河道縱橫,不時需擺渡而行,衆人打馬奔行了將近三天才趕到松江府上海縣。

陳子龍經常來這裡聽課,自然對徐光啓家熟的不行了,他帶着張斌等人打馬來到縣城外徐光啓的莊園裡,也不用通傳,他直接帶着衆人把馬一栓,然後隨便找了個家丁問了一下,便往徐光啓開闢的試種田走去。

徐光啓不但是個科學家,還是個外語學家,很多數學方面的書籍就是他翻譯過來的,這莊園別墅什麼的也是他從洋人那裡學來的。

衆人在田間小道走了約莫一盞茶時間,便來到一塊稻田旁,此時已近黃昏,唯有一爲老農在田中勞作。

陳子龍直接對着田裡那老農喊道:“先生,先生,恩師和畢大人前來拜訪。”

張斌聞言,着實嚇了一跳,那田裡勞作的老農竟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徐光啓!

徐光啓擡頭一看,見田邊小道上站滿了人,連忙幾步誇過來拱手道:“敢問哪位是張大人。”

張斌連忙拱手道:“在下南都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張斌見過徐大人。”

徐光啓連忙回禮道:“久仰久仰,張大人竟然如此年輕,老朽一時沒認出來,恕罪恕罪。”

緊接着他又對張斌旁的畢懋康拱手道:“敢問閣下可是徽州名士東郊先生。”

畢懋康連忙回禮道:“不敢當,不敢當,區區在下正是徽州畢懋康,大人叫我孟侯就行了。”

徐光啓又是一陣告罪,這才就這田裡的水洗了腳,然後便直接光着腳丫子,帶着張斌等人往莊園中間的別墅走去。

這三人見面可不得了了,張斌有前世的知識打底,不管是土豆和紅薯的種植問題,還是數學、幾何,天文、曆法,甚至是兵法、武器,在這個時候都能稱的上是專家級的,再加上畢懋康又是個難得的武器專家,三人聊的簡直廢寢忘食。

他們聊農業、聊兵法、聊數學、聊武器,一路又聊到《農政全書》和《大明新軍操練概論》,簡直是志趣相投、相見恨晚。

張斌真沒想到,一本《馬鈴薯與番薯種植紀要》竟讓他意外收穫一個超重量級的政壇盟友!

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九十章 皇太極傻眼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七十章 忽悠第二十九章 賣關子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一九五章 氣勢洶洶來吃個癟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六十一章 進讒言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八五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三十九章 貪腐潮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一〇七章 皇太極也傻眼了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一章 進京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三〇五章 加強監察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
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九十章 皇太極傻眼第二十九章 天災人禍(上)第一七六章 動手第四十二章 教導太子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六十七章 修築要塞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七十章 忽悠第二十九章 賣關子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二一三章 城牆還可以用炸的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十章 爭相跑路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一九五章 氣勢洶洶來吃個癟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三十二章 勞役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八章 暗夜偷襲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二八九章 閃電結盟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四十章 狀元郎對奸相第六十一章 進讒言第六十三章 佔領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二八六章 復興的希望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八五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二十八章 建寧製藥第六十六章 無法無天第九十三章 巴蜀驚變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第二章 吹出一片天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六十四章 秦檜府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二十章 徵兵遇阻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三十九章 貪腐潮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二六一章 堅定的走出去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一百章 皇太極發動第八十四章 有緣無分第一〇七章 皇太極也傻眼了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一章 進京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三〇五章 加強監察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二六三章 恐怖的水師艦隊第二十六章 昏君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