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

衆人都有點不解,退役制度就這麼重要?

在他們看來,完全沒必要制定什麼退役制度。

軍隊多了需要裁軍,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縮編不就行了嗎。

何必多此一舉?

朱元璋、朱標、徐達等更加了解他性格的人,則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陳景恪很少擺出如此強硬的態度,基本都是以說服爲主。

一次無法說服,就再找機會說,像今天這樣強硬還是第一次。

莫非這個退役制度真的很重要?

朱標開口說道:“先不要着急,大家也不是說反對制定退役制度,而是有些不明白你爲何如此重視。”

“莫非其中有什麼大家不知道的秘密?”

陳景恪深吸口氣,說道:“歷朝歷代,國祚穩定之後,常備軍都保持在二十萬到五十萬之間。”

“除非遭遇重大戰亂,否則不會超過這個數字。”

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減少財政壓力。

而且兵少了更容易走精兵路線,同時也是限制軍隊權力的一種方法。

“只有宋朝常年維持一兩百萬的常備軍。”

“宋朝就在不久前,他們面臨的情況大家應當都知道。”

很多人會說,宋朝保持百萬常備軍是源自於外部壓力。

事實上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兒,

宋朝真正的戰兵也就三五十萬左右,數量更多的是沒啥戰鬥力的廂軍。

他們爲什麼要維持數量如此龐大的廂軍呢?

前面已經說過,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導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變成流民。

宋朝政府採用了最粗暴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將流民中的青壯全部招入廂軍。

冗兵問題就是這麼來的。

“大明目前有多少軍隊呢?一百六十萬。”

“諸位,你們可知道一百六十萬軍隊,對朝廷意味着什麼嗎?”

徐達眉頭微皺,說道:“等大明解決了邊患,自會縮編軍隊。”

陳景恪卻說道:“不,大明必須保證百萬以上的常備軍。”

衆將都很驚訝的看向他,本來以爲陳景恪是迫不及待的想限制軍方發展,沒想到他竟然反對縮軍。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朱元璋竟然認同的說道:

“想要實施帝國計劃,百萬常備軍可能還不夠。”

聞言,衆人都震驚不已。

帝國計劃?這是什麼東西?竟然要維持百萬常備軍。

要知道,這百萬常備軍可都是戰兵,不是宋朝那種廂軍。

隨即就興奮起來。

雖然不知道帝國計劃具體是什麼,但養活百萬戰兵肯定不是用來防守的。

這意味着什麼?

對個人來說,意味着軍功。

對於羣體來說,意味着軍方不會遭到太大的打壓。

對他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然後他們就升起無限好奇,這個帝國計劃到底是什麼?

只是很顯然,知道這個計劃的人並沒有給他們解釋的打算。

陳景恪說道:“還是剛纔那句話,百萬常備軍對朝廷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壓力。”

“但更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軍方自己內部。”

“要如何保持這百萬大軍的活力?”

“人的想法是會變的,一開始他想去軍中謀一個出身。”

“三年五年之後,他的想法變了,可能就不想當兵了。”

“有些人有那個野望,卻沒有那個能力。”

“當兵五年十年還是寸功未立,這樣的人留在軍中真的合適嗎?”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

“一個池塘如果沒有活水注入,就會發臭變成一灘死水。”

“軍隊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能及時吸納新人,也會變得死氣沉沉。”

“可是軍隊人數是有上限的,如果沒有退役制度人數始終是滿的,新人如何加入?”

“最後就會造成,想進來的新人進不來,想出去的老卒出不去。”

“軍隊也是需要人才加入的,人才在哪?”

“在民間。”

“如何將民間的人才吸納入軍隊?只能通過廣撒網的方式。”

“每年都招募一批新兵,總有一部分是適合軍隊的人才。”

“有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加入,軍隊才能保持良性發展。”

衆人不禁點頭認同,聽起來似乎真是這麼個道理。

但他們也有疑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極大的行政成本。

朝廷真的能負擔的起嗎?

陳景恪喘了口氣,繼續說道:

“退役制度,還能有效防止軍頭的產生。”

“士兵常年和軍官待在一起,雙方會形成很深的私人關係,很容易拉幫結派。”

“長期下來,會動搖國家的根基。”

“如果保持士兵的流動,三五年更換一批,軍官想拉攏士兵也沒有機會。”

朱元璋眉頭一挑,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啊。

沒想到退役制度竟然還有這好處,看來真的要重視起來了。

徐達代表軍方提出了一個疑問:“實踐證明,老兵的戰鬥力就是遠強於新兵的。”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陳景恪說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糾正一個不正確的觀點。”

“魏國公你此言,往深處想就是不把人當人看。”

徐達想要辯解,被他伸手阻止:“先聽我說完。”

“老兵戰鬥力更強,就活該一輩子生活在軍隊嗎?”

“就因爲他戰鬥力強,就要剝奪他過普通人的生活嗎?”

“好用就往死裡用,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

徐達臉色露出一抹苦笑,深究起來他那句話確實有點這個意思。

朱元璋的表情則有點不自然,你小子指桑罵槐是不。

“雖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可作爲統治者,如果我們不把人當人看,而是當做數字當做籌碼,那將是天下最大的災難。”

“追求榮華富貴,追求個人榮譽,這沒有錯。”

“可作爲華夏子孫,作爲大明的統治階層,我們理當有點更高的追求。”

“在座的諸位已經確定要青史留名。”

“但史冊上會如何評價我們,還要看我們做了什麼。”

“想要更高的評價,不在於你個人取得了多高的成就。”

“而在於你爲華夏文明,爲大明,爲天下萬民做了什麼。”本來不少人對他前半句話很不以爲然,什麼把人當人看。

將領就應該鐵石心腸,士卒就是工具。

要是對士卒感情太深,打仗就會畏手畏腳,反而會害死更多人。

這是他們通過實踐得出來的結論,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扭轉的。

可是聽到後半句,所有人都露出了深思。

還是那句話,對於推崇祖先崇拜,擅長記錄歷史,文明未出現過斷層的華夏人而言。

青史留名,是一個人最高的追求。

而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爲國爲民之人,才能獲得最高評價。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

不論我們本心是怎麼想的,不論應不應該把士兵當人看。

爲了身後名着想,都必須表現的仁慈一點。

陳景恪停頓了一會兒,給衆人思考時間,才繼續說道:

“再說說戰鬥力的問題,大明百萬常備軍,不可能所有軍隊都同時投入戰場。”

“只要我們能保證,正面戰場有足夠的老兵就可以了。”

“大明即將推行預備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源素質。”

“等這些人將來參軍,稍加訓練就可以上戰場。”

“先去低烈度戰場磨鍊幾次,就能蛻變成老兵了。”

“只要合理安排好,並不會影響戰鬥力。”

衆人不禁頷首,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但這麼做還是會造成一個後果,增加行政成本。

畢竟不停地退役徵募新兵,還要安排他們訓練上戰場等等,會很麻煩。

直接用老兵,這些問題就都解決了。

對此,陳景恪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說起了退役制度的另一個好處:

“退役的老兵轉入預備役,如果有需要,朝廷可以隨時重新徵召他們參軍。”

“如果大明有五百萬上過戰場的預備役老兵,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

“意味着朝廷不用花一分錢,多養活了五百萬大軍。”

衆人愣了一下,立即反應過來,還真是如此啊。

這些退役老兵,平日裡不用朝廷花一文錢,去了地方還能維護治安,還能投入生產。

如果朝廷有需要,可以隨時徵召他們參軍,到時候稍加訓練就能形成戰鬥力。

沒有退役制度,大明永遠都只有百萬常備軍。

有了退役制度,大明就能擁有數百萬乃至千萬大軍。

這哪是削弱軍隊戰鬥力,簡直是將軍隊的戰鬥力拉滿了好吧。

想通了這個道理,衆人的態度立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紛紛認爲退役制度好,必須要弄起來。

眼見衆人的意見統一,陳景恪也終於鬆了口氣。

完整的預備役和兵役制度,這玩意兒前世有個很高大上的名字,軍事動員制度。

屬於國家的最高機密。

在軍校裡,只有本國精英學員才能學習。

外國學員,連摸都不給摸。

不過陳景恪最重視的,並不是這種制度的動員能力,而是此舉可以減輕百姓負擔。

沒有完整的退役制度,基本就默認終身服役。

對士兵個人和家庭,都是一個無比沉重的負擔。

有了退役制度,當兵就成了階段性工作,百姓就有了更多選擇。

“咳……”這時,朱雄英乾咳一聲,並朝他使了個眼色。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的意思,就說道:

“諸位,太孫有個計劃,需要軍方的配合。”

“如果能夠成功,可以讓朝廷繞過文官直接向百姓傳達信息。”

衆人都有些驚訝,繞過文官和百姓接觸?需要軍方配合?

到底是什麼方法?

朝廷治民必須靠文官,但同樣也受制於文官。

這也是士紳階層滋生的溫牀。

朝廷明知道會造成什麼後果,卻沒有絲毫辦法,只能妥協。

如果太孫真能繞過文官集團,讓朝廷和百姓接觸,那帶來的影響可就太深遠了。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要說什麼,就配合的問道:

“雄英,你有何良策?快給皇爺爺說說。”

於是朱雄英就將自己的計劃展開說了一遍。

就是在軍隊和預備役裡進行教化,通過士兵向他們的家人傳遞信息。

也可以通過士兵,收集民間的信息。

“通過教化,可以增加軍隊對大明的忠誠度,統一軍隊的思想,也是提高戰鬥力的一種方式。”

“經過教育的退役士兵進入民間,就是一個個現成的先生,可以影響民間的風氣。”

“且此舉避開了文官和讀書人,讓朝廷又多了一個途徑瞭解民間。”

“文官再想欺上瞞下,就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朱元璋將目光看向衆人,問道:“諸卿以爲太孫此法如何?”

徐達讚歎的道:“太孫聰慧,此真乃良法也。”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倒不是尬吹,他們是真覺得這個方法好。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那就依雄英之法而行,伱們可要好好配合他才行。”

衆人自然拍胸脯保證,一定好好協助太孫,將此事給辦好。

接下來衆人再次回顧了整個話題,從頭梳理了新軍制的要點。

並討論瞭如何配合朱雄英做好教化工作。

一個大致的框架很快就被拿了出來。

至於細節,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不過這些事情就可以交給下面的人去做了,他們只要把握大方向就行。

在這裡,陳景恪又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文明治軍。

“退役制度一旦實施,每年都會有大量老卒退伍。”

“如果還使用以前粗暴的管理方式,將士卒視爲奴隸牲畜,非打即罵甚至殘害他們。”

“這些老卒退伍後會如何評價軍隊?”

“普通人知道軍隊如此黑暗,還有多少人敢參軍?”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萬民恐懼唾罵吧?”

“爲了軍隊的聲譽,也爲了以後能招募到足夠的新兵,必須要改變治軍方式。”

“不要求軍隊內部多麼平等,但至少不能不把人當人看。”

“因此,我建議制定一部完整的治軍之法。”

“士卒犯了錯該如何處罰,最好有一個標準,不能任由軍官喜好來。”

“如果軍官殘害士兵,要受到什麼樣的處罰,也要有個標準。”

“諸位以爲如何?”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64章 高,太高了。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89章 政變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68章 無題218.第217章 無題第46章 回家第46章 回家第76章 因時而變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53章 帝國時代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38章 聖人言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8章 聖人言第265章 直搗黃龍187.第186章 定黃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80章 發個單章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11章 用工荒86.第86章 我能治啊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260章 無題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42章 新羅婢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73章 大課堂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87.第186章 定黃102.第102章 假鈔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41章 挖坑殺人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55章 正義執行228.第227章 力學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297章 建文?嘉文?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02.第102章 假鈔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209.第208章 無題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春節快樂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8章 新書構思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4章 新篇章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204.第203章 謀高麗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42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禪位大典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43章 呂宋
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364章 高,太高了。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289章 政變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68章 無題218.第217章 無題第46章 回家第46章 回家第76章 因時而變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53章 帝國時代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38章 聖人言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8章 聖人言第265章 直搗黃龍187.第186章 定黃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80章 發個單章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64章 高,太高了。第311章 用工荒86.第86章 我能治啊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265章 直搗黃龍第260章 無題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42章 新羅婢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73章 大課堂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87.第186章 定黃102.第102章 假鈔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41章 挖坑殺人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55章 正義執行228.第227章 力學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297章 建文?嘉文?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02.第102章 假鈔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209.第208章 無題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春節快樂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08章 新書構思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34章 新篇章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204.第203章 謀高麗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42章 無題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禪位大典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43章 呂宋